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村支书 第五十七章 宝藏的传说
作者:躬行者的小说      更新:2018-01-23

  有戏?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刘辰自然懂。

  他拿起烟叶塞进已经熄火的烟锅,殷勤地点着,递到樊老头手中,笑着说:“第一,中阳里最大的秘密。”

  樊老头眼中闪过精光,吐出一口烟圈,缓缓说道:“好吧,说到中阳里的秘密,估计村里也就只有我知道些。大家只知道,中阳里村民多是刘邦的族人,可是大家不知道,其实中阳里最大的秘密是……这里有宝藏。”

  “宝藏?”刘辰和韩巧巧叫出声,老婆婆微眯着眼睛看着樊老头。

  樊老头脸上浮现追忆之色,眸子里藏着道道精光,说:“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让祖地不衰败,把他爹刘老太公的棺椁偷偷运回沛县中阳里,秘密派遣刘氏子孙世代守墓,汉末三国动荡,这些看墓的刘氏族人为防不测,又偷偷把刘老太公的棺椁运到山清水秀的公鸡山,刘氏族人也隐居至此,没过多久此地也改名为中阳里。传说刘太公墓里藏有大量稀世珍宝和陪葬品。”

  刘辰声音略紧,彷佛抓到一丝光明,“那些宝藏在那里?”

  樊老头白了刘辰一眼,“我要知道还会在这里?再说,这是传说。”说完贼笑着看着刘辰,说:“小子珍惜机会吧,这是第二个问题。”

  日,这狡猾的老小子,既然问不出宝藏,那就问点实在的,“我还想知道刘家几兄弟的关系……”

  “这个说来可是话长,刘望祖也就是刘仁刘民的父亲,原来是中阳里的老支书,76年得了大病,死之前写信召回他在外飘荡多年的大哥刘贤祖,也就是刘国昌、刘国义、刘国雄三兄弟的父亲。后来刘贤祖在刘望祖和刘家兄弟的举荐下也成了中阳里的当家人,没想到没过两年,刘贤祖也死在山腰村支部的那张大床上,再后来,刘国昌子承父业当了村支书,碰到粤南来的茶商,莫名其妙地提高了中阳里茶叶的价格,中阳里也就成了义阳远近闻名的村子,刘国昌也凭此平步青云,刘家成为义阳的显赫家族。”

  “刘贤祖之前在外面一直是干什么的?”

  “……”

  “中阳里的茶叶为什么比别的地方要贵?”

  “……”

  樊老头果然守信用,问完三个问题,任凭刘辰如何加烟叶,韩巧巧如何苦苦哀求,愣是不再开口。

  话已至此,刘辰知道“刘支书”的脸目前只值三个问题的人情。

  打道回府,刘辰转身对韩巧巧轻声说:“留步吧,再送就送到山腰了。”

  “小辰,要不,你今晚就睡在我家或者和在樊爷爷家挤挤……”韩巧巧想起村支部那张死过人的床,心里多少有些不安。

  刘辰拍了拍韩巧巧的肩膀,说:“巧巧姐,想不想知道我大学四年都学了什么?”

  “什么啊?”韩巧巧好奇地昂着头,打量着眼前的年轻人。

  刘辰摸摸鼻子,捏着嗓子,小声说道:“我啊,学的就是如何捉鬼,我和死人可打了四年交道……”

  韩巧巧赶紧打断刘辰,捶了他一拳,嗔怪道:“胡说八道,那种东西不能瞎说,小心招惹上门。”

  刘辰轻笑一声,不再扭捏,大步走进月色。

  韩巧巧望着那慢慢消失在黑夜中的身影,轻叹一口气,脸色复杂,“真不知道该为你高兴还是担心?”

  之前韩巧巧一直以为刘辰在说笑,对于他突然出现在中阳里的山庙上,当时韩巧巧只顾着重逢后的喜悦,压根没来得及细想,直到樊老头郑重其事地确认刘辰就是新来的支书,韩巧巧才意识到刘辰真的成了中阳里的村支书。

  即使她平日四门不出,但嫁到中阳里十来年,韩巧巧深知一点,中阳里村的支书不好当,刘家兄弟不好惹。当然刘辰离她近一些,她的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欣喜有些期待。

  ……

  ……

  刘辰回到山腰村支部的时候,天已经升起一抹鱼肚白。村子里的公鸡开始啼鸣,一声高过一声,顺着山风传到山腰,惊醒了沉睡了一夜的公鸡山。

  刘辰索性不再去补觉,用凉水洗脸醒醒脑,生火做饭。

  看着炉灶里烧的劈哩叭啦的干柴,刘辰两眼发直,情不自禁反复咀嚼着樊老头的话。

  他从樊老头的口中得到了很多他之前一直在努力寻找的答案,这些即使田本也知道的不详细。

  尽管樊老头对他后面的问题,闭口不答,但刘辰也能理解,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第一次见面还没到言无不尽知无不告的地步,相反樊老头作为刘民老婆的爷爷,刘家的亲戚,能坦白告诉刘辰一些成年往事,他已经感激不尽。

  之前他一直对中阳里的历史感到疑惑,他也曾查过浉凌区的县志,上面没有相关的记载。作为考古专业毕业的学生,他对中阳里有宝藏半信半疑,如果说这里有古墓,他到是有可能相信。

  中阳里村背靠公鸡山,海拔不高,山下有一条活水水库,山腰有一条山涧,经年流淌不息。

  从来到村里的第一天,刘辰就意识到这里是风水宝地,古时诸侯帝王墓葬的首选之地,却不曾想还有宝藏一说。

  他现在也算是深刻理解刘家在中阳里的强势地位,几任村支书,几代人的辛苦经营,也难怪区里收回了中阳里村支书的任命权。随着中阳里的发展和中阳里村在柳林镇地位的提升,恐怕区里也不想看到刘家和中阳里纠葛太深。

  看着越烧越旺的炉灶,刘辰想起刘国昌,想起粤南茶商,想起义阳的不解之谜,“为什么他只看上中阳里的茶叶呢?”

  “为什么他只看上中阳里的茶叶呢?”

  有同样疑问的不止刘辰一个人,这十多年来有很多人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刚开始是中阳里的村民,后来是其他村的茶农,但当这些人面对真金白银的时候,这种疑问没了踪迹,随着山风淹没在公鸡山里。有疑问的还有柳林镇、浉凌区甚至义阳的官员,随着刘国昌一路异军突起,这种声音也渐渐小了。

  小了但不代表不存在。

  浉凌区区委家属院,靠东面第三个院子里,

  田本看着眼前的伟岸背影,轻声说:“大哥,我听樊刚说刘民的枕头下面一直枕着一本叫《古墓详考见闻》的书,而刘支书说那本书是考古的专业书籍,我觉得……”

  田紫山转过身,打断刘本,一脸平静,说:“为什么当初那个从南粤来的茶商只看上中阳里的茶叶?”

  田本张张嘴巴,最终耷拉下脑袋,心想这个问题和我刚才说的有什么关系,再心想我要是知道早当地委副书记了。

  田紫山压根没让田本回答的意思,随即把目光移到别处,说:“我总觉得这里面有问题,应该和村里的传说有关。”

  “大哥,你是说和村里有宝藏?”田本抬起头,声音微不可察觉的颤抖。

  田紫山微微点头,说:“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刘民的枕头底下会出现考古专业书籍的原因。”

  田本满脸困惑,想了很久,有一丝明悟,说:“大哥,你的意思是说刘民看考古专业书和传说中的宝藏有关,而宝藏又和中阳里茶叶一直比其他村茶叶价钱高有关。”

  田紫山抚摸着身前的红木办公桌,没有回答直接田本的问题,沉默半晌,突然说:“最近那个刘辰怎么样?”

  “刘支书可真是年轻有为,刚去村里没多久……”田本随后把刘辰阻止群架斗殴,法办刘福贵,强势处罚刘民甚至连村支部前天中午做饭浓烟滚滚的场景都讲了一遍。

  虽然田本说的没有丝毫夸张,但田紫山还是从中看出了他对刘辰的敬佩,他面无表情,轻声说道:“这样说,他在村里只有你一个熟人?”

  田本看着自家大哥那张面目表情的脸,脑袋瞬间清醒,说:“不过我一直都听大哥的,没有告诉刘支书太多。”

  田紫山看了一眼田本,说:“也就是说你还是告诉了他一些东西?”

  田本吞吞吐吐地说:“我没有讲过中阳里有宝藏的传说,也没讲十二年前的那场事故……”

  田紫山拍拍田本的肩膀,叹了一口气,轻声说:“小本啊,之前我不让你和刘辰交集太深,是因为局势不明。但现在……中阳里这滩浑水也该有人趟趟了,没准这个年轻人就是那道突破口,一旦时机成熟,你可以带他来见我。”

  田本表情错愕,他自然明白田紫山口中的“你可以带他来见我”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田紫山愿意倾田家之力帮助刘辰,意味着田家愿意站在刘辰背后支持他在中阳里打开局面。

  中阳里确实是一个出人才的地方,早年从村里走出两个大官,一个是现任义阳地委副书记的刘国昌,一个就是浉凌区区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田紫山,田本同父异母的大哥,中阳里田家的实际掌门人。

  正是因为有这两尊大神的存在,所以历来中阳里打群架,无论是镇上还是区里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这也间接助长了中阳里武斗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