彪悍王妃:王爷,别撩火 第234章 太子的身世
作者:沙芽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看卓琪华似乎对朱耀祖的事挺感兴趣,纳兰俊虽不清楚她这么问的用意,仍是把他知道的情况都说了出来:“朱安宁的庶子是在老护国公战死那一年,守丧期间怀上的,是以他最初并不被护国王府的人承认,尤其是老太妃反对得最为激烈,认为他的存在是护国王府的耻辱。六岁以前,朱耀祖并未被记入族谱之中,导致朱安宁对护国王府深有怨怼,有意不让儿子跟从族里的辈份取名,还特意取名为‘耀祖’,就算后来认祖归宗了,也不肯把名字改回来……”

  卓琪华听了护国王府的这段往事,忍不住直咋舌。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再茂密的大树也会有枯枝,别看护国王府表面上风光无限,实际上个中滋味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真不知道这个朱安宁是老太妃的儿子还是仇人,居然在守丧期间弄出这种事来,就算是她这个现代人也觉得难以接受,更不要说护国王府这种重礼教严家风的功勋世家了。

  想到朱安宁在父丧期间怀上庶子,朱耀祖又在老太妃去祭奠老护国公时行刺杀之事,恐怕老太妃没被朱安宁气死,也要被朱耀祖气死了。

  父子俩都算是护国王府的讨债鬼,真真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好汤。

  不过往另一个方面想,朱安宁和朱耀祖的存在倒也是护国王府的一道保命符,有他们在的一天,护国王府永远存在一个抹不去的大污点。声望有了瑕疵,等于有了牵制护国王府的把柄,立德帝便是给他们家再多的恩典,也不怕他们会功高盖主,这样的臣子,帝王用得才能放心,也就不介意使劲宠着朝霞郡主了。

  而朱安宁和朱耀祖虽说做出了那么大逆不道之事,立德帝与老太妃最终没有解决他们,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归于平静,在京都中一点风浪也没有掀起,想必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相同的情形还有威远公府,虽说威远公当年的事是一时糊涂,也成了他心头永远的痛,间接造成他和儿子之间的裂缝,再加上庶子石青澜的存在,威远公府内部不能一条心,无法拧成一股绳,即使给予他们再多的军权,也不怕他们起反心。正因为这样,立德帝才会把边关的几十万守军悉数交到石青卓手中,从不怀疑石青卓的忠心度。

  在京都的威远公声望更是高居不下,不管大小政事,立德帝都愿意听取他的意见。

  水至清则无鱼,威远公府和护国王府因为这些事,反而简在帝心,成就了最忠心、最有权势、最有话语权的两个大臣,也难怪那些皇子们都把目光对准了他们家。

  “朱耀祖是二皇子的人吧?”卓琪华想了一会儿,觉得有一个疑点没想通。“二皇子这么做,难道不怕弄巧成拙,反将护国王府推向太子那边?你说说看,太子府在那之前可有什么大事发生?”

  纳兰俊一听,不由得感叹卓琪华的敏锐,点头道:“二皇子对朱耀祖所说的理由是,只要老太妃一死,护国王府便会分家,他们二房一支便不会再受护国王府的挟制了。至于太子府,之前确实出过一桩不小的事……”他又把东宫中两位才人互相下毒之事说了一遍。

  卓琪华眼眸一闪:“太子一直无子,皇帝还任由二皇子势大?太子可是皇后所出?”

  “不是,皇后未曾生育过嫡子,只育有一名公主,名为永安公主。太子乃是皇帝的庶长子,是皇帝未登基前东宫一名孺人所生。那名孺人之前在东宫十分低调,几乎被人遗忘了,不过在当年的一场夺嫡叛乱中为了救皇帝之命而送了命。临死前留下遗言,请求皇帝将来登上大位之时,若是仍未有嫡子出生,便将她的儿子立为太子。皇帝感念于她的忠心,也不想寒了那些忠心为主之人的心,便答应了……”

  卓琪华听了,大点其头:“被逼而立的太子,难怪……”她又忍不住阴谋论了,总觉得这位孺人不是一个简单的主。既然之前在东宫中一直默默无闻,算是无人知道她的存在,那么她平时便没有资格站在当时还是太子的立德帝身边,可在那场叛乱中,她不但站在了太子的身边,还“勇敢”的救下了太子,还有时间留下这么一段遗言,请求皇帝立下她的儿子为太子。

  她成功了,用自己的一条命换来了儿子以后的荣华与富贵。

  这样的一个女人,哪里是简单的人哟,要做到这一点,她必须具备三点要素。

  第一,她必须事先知道参与东宫叛乱的那些人在何时起事,也就代表着她极有可能是那人安插在东宫的内应,但她在最后关头抛弃了自己的主子,而是选择了自己的儿子。

  如果她的主子成功了,她儿子作为太子的孩子,性命将要不保;可如果她不死,她的主子事败之后,把她给招供出来,极有可能会连累她的儿子,那么到最后,她的儿子一样会葬送性命。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该做何选择,所以在那场叛乱中为救太子而死,反倒是她最好的结局了。

  第二,她必须够狠,不止是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舍得用一条命用儿子后半辈子的皇位,如果她成功了,那么她这条命便算是值了。

  事实证明,她赌对了!

  第三,她必须保证皇后在皇帝登上大位之前生不出嫡子。至于立了太子之后的事,只要太子不犯大错,不出意外,即便皇后以后生出了嫡子,皇帝想改立太子也找不到好的借口,所以太子的地位会一直稳固,直到登基为新帝。

  能达到这三个条件的人,哪里会是简单的女人呢,说不定立德帝与参与叛乱的人都是她的棋子,让她玩弄于股掌之中,为她铺平了道路,最后被她摘取了胜利了果实。

  可惜那位孺人死得太早了,不然现在的前朝局势绝对不会是现在这样……思及此,卓琪华低声叹惜了起来。

  听到卓琪华的叹惜,纳兰俊不明所以,心里好奇得要死,想问却又不敢问。

  见到纳兰俊那抓耳挠腮的模样,卓琪华莞尔,故意不告诉他,让他在一边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