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村支书 第一百一章 共谋发展(二)
作者:躬行者的小说      更新:2018-01-23

  “刘氏宗亲大会?”

  三人面面相觑,难免有些失望,原本对刘辰抱着的最后一丝期待也烟消云散。

  说到刘氏宗亲大会自然免不了说说这中阳里的历史,汉高祖刘邦发迹于今天的淮苏省沛县中阳里,也因此沛县中阳里被刘氏一族称为祖迹,所谓祖迹者即为祖宗的发源地。

  汉末三国时,为躲避战乱,刘氏先祖从沛县迁居到相对偏远安宁的义阳柳林镇,现在柳林镇管辖下的九个村落,其村民大多有着刘氏血统,据传说其中的中阳里村更是刘邦的嫡系子孙,血脉尤为纯正。

  据刘家族谱记载,清朝末年洋人入侵,为团结刘姓力量,刘氏宗族决定每年在中阳里召开宗亲大会,同时把刘家先祖的祠堂修在中阳里,也相当于把汉朝确定的沛县刘姓祖迹迁到了义阳中阳里。

  在以前,刘氏宗亲大会算得上柳林镇的头等大事,所有柳林镇姓刘的包括远近想要攀上些皇族血统的刘姓人都要来凑热闹,确实起到了团结刘家人的作用。

  但近些年特别是文革后,刘氏宗亲大会越来越流于形式,往往由几个村的遗老遗少聚在一起,修改一下族谱,走走过场也就完了。

  刘国昌当上中阳里村支书后为了加强自身影响力,也曾举办过几次刘氏宗亲大会,但都因为效果不好,也就不了了之。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老百姓连肚子都吃不饱,哪还有心情祭奠先祖,就算你是刘邦的嫡亲子孙,咋地,你不还是饿着肚子?

  还是樊敏心直口快,不客气地说道:“我说刘支书,举办宗亲大会就能让大伙吃饱肚子?”

  刘辰丝毫不以为意,抿了一口茶水,看着樊敏笑道:“樊大姐,光想着吃饱肚子也太没出息了吧。我的目标可不止让中阳里的老百姓吃饱肚子。”

  樊敏冷哼一声,倒也没有再反驳,就算刘辰年轻可他村支书的身份在那摆着,但那神情任谁都能看得出她是极度不相信刘辰的话,铁定认为他在吹牛。

  田本仿佛若有所悟,看到了点光亮,眉头微蹙,苦笑道:“我说刘书记啊,你就不要再卖官司了,有啥想法赶紧给大伙说说吧,这都火烧眉毛了。”

  刘辰定了定神,摊开手说道:“中阳里村的底子太薄弱,只有借助外力才能盘活这盘棋。要说这中阳里一穷二白,也是极不客观的,这年头啥最可贵?人脉最可贵,刘氏宗亲就是最好的人脉拓展途径。

  改革开放这些年,中国富了一大批人,这些人中自然有姓刘的。这人呐?穷的时候只琢磨着如何发财致富,但富了之后想要的可就多了,谁不想拥有一个高贵的血统?

  要说咱中阳里啥都缺,就是皇子皇孙不缺,哪一个姓刘的拎出来不能和汉高祖刘邦扯上点关系?所以,这就是生财之道。”

  三人都是心灵手巧之辈,刘辰稍加点拨就明白了,自然清楚要想依靠中阳里自身的实力发展铁定没戏,把目光放在那些姓刘的富人身上没准是条路子。

  再说那些富人发达后,谁不想有个好的出身,要让你给自己的老祖宗选一个身份,你是选皇帝还是选下九流?答案不言而喻。

  中国人不一定有宗教的信仰,但一定有血统的信仰,刘辰利用的正是人们的这种心理。

  以往柳林镇举办的刘氏宗亲大会,大多局限于柳林镇,目光也仅仅放在加强刘氏血统的团结上,没有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动过脑筋。

  两个男人还没反应过来,倒是樊敏激动的先拍着桌子,两眼放光,嚷嚷道:“对啊,以往咱们举办刘氏宗亲大会只把眼光放在义阳这一亩三分地,可这天下姓刘的又不止义阳一家,对,对,对,哎,可是这姓刘的富人虽多,咱们咋联系,要是他们不理咱们咋办?”

  要说这樊敏也是对事不对人,谁能给中阳里带来实际好处,她就支持谁,过去她支持刘民,现在倘若刘辰有法子,她肯定也不遗余力地支持刘辰。

  田本目光深邃,显然在思考刘辰话的可行性,适时接上樊敏的话:“要说联系那些人?还是有些办法的,我想最起码区委统/战部很乐意帮忙。”

  刘辰点点头,一个好汉三个帮,这中阳里村支部战斗力还是很强的,“光有刘氏宗庆大会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添把火?”

  “啥?”三人的情绪不知不觉间被刘辰带动了起来,齐声问道。

  “中阳里的宝藏,古墓。”刘辰微眯着眼睛,宛如精于谋算的老狐狸一般。

  古墓还能帮上忙?

  三人面带疑惑。关于古墓,他们或多或少得到不少小道消息,其中的田本和岳志武更是夜探古墓的直接参与者,对于古墓自然不陌生。

  古墓里有项羽的衣冠冢,有金银珠宝,有十二根铜柱子,然而这一切都被省厅专案组直接监管着,看省里的架势,义阳地委都插不上手,甭说中阳里村。

  田本知道刘辰和和老的关系,心想说不定这古墓还真可能被用上,可是咋用又是一个问题,他犹豫了半晌说出了心中的疑问。

  若想充分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就必须让他清楚每一步的意义,刘辰深知这一点,所以他打算把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我得到消息,文化部最近在评选一批古文化遗迹,古墓有希望入选,无论谁接管古墓,都不可否认一个事实,古墓在中阳里,如果中阳里发展不好,那么古墓的价值也得不到全面的可发。

  所以,我们可以向省里提出一个计划,把刘氏宗亲文化和古墓结合起来,这样中阳里就能搭上古墓宣传的顺风车。”

  “啥意思?”樊敏挠挠头,打断刘辰。

  刘辰翻了一个白眼,心道看来自己还真没有当人民教师的潜质,“简单来说,我们要两个拳头出击,一手打出刘氏宗亲文化的牌,一手向省里争取古墓的开发管理权,让刘氏宗亲文化和古墓扯上关系,抓住机会宣传中阳里,只要有足够的眼光汇聚在这里,甭说吃饱肚子,就是天天鲍鱼燕窝都没问题。”

  “古墓本来就是刘家先祖为隐藏宝藏压制项羽的魂魄而建,自然能和刘氏宗亲扯上关系,只是这省里会轻易放弃古墓的管理开发权吗?”一直沉默着的岳志武说出了问题的关键。

  刘辰赞赏地点点头,沉声道:“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竭力争取,我想只要方法找对了,省里也会支持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