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演义封神正源 第七十三回:罗浮山黄龙请将三山关蝉玉认子
作者:wyg黑夜的小说      更新:2018-10-11

  第七十三回:罗浮山黄龙请将

  三山关蝉玉认子

  黄飞虎向姜子牙去了信简,在简中他详细禀报了前方的情况,无人识阵,致两亲王枉死,同时他也阐述了此阵的复杂极其破阵的急迫。

  闻知消息,子牙心中焦急,急忙领着西岐的国师都来了前线,到了阵前高地,阵内云雾遮挡,诡异寂静,不能看的真切,众人心头不免压上了一块石头。

  到了此时,众人俱都感叹,子牙,燃灯,太乙,慈航,玉鼎,文殊,黄龙等皆相互顾望,希冀谁能先提出头绪来,以便众人分析,然而,竟是无人开口,无人能察出阵中奥妙。

  子牙不禁感叹:“此阵究是何方高人布下?如此繁杂,非大手笔,稀世之才不能够?”

  慈航道:“丞相,若是此人精于仕途,必可得高官宰相,若是此人精于商贾,必可富可敌国,此人若只是精此玄机,无有他思,当世只怕无人能破,亦无漏洞可寻。”

  飞虎闻听,叹了气,道:“如此说来,此阵竟是无漏洞可寻了,唉,若是有了差错,丞相,我的罪过就大了。”

  “啊,这也是你考虑不周全所致,但你既然留下话柄于闻仲,怎么都要成全了,岂能让他说我西岐短处?依我看,此阵虽是繁杂,但既然布阵之人下了这个凡尘,想来也是为五斗米折腰之辈,必有私欲在内,凡有私欲者,就有漏洞可寻,只是此刻我们还不能识罢了。”

  黄龙道长熟读过兵书,初也摆过阵法,但此阵却是闻所未闻,众人本都指望着他,这会他却也摇了头。

  “此阵若说是按九宫八卦,却又内藏三才四象,添了无穷玄机,若说是五行六斗,唉,不通不通,非是普通人是思维,只怕变幻起来更是难以琢磨。”

  黄龙道长如此一说,子牙心中激情陡降,他原本希望借助黄龙,玉鼎,文殊,慈航,这班玄机人士破识此阵,天下阵势皆出一理,只要能识阵法理,懂得内中的变幻,就能凭着武士的勇气,横冲一番而破了此阵,但倘若不识阵理而误入,内里玄机完全不知,只是枉送了性命也是不能进。

  因了这个道理,子牙犯了难,不明阵理而轻动,这是兵法大忌,轻举妄动,两位亲王失了性命便是明证,这里若是再有差错,武王岂能得保全?啊,即使他作为尚父,也不能把兵士的性命当作儿戏?

  想到后患,子牙就对燃灯大师道:“此阵竟是无人能识,从阵法上按理来破只怕很难,当然,不明阵理破此阵更难,我们现在没有其他巧法子,只有一个笨法子,要知道此阵为什么人所布或许也能明了他的阵理,这样就能有了破解之法,但现在我方有何人能入敌后探得虚实,而不被对方觉察。啊,要有土行孙在就好了。他是个机灵鬼,可以探一探敌营虚实。”

  “啊,是啊,那小子最机灵了,他在这里,可以从地下到达阵中,甚至他就能绘出阵中详细的地貌图。”

  众人都明白,这是丞相和燃灯大师在说打气的话,用来鼓舞斗志,但现在,不要说土行孙不在这里,就算是他在这里,且探得了是何人所布,结果又能如何?难道仅凭对方的名头就真能想出阵理,而破了此阵?

  慈航因而道:“姜丞相,燃灯大师,你们这个话虽是来宽慰大家,但是,知道何人所布此阵也在情理中,最起码我们可以了解阵里的属性,为今后的破阵起帮助。”

  难觅破敌良策,黄飞虎在一旁着了急,协议是由他定下的,若不能破阵,他必成西岐的千古罪人,他和闻太师约定的破阵之期堪堪将到,到时候,若真无破敌良策,也就只有拼了自己性命,断不能真把西岐武王和丞相姜子牙献出?

  看到飞虎坐卧不安,李靖就安慰他说:“飞虎兄,不要灰心,这不仅是你个人的事,不仅仅是你和昏王的个人恩怨,我们大家都在想办法,各位,再想想办法,有没有什么朋友,或是哪里有世外高人,把他请来相助。”

  听到这话,黄龙道长突然想起一件事,他就说道:“丞相,此阵的复杂,我是从没看过,也不敢谈怎么破法,不过,我倒想了起来,还是青年时,我喜好朋友,曾在罗浮山一带结识了一个朋友,此人甚通阵法,精巧善于变通,我之所学也大半源自于他,可以说他是我的良师益友,只不知此阵会不会是他所布?倘若是他,我倒能约他一见。”

  子牙闻听,大喜过后言道:“这个容易,我且派几个人去打听一下,倘若真是他,无论花多大的代价都要把他策反,哪怕他要我让出丞相位,也是可以,本来嘛,高位就只为贤者而备。”

  得子牙的指挥,飞虎就派出了数十兵士,绕道过闻太师兵营打探清况,数日后,回来了两人,且皆是鲜血淋漓,体无完肤,他们回禀于子牙:“丞相,打探清楚了,布阵之人名叫赵公明,乃罗浮山人。”

  子牙问黄龙道长:“道兄,你可认识此人?”

  黄龙想了想,对子牙说:“不是此人,不过,他既是罗浮人士,同领玄机,想来陆压道兄应是知道他的。啊哦,我再想想。对了,曾听陆压道兄谈到,他有一师兄,好像就叫作赵公明,也是精于布阵,啊,大概就是此人了。”

  子牙道:“事态已经危急,情况至此,无能是与否,都当把陆压道兄请来,这个事还得烦请黄龙道兄。”

  “不须丞相多说,说不得我要去罗浮山走上一趟,陆兄一向好静,应当不会走远。”

  听黄龙此言,子牙乃问他,“不知陆兄志向如何,是否带着黄白之物作为聘礼?”

  黄龙摆手说:“不用不用,陆压道兄一向清高,视钱财如粪土,拿去了,反被其讥笑,搞不好扔了出去,适得其反了。”

  子牙闻之,解下腰间佩玉,递了过去。

  “黄龙道长,你对他说,此物出自文王,乃西歧丞相的珍爱,此去无有他备,且送此与他作信物。”

  此玉温润可爱,不似太过贿赂,谅不会引起陆压反感,黄龙真人收下了,挥手中拂尘,告辞了众人,子牙相送至辕门。

  “丞相,请等待我旬余,必有佳音。”

  子牙回至营中,又书一简与土行孙:加快行事,可以改变原有方案,抓紧对东伯侯施加压力,他同意出兵袭闻太师的后路最好,这可使闻太师首尾不能兼顾,从而不战自败,当然,若是不行,也要达到使东伯侯驻兵不南的目的,这可以以会盟之约给与他定心丸。

  当下,就有快马加鞭把这消息送向了三山关。

  花开繁似锦,万簇齐争艳,书中故事岔头太多,不能一一说到,且让我们对那一丛花中最特出最美丽的一朵来描述。

  各位,这也是《商周演义封神正源》一书中的另一对主人翁,我们且沿着他们的足迹前进。镜头撤换,且把话题扯到三山关。

  且说那日,土行孙夫妇离了西歧,到了三山关,邓秀迎入府中,蝉玉眼尖,过去拉着娇娜的手。

  “嫂子,你好福气呀。什么时候有了的呀?”

  娇娜羞红了脸,用指轻戳婵玉前胸。

  “啊,你也要努力呀!”

  蝉玉心跳了一下,拉着娇娜进了内室。

  “这是小侄子还是小侄女呢?来,我听听,我听着就准呢。”

  娇娜装着生气,指点了她一下。

  “你呀,还在淘气,可不是小孩了。”

  蝉玉不管,掀起长襟,把耳朵俯上听了一会,她见娇娜的肚皮上下在动,笑道:“一定是小侄子吧,看,他比我还淘气吧?”

  娇娜用粉拳轻击蝉玉,“你呀?孙姑爷把你惯坏了。”

  蝉玉撒着娇,小心的拉着娇娜。

  “走,见奶奶了。”

  蝉玉的声音惊动了外边。邓秀开口:“母亲已经知道了,你去看看她吧,她老人家知道你回来,还不定怎么高兴呢。”

  婵玉应声时,还不忘在娇娜的腹前呵口气,“小侄子,姑姑走了,马上来带你。”

  娇娜是含羞不已,送出门口还是一脸羞涩,邓秀在一旁是呵呵大笑。

  蝉玉来见母亲,邓老夫人双目已看不清前面之物了,闻听女儿回来,她是精神焕发,陡然就好了许多,让女儿坐在铺上,母女二人诉说离别后的相思。

  欢聚的喜悦浸染了她们俩,母亲把女儿紧紧的拥抱,说着想念的话。

  老夫人不住的念叨,口中到:“女儿,你走了,一去就是这大半载,你可想死娘了,啊,你嫂子有了,要生大胖小子了,唉,有了子孙,子子孙孙无穷尽,我就是死了也算是老鬼了,总算是有功德的了,阎罗王也不会为难我了。”

  “娘,你老要放宽心,女儿回来了,陪着你了,再说,嫂子有了,你马上就有了孙子,子子孙孙围着你,你老该享福了。”

  婵玉应者母亲的话,不敢太过打扰了她,老夫人就拉着蝉玉的手说:

  “哎,哎,这下好了,女儿来了,娘的小棉袄回来了,不再走了,娘就不愁没人讲话了。”

  蝉玉顺着母亲的意,叙了一会,母亲老是絮絮叨叨的那几句话,她不免焦躁,此来是有任务的,没有完成任务之前怎么能就这样躺在母亲的怀里。

  婵玉只是微微挣扎,邓老夫人却感觉到了,笑着对她说:“女儿,是不是嫌母亲老了,总是这几句话呀,唉,老了,真老了,有点烦躁了。”

  被母亲一说,蝉玉羞红了脸,幸老夫人并看不清,犹自在念叨那两句话。

  老了,老了,老了,老了、、、、、、

  猪不吃狗不闻了,老了,老哦了、、、、、、

  蝉玉躺在母亲怀中,温柔的说:“娘呀,你莫伤恼了,女儿怎么会嫌弃你老呢?哪有儿嫌母的?啊,女儿在想,娘呀,你就放心抱孙子吧。”

  听说孙子,老夫人又笑了,她说:“那是,普天下总是一理呢,哪有父母不盼儿女好的,你父亲要在,知道了,还不定怎么高兴呢。”

  提到九公,老夫人有些伤感,忽然,她又想到了什么,略有些神密的对着蝉玉说:“女儿,你可知道?啊,怎么说与你知道呢?啊,可该怎么办?西院那个已经有了孩子,你倒有什么想法,该怎么办?”

  不解母亲所言,蝉玉问道:“娘,你说什么?西院哪个?”

  “翠女呀?你们走后,她也就有了反应,腹部鼓起来,不多天,就有了一个孩子,还是男孩。”

  老夫人说过,蝉玉头脑乱了,翠女的孩子,那一定是土行孙将军留下的子孙,是的,他曾说过,在与她成婚之前,和翠女已有了关系,但这并不怪他,要怪就在自己,那时是她嫌弃孙将军,所以才激怒了他,行出许多偏激的事。

  各位,当一个女人理解了一个男人,爱上了他,头脑里就多会为他考虑,从他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婵玉这会正是这样,她和土行孙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从心里想着他的好,行动就不去排斥他,而是处处护着了他。

  辞别了母亲,婵玉来到院中,头脑里显得凌乱,乱七八糟她想了许多,邓秀看见了,笑着问:“妹妹,是不是母亲又烦了?”

  “没呢。”

  蝉玉笑着,没有被哥哥看出心虚来,一向英雄的她,此刻,心中竟是乱了方寸。她来寻土行孙,土行孙正被几位将军拉着取闹,蝉玉示意,土行孙远远看到了,即要告辞众人,“啊,各位,有些事,我先告辞了。”

  众人知道婵玉不会闹将过来,就故意拦住土行孙取闹,“怎么了?哥哥有怕惧了,就不多叙一会?”

  “啊,各位大哥,告个方便,去去就来,啊,你们玩儿,再说,再说,告辞了。”

  土行孙腰弯都要靠地了,众人不忍再逗他,笑着放走了他。

  看到众人打打闹闹的说笑,蝉玉对土行孙又有了新想法,他是这样和善的人儿,怎么能把他以前做的坏事翻出来堵他的嘴?

  啊,他到那里都是那么快乐的一个人,我何必再去伤他的心,翠女的事情还是好好和他说吧,怎么说也是他的子孙呀?

  土行孙从那边过来,到婵玉面前背着手,说话挺认真。

  “夫人,啊,有厶事?”

  “没事就不能来了。”

  “我在和他们谈正事,想知道东伯侯的消息,你看,我们到这里不依靠他们,就像睁眼的瞎子。”

  “是,是,是,你的大事要紧,我的都是小事。”

  两人一边向回走,一边说话儿,蝉玉现在就喜欢土行孙说话的认真模样,小个子的男人严肃起来也有了伟岸。

  晚间,蝉玉在铺上对土行孙道:“翠女有了孩子,你看怎么办?啊,你倒是说话呀?怎么说也还是你的种呀?”

  “这,我这不是有任务嘛。这个事以后再说。”

  “啊,你要不去,明日,我可去看看了?”

  “唉,丞相让我们到这里来,可不是来玩的,还有大事等着我呢?明日我还要和你哥哥商量,怎么说也不能让丞相看扁你邓家吧?”

  蝉玉无语了,邓家的威望,名誉地位,这事比所有事都大,不能在这时让土行孙因此分心了。

  第二日,蝉玉起来后,也不向土行孙打招呼,径向西边去了,她不想在这时让他分心。

  土行孙满脑子都在盘算东进的事,没有看到婵玉走,他来找邓秀。

  “呵呵,我的大舅哥呀,姜丞相安排我们的事情我都对你说了,依你看该怎么办?啊,我准备亲自到那里去走一遭,古话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孙兄,还是派别人去吧?你就不要冒这个险了。再说,你还要为他人多考虑,现在不比你是一个人的时候,行动都要有所约束。”

  “这个我理会,我会小心的,但这个事也不比其他,还是我去合适,否则姜丞相也不会选了我。啊,邓兄,你派兵马至陈塘接应即可,大可不必为我担心,假如我此去回不来,有个三长两短的,请代我对蝉玉小姐说一声对不起,邓兄,这就托付你照顾她了,啊,邓兄,土行孙今生从不做对不住人的事,唯一遗憾的事,也让我愧疚终身的事,也是我做的最卑鄙的一次事,就是对婵玉小姐的那一次,啊,那也是火气上来,扭不住的,唉,想来至今还是愧疚。”

  这发自内心的话,让邓秀很感动,他像刚认识土行孙一般,仔细的端瞧。

  啊,这才是男子汉大丈夫,敢作敢当,敢于承认错误。

  土行孙在邓秀心里的坏影像没了,说出的话也充满了亲情。

  “你一定要没事,你要少了一根头发,我不会放过你,必拿你是问?”

  土行孙抱着拳,行礼,邓秀不吃他这一套,一巴掌打过去,哈,这也是泄了心头多年的愤恨吧?

  “去,不准出事。”

  土行孙被他打中了,一个咧趄再站不稳,连滚了几个跟头,方站起来恭手而走,邓秀还想再说些什么,喂喂两声后,最终也没有说出口来。

  邓秀送走了土行孙,来到后院,恰逢蝉玉抱着孩子出来,看见邓秀,喊了一声大哥,你来了。

  “看看,乖不?”

  邓秀见到翠女,眉头皱了皱。

  “一个野孩子,你带着想干怎么?”

  “大哥,他既然是孙将军的孩子,也是我的孩子?”

  “啊,你呀?冥顽不化。”

  邓秀走开了,蝉玉来见母亲,翠女不敢上前,蹩在后面,蝉玉就将孩子递过去,

  “娘呀,你看他可乖,啊,我认了他。”

  邓老夫人有些激动,“是吗,我看看,”邓老夫人站起来,颤微微的来到翠女身边。

  “小姐认下了?”

  老夫人问,翠女是诚惶诚恐。

  “是,是,翠女情愿伏伺小姐一生,不敢有何妄想?”

  “这就好,这就好,阿密驮。”

  老夫人喃喃的念叨,双掌合拢。

  得到亲娘的认可,蝉玉很高兴,觉得要把这事告诉土行孙方可,她来到前厅寻他,却没有寻着他,再问了,方才知他早走了,大概此刻已到了东伯侯营中。

  婵玉这时就流泪,这么重大的事情,他怎么都不知会她呢?他眼里还有了我吗?

  邓秀看妹子流泪,心也软了,派兵到陈塘,准备着接引。蝉玉便争着去了。

  邓秀本舍不得这个妹妹去的,无奈蝉玉很坚持。

  当然,婵玉一个人到陈塘去,邓秀也不放心,想了想,他把三山关托付与邓荣,邓魁两兄弟后,便追着蝉玉一起去了。

  嫂子娇娜依依不舍的样子,蝉玉看到了,心中又生出柔情,她也更加担心土行孙的安危。腿一抬,她跨上了战马,策马加鞭,直奔向前方。

  书写到这里,有人会问?这回书对蝉玉的描述是不是脱离了本意?写作所谓是该详细的详细,该略的略,对主人翁有利的事写,没利的事情就不要写,可是,你这一回所写,都是有损蝉玉的形象,对她不利的行为,在这里你却描写的如此详细,是不是有违主题呀?

  黑夜生出这两句题外话,就是要告诉大家,即使美如蝉玉,善良如老夫人,在那封建伦理下,仍然摆脱不了封建的思想观念,是故,蝉玉虽为土行孙所轻薄,仍死心的跟了他,老夫人仍然接受了他,也因此,在这里她又有了夺人之子的行为。

  这正是:

  封建伦理最害人,英杰美眉竞断魂。

  从来道德为权用,那得约束富贵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