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明风 第八十七章和睦相处
作者:神雕火线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第三远重战略炮兵车,军武娘第十五步军在兵部的支持下对东女国国发动了战争,朝廷下达过停战协议,但东女国没有回复。

  第三战略炮兵。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火箭炮。一窝蜂火箭筒放大版固定到车上,拖挂在马车后面。猛火战车:将一窝蜂火箭发射车放大版。每分钟可以发射上千支箭,整个火箭发射器可以装2000支箭,箭不大和原来的箭一样。不过是一叠叠的放进去。巨大火箭车由一辆军用蒸汽卡车拖运,一辆车16个人,30000支箭。

  超大火箭炮。将神机营研发的大型远程火箭弹装在一个炮管中。炮管4根远程火箭60枚。火箭炮炮弹必须靠起重机吊起放进去。火箭炮车由一辆军用皮卡拖运,炮弹由3辆军用皮卡载运。还有300台没有改动的一窝蜂火箭发射车。全编队总6万人。这是军武娘成军以来第一次参加战争,军武娘第十五步军总编人数3万人。

  明帝国可以说是动真格的了。

  出动重战略炮兵多半是毁灭性进攻。

  四川某地。明帝国战略炮兵以及军武娘搭建了军营。

  这支军队的总指挥是个妹子。军武娘大元帅孙凌菲,这也是女兵元帅第一次统一指挥男性军队。大明军武娘150师,大明皇家陆军200师正全力赶赴四川。

  明帝国调动430万大军参战。重战略炮兵顶过,100多万军队。

  东女国军队不过3万。根本无法和大明军队对抗,甚至还不及皇家军武娘。

  四川某地。重战略炮兵提督林力宏走进大元帅营帐;“将军,什么时候和东女国开战。”

  孙凌菲;“……等200万大军一到,兵部就会发来进攻命令。”

  林力宏;“……将军我等不及了。”

  孙凌菲;“你下去吧。”

  林力宏走出了营帐。

  孙凌菲所想:都怪林黛玉,本来我要休假的结果,还用划拳决定谁来,指挥,不过也不亏,没想到军营中有帅哥。犯花痴中。

  东女国人数不足5万人至于动用这样的武器吗?

  说句实话朝廷只是吓唬吓唬她们的。

  紫禁城乾清宫。东女国前国王;“你对我的国家做了什么?”

  永平帝;“……朕什么也没做,朕就是吓唬吓唬她们。”

  朱慈烺,我求你了放过她们吧?她们不过是不知道我还活着而已,只有你答应我不伤害她们,我什么都愿意,我会负责让他们平息愤怒的。东女国前国王哭着抱住了永平帝。

  永平帝;“你觉得,朕是昏君吗?别人怎么说朕不管,你告诉朕你的看法。”

  东女国前国王;“不是。你是一个明君,你明事理,力图改之,奋发图强,你让全中国过了好日子。”

  永平帝推开东女国前国王;“你是在奉承朕吗?”东女国前国王;“奉承你,我没有奉承你,你的确是个明君,但你有欲望,你说过以大明的军力完全可以用毁灭性武器让整个东女国灭亡,但你有欲望,希望留下所有女性。”

  永平帝;“……朕想问一句,你喜欢过朕吗?”

  东女国前国王;“没有。”

  东女国营地。一个士兵;“女王大明再次提出停战提案。”女王;“念。”

  “贵国应该,非常的清楚,自己的军力和大明的差距,如果爆发战争,必会让贵国生灵涂炭,贵国只要愿于大明和睦相处,大明不会欺压你们,会保护你们,你们降成为大明国的保护国,朕也许你们用自己的制度,朕也也许你们在大明的版图内称王,你们将会受到大明的保护,受到大明的恩赐,大明将与你们和睦相处,希望贵国的君主明智思考后再做决定。你们的前女王在朕这,她让朕告诉你们,你们可以选择投降大明,或是选择一国两制。”

  华夏第三帝国

  皇帝朱慈烺敬

  女王;“我们停战吧?”

  乾清宫。锦衣卫;“”报皇上,东女国新任国王同意停战,以下是她们的要求。贵国必须尊重我国家的所有的百姓,贵国必须让我们国家臣民与贵国的臣民有一样的待遇,如果贵国的男性娶了我们国家的女性,必须遵守我们国家的制度,贵国的工业化产物也必须让我也有,我们国家的女性在贵国必须受到等同的待遇,我们也可以让我们的女性嫁给贵国男性,也可以让她们遵守贵国的平等制度,但贵国不许让我们的国家绝种,贵国必须尊重我们的利益,贵国不得无故屠杀我国的臣民。

  永平帝;“就这样吧?给她们个册封吧?”

  锦衣卫走出了乾清宫。

  永平帝走下了台基看着乾清宫的牌匾敬天法祖;“你满意了吧?”

  东女国国王没有回答她点起脚亲了朱慈烺的脸一下。

  一个多月后。御召送到东女国。

  锦衣卫马脑瘫;“圣旨到,东女国国王接旨。”

  东女国国王;“小王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因东女国自先唐以来,与华夏甚有交情,看在东女国,长久以来与华夏和睦相处,唐为第二帝国,大明今为华夏第三帝国,同为华夏汉人王朝,朕经过慎重考虑今册封东女国国王寒氏为定王,希望贵国可以与华夏第三帝国和睦相处,大明也愿意和你们和睦相处。顺便说下朕马上就要和你们的前国王举行婚礼了,希望你们可以来。

  钦此

  和东女国人战争结束了,但大明发到的全面战争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