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韵 第十九章 疯狂的父母们
作者:牧然的小说      更新:2017-11-23

  纪小川没有想到,自己仅仅两天没进QQ空间,网友“放飞蓝天”就在自己的QQ里挂了一长串留言和表情脸谱。

  从头到尾扫视一遍,表情脸谱中有得意、哀、哭、困、难过、怒等图形。一长串留言中,虽然内容丰富,但实质性的内容只有两个。一是“放飞蓝天”在为自己的高考成绩上了“一本”控制分数线自鸣得意,二是“放飞蓝天”正在被填报志愿的事情弄得苦不堪言。

  “放飞蓝天”告诉纪小川,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自己除了不知道该填报哪几个大学外,最烦人的,是在填报专业上与父母的意见发生了严重冲突。“放飞蓝天”自己想读广告专业,而她的父母则坚持让她填报财会专业。

  看完留言,纪小川有点哭笑不得。心想,“一本”控制分数线才刚刚公布两天,“放飞蓝天”和她的父母就为填报志愿的事情急得像火烧屁股的猴子一样了,至于吗?但“放飞蓝天”在这样的事情上求助自己,也足见其对自己的信任。

  说起来,这个叫做“放飞蓝天”的好友,是纪小川一年多以前在网上结识的。那时,“放飞蓝天”还是一个高二的女生,正被学习的重负和失恋的痛苦压得苦不堪言,已经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在一个周末,“放飞蓝天”闯进了纪小川的QQ空间。整个下午,纪小川不厌其烦地与她聊了几个小时,终于打开了她的心扉,让她尽情倾诉了心中的郁闷和痛苦。

  这之后,每到周末,纪小川总要抽时间与“放飞蓝天”在QQ里聊一两次。渐渐地,纪小川取得了“放飞蓝天”的信任,两人从文字聊天升格到了语音聊天。有一天,“放飞蓝天”终于坦承,自己叫李嘉琪,是云滨市铁中的高二学生……

  说完自己的情况后,“放飞蓝天”便要求纪小川告知真实姓名、相关情况和手机号码。但纪小川委婉地拒绝了李嘉琪的要求,只称自己是一个在校大学生,让李嘉琪把自己当学兄对待就可以了。后来,李嘉琪又多次要求视频聊天,纪小川也始终没有答应。

  一年多来,纪小川不断给李嘉琪解疑释惑、打气鼓劲,不仅让李嘉琪彻底摆脱了失恋的阴影,而且教给了李嘉琪许多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使李嘉琪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纪小川的热情开朗、风趣幽默和乐于助人,不仅让李嘉琪把他视为了一个免费家教老师,而且简直成了李嘉琪的精神领袖。

  “东方剑”刚上线,“放飞蓝天”就发过来一长串“哭脸”,接着就是一句,“东方哥,这两天干什么去了?我都快郁闷死了。”

  东方剑:不至于吧,我看你都快乐疯了呢。小琪,其实哥这一阵子才郁闷呢,如果不尽快找到就业单位,我就要沿街乞讨、露宿街头了。

  放飞蓝天:哦!呵呵……

  东方剑:怎么这么没良心,哥都这样了,你还有心情乐。

  放飞蓝天:嘻嘻!你要真的成了落难公子,本小姐才有报答的机会啊!

  东方剑:伟大、感动啊!可你自己还在啃爹,就想当救世主,脸皮也太厚了一点吧。

  放飞蓝天:切,小瞧人。哦,说真的,东方哥,如果实在投身无门,你可以先啃啃我老爹的,他可以帮你找一个饭碗。要不,自己创业吧,我可以把私房钱借给你,算入股也行……

  就在李嘉琪与“东方剑”在QQ空间聊得起劲时,她的父亲李德民下班回到了家里。

  换上拖鞋进到客厅,李德民就看见妻子刘敏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两眼全神贯注地盯着手里拿着的一本《高考志愿填报指南说明书》,眉头皱成了一团。

  李德民没有打扰妻子,轻轻走到了书房的门口。往里一瞧,女儿李嘉琪正坐在电脑桌前,双手放在键盘上辟里叭啦地打着字。李德民悄悄上前两步,便看清女儿正在QQ上与一个叫做“东方剑”的网友聊天,话题也是填报高校志愿的事情。李德民知道女儿很反感自己和妻子窥探她的个人隐私,便悄悄退了出来。

  当然,李德民怎么也不会想到,正在与女儿聊天的这个“东方剑”,其实就是与自己有过一面之缘的纪小川。而纪小川当然也没有想到,李嘉琪的父亲,就是几个月前自己在昌都大学药学院的大门前结识的那个云峰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李德民。

  退回客厅,李德民进了主卧,把公事包放到一个床头柜上,又走了出来,往餐厅走去。餐厅的桌子上,已经摆着几个菜碗,碗口正丝丝冒着热气。看来妻子早就做好了饭菜,只等自己下班回来就开餐。

  洗完手,盛好饭,李德民对着客厅喊了一声,刘敏,先吃饭吧!刘敏头也没抬地应了一声,好!却没有立即起身。李德民又对着书房的门口招呼了一声,琪琪,出来吃饭了。李嘉琪回答道,噢,知道了!

  又等了一会,刘敏和李嘉琪仍然没有过来。李德民便知道她们心里正在犯愁,此刻根本没有吃饭的心思。心想,不想吃就再等等吧,反正现在气温高,饭菜一时半会也不会凉。这样一想,李德民便不再打扰她们,转身朝主卧的阳台走去。

  主卧的阳台,正对着一条大街。到了阳台上,李德民点上一支烟,重重地吸了一口,便吐出了一大团浓浓的烟雾,似乎是在驱赶心中的烦躁和无奈。

  说起来也是,在挑选就读大学的问题上,虽然自己和妻子与女儿没有发生什么冲突,但一家人却都举棋不定。李德民原来想,高考结束后,一家人历经几年的紧张日子便会结束了。可他没有想到,高考结束后,一家人并未轻松下来,反而变得更加焦虑。

  高考结束后,妻子和女儿便开始上网对答案、估分,直到成绩和录取控制线公布后,心里才松了一口气——李嘉琪的高考成绩上了重本线。可接下来,填报志愿的事情又让一家人纠结不已。因为李嘉琪的高考分数超过一本线只有18分,这样的微弱优势,填报学校就叫人难以取舍。期望值过高的话,录取风险就大;期望值太低,又会留下遗憾。真是折磨人!

  但李德民知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自从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被社会普遍接受后,对中国的父母们来说,从孩子进入教育阶段后,就没有省心过,一直在纠结和折磨中过日子。从幼儿园、学前班、小升初、中考、高考,那一个阶段,都不敢掉以轻心。十多年的岁月里,心一直被分数和排名紧紧地揪着。

  有时候李德民甚至觉得,家长们对孩子的宠爱,其实并不是纯洁无私的,都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给予孩子的一切关爱,最终都会落到考分上。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好,排名靠前,这种关爱,简直会达到有求必应的程度;反之,这种关爱就会大打折扣。很难否认,这种关爱会不会让孩子产生这样的心态:父母关爱的,其实并不是自己,而是考分?

  李德民心里很清楚,考分带来的压力,不仅让中国的孩子们有一种不堪重负之累,而且让中国的父母们也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

  记得女儿正在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有媒体报道了某地3名中学生因不堪高考重压先后跳楼自杀的事件。这一消息,当时曾经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议论。许多评论,更是直指中国高考制度的种种弊端。这一消息,当时也让李德民和妻子刘敏的神经高度紧张了一阵子,他们真的很担心女儿是否能够挺住高考的重压?但即便如此,刘敏也丝毫不敢放松对女儿的督促。

  在李德民的心里,中国目前的教育模式,简直无法不让中国的父母们沾上“疯气”和“痴气”,不可救药地卷入考试的轨道。

  李德民记得,从女儿上四年级开始,妻子就热衷于排位考了。每天下午5点,妻子会准时出现在女儿就读的学校门口,接女儿去上班儿。女儿从周一到周日,几乎没有一天完整的休息时间。虽然李德民对此不以为然,可妻子说,老李,你可别小看培训机构组织的考试和比赛,那些培训机构与重点学校联系紧密,考试排名对录取影响很大的。事实果真如此吗?李德民不知道,估计妻子也是道听途说的。

  女儿升初中的那一年,李德民参加了一次家长会。会上,班主任向家长们介绍了小升初的大概形势。班主任说,今年有大小两个派位。小派位是推优,一个班大概10%的名额,五六个学生。大派位就是电脑派位,不过好学校每年留给电脑派位的名额很少……

  李德民这才知道,以前,他总是觉得女儿这么辛苦,完全是疯狂的妻子逼迫的,至此才明白自己冤屈了妻子。因为实在是有太多的因素,在逼着家长们走向疯狂。这次家长会之后,李德民也突然感觉到了一种无助和恐惧。

  有一天晚上,李德民发现妻子从女儿的房间出来后,眼睛红红的,鼻子也有些发酸。李德民见此情形,心里大吃了一惊。询问其故,妻子哽咽道:

  “女儿今年还不到12岁,她还是个孩子啊!真希望她能像孩子一样生活,可……嘉琪说她很害怕,其实我也害怕啊!老李,你说说,我是不是太残忍了?女儿长大后会埋怨我吗?可我这么做,都是为了她好啊……”

  李德民顿感无语,紧紧地抱住了妻子,不停地拍着妻子显得柔弱的肩膀。他知道,许多家长和孩子已经完全被考试绑架了,完全在按照它的轨迹前行,家长和孩子全都成了考奴。有多少优秀的孩子,背后就有多少狠心的母亲。

  对此,有学者指出,时下中国的教育模式,在孩子的身上捆绑了几条绳索:一是功利主义,二是专制主义,三是猖獗的训练主义。这种现象,显然是不正常的。可这种现象究竟是谁造成的呢?专家们似乎也说不清楚。

  “只有一个孩子,不好好培养图什么呢?”这样的话,李德民听到不少的家长说过。难道说,是中国特殊的生育政策造成了这一切吗?想想,不能说没有道理。

  李德民记得,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后期。政策先是提倡,后来是强制,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厉。到后来,“计划生育”就发展成了一项基本国策。一直到现在,政策的基本面始终没有根本变化。

  李德民知道,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推进过程,发生过许多激烈的社会碰撞。因为它打破了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确实让国人恐慌了一个很长的时期。

  当然,任何事情有其利,就必有其弊。独生子女政策虽然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的速度,减轻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但也造成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比如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少年儿童的娇生惯养问题等等。

  而在教育问题上,中国的父母们望子成龙的心情也变得越来越强烈、越来越焦躁不安。除了应试教育,父母们决不会让自己的子女染指其他东西。什么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生活技能教育、道德风范教育等等安身立命的教育,似乎被中国的父母们抛到了九霄云外。

  终于有一天,人们突然发现,社会上不知何时出现了80后和90现象,随之就响起了一片恨铁不成钢的哀怨、惊恐和斥责声。可这些都是自己种下的苦果,能怨谁呢?

  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80后并未觉悟。他们中的一些人,现在已经为人父母,却又在以这种方式对待他们的后一代……

  李德民夫妇与女儿的冲突,主要是在专业选择上。李德民和妻子的意见,是想让女儿选择财会专业,毕业后找工作容易一些,以后的生活也稳定一些。但女儿李嘉琪却不乐意,一定要填报自己喜欢的、却极具挑战性的广告专业。

  对于这个行业,李德民多少有一些了解,因为自己有一个朋友就在市里的一家广告公司做副总。耳濡目染,李德民便知道它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虽然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不错,但工作经常加班加点,生活没有规律,承受的心理压力非常大。特别是一些女孩子,为了拼事业,结果把自己拼成了“剩女”。

  李德民和妻子只有一个女儿,当然不希望女儿进入这个行业,更不愿女儿把自己拼成“剩女”。他们只想女儿大学毕业后能早点成家,让自己早点抱上外孙,享受天伦之乐。

  但李德民和妻子的一片苦心,并没有得到女儿的理解。几天来,李德民和妻子与女儿李嘉琪唇枪舌战了几场,但始终未能说服女儿,让李德民烦恼不堪。

  其实,从结束高考的那一天起,李嘉琪就在心里拿定了主意,今后的路,一定要由自己选择。因此,李德民和妻子施加的压力越大,李嘉琪的反感情绪就越烈。

  李德民胡思乱想了好一阵子,仍然没有听到妻子喊自己吃饭,肚子却感觉有点饿了,于是离开阳台,走进了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