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悲风 第二十四章 明巷安居
作者:陌上楚笙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与郭一城回到昆明后,李爽去找了一趟詹韵儿,这才知道,原来韵儿是醉香楼名妓。他先跟门子的讲,自己是韵儿哥哥,看门人很快去找了鸹母杜大娘,杜大娘早听韵儿讲过这个义兄,她热情地把李爽迎进一个房间,让侍女斟了茶与李爽饮,一边说:“韵儿早与我讲过李公子,感谢李公子两次仗义出手,救我家女儿于危难之中,老身不知道如何感谢李公子呢。”

  李爽客气道:“大娘过奖了,不过是举手之劳。韵儿多次跟我讲,非常感激大娘的养护之恩呢,又讲大娘豪爽而知风雅,是奇女子,也是她敬仰的对象。”

  杜大娘笑曰:“韵儿是个好姑娘,她不只人聪慧,吹拉弹唱、诗词歌赋样样都学得一流,更主要是性情儿好,善良、有风骨、做人有底线,是我这几个女儿中最得意的一个。”她轻抿一口茶,又继续道,“你别看韵儿年龄小,她呀,可是咱们昆明城里的知名人物,自树帜乐籍以来,身价日高,艳名大著,是咱醉香楼的头号招牌,凡侍一宴须五金,为度一曲者亦如是。你看看这门口的车马,昆明城里的纨绔子弟、坠鞭公子,趋之若鹜,大有车马盈门之势呀。每天,慕名而来的词墨客送来诗词题赠,也是难以胜数啊。”

  李爽对这风月场中的东西不熟悉,不过听说侍宴一次要五金,还是面露惊讶之色,杜大娘继续道:“我刚才也说了,韵儿姑娘是个有骨气、懂自爱的姑娘,虽然她有着倾国倾城之貌,但是她只靠技艺赚钱,只卖艺不卖身,这点我欣赏,我年轻的时候,是应天府里的名妓,我也是只卖艺不卖身,女人,靠自己的才能活着,不丢脸!所以我尊重韵儿的意愿,不强迫她去做她不愿意的事。”

  李爽再次感谢大娘对韵儿的关照。

  随后杜大娘问李爽,“今儿找韵儿何事?急不急?她正在陪几位官府来的老爷吃饭,不急的话,等她侍完宴再过来找你。”

  李爽忙道:“不急不急,我就是去外地一趟,回来就来看看她。”

  “那好,公子你请先坐一会儿,我还有些事。”随后又吩咐侍女端了一些果品,让李爽慢慢享用。

  李爽边品茶边心不在焉地吃着果品,饮着茶,等了大约一个时辰,韵儿推门进来,“哥哥,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

  李爽道:“无妨!反正我今日有时间,慢慢等一等没有关系。”

  韵儿道:“真的?下次如果你有急事,可以告诉妈妈,让她早点通知我,我也好出来找你。哥哥,去我房间聊吧。”

  随后韵儿领着李爽去她房间,李爽坐下,细细打量了房间一遍,只见室内书画古玩陈设有致,别有一番清新气息,与他想像中有青楼女子室内摆设大不同。李爽笑道:“妹妹,你这香闺一般人很少有人有幸进得来吧?”

  韵儿“咯咯”一笑,“那是呀,你是第一个进来的男子。”

  李爽故作惊讶道:“受宠若惊,受宠若惊,我真是受宠若惊呀!”

  接着,李爽把近期去姚安县及如何盗贼贪官的事跟韵儿讲了,韵儿笑得前仰后合,“哥哥你做得好啊!解气!这种贪官,官府惩罚不了他,我们老百姓也得整治一下他,让他吃着民脂民膏没那么痛快。”

  接着,李爽又问了韵儿近期的一些情况,韵儿告诉他,左参政企图娶她为小妾,被她直接拒绝了,“我才不嫁给这些老头子,去他家里受百般气呢!我要嫁就嫁一清清白白、让我倾慕的男子,好好爱他,穷也罢、富也罢、贱也罢、贵也罢,必得是我打心眼里喜欢的,总是要堂堂正正地活着。”

  李爽的心动了一下,他看着韵儿,韵儿斜靠在椅子上,柔情绰态,媚于语言。韵儿已经14岁了,她生活圈子里有许多男人,可是并没有一个入得了她的眼的,这其中包括自己,虽然她信赖自己,可是,也只是把自己当作亲人罢了,并没有往男女之情上去想。自己还是一如既往地把她当妹妹看待吧,否则如果冒冒失失说出来,也许连兄妹都做不了了。

  “韵儿,我想在这附近租个房住了,最近我也做了一些事,挣了点儿钱,再说你也帮我解决了身份问题,也不必一直住在那座破庙里了。我想着,我俩都是举目无亲的,住得近一点,也可以相互关照下。据你所知,这附近租房可好租?租什么样的好?”

  “好呀,这附近有很多房可租住的。你要是想吃饭方便点儿的,就在酒家、商铺等附近租,你想清静点儿的,就到巷子深处租。下午我没事,我跟你一起去找吧?”

  李爽答应了。

  下午,两人四处去找房子,李爽看了很多家,感觉自己还是比较喜欢安静点的房子。于是,最后定下了一条民作“明巷”的巷子里面的一进三间楼房,砖木结构,小青瓦,马头墙,青砖地,南北朝向,通风采光都不错,整个宅子给要的感觉紧凑、朴实,正合李爽意,随后交了定金。韵儿又热心地要跟李爽一起去采买,于是,两人又四处逛,大包小包地往家拿东西。李爽突然感觉好温暖,似乎又有了家的感觉。

  大概过了十多天逍遥自在的日子,这一日,江敬又来李爽喝酒,李爽知道,又有新的任务派给他了。

  两人坐在临河的一家酒馆前,面对着波光粼粼的湖面,一边闲聊着,一边观赏着风景。

  江敬道:“李兄可知我大明货币情况?”

  李爽道:“略知一二。只知自大明建立以来,一直是宝钞与金银等混用。”

  江敬点了点头,道:“没错儿。虽然明太祖极力倡导大明宝钞,也难以改变民间用惯了金银的习惯。但是这些钱币在民间流通中所产生的需求却是各式各样的,有些特殊场合,人们只认可一种货币。”

  李爽用疑问地眼神看了看他,道:“哦,比如呢?请江兄指教。”

  江敬看了看李爽,继续说道:“自大明开国以来,便开始由政府强制印发大明宝钞,但大明宝钞既不分界,也不回收旧钞,致使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宝钞泛滥成灾,发行当年就通货膨胀,贬值极快,人民纷纷弃之。

  李爽信服地点了点头,道:“江兄知道得还真不少,李某佩服。”

  江敬泯了一口酒,道:“呵呵,毕竟虚长你几岁,天天在这世间混,哪能不与这钱币打交道呢?你且听我继续道来,明初,由于官方虽曾严禁金银,但最后也同元朝一样无法阻止宝钞不断的贬值。此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民间交易中自发的形成了用银用铜钱的状况,甚至自从明建立没多久,由于人们对金银的信赖,及大明宝钞的贬值带来的不稳定性,民间的主要交易仍以银子为主。”讲到这里,他看了看李爽,见李爽边认真地看着他,边点了点头,便继续道:“其实今天我想跟你谈的一个问题就是,银庄的问题。”

  李爽奇道:“嗯?银庄?听说过,不是用来兑换钱财的地方吗?”

  江敬点头道:“原来李小兄弟你还是知道一二的。随着社会上多元化货币制和多种货币混合流通状况的存在,使货币兑换业务应运而生,而兑换之处就是钱庄。另外还存在一定的其它的不稳定因素,比如,”说到这里,他顿了下,朝李爽眨了眨眼睛,“偷窃、盗抢等。”

  李爽“哈哈”一笑,会意地点了点头。

  江敬接着道:“这些意料之外事情的频繁发生,使得许多富商甚至官宦深感钱财放在家里不安全,于是也需要到钱庄存钱;此外就是一些商人或者其他群体有时也因资金一时周转不过来,需要到钱庄借钱。如此,随着大明宝钞不断贬值,政府放松用银禁令,集兑换、存款、借款为一体的钱庄开始由隐蔽公开流通。当然,眼下钱庄在坊间还是一个稀罕之物,即使是应天府城里的钱庄发展得也并不是非常大规模。但是坊间的现实需求是存在的,所以银庄也是一个必不可少之物。”

  李爽此刻正在慢慢吃着一块盐渍牛肉,见江敬忽然停了下来,道:“江兄,接着讲啊。”

  江敬道:“我要讲的钱庄,已经讲完了,现在话归正题,我们最近准备去盗窃一个钱庄。”

  李爽“啊”地小声叫了一声,由于吃惊,被牛肉给噎住了,“盗……”

  江敬摆手道:“嘘,小声点!”

  李爽有点吃力地把牛肉给咽了下去,笑道:“江兄,你知道,我不是什么事都愿意去做的。有些非我李爽道德底线所能容忍之事,我是不会去做的,我听江兄的安排,第一次,合伙诈了那不守妇道、朝三暮四的小妾,那也是她咎由自取;第二次所盗的贪官,更是大快人心的事。若是让我去做一些伤害良善人家之事,我是不能接受的。”

  江敬举起杯道:“来,李兄,先饮了此杯。”说完,他仰起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道:“你放心,我知道你有自己的底线,不会让你去做一些非常过份的事情的。你放心,这次所盗钱庄的庄主,也非良善之辈。我要你做的,是让你潜伏到那钱庄去,当个伙计,你只要做好你的份内事,提供信息给我们,我们自会安排兄弟过去配合你。还有,这次盗的钱庄,也并非善良之人开的清清白白的钱庄,你道这钱庄是谁开的?”

  李爽摇了摇头,他自然是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