命韵 第六章 优雅的美女记者
作者:牧然的小说      更新:2017-11-23

  接到李德民的电话时,沈洁茹正在解放大道上的移动营业厅里交手机话费。刚把三百元钱递给营业员,等着拿发票。

  李德民在电话里与沈洁茹说笑了几句,便大致说了公司想在《云滨晚报》上做整版招聘广告的事情,并请沈洁茹在价格上给予关照。沈洁茹说,这没问题,以报社与云峰集团多年的合作关系,价格肯定是最优惠的,到时我去找领导特批……

  与李德民通完电话,沈洁茹接过营业员递过来的收费发票,看了一眼,便把发票放进挎在腰间的紫色时尚包里,转身走出了营业大厅。

  如果此时没有特殊情况出现,从移动营业厅里走出来的沈洁茹,一定能让大街上许多男人情不自禁地把目光聚焦到她的身上,久久不能移开。

  沈洁茹的实际年龄虽然是二十八岁,但看上去只有二十三四岁,是一个身材高挑,曲线分明,肌肤白皙,长相标致,性感迷人,浑身上下透着优雅的美女。

  这样的女性,既未完全失去少女的清纯,又有了几分成熟的风韵。对男人而言,不仅极度养眼,更能让男人感觉到生命的活力。但因为此时街上出现了异常情况,人们的好奇心一时占据上风,便没有什么人注意到沈洁茹的出现。

  上身穿着一件粉色小西装的沈洁茹,风姿绰约地在移动营业厅门前的台阶上站住,抬起手腕,用纤细的手指把散落在鬓角的一绺秀发理向耳后。同时,一双漂亮的大眼往街面上看去。

  瞬间,沈洁茹就敏锐地察觉到了大街上的气氛有点异常,空气中似乎充斥着一种紧张不安和骚动兴奋的成分。

  沈洁茹心里一怔,脑子中迅速有了反应:发生什么事了?

  六年记者生涯养成的职业素养,让沈洁茹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几步跨下台阶,到了人行道上。站在人行道边往四周一看,人行道上的行人正在追逐着往街道边的护栏前聚焦。街道的两边,已经形成两条长长的人流。簇拥在一起的脑袋,编组成了两长条黑色的长带。所有的脑袋,正在伸长脖子朝街道的两端张望。

  四月的江南,凉意虽然还没有完全褪尽,但最高气温已经达到了20度以上。看得出来,在

  云滨市,此时人们的穿着显得很杂乱。人群中,既有穿得很厚实的,也有穿单件衬衣的。一些年轻的女性,甚至穿上了短裙。

  沈洁茹注意到,尽管行人还在不断地往街边集中,但从人们脸上的表情来看,很多人似乎并不知道街道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虽然人群中有一些人显得很兴奋,也有人显得紧张和不安,但其中的大多数人,脸上露出的却是茫然的表情。

  当然,眼前最明显的异常,是白昼热闹非凡的解放大道上,此时却看不到一台车辆,无论是小车、公交车,还是摩托车、自行车,以及脚踏三轮车。平常感觉狭窄和拥挤不堪的街道,此刻却让人突然感知到了它的宽阔和空旷。平常暄嚣噪杂的城市,就像是玩累了的小孩突然安静下来了一样。

  更让人诧异的是,解放大道的路边,还停放了一些警车,两边站立了许多执勤的警察,沿着街道两边一字排开,几乎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如临大敌一般。

  很显然,这条街道被临时戒严了。

  沈洁茹心里奇怪:自己先前从报社过来时,一切都很正常啊,这会出了什么事了?难道是中央有什么首长到云滨来视察了吗?

  想想,又觉得不对。作为云滨市主流媒体之一的《云滨晚报》的新闻部副主任,沈洁茹自然知道,一旦有这类活动,市里肯定会通知晚报参加宣传报道的,但新闻部昨天并没有接到总编室的通知啊?既然不是首长视察,又会是什么事情呢?

  沈洁茹一边想,一边往人群中挤去,好不容易才挤到了临街的护栏边。

  举目往东边看去,视线所极,百米远的街道上什么也没有。扭头再往西边看去,两百多米的大道尽头,也没有见到有什么异样。也就是说,在沈洁茹视线所及的三、四百米的距离内,目前还看不到有异常的情况。

  当然,解放大道远不是一条只有数百米长的街道,而是一条贯通这座拥有近百万常驻人口的中等城市的东西主干道,总长度有几公里。然而,站在移动营业厅的附近,却已经是东西方向视线可及的极致。再远处的情景,这里是看不到的。

  说起来,其实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这是中国南方城市道路的一个普遍特色。

  许多人都知道,在中国南方的城市里,无论是繁华的大都市,还是具有浓郁地域气息的小城镇,许多街道都是曲里八拐的,人们很难见到一条笔直的、能够穷尽视力的、纵贯整个城市的交通干道。特别是在很多城市的老城区里,甚至一个街区、一条小巷的景观,都需要分成几段才能尽收眼底。

  当然,形成这一特色的主要原因,既有地理因素的影响,也有历史因素的影响,但决不是北方人心目中所谓的“南方人肚里的花花肠子就是多”这一因素造成的。

  从街道上的情景中,沈洁茹虽然没有看出什么门道,但心里还是隐隐有了一种感觉。沈洁茹判断,这应该是警方在为大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活动清场,并布置必要的防范措施。因为沈洁茹清楚,与乍暖还寒的气候相比,这一时期国内的紧张局势却在快速升温。

  谁都知道,早在四月初,由于奥运火炬传递活动在法国巴黎遭到了一些人别有用心的捣乱,以及西方国家的一些政客和媒体把火炬传递活动政治化,频频发表毁誉中国的言论,进行不符事实的歪曲报道,甚至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一下子就激发了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随后,一场以“维护民族尊严、彰显爱国情怀”为主题的游行示威活动,就犹如狂涛一般迅速席卷了中国许多大中城市。

  果然,过了一会,沈洁茹就看见解放大道的东端出现了一支游行队伍,队伍的前面还打着一条白底黑字的横幅。因为相隔较远,还看不清横幅上写着的是什么内容。

  渐渐地,横幅上的字迹越来越清晰,游行队伍里发出的口号声也越来越响亮。很显然,这就是一次“维护民族尊严、彰显爱国情怀”为主题的游行示威活动。

  当游行队伍接近到移动营业厅这一路段时,沈洁茹猛然感觉,自己的心突然快速地跳动起来了。随之,一股热流在心中升腾而起。

  伴随着一阵阵高亢、充满愤怒和正义的呼声,沈洁茹强烈地感受到,游行队列中有一股激情在吸引自己,心里顿时有了一种加入到队伍中去的冲动……

  “想干什么?呆着别动!”

  一声断呵,让沈洁茹猛然吃了一惊。定睛一看,站在三米开外的一个警察,正抬起一只手臂指着自己所在的这个方位。

  沈洁茹本能地说了一声:“谁动了?”但从警察的眼神中,沈洁茹立即意识到警察并不是在说自己,于是扭头往身边看去。

  这才发现,自己的左边,有两个男孩已经攀上了护栏。他们的一只脚已经踏在了护栏的横条上,另一只脚和整个身子悬在空中。姿态表明,他们显然是想翻越护栏到大街上去。但警察的警告,已经让他们不敢造次,却又心有不甘,仍然保持着伺机逾越的姿势。

  “下去。听到没有?想捣乱是吧?”

  警察再一次发出警告,声音透着威严和不可冒犯,并且边说边走了过来。稍远处的几个警察也警觉起来,摆出了随时增援的架势。

  两个男孩显然没有勇气继续对抗下去,便从护栏上退了下来。可等到警察一转身,他们便冲着两个警察的后背高喊了一声“缩头乌龟,去死吧!”说完便溜进了人群。人群中顿时响起了一阵杂乱的呼声,接着就是一阵哄堂大笑……

  沈洁茹始终没有笑,也笑不出来。因为她发现,这次游行队伍的规模和声势仍然不大,估计也就二三千人的样子。而参加游行的全部成员,仍然是市里几所大专院校的在校学生。

  虽然街道两边围观的市民不少,但沿途几乎听不到围观人群对游行队伍的呼应声,大多数人都是冷眼旁观,脸上的表情很淡漠。许多人甚至是匆匆看上一眼便离去了。

  如此情形,让沈洁茹感觉到,尽管游行队伍里的青年学子群情激昂,很卖劲,但整个阵势显得势单力薄、孤掌难鸣!对此,沈洁茹心里很是不平。

  沈洁茹心想,难道“维护民族尊严、彰显爱国情怀”这些事情,只是知识青年们的义务吗?如果中国民间的抗议活动都是这样的声势和景象,不仅难以达到“维护民族尊严、彰显爱国情怀”这些目的,还会在国际社会贻笑大方,让西方国家看笑话的。

  历史知识告诉沈洁茹,虽然中国的知识青年历来就是中国社会最先觉醒的群体。特别是近代以来,知识青年更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但如果知识青年的主张和行动不能得到工人、农民和其他社会阶层的拥护和积极参与,他们的命运和结局,又都是凄凉和可悲的!

  让沈洁茹烦恼的是,虽然自己也是一个80后,但自己的言行自由,如今受到了报社的严厉约束,已经不能与在校的80后那样挥洒自如、无拘无束了。

  就说当前的游行示威活动吧。沈洁茹曾经写了几篇充满激情的通讯、特写和评论,但都被报社“毙”了,一篇都没有采用。

  不仅如此,报社还特别对社里的年轻记者和编辑打了招呼,不仅禁止他们参与任何游行示威活动,禁止他们对此类活动进行采访报道,而且禁止他们在网上发表任何涉及游行示威内容的博文。并且警告,一旦发现有人违规,将给予严厉的行政和党纪处分。

  对此,报社的年轻群体心里当然不满。心想,你们自己愿意当缩头乌龟也就罢了,凭什么还要无情打击我们的爱国热情呢?

  因为在他们看来,当前,尽管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在世界名列前茅,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与之并不相称。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西方国家的面前表现得太软弱,甚至一味迁就,不敢挺直腰杆说话。而西方国家对于中国,至今仍然抱有浓厚的殖民主义意识。

  因此,中国要想得到国际社会的应有尊重,特别是西方大国的应有尊重,就应该理直气壮地起来抗争,敢于同西方国家、西方媒体、西方政客进行理论,甚至要敢于拿出不惧同西方霸权主义者打一仗的勇气。

  然而,这些观点,都被报社的前辈们嗤之以鼻,并不屑与他们进行辩论。回答他们的只有一句这样的话:你们懂什么啊?

  言下之意非常明白:别忘了,你们是初出茅庐的80后。满打满算,最大的也就29岁。最小的,还不足18岁。这样的年龄,无论是人生阅历,还是社会经验,都肤浅得很呢。对于当前复杂多变、高深莫测的国际政治局势,更是鼠目寸光,只会添乱……

  正胡思乱想时,沈洁茹突然感觉身体的后面有些异样,似乎有一个硬物顶在自己身体的一个敏感部位上,并且在悄悄压迫和摩擦。

  沈洁茹心里一惊,顿时恼羞成怒,修长的柳叶眉倒立,暗暗伸开手掌,准备在转过身子的一瞬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身后正在行龌龊之事的男人狠狠地上扇上一耳光。但一转过身子,沈洁茹高高扬起的手臂,就在空中僵住了。

  眼前,的确是一个男人,看样子有五十多岁的年龄,个头比自己还矮一点。关键是,男人的身体,并没有与自己的身体平行,而是偏在自己的左侧,且保持了足够的安全距离。

  很显然,问题出在男人右手拿着的一个崭新的拖把上。由于人群拥挤,且骚动不停,男人的身体自然不能保持稳定,手上的拖把便不时会在沈洁茹的身上蹭动。

  自失地笑了一下,沈洁茹悄悄收起手臂,转过了身体,却又本能地把右手伸到了身后,在被蹭的地方摸了一下。

  接着,沈洁茹用手机对着游行队伍拍了一组照片。虽然心里知道,这些照片一张都不可能发表,但她觉得,还是应该把它们保存下来。因为她觉得,这也是历史的一部分。

  游行队伍的行进虽然缓慢,但并没有用多少时间,整个队伍就在沈洁茹的视线中消失了。没过多久,这一路段又恢复了狭窄、拥挤和暄嚣的常态。

  沈洁茹怅然若失地离开路边,迈步往报社的方向走去。因为这里离云滨日报社并不太远,步行只需要十多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