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韵 第七十二章 苦中有乐的年代
作者:牧然的小说      更新:2017-11-23

  从会议室里出来,纪小川便带着周立波往李德民的办公室走去。两人刚才已经商量好,先由周立波自己去找李德民说。如果李德民同意,就用不着纪小川露脸。如果李德民不同意,纪小川再去做工作。实在不行,纪小川就去找张学丰。

  从九楼下到八楼,纪小川指了指李德民所在的办公室,便和周立波分道,纪小川朝自己的办公室走去,周立波则向李德民的办公室走去。

  但纪小川和周立波没有想到,还未到制药公司上任,李德民的办公桌上就摆放了几份来自制药公司的辞职报告,正在为人才流失问题头痛不已。李德民注意到,递交辞职报告的,都是近几年内企业招聘的大学毕业生。

  看完几份辞职报告,李德民不由叹息,经过几年的培养,这些80后大学生刚刚能够独立开展工作,正是出力的时候,却不能为企业所用了!再看他们辞职的理由,几乎如出一辙,都是因为待遇太低。李德民调阅了工资表,这几个人的薪酬,每月都有两千多元。

  客观地说,在云滨市,这样的薪酬水平,对于刚入职的大学生而言,不能说高,也不能说太低,但确实与大学毕业生心中的期望值有太大的差距。

  李德民记得,自己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工资只有几十元。虽然那时的物价水平低,住房实行分配制,但保障水平与今天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就说住房吧。那时虽然实行分配制,但住房短缺严重,许多新婚夫妻结婚几年后,都难以分到住房,而且人均面积少得可怜,七八平米算是相当不错了。

  记得小时候,六口之家的李德民家,住房面积只有近四十多平米,人均不到7平米,而且房子无天棚,一抬头就可望见屋顶排列成鱼鳞状的青灰瓦片。

  天晴时,太阳能透过瓦片的缝隙照进来,在空中留下一根根光柱,光柱中可见许多尘埃物在起舞。下雨天,家里的盆盆罐罐摆得到处都是,全部用来接屋顶漏下的雨水,叮叮当当,此起彼伏,有如一个拙劣乐队演奏的交响曲那样刺耳。

  房间的隔墙,是木板糊上三合泥,外加一层薄石灰。因年代久远,加之小孩扣挖,一些地方的泥灰脱落,邻居之间简直可以相互一览无遗。

  但李德民家的情况,还算是好的。有两家邻居,更是三代同堂,大人孩子加起来有十多口,人均住房面积不足四平米,真不知道这家人晚上睡觉是怎么安排的?

  李德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虽然生活艰苦,但过得似乎还挺有趣、挺快乐的。吃不饱就到山上寻野果子吃,穿不暖下课时就相互嬉闹取暖,夜晚在月光下玩捉迷藏的游戏……

  “咚咚。”

  突然响起的敲门声,把靠在椅背上闭目沉思,沉浸在孩童时光的李德民吓了一跳。李德民睁开眼睛,双手揉了揉太阳穴,对着门口喊了一声“请进!”

  门被推开,进来的是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人。年轻人进来后,显得十分拘谨,眼睛怯怯地看着李德民,迟疑地移动脚步。

  年轻人走到办公桌前,怯怯地叫道:

  “李总,您好!”

  “你好!”李德民应答一声,坐直身子,温和地问道,“你有什么事吗?”

  年轻人向前走了一步,拘谨地说:

  “哦,李总,我叫周立波,我……我想跟您谈谈,可以吗?”

  “当然可以啊!”

  李德民嘴里说着,下意识地翻动着桌上摆放的辞职报告,一眼就看到了有周立波签名的那份报告,便抽了出来,呵呵笑道,“周立波,中南医科大学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李德民一边说一边起身从办公桌后绕出来,指了指沙发,说,

  “小周,过来过来,我们坐下来谈吧!”

  李德民说着,径直往墙角处的立式饮水机走去。周立波意识到李总要给自己倒茶,想跟过去,但被李德民打着手势制止了。

  把茶杯递给周立波,李德民转身从办公桌上端过自己的茶杯。把茶杯放到茶几上,李德民又朝门口走去。

  周立波心情复杂地坐着,无意间扫了一眼李德民的茶杯,就被茶杯里的景观吸引了。

  李德民的茶杯是个很大的玻璃缸。此时,里面的茶叶,一半着水,一半浮出,都是细长的尚未开绽的芽尖,竖着簇拥在一起,如缩小的一片森林。随即,茶叶一支支竖着往下沉,渐渐开启,如花瓣一般……

  李德民掩上门,返身走了过来。见周立波的脸上露着笑容,轻声问道:

  “小周,看什么呢?还偷着乐。”

  说着,李德民在周立波身边的单人沙发上坐了下来。周立波一怔,有些不好意思,用手指了指玻璃茶杯。

  李德民笑道:

  “哦!是挺有趣的,这是君山毛尖特有的现象,每次泡茶,我也会欣赏一会。”说着,李德民伸手取过茶杯,拧开杯盖,杯口立时浮出一层白中泛绿的雾气,顿时幽香扑鼻。

  李德民抿了一口茶,盖上杯盖,把茶杯放下,笑问道:

  “小波,想谈什么呢?”

  此时,周立波的心情已经放松了许多,但还是有些拘谨,拿捏道:

  “哦,我想……我想知道李总对我们的辞职有什么看法?”

  “正常,”李德民淡然地说,“市场经济嘛,双向选择,依法依规,我能有别的想法吗?”李德民一边说,一边看着周立波的眼睛。

  周立波显然受不了李德民的直视,稍稍避开李德民的目光,说:

  “你不恼火吗?你刚来,我们就……”

  李德民哈哈笑了起来,边笑边说:

  “我明白了,你是想说劳动合同还没有到期,怕公司依法办事吧?”

  周立波的脸刷地红了。他没有想到,自己的这点心思,一眼就被李总看穿了。周立波尴尬地笑着点了点头。

  李德民收住笑,并未回答周立波的问题,而是说:

  “小周,你是哪里人啊?”

  周立波回答说:

  “江北省西部山区的。”说着,周立波苦笑了一下,才接着说,“其实,自从离开家乡上大学后,故乡就不属于我了,我现在也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人?虽然我现在云滨工作,可我知道自己并没有被这个城市完全接纳。在这个城市,我没有户口,没有房子,感觉自己就是一个无根的人,找不到归属感。”

  李德民知道,周立波的经历,如果放到更宽阔的社会环境下观察,其实是很多80后的生存剪影。他们的担忧和焦虑,植根于历史转型后中国社会所处的矛盾纠结中。他们生活在城市,在为城市的发展奉献青春,却并不为所在的城市完全接纳,户口所承载的福利与他们无缘,心灵在城市的上空飘荡不定。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或许在他们无根的青春梦里,更多的,就是在寻找心安之处。当中国经济从杀出一条血路到即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心安何处?却在嗡然震颤每一个渴望幸福的灵魂。

  “辞职后准备到哪里发展?回家乡吗?”李德民问道。

  周立波决然地说:

  “不,我还是想留在城市。想到广州或者上海去。大城市的机会,或许会多一些。”

  李德民默默地看着周立波。他当然知道,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往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跑,以为在那里可以找到中小城市没有的东西,站的起点高。

  周立波说完,一双眼睛不安地看着李德民,双手撂在腿上不停地相互绞弄,等待李德民的进一步询问。见李德民一时没出声,周立波接着说:

  “虽然我现在是赤手空拳在城里打拼,肯定会经历很多艰辛,但我心里充满了热望和梦想。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会成为一个城市的主人的。”

  李德民由衷地称赞道:

  “好,有志气!”接着话锋一转,问道,“不过小周,你能否告诉我,你们辞职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吗?除了工资问题,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周立波点了点头,坦诚地说:

  “李总,真的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因为工资低了点。说实话,要不是我们毕业时就业形势太严峻,我们是不会呆在这个城市的。当时……大家只是想找一个饭碗,也顾不上工资是多少。其实,我们现在也有点舍不得走。知恩图报,我们懂。可制药公司现在的情况,又让我们看不到希望,所以……”周立波的声音哽咽了,眼圈有点发红。

  李德民的情绪受到了感染,长长地叹息道:

  “小周,你们的心情我能理解。”停了一会,又接着说,“我也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制药公司一定会有光明的前景。”

  但话虽然是这样说,李德民心里其实也没底。再说,现在说这样的话,无异画饼充饥,于事无补。李德民不再沿着这一话题往下说,转口问道:

  “哎,小周,能告诉我,你的理想是什么吗?”

  周立波“唉”地叹息了一声,说:

  “不瞒李总,我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挣一套可以安放自己的房子。可我不知道,这个梦想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周立波的话一出口,李德民便感觉自己的心情突然变得异常沉重。他默默地看了周立波一眼,起身站起,缓缓踱到了窗前。接着,双手抱胸,凝视窗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窗外的院子里,有几棵高大的法国梧桐树,原本茂密的树叶,已经变得零零落落,许多叶子都变红了,在微风中摇摆不定。

  说起来,云滨的秋天,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之一。这个季节,秋高气爽,晴朗少雨,气温适中,城中的草地绿黄相间,城外的山上层林尽染,景色十分迷人。

  默默沉思中,李德民一直在咀嚼周立波的那句话——“我的理想,就是挣一套可以安放自己的房子。可我不知道,这个梦想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说实话,周立波这沉重的一问,让李德民的心震撼了。李德民知道,在房子问题上,莫说是这些80后,就是参加工作已经三十年的自己,如今的房价,要想换一套大一点的房子,也会在心里犯嘀咕。实话说,他没有想到,近两年来,房价上涨的速度,简直让人目瞪口呆。

  许多个晚上,倪德民发现,很多小区里,几十层的楼房,有灯光的房间很少,绝大多数被购置后都被闲置。一看就知道,房主买房,并不准备居住,而是用来投资理财。

  倪德民想不明白,中国人为什么对房子如此情有独钟?房子不就是让人住的嘛?可国人硬是要把房子与理财、婚姻安全、身份地位这些东西扯在一起,房价又怎么能降下来呢?

  让李德民担忧的是,他不知道周立波的话,究竟是个别青年的心思,还是整个80后群体从心底发出的呐喊呢?

  想想,如果是后者,即整整一代青年都把自己的理想定位在为一套房子而奋斗上,那就太可悲可叹,也太可怕了!但一想到眼下的房价,李德民又不能不在心里叹息,眼下的房价,真的让国人无语、英雄折腰。

  李德民知道,如今的房价,莫说是这些80后购买不起,就是参加工作三十年的自己,如果想换一套大一点的房子,也得押上全部积蓄。而80后的大多数,如果想购买一套宽敞一点的房子,恐怕就得当一辈子房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