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遗民 第六章 投奔汉营
作者:李文青_书海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我确实有一个想法,但这只是我个人的意见,说出来和你们商榷。我素闻江苏的萧何、张良喜好结交、礼贤对士,他俩胸怀平定天下之术,又足智多谋,现在正在为沛公刘邦效力。我在项羽军营中打听了,沛公现在应该还在咸阳附近,不若我们去投奔他吧?”

  “哼,你上次是敬佩项羽,差点害死了我们,”王贲说,“这次你又敬佩萧何张良,运气可没有那么好了,还能遇到一个范增。”

  “你想说什么吧?”蒙恬问。

  “我只是提醒你不要这么莽撞,要小心些,要谨慎些。”

  “嗯,”蒙恬又问章邯﹐“章大哥,你有什么想法?”

  “兄弟,恕我直言,要谨慎些,还是和项羽一样,萧何张良那些人你又没有和他们接触过,只是听说传闻而已,怎么就能去投靠他呢?再说,他们会接受我们吗?”章邯听了一下,像是在思考。蒙恬和王贲都看着他。“依我看,我们还是不要急着去投奔那些起义军,自己先去闯闯。”

  蒙恬转向王贲:“王贲,你的意思呢?”

  “嗯,”他有些摇摆不定,“我的意思,我想再听听你的想法。”

  其实他刚才那些话都是要想打击一下蒙恬的,并不是他内心的想法,他的想法是,在这个“困难”时期,只有跟着蒙恬走了。

  “我的想法是”蒙恬坚决地说,“去找萧何、张良!我相信,他们一定是礼贤下士、足智多谋的智者。”

  其实,蒙恬的这句肯定完全是凭空乱说的。只是在他说这些话时,他就能想象到萧何张良那种智者的姿态。他自己也非常敬仰,受感动。

  王贲听了,只得无奈地说:“好吧,我就再把自己的小命交给你了。”

  “章兄呢?”蒙恬问。

  “我还是决定自己去闯闯。”

  “既然你们都想好了,我们就抓紧时间好好睡一觉吧,以为明天的奔波养足精力。”蒙恬躺在山地上,说,:“王贲,我们天亮就出发。”

  然后三人就各自躺下,睡去了。

  三人站在山脚下的路上,蒙恬、王贲抱拳向章邯道别:“章兄,我们就此别过吧。后会有期!”

  然后蒙恬、王贲就顺着路西去了,章邯还在路边上徘徊。

  此时,他们头上的天空还是一副浅蓝色的画纸,东方的边缘也只泛起一块鱼肚白。

  他们走了大概有半个时辰,那时,天已经大亮了。忽然他们身后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他们警觉的转头,一个身材高大的人骑着马疾驰而来,看来不像是项羽派来抓他们的人。他们顿时松了一口气。但他们还是很有些惊奇。

  那人也看见了他们,立时手拉缰绳停住。那人坐在马鞍上拱手打招呼:“二位兄台这么早就赶路,不知要到什么地方去?”

  “哦,我们去走亲戚。”蒙恬也学了王贲,临时撒了个慌,但显然不够令人信服。

  那人“哦”了一声,注意了他们几秒,然后下马又拱手道:“在下张良,敢问二位尊姓大名?”

  他们也观察了那人,他四五十岁的年纪,额宽面大,目光柔和,俨然一副智者摸样。其它除了人高马大外,下唇下一绺胡子格外显眼。

  蒙恬着实吃了一惊,忙拱手道:“原来阁下就是张良啊!我们正要去找你呢!”

  “你是张良?你不在刘邦军中,跑到这里来干什么?”王贲狐疑地问。

  “在下正是张良,沛公要我办点要事,我正急着赶回去。不知二位找我有什么事?”

  “哦,在下乃蒙恬,”他指着王贲,“他是王贲。我们两人本是投在项羽帐下,由于劝谏项羽放过二十万秦军而触怒他,差点被杀。我们逃出后,听说沛公招贤纳士,先生又广结贤士,所以特地前去沛公营中拜见先生,还望先生收留。”

  听说是蒙恬和王贲,张良更加另眼看待了:“原来是两位秦朝旧将。沛公确实是在广纳贤士,只要是人才,他定会慧眼重用。”他还不忘为刘邦广为宣传,“既然如此,你们就一起坐上来,我们就一同上路吧。”他开始为刘邦笼络他们了。

  “欧,不了,既然先生有要事要赶回去,我们再坐上来岂不耽搁时间了;再说,一匹马骑三个人,它也受不了的。”蒙恬说,“还是请先生先行吧。”

  “对呀!你有事你先走吧,我们没什么事,慢慢走来。”王贲顿了一下,“那个……我问一下,沛公他多疑吗?容易发怒吗?”

  张良早就料到他们会如此回答,他是故意买个人情的。

  他大笑两声:“沛公为人宽宏大量,性情温和,哪会无故多疑发怒呢?两位放心吧,像你们这样文武兼备的人才,沛公绝对会优待的。”他停了一下,“这里一里外有一个村落集市,我在那里买两匹马等二位,然后再一同前往沛公军中。”他又拱手说﹐“二位,那我就先行了。”

  “先生请吧。”蒙恬拱手客气地回道。

  然后张良就骑马一阵风似地过去了。

  他们走了半天,才走到张良说的那个小村落。他们正走得脚肌*,张良已经买好了马匹,于是三人稍事休息后,就快马上路了。

  而此时,徐福正在山东,是齐王田横麾下的三军统帅。

  刘邦已然进入秦朝都城咸阳,受降了秦三世子婴,算是灭了秦朝。

  项羽也已经到达长安,对刘邦先入咸阳非常愤怒,因此也对咸阳虎视眈眈。

  三人骑马走了半日,才到达咸阳汉营。

  听说张良回来了,刘邦亲自出来迎接。“啊,军师,你这么快就回来了,果然不愧是我的智囊啊!”刘邦满脸堆笑。

  “沛公,这次我不仅把你交给的事办好了,还给你带来了两员将帅之才。”张良心奋的说“沛公你快看!”

  刘邦转头看向蒙恬和王贲,上下打量一番,没看出个究竟,就问:“敢问二位高姓大名?”

  “见过沛公,在下王贲。”

  “在下蒙恬,久仰沛公大名,仁义爱才、礼贤下士,有劳张良军师指引,特来投奔效力,还望收留。”蒙恬忙拱手说道,上下打量起沛公来。

  他人高马大,器宇轩昂,目光温和,鼻子有一点尖,看起来像是一个高瞻远瞩的人。

  “哦,是这样啊!原来是二位名将之后……”想到他们乃是旧秦的遗将,觉得有些不好,但又想到刚才张良如此热情引荐,定是要留下用他们,他偷看了一眼张良,他正笑着看着刘邦,他的意思更明确了。于是刘邦就笑着说:“我刘邦何德何能,能引得二位前来协助,”他侧身一招手,“三位请里面坐下说吧。”

  进去坐定后,四人也不避讳,说了些时局大势、用兵之道、用人之道和为君之道。刘邦和张良对两人大加赞赏,尤其是蒙恬,惊叹于他对各项的独到见解。

  最后,刘邦就像刚才迎接张良一样高兴地对蒙恬和王贲说﹕“二位如若不嫌弃,就在我军中暂且住下。你们放心,在我这里,你们的经天纬地之才一定能得到施展。”

  后来,刘邦被迫去鸿门赴项羽的宴席,在张良、樊哙等人的机智下逃出后,被西楚霸王项羽封为汉中王,赶出了咸阳,贬到四川去了。

  汉中王刘邦定都成都,以萧何为丞相,张良为军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