彪悍王妃:王爷,别撩火 第522章 东宫无子的原因
作者:沙芽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卓琪华回到京都后,保持着她一贯的低调作风,窝在辰王府里不动了。

  宴会?不参加!

  邀请外出?不去!

  官员女眷间的互动?不认识!

  就因为她这种不作为的态度,让大部分想借着她的口探听风向的官员不得其门而入,最后不得不把目光纷纷投向了辰王。

  结果辰王比她更低调,每日除了陪她,就是带着她进宫给立德帝和周皇后请安。但他从不过问政事,在立德帝面前也不提太子与静王之间的争斗,任那两个皇子在那儿上蹿下跳的,他自巍然不动。

  很快,太子与静王之间的争斗上升到白热化,两个人已经完全拿立德帝不存在,显露出大部分的势力,在京都城对峙起来。

  立德帝虽有心想制止,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身体不好无力掌控全局,即使在朝上当庭斥责了太子或者静王,一转身,他们该干嘛干嘛,把立德帝的话当成了耳边风。

  事情越演越烈,闹到了撕破脸皮的地步,太子与静王摆明了要置对方于死地,数次暗杀行动在东宫和静王府轮番发生,下毒、刺手、弹劾、举报、设计陷害……

  终于,在一则关于太子的流言传出时,一切的矛盾都爆发了出来,不死不休。

  集思楼,一间在京都城举足轻重的茶楼,是众多文人墨客最爱的聚集点,每每一些怀才不遇的学子们都喜欢到那里去,发表他们关于某些事情的新颖看法。

  虽说茶楼里从不说政事,但却有不少时事被屡屡提起,而那些集思楼的客人已经很聪明地把政事改头换面,以八卦小道消息的形式的传播出去。

  当然了,所有小道消息中人物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出处,也能找到相对应的原形人物,就算别有用心的人想用这些来举报,也无法自圆其说。但茶楼内所有的听众都知道,那些消息里面的人物具体影射着什么大人物,然后心照不宣地当成了八卦消息来听,把真相放在心里头罢了。

  这一日,茶楼里传出这样一个故事:话说江南某个大富商因子嗣单薄,如今家中只有一个独生子继承家业。然而那名儿子体弱多病,极有可能活不到三十岁,大富商为了延续子嗣,便替儿子纳了许多的妻妾,但凡看见漂亮好生养的,都要帮他那个儿子纳进府中,导致那名儿子后院的妾侍多达上百人。

  可惜那些妻妾多是多了,却无一人能怀上身孕,大富商把怒火都撒在那些妻妾们的身上,对着她们大发雷霆,责备她们不能替自家留下一点血脉,一个个都是不会下蛋的老母鸡……等等不堪入耳的话语。

  在所有的妻妾中,有个长相特别漂亮又柔弱的女子是那名富商儿子的心头最爱,碰巧那日富商在骂那些妻妾时正好骂到了儿子的心头肉,儿子在怒急攻心之心,昏厥过去。

  恰巧有一名游走江湖的郎中经过,在救治儿子的过程中,发现该儿子先天体弱,精水不旺,无法令女子有孕——也就是说,富商帮儿子娶了那么多的妻妾,始终不能生下一男半女,那根本就不是妻妾的错,问题全出在那名儿子的身上。

  最后郎中得出结论,如果娶妻妾过多却始终不能生下孩子,就不能单纯的把问题推到女方身上,说不定根儿就坏在了男方的身上。

  不能生下子孙后代的原因找到了,富商却宁愿从来没有找到过,最起码他还能抱有一线希望,把责任都推到女方的身上……

  故事听完了,茶楼内所有的听客在听明白郎中所说那段话的意思之后,纷纷议论起来。

  参与讨论的人群中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坚持认为那名郎中纯粹在胡说八道,明明是那些女人的问题——这是大男子主义尤其严重的一部分人,所有的错都是别人造成的,与他们无关。

  还有一派则认为郎中所说的极有道理,如果真的怪到那些女人的身上,她们何其无辜,何苦冤枉啊——这一部分人占了大多数,比较理性的人还是居多的。

  讨论着讨论着,话题的内容不知怎么的拐到了太子的身上。是啊,娶了那么多的妻妾回来,却一直没有孩子,连个女孩儿都没有,真的能怪到女方的头上吗?

  那些人越想越觉得靠谱,越想越觉得自己找到了太子的东宫未能生下皇长孙的真正原因,再次热烈地讨论了起来。

  集思楼因在京都城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太子与静王也派了人手在那里蹲点,专门收集茶楼的客人们所议论的观点做为参考。

  当太子听到属下传回来的那些话时,脸色顿时就黑了,暴戾的心情涨起,想着该怎么样做才能把茶楼里那些参与过讨论的文人墨客们不动声色地弄死。

  至于静王,当然也在同一时间收到了消息。不过他可不像太子那么生气,而是哈哈大笑起来,当即命令自己的手下赶紧去查证关于太子的推测。一旦确认,他这一边的御史立马在第二日的早朝上弹劾太子,就以太子的身体出现问题,导致终身无子,要断绝皇家血脉,根本没有资格担当一国储君为由,请求立德帝废了太子,另立储君。

  太子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了,他也紧跟着派人四处收集证据,一方面要证明无子的责任与他无关,他的身体很好,好得不得了,一切不过是静王为了诬陷他所为;另一方面则派人到所谓的江南却寻找那样一个富商,看是真有其人,还是为了攀咬他而弄了个假身份出来。

  而太子一派的御史也跟着反弹劾静王,请求立德帝惩罚这样不敬兄长,往兄长身上泼脏水,兄弟阋墙的人,以还皇室安宁。

  两派人马吵得很凶,几乎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

  可所有听客的心却渐渐偏向了静王这一边,都觉得静王所说更加有道理,也更加令人信服。尤其是静王当朝提议要请那名游方郎中过来,与御医们一起帮太子把脉,以确定问题是否出在太子身上,却被太子断然拒绝时,人们更加相信了故事所说的那个原因。

  东宫一直无子,与东宫的妻妾们无关,问题全都出在太子身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