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奇遇 第六十九章 定海神针惊鬼神
作者:天外散仙的小说      更新:2018-10-19

  巫支祁率领十洞妖王及众喽啰小妖,倾巢出洞,来到东海之滨,云台山下,要踏平大禹的营寨,杀死大禹。结果,不但没能杀死大禹,也没有打翻炼铁的高炉。偷鸡不成反倒蚀把米,损兵折将。

  狼狈地钻进了灌木丛才算逃了一条命,也顾不得收拢四散的小妖,便只身逃回到了淮河“水君洞”。

  大禹斗败了巫支祁,四员天将战胜了十洞妖王。落下了云头,回到了炼造场上。五少年还在津津乐道地议论着火正老祝融的火葫芦、水正玄冥的“水精球”、还有风神巽二的罡风。

  九章说道:“不是巫支祁跑得快的话,他屁股上的毛就都会被火葫芦里喷出来的火全都烧光。”

  神农仔接口说道:“对这个巫支祁最大的本事就是跑的快。被水正老神仙用玄冥圣水浇得像落汤鸡,冷得两腿直打哆嗦,还跑得那么快。”

  涂娇说道:“巽二姐姐的罡风也十分厉害啊。她只用手往巽地上一抓,再对着巫支祁一扬。只听得‘呼啦’一声,刮起一股劲风。刮得巫支祁就像一个陀螺一样,团团乱转。”

  大禹对众人说道:“巫支祁虽然眼下逃跑了,可是了还会再来。除了巫支祁之外,还会有别的妖精,也会对我们虎视耽耽。说不定,等到‘定海神针’铸成之日,会引来更多的妖精。

  眼下已经到了铸造‘定海神针’的最关键时候,我们大家都要做好各自的事,确保铸造工程顺利完成,万无一失。”

  众人齐声答应道:“尊命”。各自去忙各自的事去了。

  这时土正后土的铸范也已经完工。一切准备就绪,正是万事俱备,只等开炉了。

  再看那炼铁的高炉里,炉火已经由红转白,再由白色变成蓝色,正是“炉火纯青”。

  巽工的罡风还在呼呼的向炉内吹着。祝融的圣火还在炉内熊熊地然着。炉内盛着的铁水,已经变成了蓝白色的液体。

  转眼到了第七天。大禹率领五位前朝的五老神仙,五位少年和四员天将、四员凡将,还有伯夷,齐聚炼造场上。

  四员天将升起到半空中警戒。地上的众人双眼紧盯着眼前的炼炉。

  辰时刚到,大禹一声令下:“开始铸造神器了!”

  金正蓐收,来到炉前,念动真言。伸出右手的两个手指,向炉门一指。炉门徐徐打开。只见一股通红的铁水,从炉膛里飞溅着火花,奔流而出,一直流到了铸范里。

  不大一会,铸范里就充满了通红、通红的铁水。随着铁水流出炉膛,炉膛里的铁水越来越少,最后一滴不剩,都流进了铸范里,恰好不多不少,多一滴便嫌多,少一滴便嫌少。

  这都是九章和勾股精确计算得出的结果。

  金正蓐收,又一次念动真言,念毕,再伸出右手,手掌

  向上张开,做托举状。

  只见从炼炉中又飘出了盛满金水的坩埚。坩埚飘到“定海神针”的两端,各浇下了半埚金水。顷刻便铸成了两道“金箍”。

  再看大禹,运起了“太极混元功”,迈开了“凌波踏浪”步。手持开山神斧,掉转斧头,以斧柄做笔。在“定海神针”的上面书写上了“定海神针”五个錾金大字。

  这时只剩下了最后一道工序:“淬火”了。

  只见水正玄冥,手持水精球,纵身踏祥云升到了半空中。对准了“定海神针”一按机关。“嗖”的一声玄冥圣水激射而出,正浇到了定海神针之上。只听得“滋啦”一声,“定海神针”瞬间升出了一团白雾。

  待白雾散去,众人再看,那“定海神针”,淬火成功,已经变成一件神器。放射出耀眼的蓝光。两头的金箍金光灿灿。

  大禹向空中喝了一声道:“应龙何在?”

  只见应龙立刻应声出现在了面前,答道:“应龙在此,听候夏伯吩咐。”

  大禹吩咐道:“你抓住这定海神针的一端,将它竖立在炼造场上,让大家一睹这根倾注了大家心血的‘定海神针’的风采。”

  应龙答应一声“应龙明白”。便飞到了“定海神针”的一端,两只龙爪抓住了棒端。再一用力,便将那棒端抓离了地面。

  随着应龙向上飞起,那根“定海神针”便竖立了起来。待“定海神针”立稳,应龙便松开了龙爪,又回到了大禹的面前。说道:“应龙完成任务。”

  大禹说了一声“好!”

  这时再看那“定海神针”。立在炼造场的中央,像一根警天的神柱,高十丈,粗五尺,浑身釉光锃亮放出黑中透蓝的光泽。再看两端的两个金箍,黄澄澄,金灿灿,耀人眼目。

  棒上的“定海神针”四个錾金大字,雄浑有力,字字放光。

  “定海神针”立在炼造场上,方圆十里之内都能看得见。白日里,光芒耀眼。到了夜晚更是放出奇光异彩。

  原来是“定海神针”将白日里吸收的光和热都重新释放出来。一会儿放出红光,一会儿放出蓝光,一会儿放出紫光。变幻莫测,如梦似幻。

  把大禹和众小兄弟看得目瞪口呆,十分惊呀。想不到自己亲手炼出来的这根“定海神针”具有这样的魔力。真是一个旷世神器、稀世奇宝。

  那前朝的五位老神仙,木正句芒,火正祝融,金正蓐收,水正玄冥,土正后土以及风神巽二,看见这神奇的“定海神针”,也都感到很欣慰。毕竟这“定海神针”上边凝结着他们的心血和劳动啊。

  众人欣赏了一阵“定海神针”之后,又趁热打铁,再铸那“铁铸夔牛”。

  高炉上又重新窜出来了冲天的火光。还要再炼它七日七夜。

  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四周围的绿眼睛又出现了。今夜的绿眼睛,忽然增加了许多。有大如铜铃的,也有小如绿豆的,从四面八方一眨一眨地盯着那“定海神针”窥探着。

  这些妖精有的是从山上下来的,有的是从河里钻出来的,有的是从海上来的。都虎视耽耽地盯着这“定海神针”。各个都想据为已有。可是看见大禹率领四员天将看守得严密,谁都不敢出手。

  再说巫支祁上次被大禹打败,逃回“水君洞”之后,并不甘心。吩咐手小妖:“给我时刻监视大禹那里的一举一动,随时回来报告。”

  这一日小妖来报:“报告水君大王,大禹已经造出了‘定海神针’。立在东海之滨连云山下,在那里显示呢。那‘定海神针’确实是个神奇的宝贝,日夜放光。在大禹的炼造场的周围又出现了许多妖仙。各个都想要浑水摸鱼,从大禹的手中夺取‘定海神针’,请水君大王定夺。”

  巫支祁一听,大禹已经造出了“定海神针”而且是一个宝贝,不禁动了心。也想看看这根“定海神针”是个什么样。如果真象小妖说明的,是一件神奇的宝贝,那就把它抢回来,立到我的水君洞前。

  巫支祁想罢,吩咐先锋马奔点起几个得力的头目,前往大禹的营地一看究竟。

  这次巫支祁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不敢在光天化日下大张旗鼓地明抢。而是等到夜里潜伏在暗地里的行动。

  心想到时候,能偷就偷,实在偷不到手的时候,再行强抢的下策。

  巫支祁一行妖精来到大禹营地上的时候,已近半夜时分。只见大禹的炼造场上,炉火还在燃烧,炼铁高炉里窜出来火焰照红了半边天。炼铁炉的下边,坐着五个白胡子老头和几个少年,其中还有两个女子。

  四员天将分别在半空中巡逻。大禹在中间往来指挥。

  巫支祁再往四下里看,只见一双双大大小小的绿眼睛,都从暗处盯着那“定海神针”。只见那“定海神针”像一个擎天柱一样,立在场地的中央。一会放出蓝光,一会儿放出红光,一会儿放出紫光。两端的两个金箍,在炉火的照耀下,闪着金光,耀人眼目。

  到了子夜时分,众妖仙终于禁不住“定海神针”的诱惑。于是象约定了一样,一齐从暗处窜了出来。

  有的想要摸一摸,有的想要抱一抱,有的想要抢着走。“定海神针”的下面就像唱野戏台一样热闹。

  大禹带领四员天将、四员凡将四处驱赶。可是这些妖仙都惯于游击战。给大禹来一个你追我跑,你退我进,你疲我抢。直忙得大禹和四员天将,追赶这个,漏了那个,左支右绌,顾了东顾不了西。

  不大一会儿就累得汗流夹背,气喘吁吁。可是众妖精方兴未艾,都想浑水摸鱼,侥幸得手。

  心想即使抢不到手,摸一摸也能给自己带来好运。对成仙有好处。

  巫支祁看准了这个当口,觉得是出手的时候了。于是向先锋马浪使了一个眼色,一声长啸,便夹在众妖妖之中,窜进了场地。

  展转腾挪,东一晃,西一闪,几个纵跃,便来到了“金箍棒”下。趁着大禹去驱赶别的妖精的时候,巫支祁上前就抢“定海神针”。可是“定海神针”太粗。抓不住,便伸开双臂去抱。可是“定海神针”又长又粗又重,根本无法抱起。

  正这时,“定海神针”“啪”的一声,放出一道闪电,接着放出了万道金光。将巫支祁击得“啊”的一声,倒退了好几步。

  大禹正在驱赶别的妖精。猛听见背后“啪”的一声响亮,回头一看,原来是“定海神针”在放电,将一个去摸它的妖精击得倒退好几步。

  再定睛一瞧,那个妖精不是别人原来正是巫支。于是大禹急忙丢开了那些被追的妖精,返身回来对付巫支祁。

  巫支祁的先锋马浪,一直跟在巫支祁的身后。这时也恰好赶到,于是斜刺里抡起金背九耳大环刀,向大禹便砍。

  大禹一见有马浪来纠缠,便不得已暂时丢开了巫支祁,与马浪战在了一处。

  巫支祁被电击了一下,双手发麻,浑身颤抖,半天才缓过一口气来。是先锋马浪救了他一命,不然早被大禹一斧劈下脑袋来了。

  再说马浪与大禹斗在了一处。虽然马浪的武功也看得过去,可是却与大禹不在一个级别上。大禹的开山神斧重四千八百斤,与马浪只一个照面,便将马浪的金背九耳大环刀磕飞。再跟着上一步,抡起开山神斧直削马浪的脑袋。马浪吓得把脖一缩,侥幸躲过了一斧。却被大禹削去了一片头皮,差一点便将马浪猴头削了下来。

  马奔吓得魂飞魄散,连头也不敢回的一溜烟似的逃跑了。

  众妖精见状,都吓得一步一步地往后退去。这时“定海神针”下面,只剩下了被电击过的巫支祁了。

  巫支祁一看,先锋马浪差点被大禹劈死。急忙抡起了紫金棍,向大禹扫去。

  大禹并不追赶马浪,急忙回过头来,迎战巫支祁。

  两个人又一次狭路相逢。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斗在了一处。

  大禹乘铸成“如意金箍棒”的神威,越斗越勇。

  巫支祁却因为被“定海神针”放电击中了一下,刚缓过气来,又对大禹心存忌惮。不禁心生怯意。越斗越是地力不从心。瞅准了一个空子,虚晃一棒转身便逃。

  大禹随后就追,可是巫支祁一不架云,二不走大路,而是一猫腰,钻进了灌木丛中,偷偷地潜回了淮河水君洞。

  那些围观“定海神针”的妖精们,有的钻空子摸了一把,可是都被“定海神针”放电击倒在地,一个个躺在地上一边抽筋,一边哼哼。

  吓得余下的妖精,望而生畏,都不敢贸然去摸了。

  等到大禹神斧吓跑先锋马浪,战败了“淮河水君”巫支祁之后。这群妖精便一哄而散,向四下里逃了下去。四员天将也不追赶,都收兵回到了“金箍棒”下。

  这“定海神针”的确是一件通灵的神器。那些妖精前来摸触的时候,它便放出闪电,电击来者。可是大禹等自家人触摸它的时候,它却服服贴贴,像一个乖乖的宝贝。温润柔和。

  大禹用手抚摸着“定海神针”,说道:“真是一件宝贝呀,只可惜太长太粗了。如果小一些的话,真想擎在手中舞上一回啊!”

  谁知,那“定海神针”就象是听懂了大禹的话一样,刹那间,便缩短了许多,细了许多。

  大禹的一只手正抚摸着。这一缩,反倒把大禹吓了一跳。大禹见这“定海神针”通晓人意,便又说了一句:“再短点,再细点”。

  那“定海神针”果然又缩短了一些,也又细了一些。

  大禹又说道:“再短点,再细点”

  那“定海神针”竟然一缩再缩,最后变成了一丈高,一拃粗,俨然就是一根齐眉金箍棒。

  大禹试着用双手握住了棒身,运起了太极混元功。两臂一叫力,说了一声:“起”!便轻轻巧巧地将那“定海神针”擎在了手中。

  掂一掂,甚是沉重。一时兴致大发,便将那“金箍棒”权当是自己的开山神斧,舞了起来。

  “潜龙勿用”“现龙在田”“龙跃在渊”“龙战于野”“龙扫山川”“飞龙在天”“亢龙有悔”,一招接着一招,一直将一套“开山三十六斧”使完。方才收功敛气,重新将“金箍棒”树立在地上。

  大禹说道:“今天过了一把棍棒瘾,如意金箍棒啊,恢复元形吧。”

  话音刚落,“金箍棒”便真的轰然一声恢复了“定海神针”原来的模样,又顶天立地的立在了炼造场上。

  大禹说道道:“这定海神针果然是一件奇宝,‘金箍棒’果然如意。我看就叫“如意金箍棒”吧。

  过了一会又感叹道:“只是今天有我在世上,‘如意金箍棒’听我的话。可是不知道再过几千年之后,他会不会遇见缘的人,用它干出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来呢?”

  五位前朝的老神仙和几个小兄弟,也若有所思,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回答不出来。

  大禹说道:“明天就先将这‘如意金箍棒’放进东海里去。免得众妖精都垂涎三尺,觊觎着它,恐怕再生事端。

  今天夜里大家都辛苦一点,瞪大了眼睛,盯住了,确保这‘如意金箍棒’万无一失。”

  众人都齐声答一声:“遵命”。

  到下半夜,又有几个迟来的妖精,来到场外。向“如意金箍棒”贪婪地向张望了一阵子。眼见大禹防范的严密,无可乘之机,便转身掉头悻悻地走了。

  第二天早晨,阳光灿烂,万里无云,微风送爽。大禹来到了炼造场地里,祭起了《召神符箓》口中念道:“大禹治水,号令神鬼,东海神禺浩来见。”

  约莫一柱香的功夫,只见东海上升起了一朵青云。眨眼之间,便到了大禹的面前,东海神禺浩从青龙背上走下来,与大禹抱拳见礼,说道:“夏伯的果然铸得了‘定海神针’可喜可贺。”

  大禹一边还礼一边笑着说道:“不铸成定海神针,也不敢再次烦请你呀!”于是大禹带领东海神禺浩,来到了铸造场上观看定海神针。

  东海神禺浩抚摸着定海神针,一边赞不绝口。说道:“有五位老神仙的帮忙,夏伯果真造出了这旷世的神器来。把他放到我东海之后,也是我东海里的一道风影呢!”

  大禹说道:“宝贝确是宝贝,然而正因为它是宝贝,所以觊觎它的人也很多。只是昨天一个夜晚,前来打它主意的妖精,就不下几百个。连那巫支祁也闻风前来抢夺,多亏这‘如意金箍棒’是一件通灵性的神器,妖精碰上它的时候,它就会放电。因此,才确保不会被妖魔抢去。

  因此,只有将它尽快地放进东海里,我才会放心。今日就是请你给它安排一个合适的地方放置,也好早日镇住东海。”

  东海神禺浩说道:“就将它安置在我的水晶宫的后院里里,立在归墟之侧。有我在,谅是别的妖精也不也不敢打它的主意。”

  大禹说道:“事不宜迟,安置好了这‘定海神针’之后,我还要铸造铁铸夔牛。

  大禹说罢,仰头向这中喝道:“应龙何在?”

  话音刚落,火红色的应龙便腾身出现在了大禹的面前。说道:“应龙在此,夏伯有何吩咐?”

  大禹吩咐道:“应龙,我命你跟随东海神禺浩,将这根新铸成的‘定海神针’提到东海里去,放置在东海里水晶宫后院,立在归墟之侧,你听明白了吗?”

  应龙答道:“应龙明白,夏伯放心。我会小心的。”说完,张牙舞爪飞到了半空中,瞬间便将龙身长大了几倍。

  只见应龙用前边的两只龙爪,抓住了“定海神针”的顶端。再轻轻的一提,便将定海神针抓离了地面。然后蜿蜒升到了空中。

  东海神禺浩,也跨上了自己的青龙,飞到了前边带路。

  众人一同仰头向空中观看。只见东海神禺浩的青龙在前边带路。火红的应龙,两只龙爪提着“定海神针”在后边飞。四员天将跟在后边警戒。

  一行人马在空中排成一个“雁阵”。一眨眼之间,便已经飞到了东洋大海的上空。慢慢地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