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墓奇书 第二百三十一章 碎片
作者:小巫见大巫的小说      更新:2019-04-22

  他们争辩的东西也非常有意思,男生说这个古城应该是在先秦时期就存在的,因为这种陶器本来就是那种非常古老的时期使用的,在青铜器时期之前很多部落都使用这种陶器。当然,即使在青铜器时代,很多并不富裕的地方自然使用这种陶器,但是经过之后几百年的发现,这种低档次的陶器已经很少直至没有人再使用了。

  女生的观点却很他不同,男生刚才说的那种情况是基于华夏中原的情况,也就是河南西安那一片地方,在上古时代,连山东一片地方都要被称为“东夷”,那时候的文化局限于一片很小的地方。后来随着时代华夏统领的地方越来越大,但与现在的中国版图来说,仍然小很多。就比如我们此时所身处的地方,华夏的文化根本就辐射不到这里。所以,这里一直处于一种非常落后的状态,很可能中原华夏已经是青铜器时代但这里仍然处于石器时代,落后个几百年上千年都是不成问题的。所以,女生认为这里虽然使用陶器,但存在的历史未必有多古老。更何况,他们才刚刚进来,谁知道等下会不会发现金属器具甚至瓷器之类的东西呢。

  男女两个学生都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他们身后的人也开始帮腔,女生总共也只有四五个而已,比男生足足少了一倍还多,怎么可能说的过他们,不一会几个女生都气的小脸通红,直恨不得冲上去在每个人的脸上抓一把。

  就在这时,一个少女眼尖的发现站在外面看热闹的我,突然冲过来一把抓住摸,高声叫道:“冷漠哥,你来帮我们评评理,我们说的哪个是对的?”

  我苦笑不已,没想到这女生竟然把我拉过去当“裁判”,虽然我确实能看出一些,但我可不想掺和他们的事情。一来是觉得这种事情太幼稚了,只要两边的人稍微再观察一番,还是能分辨出来的。二是觉得这群小绵羊太幼稚了,我自问和他们可不是一个层面的,这就好比两只羊打架,让一头狼当裁判,怎么看怎么觉得怪异。再说,这种事情有那么重要么,我看倒不一定吧!

  “梦梦,你这么做就不对了,这是我们之间的事情,你把冷漠哥拉过来是怎么回事?况且,就算他来也不一定有用啊,连我们都看不准的东西他也不一定知道吧?”

  小女生听后冷笑了一声,“哼,你们看不出来但冷漠哥一定能看出来,连老师都说冷漠哥的经验登场丰富,懂得东西很多,冷漠哥是有真本事的人,哪里是你们能比的,他肯定知道这古城是什么时期的。”

  我翻了翻白眼有些无语,要不要这么夸人啊,我很想说一句,妹子,你这是捧杀啊!因为我也吃不准这遗城究竟是什么时候建立的,虽然这里有些陶器碎片,但不一定就能看出是什么时代的,就算看出陶器的时代也不能证明那就是遗城建立的时代。

  得,这种事情我还是溜吧!心想着我转了转身体,刚想顺着人群挤出去的时候,突然发现那堆破陶器碎片中显露一些痕迹。

  捡起一块小心查看,陶器碎片的纹理显得有些不太正常。古时候的陶器都是手工,特别是制作陶器胚胎的时候,是好是坏是成是败全凭一双手。那些陶器横向的纹理非常清晰,碎片的断口处甚至表面都能分辨出来,这一点事一种特色也是无法改变的。

  但眼前的陶器碎片却完全不一样,因为我在上面找不到一点点的纹路,不论是断口处还是内外的表面,都没有丝毫的痕迹。只有两种可能,第一是这陶器是天然形成,第二,这种陶器是用机器制作或者批量制作的。第一种情况是不可能的,那就只能是第二种情况了。可那时候应该没有制作陶器的器械,那只能是利用模具批量生产。

  可有一点问题,这座小城太小了,想那种批量生产用的模具制造出来的陶器是不如手工的结实,成功率也远远不如手工。优势就在于快速简单,适合大规模的生产。

  还是那句话,这座小城太小了,根本不需要那样的东西,就算是全手工制作的陶器反而更简单方便一些,打扰打蚊子和苍蝇拍打蚊子都能达到杀死蚊子的效果,但******才是最适合的,因为快速简单。

  这种小城存在那种批量生产陶器的模具是不正常的,这里的人口不会太多,不需要制作太多的陶器。他们也不可能是专门往外出口的加工地,因为这里的材料不适合,就算很多年前这里没有被表面笼罩,土壤也不太适合制作陶器。小城外面那些建筑周边可都是干干净净的,作为一个陶器之城,是不可能只有这里才能看到的。

  种种迹象只能证明这些陶器都是外面流传过来的,而且我发现这种风格并不是中原风格,显得更粗犷一些,不如华夏中原那种精美,这应该是来自于周边的某处地方,而且那肯定是一座比这里不知道大多少倍的城市。

  我也不管那些小绵羊们,开始在这建筑之中寻找。虽然这建筑的地面和墙壁大部分还能保存着完好,但门户和窗户都是空的,还是有不少量的黄沙灌进来,在地面薄薄的铺了一层,但比不上外面的厚度,所以这建筑中看起来显得很低洼。

  我说着墙角寻找了一圈,很快又发现一些特别的东西。是金属制品,青铜材料的,只有很小一块残片,还没有巴掌大,倒是分辨不出事什么物件上的。

  接下来我又陆续的发现了一些东西,除了那青铜碎片之外,我又找到了铁器和瓷器,甚至还有黄铜和少量的玉器残片。

  这种现象就非常奇特了,我也没有想到竟然会在这里找到这么多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被埋进黄沙之中的,我也是根据黄沙层的深浅痕迹才找出来的。

  在以前遗迹中找到一些残留的东西是正常的,但关键就是这些东西所代表的内容太特殊了,因为这些东西都不是处于同一时代的。陶器无疑是古老时期的产物,接着是青铜器,黄铜和铁器,最后是瓷器。至于玉器就不好分辨中国的玉文化传承了数千年,那是从很早时期一直延续下来的,根本没有时间段的分别。当然,如果能鉴定出玉器的制作的年代也就能知道它所处的文化背景了

  此时的我对这处不起眼的遗迹是真的开始有些兴趣了。我将周教授叫了过来,当我发现他看着这些物品也露出惊愕的声色后,我便知道他也也是不知道这些东西的。

  我感到哭笑不得,来的时候周教授还夸口说他对这里的情况很了解,现在看来也不尽然,至少他没有发现这些碎片痕迹,也只能说他看到的都是表面的,真正隐藏的秘密他并没有接触到。

  我想,他应该当初经过这里的时候并没有意仔细探索,只是进行了表面的查看,没有发现什么特别重要的东西后便放弃了,甚至,在他的意识中这种小城也根本没有太重要的秘密。

  现在我只想找到一些东西,蕴含文字记载的东西,那是快速了解这里文化的重要捷径之一。

  到最后是失望了,我并没有在这里找到有关于人任何文字的记载,好像,这里根本不存在文字。不过那是不可能的,从这里的物品可以看出这座小城并不像之前我们想象中的那般荒凉落后,它同样有自己的文化。那就自然有属于自己的文字了,既然我们找不到一点痕迹,只能说明那些痕迹某被破坏抹除了。

  想到这些我心中不由一动,如果我的猜测是对的,那破坏这里的人应该是在掩饰什么,但他究竟想掩饰什么秘密呢?

  我再次看向那些碎片,这些东西的背景是不同时代的,这里就像一个集中地,各种时代背景下的东西都在这里汇集。这种感觉就像这里是一个集市一个商场一个交易场所,这里汇集四面八方的东西,大家都在这里交易。或者,这里收集四面八方的东西,然后又传到更远的地方。

  不管是哪样,这里都是特殊的,就连周教授也这么觉得,但我却又不同的想法。如果这里是古时候一座“商城”的话,哪怕只是一条重要运输路线上的一个停靠点,那所能得到的东西都是非常庞大的,物品,资源,文化,技术等等东西能带动这里快速发展,只要几十个年头的蓬勃发展,这里就能形成一座庞大的城市。

  但是这里太简陋的,别说是繁华的城市了,简直还不如一个大一些的村落,这种规模不太可能作为交易中心存在的。

  但这里确实有这么多不同的东西,第一点就证明这里和外界是连通的,这些东西都是从外面流进来的,难道这里的人都喜欢收集这些东西所以才会留下这么多的痕迹?

  一番讨论下还没有人能想明白是怎么回事,这下就连周教授都来了兴趣。这种事情他干了一辈子了,遇到这种事情习惯性的想把它弄清楚,就等于是职业病,这一点倒也怪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