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尘哀 第十三章 似水流年(十二)
作者:树苗籽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七月里,太阳火辣,坐在没有空调教室里就像进了烘箱,头顶上的吊扇已经被开到了最大,但是它并没有带走炎热,反而发出的“嗡嗡”声更让人心浮气躁。

  好在这已经是学期的最后,期末考试已经结束,过两天成绩单一发,大家就可以放暑假了。

  对于成绩,张家俊已经没有感觉了,反正自己现在就是吊车尾的水平,也不怕自己再有什么退步。而对于彭勃来说,如果这次考试考得足够好,他便可以进入学校的“实验班”。

  学校一共开了两个实验班,这两个班集中了这一届学生中成绩最优秀的一部分人,他们课程超前于普通班,学习内容多于普通班,同样他们的整体成绩也远好于普通班。

  这两个实验班是学校的“特种大队”,是用来打攻坚战的,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就来自于这两个班级。

  彭勃现在已经有了进入实验班的实力,就等着这次的成绩单来证明,只要成绩足够,他肯定会选择离开现在这个班级,进入实验班。

  果不其然,成绩单下来的时候,彭勃拿到全班第一,甩开第二名好大一截分数,同时班主任也宣布他选择进入实验班,同学们纷纷鼓掌祝福。

  至于张家俊,他看了看手里的成绩单,上面只有少的可怜的分数,他忍不住把它揉成了一团,之后又想到这玩意要带回家给他爸看的,于是他又把成绩单小心展开,然后夹在课本里压平。

  坐车风尘仆仆的赶回家之后,张家俊小心翼翼地把成绩单交给他爸张卫国。

  这一学期以来,张卫国没少关心他儿子的学习生活,期间他听说学校发生杀人案后,他和张家俊的母亲都很担心,那几天没少给他打电话。

  张卫国自然知道张家俊现在的学习成绩是什么水平,对于考出这样的成绩是在预料之中的,张卫国有心理准备。

  所以,张卫国只是接过成绩单看了看,然后将成绩单往桌子上一拍,冷哼一声道:“这个暑假你也别想着玩了,你一边给我看书,一边跟我去干活,我要让你看看,是读书舒服还是干活舒服。”

  王秀梅在一旁听着,对于张卫国的安排,她没有什么意见,只是转身到屋里找了一套干活的旧衣服和布鞋,同时还有草帽护袖毛巾之类的劳保用品。

  张家俊不怕干活,虽然他懒,但那只是在学习上,现在他之所以静不下心来学习,这也是他从高二开始不好好学,长期积累的结果。

  其实上初中的时候,他的学习还是挺好的,平时也努力,也没见着那个时候他懒过。

  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张卫国所说的干活不是去干农活,当然,农活也不是没有,只是现在水稻已经种上了,大豆还没到收的时候,这时候庄稼地里只要打理打理就行,不需要太多的劳力。

  虽然不是农活,但这个活也不轻松。这个时候的农民是不能靠着种的几亩地来生活的,这年头什么事都要花钱,上学要花钱,看病要花钱,人情世故要花钱,指望家里的地,早就喝西北风了。

  而这个时候,农民一般都会选择外出打工,当然,还有一部分家里地多的农民选择在家乡附近给人打零工,比如说给人家盖房子,张卫国平时就是干这个的。

  张卫国当过工程兵,手上的泥瓦活很好,四里八乡的都知道他砌墙砌的好,所以农闲时节,他也能接到不少活来干,平时王秀梅都是跟着他打打下手,有时候忙不过来,还得再请个小工帮忙。

  现在小工不用请了,就是张家俊。

  砌墙这个活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很有讲究,尤其是全程包下来的话,一般人还真干不好,张家俊一开始就要挑砌墙的活,他爸拗不过他,也只好让他上,只不过砌了一段歪的都不能看的墙后,他爸果断让他滚下去和泥去了。

  干活很辛苦,每天早上,一家人五点多就起来做饭烧茶,不到七点就赶到工地上,然后开始搬砖和水泥,之后张卫国爬到脚手架上,张家俊和王秀梅在下面往上运水泥浆和砖头。

  快到中午的时候,王秀梅回家做饭,张家俊自己一个人和泥搬砖,等到饭做好之后,一家人就找个阴凉地,就着买来的冰啤酒,匆匆吃了中午饭。

  最近的工期很赶,中午只是坐着休息一下,之后也不管太阳高挂,一家人继续赶着活儿干。

  虽然张家俊戴着草帽和护袖,几天下来,整个人还是黑了一圈,原本他还有三分秀气的脸,现在完全变成了掏煤的黑孩。

  这活一干起来就没完没了,除了下雨,天天如此。本来张卫国还让张家俊在每天晚上回家后看书的,谁知张家俊累得回家之后直接倒头就睡,还看个毛的书。

  好不容易工期结束了,一家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这天,张家俊和他爸妈来到工地,做最后的收尾工作,解开最后一袋水泥,伴上沙子掺匀,之后在中间搂出来一个凹坑,浇上水一点一点和开,现在张家俊干这些已经很熟练了,年轻力壮的他承担了小工的全部工作。

  这些水泥是留补墙角的,原先脚手架挡着的一部分地方,水泥墙皮还没有糊上。

  张卫国和王秀梅两人拆着脚手架,这些脚手架是由竹子和木头组成,中间通过长洋钉钉在一起,再用铁丝捆牢。拆解的脚手架随意扔在地上,这个材料下次还可以再用。

  “家俊,再拎一桶泥过来。”张卫国移开一块木板后说道。

  “好咧。”张家俊拿起铁锨铲了两锨泥到小桶里,然后拎起小桶踩着地上的竹子木棍就走了过去。

  没走到目的地,张家俊就发出一声惨叫:“哎呦,我的脚。”手上的泥桶也洒了。

  “怎么啦?”王秀梅首先过来查看。

  张家俊低头一看,原来自己踩到了长洋钉上,洋钉穿透他的鞋底,扎进了他的脚心。

  “哎呦,疼啊!”张家俊哀嚎道。

  张卫国跑过来,“你怎么不看着点?咬住牙,脚要拔出来。”

  张家俊咬着牙,任由他爸把他的脚从木棍上拔开,然后脱了他的鞋查看,伤口很深,鲜血从伤口里不断冒出来。

  “这伤口不浅,得去医院。”张卫国说道。

  张家俊哭丧着脸,脚底钻心的疼痛难以忍受,他忍不住哼哼起来。

  王秀梅在一旁看得直揪心,催促道:“赶紧上医院吧,赶紧走!”

  张卫国一把背起坐在地上的张家俊,王秀梅在旁边扶着,然后就往最近的村医院跑。

  此时的太阳还很毒,阳光晒在身上火辣辣的,张卫国背着张家俊走在路上,脸上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掉,旁边的王秀梅不停地给张卫国擦汗,同时安慰张家俊道:“马上就到医院,不远了,不远了。”

  医院还很远,但张卫国和王秀梅已经跑不动了。张卫国喘着粗气,用力将背上的张家俊向上提了提,然后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父亲的每一步走得都十分艰难,像是拨开波浪的小船,这艘小船上只有一个乘客,却已经让它不堪重负。

  父亲老了,他已经不能像小时候那样,一只胳膊就能把张家俊扛在肩头。张家俊长大了,但是他还得依靠他父亲的这艘小船。张家俊突然觉得好像他离不开这艘船,无论他走到哪里,无论他的力量变得多么强大,这艘小船总能在风雨中托起他不断下沉的身体。

  他仔细一看,发现父亲后背领口的一层层盐渍,以及母亲鬓角中夹杂的白发,张家俊突然觉得脚心的疼痛不算什么了,此时一股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巨大暖流迅速占满他的心头,他的眼泪忍不住地往下流。

  他想到平时父亲干活受的那些伤,有的伤流血比他现在的情况还严重,那时父亲自己就用碘酒洗一洗就过去了,哪里像现在,还背着他去医院。张家俊突然想到,如果有一天,在需要的时候,他能背起他的父母吗?如果有一天,在阻挡不了的时候,他能承受他失掉这艘小船吗?

  可怜天下父母心,如果可能,父母愿意一辈子把子女背在背上!如果可能,父母愿意代替子女受苦!等到他们老了,子女们飞远了,他们也愿意独自忍受孤独!这就是伟大的中国父母!

  那天,张家俊在他父亲的背上哭得梨花带雨,眼泪流的比他爸打他的时候还多。到了医院,母亲王秀梅笑着说道:“你都是个快二十岁的男子汉了,怎么哭得比小姑娘还伤心?是不是脚伤太疼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张家俊羞愧地低着头不肯说话,其实他心里很想说一句:“爸妈你们辛苦了!”但是当着这么多的人面,这句话他没有说出口。

  医生看了张家俊的脚伤,接下来就是清洗伤口,消毒,上药,其中为了把伤口里的脏血挤掉,张家俊可没少吃苦头,最后医生还给他打了破伤风,由于锈铁钉扎得深,这针是必须打的。

  踩了钉子后,张家俊成了不能干活的“残疾人”,虽然脚伤很痛,但这也“因祸得福”,他父亲再也没有提让他去干活的事,而他母亲也是做了很多好吃的给他补补。

  这个暑假之后,便是高考前的最后一个学期了,张家俊将会面临他人生中第一个重大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