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女皇 第六十七章
作者:午夜听风语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京城的暴雨过后,鲁延河的洪水都还没退去,炎热的太阳又统治了整个大地,远在外地巡游的明战,队伍已经走到了梁郡和凌八郡交界的地方,沿途自然是人山人海,人人争相目睹新皇的无双威仪。

  而在京城之中,混乱的局面,正在迅速的平息着,已经没有多少流言蜚语在四处传播,也不见了时不时燃起的大火,就连街上乱窜的地痞流氓,似乎也在巡缉营报复似的抓捕中,被吓破了胆,再不敢在泰安街头露面了。

  这种表面上的趋于平静,不但对京城的老百姓来说是好事,对于云逸来说,也同样算得是好事。

  明诚似乎真的放弃了继续加害胜王府的打算,这些天以来,毫无动静,就任由着别人闹腾着,他只是一言不发,好像别人议论的事情,跟他毫无关系似的。

  云逸根本不相信他会这样轻易的放弃,他手里肯定还有很多云组乃至明德的不利证据,可是,他在等甚么呢?

  不管明诚心里又在酝酿着甚么阴谋,反正,日子该过,还是只能过下去。

  赵莹和陈啸魁已经跟仁培道谈过话了,两边都给出了一定的好处,答应以后相互配合着行动,这样,明德和云逸的利益,总算是以一种奇怪的方式,给绑在了一起。

  公堂上,仁培道也开始履行起了他的司隶衙门直书令职责,公开审理茶社密谋叛逆一案,只是,他倒是着急审理了,巡缉营的赵相如那边,甚至城防司,督查衙门这些有关的衙门,全都不怎么配合,他们既不捣乱,也不唱反调,就是一个字,拖。

  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是以明诚为首的白虎军旧部,在故意给仁培道制造麻烦,只是云逸有些搞不懂,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到底是甚么?想凭此把仁培道给挤下直书令的位置?还是有着别的目的。

  另一件让她难受的事情,就是公羊文涛一家四口出殡下葬了,只是,她没有去,她不是不想去,而是不敢去,她实在没有勇气去面对悲伤欲绝的唐家人,实在不敢去看那一座座新起的坟茔,她总觉得姐姐一家还没有死,说不定哪个休沐的早上,她就会带着承欢过来跟自己聊天了。

  甚至,她连承欢都不敢去看了,她害怕听见承欢的笑声,哭声,害怕听见他稚嫩的声音,含糊不清的喊着娘。

  不过,不管怎么说,虽然一切都还不太顺心,总归不用再像前阵子那样提心吊胆的过了。

  时间在忙碌而稍显混乱中,匆匆的过着,又是几场大雨之后,初秋偶尔的凉意,开始袭来,去梁郡联络刘维英的赵子集和赵平也平安归来了,自然给云逸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刘维英欣然接受了赵子集父子以吴国的名义给出的资助,自然也同意在合理的情况下,会极力配合吴国,给大郑多捣乱几下,其实,他们本身就是干这个事情的,现在拿了钱粮,又能招兵买马了,多干点事情,也是应该的。

  云逸便让这两父子,继续和刘维英保持联系,平时倒也用不上他们具体干甚么,只要别让官府舒坦就行,具体到时候能干甚么,甚至会不会派上用场,她还真说不准。

  其他的一切都还算正常,朝廷里每天议事,无非就是这里有了匪乱,那里有了灾荒,甚么地方又出了大兴的吉兆,只是连着一直不变的话题,只有两个,一个就是关于茶社叛逆案件的审理,另一个就是各地出现的越来越多的怪物。

  也不知到底出了甚么问题,这几个月来,全国上下,到处都传来了非人的怪物袭击村庄,商旅,甚至军队的事情,这些怪物虽然规模都不大,但是零零星星的感觉到处都是,虽然现在对国家还没造成甚么太大的威胁,可百姓们已经议论纷纷,更是谈怪色变。

  只是现在这些怪物的攻击都很散乱,每次出现的数量也不多,大家暂时也想不到该用甚么有效的办法去消灭,只能让各地的衙门和驻军自己想办法,分散防范了。

  留守京城的众人们还没商量出一个具体的办法,一天夜里,一个灰头土脸的信使,就顶着火把,背着圣旨,敲开了泰安城的南门。

  紧跟着,皇宫里骤然响起了急促的钟声,连着就响了九下。

  钟响九声,除非关系国家存亡的大事,否则是绝不能敲响的,紧跟着,整个皇城外守卫的禁卫军纷乱的出动了,冲向了南面的城里,到处去通知还在熟睡中的大臣们。

  云逸和明德自然也不会例外,他们朦朦胧胧,睡眼惺忪的在丫鬟的伺候下穿上了官府,直到出了府门,一直来到昌盛门前,都还搞不清到底发生了甚么事情,值得大半夜的把大家给叫起来。

  此时的昌盛门前,乱糟糟一片,从各府被叫来的官员,禁卫军的士兵,甚至还有各府的家丁,护卫,掺杂在一起,完全没有了平时的秩序。

  明德的轿子刚到不久,明通的轿子终于也到了,老头子匆忙的下了轿,明德立刻迎了上去道:“二伯,这到底出了甚么事情?”

  其他的大臣也立刻围了上来。

  火把的光耀下,明通一脸的汗水,抬起双手,让众人安静了下来才说道:“大家稍安勿躁,本相暂时也不知道到底出了甚么事情,还是先叫开昌盛门,看看是谁半夜里敲响钟声的吧。”

  有了明通带头,其他人也终于有了秩序,各府的家丁和侍卫忙抬着轿子退到了河对面,禁卫军也重新整顿了广场。

  大家便在明通的带领下,一起朝着昌盛门走去。

  门楼上,火把照得通明,一个管事太监正在门楼的女墙上趴着,见着下面一大群人过来,便扯大了嗓门喊道:“下面可是左丞相和各位直书令大人?”

  “正是我等,快开城门。”

  城门在一阵低沉的轰鸣声中被缓缓的推开了,而在门背后,居然站着一大群的人,最前面的,正是一身隆装的周皇后,她的身边,一个太监捧着一道圣旨,见各位大臣都到了,便展开圣旨,念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