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地三丈 第一章:风水手札
作者:连超凡的小说      更新:2019-01-29

  前几日,老家的姑母来了一通电话。说是祖家在翻修的时候,工人不小心弄塌了一堵墙。

  那墙倒是不新鲜,只是这墙的夹缝间竟然藏匿着一个小铁箱。

  那一时,传得是左邻右舍人尽皆知。都说是祖上留下了啥稀罕宝贝,还给藏墙面的夹层里了。

  没料想当着众人的面撬开一看。闻不到半点黄金玉器的味儿,尽是一堆连氏曾祖手写的图文手札。

  听到这消息,远在北京的九爷爷和我是连夜就上了火车赶往福建老家。

  ”小六子,昨天宝鸡过来的那几个铁疙瘩看清楚了没。”火车过山路时颠簸得厉害,九爷爷这话都带着颤音。

  “看了,尴尬得很,全是明清的后朝仿品,不过也能值几个钱。就是那几个土夫子傲得很,老高的要价。

  把我们“得水楼”当慈善行了不是。“回答的间隙,我顺手起了一根卷烟。

  坐在我对面的,“按辈分,我得叫声九爷爷,实际上因为早年还没有计生这一个项目。九爷爷出生的时候,只比我老爹大了一岁。以至于他才五十临门,就得被我这么个三十将近的年轻人爷爷前爷爷后的叫。而当年老爹在家排行老六,所以我出生的时候,就成了众人口中的小六子。

  九爷爷是琉璃厂”得水楼“的东家,而在北京,地下文玩市场的交易有一半都是经由”得水楼“促成的。外人尊称其为”连九爷“

  实际能让地下文玩界钦佩的并非只有”得水楼“广阔的人脉和渠道。更多的是连家的背景,”台湾连家“,自有书籍记载的时候,姓连的先人不外乎只有两个职业,一为宫廷钦点的御用星相学士。一为盗墓贼。而九爷爷,正是现今台湾连家仅有的传人。据说当年他还下地的时候,那一对招子{眼睛},就是交代在了下面。所以行里人又另外给他起了个绰号”连瞎子“。

  而我,单名一个墨字。各种原因,双亲很早就不在了。打记事的时候开始就是跟着九爷爷走南闯北。书没读进去多少,倒是从小耳染目睹,文玩知识学了个七八分。因而九爷爷在得水楼,给我安排了一个掌眼的活儿。

  百多年前,台湾连家就迁移到了临近的福建崇武。在那安了宅,这次赶回去,九爷爷就是希望能从那几册先祖遗留的图文中,找到两本连家祖传下来的风水秘术。

  翻开古老而卷黄的残页“在清人的深宫档案里有那样一段叙述,使之许多惊世骇俗的历史预言应验对坐的时候,民心总会想起那高不可触的中国泱泱长史中积淀太深的一种“另文化”,在中国,这类“另文化”谓之为风水、

  :明末清初,努尔哈赤进关建国,自后来皇太极挥兵进犯,明实亡后,再败闯王李自成于九龙山,后金政权一统中国,谥号大清。

  一系列政策之后,

  幼年顺治登基坐实为满汉入关第一帝。到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大清政府开始为顺治帝择陵选址。

  河北遵化的清东孝陵,便是大清十三陵入关后的真正第一祖陵,陵址动工之前,便是由当时中国风水界最富盛名的形式,命理,八宅几大学派宗师共同求地定穴。

  多番勘定之后选定的上上吉穴。

  昌瑞山南麓闪过一个人影,干瘪的皮肤,糟乱的头发与胡渣,外加逶迤的身形,不免让人揣测,来人是否该有古稀之年,才有这般难以企及的“沧桑”老。

  搭衬着一身陈旧得有些破损的道袍,早就在经年累月的磨砺下失去了本色。如果稍加拍试,怕是会在阳光底下扬起不少积淀的尘土。

  “呼,”几声气踹过后,手袖轻抚了额头上因为烈日照射下渗出的汗水,步履阑珊之后,终于登到了目标的山顶,

  所在的高山,无需极目眺望,就能将左右尽收眼底,右侧看去,那凹山之处,赫然正是已经确址动工施建的清东孝陵之地。

  只见他稍稍凝了会神,鬓角在风中短暂的扬起又落下。睁眼之后,从一布袋中翻出一手罗盘,几经相度,时而沉默,时而碎碎念,不满的摇了摇头,又会意的点了点头。最后才半蹲屈身,在地上抓就了一把粘土放于鼻端,晃了几晃,似乎这些泥土里有着他想知道的秘密。

  几响之后,他顿有解开了什么疑问的表情,眉色微喜,捧着那份粘土,大笑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这青龙砂山,便是此陵关键。”

  言笑之中,却又收住了声响,遥望了一眼动工的陵寝方向,婉言道:“只不过,这大清江山,不过三百年矣。”

  这个如此放肆的中年贫道,并非是此次择址建陵的风水大臣,只不过偶经此地,听说清廷建陵,

  难免几分技痒。自言自语几句后,便是迤逦着那份淡漠的背影离开。

  也不知道是否是世外高人的先知先觉,还是真的那一柸黄土生来尺长寸短就注定的命运。历史那样的骇人巧合,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国,直到1912年宣统皇帝逊位,大清的帝国,

  长达296年的封建政权统治宣告破灭,加之后来宣统溥仪又有几度复辟,如果按整纪年来算,大清江山,不偏不倚的坐实了三百年。而如此,正当应验了三百年前,清东孝陵左青龙砂山上,

  那个似乎是疯道士的铁口断言。

  那个邋遢的道士,当年在风水学界,并不扬名,甚至没有人知道他的出处。所谓师出无名,在当时大环境的几大正统派系弟子眼里,那是所令人不屑的。权当只是“半吊子”,

  而那仅是清兵入关之后。

  在之前,要是有几个更老的伯伯辈回忆,这个外表邋里邋遢的疯道士,如果整理干净起来,比对那前明曾经由崇祯帝钦点御用的钦天监灵台博士“连守诚”,真有十分相像

  。。”

  找到这封记录手书的时候,它被压在铁箱底下,各种腐蚀,大体也只能看清前半部分了,只有最后的落款还算清晰,署名连鼎。按照辈分算,我应该叫他一声太曾祖,而这个铁箱,也正是他所埋藏。

  按照九爷爷所描述,我在这个铁箱里还真找到了两本由牛皮封面制作的手札,一本为图,一本为文。而录入这两本手札的人,正是连鼎太曾祖记录手书里提到的“钦天监灵台博士连守诚”

  这个先辈,号称几千年来连氏一脉所出的风水不世奇才

  如若不是这两本集中国风水于大成的图文手札,想必也就不会有我后面那一幕幕难以忘怀的亡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