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奇遇 第一百零二章 大禹应龙凿壶口
作者:天外散仙的小说      更新:2018-10-19

  大禹神斧劈开了龙门山。被龙门束住的洪水破门而出。奔涌倾泄而下,一路欢歌流向风陵渡而去。

  自从大禹劈开了龙门之后,鲤鱼们再跳龙门便省了许多力气。

  大禹起寨拔营,率领着四员天将、四员凡将、五个小兄弟和涂娇母子,带着五百士兵继续溯黄河而上,向下一个治水的目标壶口进发。

  从黄河龙门到黄河壶口,只需要一天的路程。小兄弟们一路欢歌,一边走路,一边玩耍,一边斗嘴。大人们则一路欣赏着两岸风光。

  只见沿途青山绿野,杨柳依依,蝶舞莺飞,一派祥和的风光。

  涂娇带着启儿边走边玩。这时启儿已经学会走路,学会说话。一会儿要捉蝴蝶,一会儿要摘野果,一刻也不停歇。到中午时分累了跑不动了,便爬到天将的肩上,让天将驮着他驾云。

  天黑的时候,大队人马已经来到了黄河壶口。

  天色已晚,不便立刻就去察看黄河壶口的形势,于是大禹便命令安营扎寨,埋锅造饭。待明日天亮再察看壶口。

  吃过了晚饭,五个小兄弟又叽叽喳喳地斗了一阵嘴,方才各自钻进帐蓬里睡觉。

  第二天早饭后,大禹便率领四员天将、四员凡将、五个小兄弟及涂娇和启儿,来到黄河壶口,观察黄河壶口的形势。

  只见黄河从北边的天际滔滔奔涌而来。流到了壶口附近,形成了一道宽二、三里有余的宽阔河面

  。可是到了壶口跟前却被一座巨石山阻住去路。由一、二里宽骤然收缩成了只有三、五十步的一条峡谷水道。

  黄河里的洪水从这道峡窄的水道流出,就像是滚水从壶嘴里倒出。其势如脱缰野马,奔腾宣泄而下。声若巨雷,山谷震荡。水雾弥漫,虹霓升起。

  巨大的瀑布破空而下。洪波怒号,黄水翻滚,跌落进下方的深潭之中。

  激起了万道水柱,如银箭直射苍穹。刹那间一支支银箭又化作了一颗颗细小的珍珠弥漫到空中,映出了七色的彩虹。遂又幻成了迷迷蒙蒙的白雾。

  下边的深潭是一个落水冲击出的石潭。潭深十余丈,方十余丈,被人们称为龙洞。黄水从龙洞流出,便进入了十里龙槽。

  十里龙槽是一条两壁对峙的大石缝。宽十余丈,深三、五丈。两岸怪石参差飞突,似坠似倚,形势极为险峻。

  壶口泼落下来的黄色洪流,又一层层碰撞在怪石奇岩上。景像宏阔,气势磅礴,惊心动魄。

  黄河之水,激荡着,翻滚着,冲撞着,流过了十里龙槽。又向下流了一段。河道逐渐变宽,突然前方横空出现了一块巨大的天外飞来之石。

  这是一整块巨石,硕大无比,一石成山,称做孟门山。

  这孟门山正座落在黄河水道的正中央。黄河流到孟门山前,被孟门山一分为二,黄水从孟门山的两侧绕山而过。流速极快,几乎飞泻而过。

  绕过孟门山之后,再合二为一,滚滚南流,奔向了龙门。有诗赞孟门山曰:南接龙门千古气,北奉壶口一线天。

  大禹领着小兄弟们,上看下看,左看右看,仍旧看不透壶口形势,于是向空中喝道:“应龙何在?”

  应龙应声答道:“应龙在此,听侯夏伯吩咐。”

  大禹对应龙说道:“还请应龙带着我和小兄弟们到空中去再看一看壶口形势。”

  应龙答道:“应龙明白”。一边说着,一边落到了大禹的面前。不待大禹跨上龙背,小兄弟们便一窝蜂似的都爬到了龙背上。

  小愚乘过了一次应龙,这次再不陌生。不用神农仔招呼,便随着大家一起爬上了龙背,紧挨着神农仔骑在了最后边。

  待大禹和众小兄弟们都坐稳了,应龙便腾空而起,飞上了半空。在壶口上方盘旋了几圈之后,便溯着黄河,向上游飞去。一路飞得不高,也不快。便于大禹和众小兄弟们仔细观察黄河。

  向北飞行了百十里之后。大禹吩咐道:“够了,再掉过头来往南飞吧,我们再到壶口下游去看一看。”

  应龙答道:“应龙明白”。说罢掉转身来,再沿着黄河向下游飞去。飞过壶口时,又在壶口的上空盘旋了一圈。

  应龙缓缓地飞过十里龙槽,飞过了孟门山,又向下游飞行了数十里。大禹吩咐道:“够了,原路返回。”

  应龙应道:“应龙明白”。说罢绕了一个圈,转头又沿着原路返回壶口。

  应龙带着大禹和五个小兄弟刚飞近黄河壶口,突然就看见从北边的天水交接的地方,飞过来一只大鸟。

  那大鸟飞得风驰电掣一般,速度奇快。眨眼之间便飞到了应龙的对面。

  岸边上站着的人和应龙的背上的人,这时才看清楚。那飞来的大鸟原来是一只鲲鹏一般的硕大的大漠金雕。

  张开翅膀遮住了半边天。浑身披着乌黑色镶着金边的雕翎,阳光一照,闪着金光。一双锐利的鹰眼,一张金黄色的尖喙带着倒钩,两只锋利的鹰爪,像钢钩一般刚劲有力。

  口中发出“嘎嘎,嘎嘎”的似人笑又似鸮叫的怪声,尖呖刺耳,令人听了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大禹身后的小兄弟们都吓得抱紧了应龙,将身体趴伏在龙背上,四员天将正在四周警戒,发现了大漠金雕袭来,急忙返身回援应龙。

  怎奈那金雕来得突然,飞得奇快。一边“嘎嘎、嘎嘎”地笑着,一边张开了钢钩一般的鹰爪,径直地扑向了应龙。意图一举擒获应龙和他背上的大禹和小兄弟。

  在金雕的眼睛里,应龙简直就是一条晰蜴,应龙背上大禹和小兄弟不过就是几个小蟋蟀。

  应龙见大漠金雕来势汹汹,绝非善类,一时激起了争强好胜的豪情。

  大漠金雕虽然身形巨大,比应龙大过数十倍,但是在应龙的眼睛里,只不过是一只大麻雀而已,不足挂齿。

  应龙回过头来对大禹和小兄弟们说道:“夏伯坐稳了,我要长了。”话音刚落,应龙将腰身一扭,立时间便长大了数十倍。反比那大漠金雕大出了许多。

  大禹和小兄弟们骑在应龙的背上,就象在巨蟒的背上爬着几只蚂蚁。看上去十分滑稽。

  再说那大漠金雕。双爪刚要抓向应龙,突然眼前一片红光,耀得双眼发花。一时间弄不明白眼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差一点就要自己撞进应龙的口中。心中暗叫:“不好”,急忙来了一个急刹车,紧接着再来一个鹞子翻身,从应龙的侧旁一闪躲过。

  四员天将这时也恰恰追到了金雕的身后。正举兵刃击向金雕。不想被金雕这一闪,不但躲过了眼前的应龙,也躲过了身后四员天将的一击。

  金雕逃出了一箭之地再回过头来观看,吓了一跳。只见先前不起眼的应龙,突然长大了数十倍,比自己还大了许多。浑身火红色,扇动着一双火红色的翅膀,象一团燃烧着的烈火,张牙舞爪的向自己扑来。

  金雕定了定神,暗自为自己鼓了鼓气,又凶恶地迎了上去。

  应龙喊道:“来得好!”说罢,一张口“扑”的一声,向金雕喷出了一股红色的火焰。

  金雕急忙扇动巨大的翅膀,卷起一股飓风,将火舌反扇了回去。应龙见火焰反而烧向了自己,急忙一张口,吞回了火焰。随即探出龙爪,抓向金雕的面门。

  这时,四员天将又赶上来,再挺兵刃击向金雕。

  金雕见应龙与四员天将前后夹击,同时袭到,并不慌张。将双翅收拢,一招流星坠地。一低头扭身射向地面,这一招又同时避开了应龙和四员天将。

  应龙和四员天将尾随追赶,看看接近地面,金雕又掠地而起,使了一招云雀钻天,重新拔地而起。

  应龙和四员天将也追着金雕向上拔起。坐在应龙背上的大禹和五个小兄弟,就象坐过山车一样,随着应龙上下起伏翻滚。

  小兄弟们虽然觉得有点头晕,但是这样的刺激却是他们从来都没有经历过的。一个个兴奋得了不得,瞪大了眼睛注视着眼前的这场博斗。

  金雕钻上高空之后,盘旋了一圈。甩开了四员天将,绕到了应龙的背后,便扑向了应龙背上的大禹和五个小兄弟。

  大禹这时早已将开山神斧握在了手中。眼见金雕从头上袭来,不待金雕的钢爪抓到,便使了一招飞龙在天,飞身跃起,抡起了开山神斧,便去削金雕的钢爪。

  金雕做梦也没想到,应龙背上坐着的大禹这般骠悍。吓得一哆嗦,急忙收势缩爪。这才侥幸逃过了劫。钢爪虽然没有被削掉,可是还是被神斧削掉了一把雕翎。削落的羽毛在空中零乱的飞舞。金雕吓出了身冷汗。

  大禹神斧削出后,又使出一招龙归大海。旋着身躯落下,又稳稳地落回到应龙的背上。身手飘逸,动作潇洒。五个小兄弟看了异口同声地喊道:“大禹哥哥好帅啊!”

  就在刚才金雕躲避大禹的神斧向后退的功夫,四员天将的四般兵刃一齐向金雕击到。怎奈金雕的翅膀巨大,四员天将都近不了金雕的身体。兵刃打到了翅膀的雕翎上浑不着力。除了打掉几羽雕翎外,并没有伤到金雕的筋骨。

  庚辰大怒,飞手将手中的长枪掷向了金雕。长枪就象一支长箭一样射向了金雕。

  但是金雕的鹰隼一般的锐目,早就瞧在了眼里。看看长枪射到,用巨大的翅膀一拨,便将长枪拨落云头。

  庚辰急忙按下云头,从下边接住了长枪。

  繇余本来也想投出大戈。但见那金雕轻而易举地拨落了庚辰投出的长枪,便不敢再投了。

  孔律的双鞭和大彰的双锤都是短兵器,更是够不到金雕的要害,干着急,使不上劲。急得哇呀呀乱叫。那金雕则“嘎、嘎、嘎、嘎”的一阵怪笑,得意之极。

  四员凡将站在壶口的岸上,看着空中的博斗。可是自己却一点也伸不上手。急得又是呐喊,又是跺脚,恨自己不能肋生双翅,也飞到空中去助战。

  再说应龙,岂是等闲之辈。乃是天上的神龙,今天与金雕走过几个照面过后,仍没有制伏金雕,很觉得脸上无光。于是发起了神威,张牙舞爪直取金雕。

  金雕也不肯示弱,也张开了钢钩般的鹰爪抓向应龙。金雕的逞强更激怒了应龙。

  应龙两只龙爪抓向金雕的同时,又使出了一招犀牛望月,龙尾一甩,啪的一声便向金雕的背上击去。

  金雕只注意了龙爪,没防着应龙还有这一招。只听得“啪”的一声大响,金雕的后背被应龙的龙尾抽中。金雕全身一震,眼冒金星,一个跟头便栽下了云端。

  应龙紧随金雕跟进,两只龙爪一齐抓住了金雕。一用力,便将金雕连皮带肉连着羽毛撕下了一大块。

  雕翎、羽毛乱飞,纷纷扬扬从空中飘落。

  金雕再也笑不出来了。“呱呱、呱呱”的一阵乱叫。伤口上滴着鲜血,强忍着剧痛。连头也不敢回,一溜烟的逃回了北方。

  天将和应龙想要乘胜追击,一举擒获大漠金雕。大禹说道:“不要追了,量他也不敢再来捣乱了,我们治水要紧,随他去吧。”

  于是应龙与四员天将飞回到了黄河壶口的岸边。

  大禹和五个小兄弟都跳下了应龙。大禹见天色已晚,便下令收兵回营,明日再战壶口。

  回到营地之后,五个小兄弟又说起了刚才惊心动魄的空中博斗。

  伯益说道:“没见过世界上竟然还有这么大的金雕,不仅生得威猛凶恶,而且脾气暴烈。

  原先只听说过北海有鲲,化而为鹏。一飞九万里,扶摇直上羊角。没想到还有这大漠金雕。今天真是开了眼界,我也要把这个大漠金雕写进《山海经》里去。”

  神农仔说道:“伯益就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娃娃,要知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你没见过的事情还多着呢!”

  勾股向来都是站在伯益一边的,听了神农仔这样说,便反唇相讥,说道:“就你神农仔见过世面?那你说,你都见过什么世面?”

  神农仔说道:“我见过的世面大了去了。什么山中走兽,空中飞鸟,山精水怪,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

  不管怎么说,我也经历过一千多个春秋冬夏,总比一个十多岁的小娃娃见得多。

  只不过,我这个人一向低调做人,不爱张扬,所以不为人所知罢了。”

  九章见伯益和勾股二人争论不过神农仔,于是转移了话题。说道:“大漠金雕再凶恶也斗不过咱们的应龙。应龙可真了不起,又能飞、又能咬,又能抓,又会吐火,又会变化,不愧是天上的神龙。天下无敌。”

  小愚说道:“大禹哥哥也真了不起。手中一柄开山神斧,出神入化。浑身的功夫,矫健飘逸,潇洒脱俗。

  刚才跃起进攻金雕的一招,那才叫神来之笔。特别是大禹哥哥持斧落下的一瞬间,更是帅到家了。我好佩服,好羡慕啊!什么时候我要是能练会这两招就好了。”

  小愚说完了这番话,又把神农仔拉到了一旁。小声地问道:“神农仔哥哥,你刚才说的那些话都是真的吗?你真的活了一千多年了吗?”

  神农仔一拍胸脯,大声说道:“你哥哥我什么时候说过假话?我的故乡在彩云之南的深山里。炎帝神农爷爷尝百草的时候,见到了我,还抚摸过我的头呢!就连当今的帝尧、帝舜还是我看着长大的呢!我说一千多岁,还是往少了说的呢!”

  小愚听了不禁吐了吐舌头,对神农仔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小兄弟们在那边斗嘴,大禹在这边却一直在思考着整治壶口的事:壶口的关键问题就是出口处太窄。就象一个大肚子的水壶。肚子里装满了水,想要从壶嘴里向外倒,又因为壶嘴太细,水流太小,一时倒不尽,都敝在肚子里。如果要想快一点将水倒出,就必须要扩宽壶嘴。

  想要劈宽壶口,还得沿用老的办法,那就是自己与应龙一起飞到壶口的边沿上,互相配合,用开山神斧劈开堵在壶口嘴上的那座巨石山。

  第二天吃过早饭,大禹又率领众人来到了黄河壶口的岸边。四员天将又升到了空中负责警戒。四员凡将和小兄弟们都伸不上手,只好站在岸上观看大禹亲自出手。

  大禹向天上喝道:“应龙何在?”

  话音刚落,应龙便出现在了大禹的眼前。答道:“应龙在此。听候夏伯吩咐。”

  大禹吩咐道:“今天去劈壶口,别人伸不上手,还需你我二人配合来啃下这块硬骨头,行吗?”

  应龙答道:“没问题,与夏伯一同治水,是我的荣耀。”

  大禹跨上了龙背。应龙腾空而起。大禹吩咐道:“紧贴着壶口巨石盘旋飞行。”

  应龙答道:“夏伯放心,应龙明白。”

  大禹抽出开山神斧,擎在手中,运起了太极混元功,荡开了三十六式开山斧法。看准了东岸边上的一处岩石,一招“龙扫山川”劈了下去。只听得一声巨响,大地一震,神斧将巨石齐齐地劈了下去一大块。

  应龙随后来了一招神龙摆尾,将一块松动的岩石扫落水中。

  站在壶口岸上的四员凡将、五个小兄弟和涂娇、启儿齐声叫好。“好啊!太好了”

  应龙再一次盘旋到壶口山边上的时候,大禹又挥起了开山神斧。一招“潜龙腾飞”。只听得“咔嚓”一声大响。地动山摇,又一块巨石被劈落水中。应龙随后跟上,一招神龙绞水。又用龙尾扫下了一块巨石。

  这次劈的巨石就在四员凡将和小兄弟的脚边,众人急忙向后退去。大家又是一边鼓掌,一边跺脚,一边叫好!“好啊!好啊!”

  应龙不停地地壶口中间盘旋飞行,飞到东岸边上,大禹挥开山神斧,劈下一块巨石。随后应龙又用龙尾扫下一块巨石。

  飞到西岸边上时,大禹挥开山神斧劈下一块巨石,随后又是应龙用尾抽下一块巨石。

  就这样,大禹和应龙一心一意地劈斩岩石,不知不觉,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大禹又化作了一头威风凛凛,鬃毛竖起的金色黄熊。跨在火红色的应龙背上。手中挥舞着四千八百斤重的开山神斧,劈斩壶口。直劈得壶口周边山摇地动,电闪雷鸣。

  站在岸上观战的众人都屏住了呼吸,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静静地注视着壶口之间盘旋的一神一龙。也忘了一切。

  勾股和九章眼看着壶口已经又被劈下了百十步宽窄,已足够泄出上游的洪水。于是高声呼喊道:“够了,够了,大禹哥哥,够用了。”

  这时大禹才从化境中醒了过来。瞬间又从黄熊化回了人形。使出了最后一招龙行不息。一连三斧,劈下了最后的三块岩石。应龙随后使出了招乌龙搅水,甩龙尾扫尽了余下的石茬。

  大禹见壶口比原先加宽了一倍多。于是吩咐应龙:“沿着十里龙槽,靠西岸低飞。”

  应龙答道:“应龙明白。”于是沿着十里龙槽低飞,一路上遇有突出的巉岩,顽石,大禹便挥神斧斩落。

  一路劈一路斩,绕过孟门山,再折转回身来,沿着龙槽的东岸边由南向北飞行。

  大禹与应龙沿着东岸边上,又是一路劈斩,将岸边上的突出部分都削了下去。将龙槽从头到尾都修整了一遍。

  回到壶口岸边,应龙落在了地面。大禹从龙背上跳了下来。众小兄弟和四员凡将一阵欢呼。

  伯益上前说道:“大禹哥哥。黄河的中段洪水已经被我们治伏了,我们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大禹听了伯益的话,方才醒悟。果然不错,黄河中游自河口到孟津之间,该治水的地方都已经治完,再没有需要治理而未治的地段。

  说道:“伯益弟兄如果不提醒,我还真的没有想到。我们真的胜利了!”

  大家一边欢呼,一边连蹦带跳。小兄弟们的手掌都拍红了。

  启儿见大家都鼓掌吹呼,也学着样子拍起手来。

  四员天将听到了这里众人欢呼,也都赶了回来。当知道这喜讯后,也是一阵呜呼雀跃。庆祝这盼望已久的胜利。

  这时黄河壶口中水花一冒,从水中钻出一个人身龙头的神祗来。向大禹拱手行礼,说道:“黄河壶口龙王见过夏伯。望夏伯恕来迟之罪。

  多谢夏伯到我壶口治水。今日大功告成,从此壶口无忧唉。本神无忧唉。壶口两岸的百姓幸甚。夏伯将壶口留下大名。”说完又没入了水中。

  第二天大禹拔营起寨,率领人马向黄河原路返回,回到风陵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