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遗民 第九章 拜师张良
作者:李文青_书海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汉王马上就拜了韩信为大将军,蒙恬为裨将,东向咸阳关中挺进。

  在刘邦出兵东进之前,张良把蒙恬叫到他的住处。

  两人坐在阁楼上,一边观赏远处的初春好风景,一边谈话,还不时喝一两口清茶。

  张良问他说﹕“怎么样,伤势好得如何?”蒙恬拱手道﹕“多谢军师关心,已无大碍了。”

  “嗯,那就好。”张良说,“你不久就要离开汉中进军关中了,我没有什么好说的。但有两点我必须要说明。其一,韩信这人的阴险狡诈在比试时你是见识过的了,如今他被重用了,有权有势,必然会首先来对付你我二人。因为我们和他抢过大将军,所以,你在军中要时刻提防他。不要让他捏造罪名来陷害你,还有就是他暗地里来杀你,包括派人暗杀、下毒等。你自己要多加小心。但主要还是提升你自身的能力,武功就是很重要的一项。你的武功现在只能算是中等偏上,一般的人倒是能对付,但要是遇到稍微厉害一点的高手,就很难全身而退了。

  “所以,你在军中要勤加练习。我这里有一本《华山剑谱》”他从身上摸出一本泛黄的古书,“是华山上的一位老者传授给我的。我那时和你现在的年纪差不多,正值秦统一六国风头正旺的时候。我们韩国也即将朝不保夕了,为了避难,我就只身上了华山。那是战乱年代,人们颠沛流离,四处避难。有很多人就逃难到了华山上。其时已是寒冬,我和那些人都坐在山上的树林里御寒。然后有一位老者走进林子里来,他身着素白长袍,颇有些仙风道骨,虽然年逾七旬,但依然精神昂然,鹤发童颜,面目清矍。

  “他走到我面前,站着看了我一会儿,然后一脸和善地问了我的姓名和籍贯,说﹕‘小兄弟,我刚才观察了你一会儿。你面若望月,是有福之相;眼若星辰、眉浓似须,有高瞻远嘱之贤,日后定是天子辅重之臣。’

  “我当时心里满是亡国之痛的惆怅,还有衣食无着的烦恼。对他的话木愣愣的,浑浑噩噩。我转过头去,看旁人的反应。有的目瞪口呆,显得极为惊诧;有的亳无在意;还有的显示出对他接下去的话有兴趣。

  “他也看了一眼他们,又说﹕‘若是再习一些武艺的话,不管是防身自卫,还是路见不平、惩奸除恶,岂不是更好?’

  “我还是听不出他想说什么,一想,学武艺也可以。就看着他点了点头。他微笑着说﹕‘那还不快行拜师大礼?’我一听就明白了,原来他是要收我为徒。我心想:一般都是别人来拜师的,哪有师父来收徒弟的,除非徒第有什么过人之处。我顿时恍然:莫非我也有什么长处被他看出来了?我就问他﹕‘你为什么要收我为徒呢?’

  “他说﹕‘我刚才不是说了吗?你日后将是天子的重辅之臣,我成了你的师父,不就可以借你出名了吗?哈哈!’他大笑两声,又问‘如何?不愿让我借你的名气出名啊?’

  “我心想:我现在衣食都无着,管不了出名不出名了。就屈腿下跪,拜了他为师。

  “他捋了捋雪白的胡须,又哈哈大笑,说:‘我这么一把年纪了,哪还想出名啊!’

  “听他一说,我连忙问:‘那师父问什么要收我为徒呢?’

  “他说:‘我只是不想放过一个真正的人才而已。’

  “后来我就跟他学了几年的武艺,学的就是这本《华山剑谱》。临下山前,师父把它给我,我就不理解了:我都学会它了,怎么还要带走呢?师父说:‘这本剑谱,是我这几十年剑学的精要所在。我要把它传给后人,让它流芳百世。虽然你学会了,但也要把它带下山去,以后遇到有缘人,就传授于他吧。’

  “现在,我就把它传给你。你自己好好去琢磨吧。练习好了,则天下少有敌手了。若有什么解不开的疑惑,就传信来告诉我。”

  蒙恬接过剑谱,翻看起来。

  “其二,”张良又说,“韩信既然受用,狼子野心必然就很快会显现出来,那时,汉王的军事就要靠你了。但以你现在掌握的兵法战术来看,虽然比韩信要高出不少,我也知道那次比试时韩信是剽窃你的观点。但现在的战局越来越复杂了,特别是与项羽交锋,还需要更加灵活多变、天马行空的兵法战术。同时,对任何知识的追求都是无止境的。”他又从身上掏出一本相似的古书﹕“这本《太公兵法》,又叫《六韬》,是黄石老人传授给我的。现在我也传授于你,你自己拿去仔细研读吧。对你以后的军事作战大有裨益。”

  “军师,若是没有你的提携,”蒙恬突然跪下,磕头说道,“在下无论如何也是走不到这一步的。如今你又把这两件宝贝传授与我,你的恩情,在下是永生都不敢忘的。在下愿拜军师为师。”他又一拜。

  “拜我为师,”张良望了眼远处,说,“说白了,你我都是为汉王、为天下的百姓着想,私利当然也有,但这也就算不上什么提携不提携的了。这是天下的众望所归。我知道你这个人忠实,既然你想拜我为师,那就好吧。快,起来吧。现在才刚刚开始,我们的路还很长了。”

  “是,师父。”蒙恬拜了三拜。

  “蒙恬,记住为师嘱咐你的话:提防韩信、好好练习武艺和兵法。”张良又嘱咐道。

  “徒儿谨遵师父教诲。”蒙恬拱手说道,“但徒儿还有一事不明:你以前从未见过徒儿,为什么就知道我不是赵高、韩信那种阴险狡诈之人呢?”

  “我当然是考验过你的,我看人虽然很准,但我自己也不是很相信自己,所以我要考验一下自己直觉。你还记得,那次比试之前,我对你说了韩信的为人,那就是考验你的。”

  “那怎么考验啊?”蒙恬有些不解,“哦,我明白了。你是看我去不去向韩信通信你说他的那些话。是吧,师父?”

  “正是如此。”张良说,“你不会怪为师吧?”

  “若我要用人,也会如此。怎么还会怪师父呢?”

  第十章进位大将

  韩信先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的计谋出了汉中,突袭了秦地的三王,取得了咸阳。然后又奉汉王之命去攻打齐国。

  就在韩信还没到达齐国之前,谋臣郦食其向刘邦建议,让他去说服齐王田横不战而降,刘邦准许了。

  就在韩信快要到达齐国之前,郦食其已经说服齐王投降刘邦,刘邦就立即下令通知韩信,让他停止向齐国进军、取消攻打齐国。

  韩信得到了命令,但他却等刘邦的传令官走后,封锁刘邦的命令,不把他的命令通知给众将士,就像没有接到刘邦的命令一样,继续去攻打齐国。

  蒙恬在却无意中知道了,心想:这不是违抗汉王的命令吗?他想要干什么呢?哼,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现在,就要你这个奸佞小人露出原形!

  他立即派人快速去通知汉王刘邦和张良,又一面派王贲率领一部分士兵去通知齐王等人。

  刘邦得到通知后,就问张良﹕“韩信这是为何?”

  张良说﹕“大王,这个人很狡猾。我看他是想去突袭齐国,现在齐国已经投降,定然松懈防范,又是突袭,定然能攻下。那时,齐国的统治者肯定死的死、逃的逃,很不稳定。那韩信就会请求大王你让他来管理齐国,这样,他就可以自立为王了。然后他坐看大王你和霸王项羽互相斗个你死我活,再坐收渔翁之利。最后,天下就是他的了。要是你怪罪起来,他可以狡辩,说没有接到你的命令,而众将士可以作证,因为他并没有把你的命令公布给全军战士,所以他们以为你没有下达这道命令。”张良感叹道,“简直是天衣无缝啊。”

  张良停了一下,又说:“但还好被蒙恬给发现了,否则……”他故意省了一些话,以让刘邦自己想,进而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

  果然,刘邦大怒又大慌,问张良﹕“那孤该怎么办呢?”

  萧何一听,慌忙拜倒说:“大王,切不可听信一面之词啊!这说不定是有人精心安排、设计陷害呢?再说,他们有什么证据呢?大王,臣以为,还是待查明后再作定夺也不迟啊。”萧何倒是并无叛乱之心,他只是怕韩信连累到自己,所以才进言。

  “不迟?以现在的情形来看,至多还有一天就可到达齐国,若是韩信真有此心,那岂不是放虎归山、作茧自缚吗?”张良连忙反驳说。想了一下,他又拱手说:“不过,大王,丞相的话也有些道理。臣有一计……”

  “快快说来!”刘邦简直慌了。

  “就是大王再下一道命令,直接送给蒙恬,而且要在全军将士面前宣告。命令就是,让蒙恬、王贲带领五万人马前去接收齐国,韩信原地待命。”张良说道。

  “好,就这样办!”刘邦说。

  传令官八百里加急赶到汉军营里,蒙恬当众宣告。

  宣告完,韩信心想: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事情败露了?不可能啊!哼,不行,没有人可以阻挡我的计划!”于是,他顿时大喝:“来人,把蒙恬和这个假传令官给我拿下,拉去斩了!”

  “韩信!你想干什么?”蒙恬也大喝一声。

  “你们别以为我不知道?这个传令官是你派人假冒的,汉王的命令自然也是假的。你假传汉王的命令,去接收齐国,然后想反叛汉王、自立为王!难道不是吗?”他又一声大喝。

  “放你的屁!”蒙恬一听,竟然贼喊捉贼,顿时怒火三丈,他指着传令官拿出来的印绶﹕“你看看这是什么?这乃是汉王传令的印绶!难道还有假吗?”

  韩信一看,顿时傻了,他没想到他们还有这一招,气势顿时泄了不少。他又看一旁的将士们,他们有的呆呆地看着他,有的低头窃窃私议,看来是没有人再想信他了。他忽地觉得自己穷途末路了,想大骂蒙恬、王贲。是他们把他弄到这个地步的。

  还没等他开口,王贲就骂开了。“他妈的,我看你是想违抗汉王的命令才是!你别以为老子不知道!你他妈的在比试时先是偷袭蒙恬,然后又把他的回答当自己的用,才得了这个大将军。他妈的,你这个大将军是偷来的!今天,你还敢背叛汉王?”王贲看似义愤填膺,大喝道:“来人,给我拉下去斩了!”

  蒙恬又说:“还想狡辩!将士们,汉王上次传来的命令也被他给截下了,没有通知我们。到底有什么阴谋呢?这就是刚才他说的,汉王和军师来的信里也说了。他就是想突袭齐国然后反出汉营、自立为王……其他的我就不说了,你们自己去看吧。”他把信拿给将士们传阅。

  “王贲,把韩信拿下,押回咸阳!交给汉王发落!”蒙恬一字一铿地下令。

  “末将领命!”王贲单膝下跪、拱手说道。他心里那个高兴啊,总算帮蒙恬出了这口恶气了。他简直想跳起来大喊大叫了。

  “我等原地待命,等待汉王命令!”蒙恬又下令道。他心想,今天总算把这个阴险小人给逮出来了。他终于可以一展身手了。他在心里大呼:我要为汉王统一天下!

  韩信被五花大绑了,心想:只要我这次不死,定然要搞死你们!哼。

  韩信被押回咸阳后,刘邦本想处死他的,但张良却进言﹕“韩信虽然有二心,但他毕竟没有能够做出来。所以臣下建议大王不要杀他,可封他做一个地方官。为了以防万一,只给他名就是了,他的权力要大大限制。这样做,一来他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或许以后大王还有用得着他的地方;二来大王可用他来做做教材,天下人一看,大王果真是爱贤惜才的。为什么呢?因为韩信虽然不是很忠心于大王,但他是一个很好的人才,又立了不少卓著的战功,大王依然封他做了一个万户侯。我看大王就封他为巴蜀侯吧,食役万户,封地就在汉中。戍卫汉王的西南边陲。戍卫的军队和将领由汉王亲自派遣。

  “其次,封地内的粮食和钱财只留给他以保障生活必需,余下的全部上奉国库。”张良说完,刘邦就不假思索,直接下令了。

  此时的萧何噤若寒蝉、不敢发出只言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