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神志 19 一朝闻道
作者:茶神来了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北山策心神巨震。

  这道士名为郑隐,是太清宫掌教李西月的二弟子,在太清宫中身份极高。

  李西月特意派出自己的二弟子前来接应那叫李白的少年,说明他的师门来头绝对不小。郑隐的修为高出自己许多,今日有他在,自己再也难以下手杀那李白了。

  北山策心中开始隐隐有些后悔今日所为,这少年天赋极高又极有来头,自己若杀了他便也算了,就算他师门再厉害,凭自己北山家嫡长子和东方大石义子这双重身份,他的师门也未必会因为一个死去的弟子而找自己寻仇。

  然而自己却没有杀死他,这次是将他得罪狠了,将来等他成长起来,必会成为自己的死敌。

  北山策的目光闪烁不定,郑隐便一直夹着他的刀,也不言语。

  终于,北山策抬起头看着郑隐道:“今日都是一场误会,我见他们在此妄议皇子,以为是别国奸细,所以才会出手捉捕。既然郑道长为他们作保,那我便不再追究了。”

  郑隐闻言收回手臂,笑着道:“说的是,我李师弟怎么可能是奸细呢。不过误会解开了就好,不敢再耽搁北山镇抚的时间。”

  郑隐说着转过身扶住李煜,也不怕北山策在身后偷袭,从怀中取出一只泛着朦胧荧光的玉瓶,打开瓶盖,一股甘醇的清香飘散出来。他从玉瓶中倒出一枚丹药,递给李煜道:“贫道是太清宫李掌教的二弟子郑隐,李师弟先将这枚回元丹服了疗伤吧。”

  北山策看着郑隐的背影,眼中又开始闪烁起来。见他拿出回元丹毫不犹豫的递给李煜,北山策瞳孔有些收缩,终于下定决心,转身走到三位手下身旁。

  李煜拿着这枚丹药,他这十年在云浮城吃过无数灵丹,自然知道这回元丹是疗伤圣药。

  李煜犹豫了一下,却没有服用,而是看着郑隐恳求道:“郑师兄,我的内伤不是很重,只是体力透支的厉害,可以自己慢慢恢复。这枚丹药能否转赠给我的朋友,他先前为了保护我而受了重伤。”

  郑隐眼中露出欣赏之色道:“李师弟服下这枚丹药便是,我再拿一枚给你的朋友。”

  李煜也不矫情,笑着感激道:“那就多谢郑师兄了。”说罢将回元丹放入口中,开始闭目炼化。

  郑隐走到巫咸身旁,又从玉瓶中倒出一枚回元丹,递给他:“这位公子也服了丹药疗伤吧。”

  见李煜不愿服药而是让给自己,巫咸露出感动之色,暗道今天这伤受的值了。

  他对郑隐抱拳道:“巫神教巫咸谢过郑道长,此番相助铭记于心,日后若太清宫有差遣,只须吩咐一声便是。”

  郑隐眼中露出惊诧之色,回礼道:“原来是巫神教的巫少主,真是幸会!巫少主是为了帮助李师弟才受的伤,贫道多谢还来不及,怎敢居功。”

  听到巫咸自报身份,北山策目光又是一顿,心中懊恼不已。他手指点出,解开了白云的穴道。

  白云脸上还残留着泪珠,抬手一掌向北山策打去。

  北山策握住他的手腕,冷着脸道:“随我走吧,你哥哥还在宫中等你。”

  作为屹立了上千年的古城,广陵城从外观上看起来十分宏伟。

  站在城门前,一股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不由得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城内人流如潮,街道纵横宽广,车水马龙。

  李煜随郑隐走在广陵城中,好奇的四下张望。刚穿越来的时候李煜便是在尧国都城朝歌,两座城池相对比,他觉得朝歌更细腻,而广陵更恢宏。

  回元丹是二品丹药,李煜服下之后只打坐一个时辰内伤便全好了,甚至真力还有所提升。

  白云在李煜打坐疗伤时便已随北山策离开,不过他托郑隐代为转达,不日便会来太清宫探望李煜。

  与北山策交手时太过凶险,李煜无法分心关注林芷儿。而当他醒来后,林芷儿已不知去向,郑隐也说没有见过这个女孩。李煜想到她可能是自己先走了,心中怅然,只希望她不要再发生意外。

  巫咸在李煜醒来之后不久便也醒了,伤势自是痊愈,二人约好相见之期便相互道别。李煜随郑隐前往太清宫,巫咸则是去了巫神教在广陵城的产业。

  与北山策的冲突让李煜暗暗自省。

  他因为拥有无敌体质又有个无敌的师傅,一直有点小觑天下人,如今终于明白自己的实力其实还很弱,跟真正的强者相比根本不够看的。

  李煜的灵魂本就来自一个法治社会,再加上过去在云浮城的生活太过安逸,使他一直得过且过,没有什么动力去努力修炼。更没有太多的争斗之心,只想悠闲的生活。

  今天的经历让他幡然醒悟,这个世界的人漠视生死,修行者之间更是一念杀人,实力为尊,完全不讲道理。今日若没有郑隐出现,自己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在北山策手里了。

  在这个世界若想不被人杀,只有努力修行提高自己的修为,毕竟不是每次遭遇强敌,都有人前来相救。

  脑中浮现出北山策那张带着讥讽笑意的冷酷面孔,李煜的眼神变得凌厉起来。

  北山策!不会太久,我必杀你!

  穿越的第十年,李煜在心中默默确定了第一个自己要杀的人。

  很快,他们到了太清宫门前的广场。

  太清宫虽不在广陵城的繁华地段,却也没有太偏。与其说这是一个宗门,倒更像是一所书院。

  广场上人来人往,都是身穿淡青色长袍,头戴方巾的太清宫弟子。这些弟子的衣衫并不是传统道袍,而是有点像书院学生穿的院服,看起来朝气十足。

  看到李煜疑惑的眼神,郑隐笑着解释道:“这里是太清宫外院,大多是各地前来广陵城学道的学子,而太清宫的真传弟子都在内院修行。”

  原来还有内外之分啊!李煜恍然大悟。

  作为天下道统,太清宫信奉的是老子,走进外院正门,便能看见一个巨大的老子像立于当中。

  那老子像由青铜打造,高约四十米,一只手握着一本经书,另一只手负于身后,头微微仰起目视远方。

  虽是铜像,却给人一种飘然欲仙的感觉,似要乘风归去,让人心生崇敬。

  铜像静静的立于外院中心,周围走过路过的弟子众多,却没有人向那铜像看一眼。毕竟一样东西即使再震撼人心,当你每日见日日见,终会失去了最初的惊艳,变得熟视无睹。

  李煜走进太清宫,第一眼便看见了那巨大的老子像。

  他下意识的停下脚步,仔细打量那铜像。下一秒,他看见铜像动了。

  本是目视远方的老子缓缓低下头,看向李煜。在与李煜视线相交的一刹那,铜像的双眸中突然射出两道金光灿灿的光芒,一瞬间天地为之失色。

  那金光直直的射向李煜,他只觉得脑中轰的一声,便失去了知觉。

  恍惚间,他觉得自己被拉入了一个世界。

  他变成了另一个人。

  故事的开始,婴儿呱呱落地。他生于一个富硕的贵族家庭,祖上世代为官。

  他自幼聪颖,静思好学,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之心,尤为关心国家政事和天下兴亡。家人见他如此勤学好问自是欢喜,便带他去拜一位著名的大儒为师。

  在与老师学习的时候,他对知识产生了无限的渴望。

  一个人独处时,他时常举头凝望日月星辰,思索人类为何会存在于这世上,天空之外又有什么,日月星辰之间又有什么样的联系。每想到这些问题,他总是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他开始探究世间万物的知识,天文地理无所不学,而他的老师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再教他的了。

  他的学识远近闻名,被君主招入宫中请教治世之法。

  那个年代诸侯割据,国与国之间纷争不止,战乱不停。在为官期间,他目睹百姓疾苦,对统治者的残忍冷酷失望透顶,毅然辞官。从此游历列国讲学,将他的理念广为传播。

  转眼间他已是白首,一日伏于案前,回顾几十年的风雨历程,将自己一生所学一一梳理,提笔写下三个字:道德经。

  刹那间,他的身上泛起光芒,仿佛笼罩在祥云之中。他继续写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一篇文章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他身上聚集的祥云越来越多,光芒越来越盛。他苍老的面容变得容光焕发,因年华老去而微微驼起的后背又变得笔直挺立,脸上如同树皮一样的皱纹逐渐淡去,皮肤光滑细嫩如同婴孩。

  当最后一笔收起,宣纸上的字迹闪闪发光,直达天际,一个仿佛来自天外的声音突然在人间响起,缓缓朗诵起这篇文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他负手而立,遥望天际,似要乘风归去。

  一朝闻道,一步入圣。

  在那之后,他建立了自己的教统,道教。

  君主又前来邀请他入宫讲学。他淡然一笑,骑着一头牛飘然而去,归隐于山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