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瞳手札 第九十三章 借命之术
作者:南湖真人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听到我的问题,老李也是一脸的蒙圈,沉吟了半天才开口:“两种可能,一是那家伙疯了,二是他真的活够了,除此之外,我想不出有第三种可能,嗯……不对,茅山宗,茅山借命术!”

  “茅山借命术?命还能借得来?有这种好事?怎么个借法?借来的命还用还吗?”老李的话让我脑子里冒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并且一股脑地都抖了出来。

  老李像是没有听到我的问题,自顾自地说道:“人寿之长短虽是由天来决定的,但寿数又如物一样,可以借用。”

  “借命之术,古来有之,旧时,如遇亲人病危,其子女或其他直系亲人若是愿意将寿数借出,便会斋戒沐浴一番,而后载一斗米,米内插秤杆、剪刀等物,上蒙红色丝绵,捧赴庙堂或道观中,祈祷于神,泣告苍穹,愿减己之寿命,以延病者之年,用以表示孝心。

  也可由亲戚、朋友中之亲密者,自相邀集至十人,亲往庙堂或道观,虔心拜祷,各愿借寿一岁,以求延长病人之寿命,使之痊愈,得以治理家中未完之事。此举定额十人,而且借者必须完全出于自愿,若由别人请托说合,则不会灵验。”

  说到这里,老李突然话锋一转:“不过,修习茅山术的人一般都无子嗣,指望别人自愿借出寿数来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我敢断言,那个家伙如果不是疯子也不是活够了的话,那么他十有八九是用了茅山禁术之一的借命术!”

  “喂,我说老……师父啊,”见老李说来说去也没说到重点,我忍不住催促道:“您老人家能不能说重点?重点懂吗?什么是茅山借命术,怎么个借法,借来的命还用还吗?”

  老李用一副看白痴的眼神看着我,回应道:“都说了是茅山禁术,除了茅山宗掌教,连茅山宗的门人都接触不到的东西,我又怎么可能会知道呢?”

  “靠!”我忍不住爆了句粗口,“既然是人家茅山宗的禁术,那你又是怎么知道人家有这种借命术的?”

  “没吃过猪肉,还没看过没看过猪跑吗?”

  老李轻描淡写的一句回答,竟然让我无言以对,憋了半天我才抓住他话里的一个漏洞,不服气道:“你刚才说什么?只有茅山宗掌教才会这种禁术?”

  “不错!”老李张口便回了一句。

  得到这个答案后,我立刻追问道:“那按照你的说法,这件事背后的那个神秘的黄眼睛就是茅山掌教咯?”

  “这个……”老李似乎被我给问住了,眉头瞬间拧成‘川’字,再次沉吟起来,过了好半天才迟疑道:“这个应该不太可能,毕竟茅山宗也是名门正派,而且出于工作上的需要,我跟茅山宗现任掌教罗大明也有过数面之缘,从他的面相来看也不似大奸大恶之辈,这里面也许另有隐情吧。”

  本来我还想再说一句知人知面不知心,但仔细想了想,以那个罗掌教的身份和地位来看,确实不太可能干出这样的事,于是便没在多说什么。

  见我没再发问,老李也转了话题,道:“你小子的话倒是提醒了我,等这次回去以后少不了要到茅山宗走一趟,说不定真能得到什么线索,不过这些都是后话,先把眼前的事情解决了再说。”

  说完,老李再度将目光投向祭堂,然而他这一次却很快又把目光收回,转身朝另一个方向走去,同时头也不回地冲我说道:“张凌远没进祭堂,否则里面的鬼物早就跑出来了,我们先四处转转再说。”

  我一想也是,跟着老李就开始在院子里四处转悠起来。

  整个祠堂的布局并不复杂,除了北边的大门和南边的祭堂,两边各有一间不知作何用处的偏房,除此之外,在祭堂的旁边还有一条不怎么显眼的小路。

  那两间偏房很快就被我们检查了一遍,其中一间摆放着一些简单的家具及生活用品,似乎曾经有人生活在这里,而另一间则是用作仓库,堆满了香烛和纸钱。

  在偏房没有发现,于是我们继续深入,顺着那条小路进入到了一片竹林中。

  “有脚印!”刚一进到竹林,走在前头的老李就有了发现。

  我低头一看,果然在地面上看到了些许脚印。虽然最近一段时间都没有下过雨,地面太过干燥,导致这些脚印看起来不是太清晰,但还是可以辨认出它们并非属于同一个人。

  “有一双是布鞋的鞋印,”顺着这些脚印,老李快步朝竹林深处走去,“张凌远穿的就是布鞋。”

  其实我在部队的时候也学过一些基本的追踪技巧,只不过我根本就没有注意过张凌远穿的是什么鞋,由此可见,我这个临时工跟真正的专业人氏比起来,差了还真不止一点半点。

  暗道了声惭愧,我紧跟老李的步伐进了竹林。

  从外面看起来,这片竹林好像并不大,然而等真正深入进来才发现,里面的纵深极深,我跟老李走了很远都没看到竹林的尽头。

  难道我们已经不在那片竹林里了?

  这个想法刚从我脑子里冒出来,就听到老李在前面轻咦了一声,我赶紧收回心思朝前面看了过去,发现老李已经停住了脚步。

  我快走几步,站到了老李的旁边,发现他正低着头,目光一直在周围的地面上游移。

  我也有样学样,顺着他的目光在周围看了看,发现我们一路追踪的那些脚印到这里分了叉,既有向东的,又有向西的,而且变得相当杂乱,就像是一个人来来回回在东西向之间往返了多次一样。

  看到这些脚印,我脑子里甚至自动脑补出了一幅怪异的画面:张凌远走到这里先是选了一边,走了一段路之后又折返回来,朝另一边又走了一段,然后又折返回来,并且一直在重复这样的行为。

  “这个竹林有古怪!”

  我跟老李对视一眼之后,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出了各自心中的想法,没想到居然惊人的一致,这让我们两个都愣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