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江山 惶恐棘前路(三)
作者:夜月之眸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四野全是莽莽山林,河水时而在脚边轰鸣,时而因峡谷束缚而远去。

  队伍在山谷间如长蛇般蜿蜒而行,又行出十五里,天色快黑时分,却折回河谷一处阔地。看看夕阳已经架在山巅,陈雨吩咐扎营。

  一道道命令从前军传来,俘虏打散了编入流民,扎营居中,各部军士外围,安排好巡哨,各部开始埋锅烧水煮肉汤,干粮袋里取出炒米面冲食。

  纪检部军士已经散开,按陈雨吩咐在流民里解释白天事宜。何立秋带着护理兵开始为伤员换药,巡视流民有无不适者。

  顾显之见陈雨扎营竟然将流民置于内,又见陈雨扎营后立刻带各部百户总旗四下巡视军士流民,一直带着笑意问大家累不累,有没有不适的等,他心里忽地浮起一个念头: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随即他强迫自己忘记这想法。(注1)

  夜色笼罩了河谷,营地里的流民、俘虏在纪检处以及军官们解释下,心里安稳下来,明白了白天那种情况不能乱跑,陈雨这才休憩。临躺下时,他忽然浮起一丝自己很虚伪的念头,随即就进入梦境,开始在那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厮杀,不过本次梦境里,他不再是一人,而是带着一支百人军队。

  沿着武关河谷附近山林曲折东北行的第四天午时,队伍终于绕到武关正西一个叫寺底的小村。上次带路从黑龙口至竹林关的向导钱老实依旧让陈雨雇佣,他指着东边高起的南北三座山道:“回禀千户,南边是笔架山,白岩山,北面就是少习山,武关寨就在三山之间。”

  陈雨吩咐顾显之带一百长枪兵将百姓安置在附近河谷有可耕地处,自己带着剩下军士加快速度奔赴武关。

  见此地地势较为平缓,陈雨有些疑惑,不是说武关路途极难行走吗?他询问钱老实才知道,原来武关西面地势的确平缓,但东面则崎岖难过。

  沿着武关河东行,只见河道深陷常有过丈处,河水就在一丈下的河谷里轰然鸣响,地势渐渐抬高,河道陷越深。行进中的军士无不耳中震响。

  两刻后,陈雨等人终于看见了武关。

  大伙目弛神摇,眼前城池北倚少习山岩崖,南临武关河下陷河道绝涧,河水环东、西、南三面,城址横出河心。如拉上西来吊桥,估计谁也无法进入

  陈雨认真观察,只见整座城池呈长方形,东西大约千米、南北估计五百米左右。城墙是夯土板筑,高约八至九米。眼前西门为砖石包砌券洞,上有城楼。楷书阴刻四字“三秦要塞”。陈雨震惊许久,才迈步进入。

  队伍进入后,陈雨四处一望,只见目光所及处,全是断壁残垣,显然这就是崇祯六年秋行横狼、一斗谷、扫地王、满天星等率义军八营十万余众由晋入商“自武关迤西屯集百余里”造成的。如此险要之地,此刻竟然无人驻守,陈雨暗自叹息,当下命令士兵协助匠户清理修建废墟,想想又让人传令顾显之带流民来,这城墙他适才仔细查看,见厚度不到四米,如果长期驻扎,必须要外包石条,所幸附近材料不缺。

  陈雨在城内四处行走,发现东门同样楷书阴刻“武关”南门则是“古少习关”四字。三门字体一致,显然为同一时期所题。他站在东门口远眺,只见山岭盘旋,山路曲折如带,心里觉得有些不真实起来,自己就这样占据了这古时名关?

  身后,顾显之声音传来:“此关竟是正德五年西安左卫指挥同知李祯李廷瑞重建。”

  陈雨一怔:“风扬从何而知?”

  “陈公请随仆来看。”顾显之明显有些兴奋。两人向城中明显是衙署的废墟行去。走出二百余步,顾显之兴冲冲指着一道石碑:“请看,这太仆寺南镗所撰《重修武关碑记》书写分明。”

  顾显之文人习气发作,吟哦道:“君行事老练,夙夜惕厉,不遑宁处,阅视旧城,土址平,非居守之长策,乃谋于众,因其旧而新之。垒砖石,扃门钥,设重门、吊桥,凡战守之器,无一不具。由是,贼知有备,而无入关之谋矣。呜呼!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设险守国,虽出于君人者之所为,而兴废补弊之端,尤在于守土者随时理治而已。武关之险自非李君重修防范之,岂能消患于未然也。功既告就,同事者惧无文以示后,咸以记请。予素重李君将略,固不辞而书以归之。君讳祯,字廷瑞,世为关中将家云。”

  陈雨听他摇头点头地吟哦,不由一笑。

  顾显之忽然深深一躬身道:“陈公今欲包石城池,不让李廷瑞尔。”

  淡淡一笑后,陈雨回答:“风扬过誉了,来随我东去看看何地可以布防。”

  陈雨吩咐叫上向导钱老实,匠户头卫三,留李大虎安置流民清理住处。

  一行人沿盘折渐高的山路东行,约摸走出五六里处,一岭当道,岭高峻而陡峭,其路窄狭处竟然不容双马并骑。

  顾显之指着岭头道:“此即四道岭之吊桥岭,为武关‘外廓’。自古出入武关只此一途。《史记》谓“秦关百二,势如建瓴”。则指此处,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钱老实憨厚地一笑道:“俺听不太懂湿地、干地,但知道此地北可通河南南阳,西接龙驹寨,以前啊行商多得很,这几年闹匪,就荒疏了。”

  大家辛苦爬上吊桥岭巅,陈雨望见一道长墙横贯岭上,奇道:“此岭上莫非就是尚存‘秦楚分界墙’?”顾显之答道:“大人所见不差。”

  大伙行至墙下,只见城墙底宽约两米,高越三米半,由片石砌成。筑有城楼。其拱形门洞高越三米余,宽近三米,深近四米,上有城楼三间,门前设吊桥。

  陈雨率众人沿着跨道走上顶部,只见顶部宽约一米,立在墙上,披襟当风,诸人无不感觉眼前境界为之一宽。

  顾显之指着曲折蜿蜒的墙道:“西为秦,东为楚,系春秋战国时两国疆界。陈公看东南。”

  大伙随着顾显之手势看去,只见墙东南有烽火台两座,前台高出界墙三十米左右,后则高出前台近一百五十米。

  陈雨心里盘算了一番,对卫三说:“这两座烽火台尽快修整,届时各驻扎一小旗,可起巡哨之责。”卫三忙答应着记下。

  顾显之道:“这烽火台与铁峪铺、桃花铺、资峪岭、龙驹寨、商山、棣花诸台相呼应,为战争传递消息之主要设施。据史书记载,分界墙初建于战国,历代屡经修葺,现存界墙为本朝所建。界墙上写有“秦楚分界墙”五个大字。此墙绵延数百里,与白阳关、竹林关、漫川关,及鸡头关连成一线。公今后可逐步发展,据上述关口,则无忧尔。”

  陈雨淡淡一笑,心想生命都不敢说百分之百保证,何况远景。他岔开话题指着墙西大约亩许一片似乎是寺院的建筑问:“那是何处?”

  顾显之虽然也喜读杂记,不过这地方他却不知,微微有些尴尬。

  钱老实道:“这个小人知道,是‘四龙宫’据说是建于永乐爷元年。太平年景,三月初三庙会连续三天,四乡八镇人都来,可惜,近些年匪患,集市也没了。不过大人如果常驻此地,说不上集市明年就会再开。”

  陈雨忽然起了兴趣道:“走,去看看。”

  大伙走下城墙西去,片刻后到了门首,钱老实前去叩门。

  陈雨和顾显之目光同时落在道旁一字排列的十七座石碑上,不过顾显之看的是重修龙宫碑,陈雨目光却停在那镌有“大明国置立武关衙”八个大字上。他抚摸着边上明崇祯四年三月立那排小子,忽然感概地说了一句:“谁能想到如此煌煌之大明,竟然会亡于游牧之族!”

  诸人无不骇然。

  陈雨暗叫不妙,掩饰道:“我是忽然想起宋亡于蒙古,故此感概。”

  道观门就在此时吱呀着打开,陈雨苦笑:“走吧,进去看看。”走出几步,他忽然道:“钱老实啊。你以后就跟着本官吧。”

  不待大伙回应,他当先走进观门。

  注1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军人有病疽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伤者之母泣。人问曰:“将军于若子如是,尚何为而泣?”对曰:“吴起吮其父之创而父死,今是予又将死也,吾是以泣.顾显之是想起士兵母亲话,故强迫自己忘记。

  注2四龙宫(喻四岭为四条青龙,故名)。该宫建于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总面积约500平方米。有大殿、乐楼、道房、茶斋、钟鼓楼共11间。古历三月初三有庙会。经六七十年代,主要建筑全部倾塌。旧日道旁曾一字排列17座古碑,今仅存“重修龙宫碑”二面:一在四道岭头,镌有“大明国置立武关衙”(明崇祯四年三月立);一在武关乡政府大院。历年来在“秦楚分界墙”附近发现不少箭簇、戈、矛等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