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海王 第六章 白瓷 (李乐水)
作者:靖海王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这条是丁溪,你看他的走向是恰好像一个丁字的,说这个丁溪可有来头了,这丁溪本来两条溪流,平行穿县城而去,自然原本不叫丁溪。而德化县是由五代时期的闽王王延钧所立,取“德风吹草绿,化雨润花红”之意。名字虽好听,可惜啊文风不胜。一直到了宋代都没出过什么文人墨客,连个中举的都没有。直到后来,有一个陈半仙云游此地,一看这里风水就就看出来了问题了,他对乡里乡亲们说,此处文脉不旺,全因是这县治前得两条溪水平行的原因。把溪水由原来的二字走向,改成丁字走向,自然就破了风水局。这陈半仙走的时候还留下一句批语,说“水流丁,罗簪续”。本地杨梅有富户林程一听这话,当即献资50万贯来,买田改溪,刚刚开凿动土,干了没有多久,天就开始下雨,这暴雨下的大,哗哗下了两天两夜,洪水暴涨,说来也怪吗,这洪水一冲,不用人动手挖二水就合流成了今天的丁字走向了。而第二年科举,德化下就有两人中了进士。所以说啊,天意啊。不可违。你不能逆天行事。这块地方,不但有风水,还土好水好,才能造出美奂美轮的德化白瓷来,我们今天儿去的林家就在丁溪对面的大云溪畔,没多远了。“

  黄明佐一边骑着马一边给了乐水讲解周边的风景人胜。李乐水在旁边津津有味的听着,——一大早,李乐水就被黄明佐拉出来,说是要带他去拜访做白瓷的林家,李乐水也想亲眼见识一下德化白瓷的制作工艺,于是俩人骑着马奔德化而来,

  刚走进梅岭,李乐水就听见低回、沉重的吱吱声。转过一座小山,才发现声音来自依溪傍路的的巨大水车,在水流冲击下,水车轮有节奏地旋转,发出巨大的声响。水车有一边是半倾在水中的水巨大水轮,水轮的周边上都是可以活动斗槽,来自大云溪的水顺势注入斗槽后,口朝上的斗槽充水后置于口朝下未充水的斗槽中,带动整个水车旋转。水轮的一侧连接着一个长轴的碓杆,碓杆随着水轮旋转,拨动着带有重达几十斤翻砂生铁铸造而成的碓嘴上下翻飞,冲击碓臼里的瓷石,将其击碎舂细。时值盛夏,水流湍急,大云溪两岸数十做水车车轮旋转,水碓翻腾,响声隆隆。

  黄明佐指着溪边其中的两座水车,对李乐水说:“看到没有这前后两座碓房都是我们今天要去的林家的。整个德化,就以他家的瓷场最大,就是碓瓷土的碓房都比别人多出一座来。更别说他们家还有一座九间的大窑来,我们赶制大量瓷器,不用找别人,就找他家是最为合适。黄和兴每年采办运往吕宋的瓷器,十件中有九件也都出自他家”。

  说话间,一匹快马在山上的另外一条山路奔驰而过,马蹄踏着山石,发出“格格哒哒”的声响,马上的人显然有什么心事,紧蹙眉头策马飞奔。黄明佐显然是认识这位马上的,离着老远,高声叫那人:“希宗,希宗。”

  不知是距离过远,黄明佐的叫声他没有听见,还是那人过于关注自己的心事,未曾留意身边的动静。那匹快马丝毫没有减速,很快在扬起的尘土中,变成了一个小点。

  黄明佐悻悻骂他,“这个小子,跑这么快,赶丧呢。”又转过脸对李乐水解释:“看到刚才那位没有,林家的老二林希宗。也是个难得的制瓷高手”

  很快李乐水陪着黄明佐到了林家村,林家的瓷场在小山的的半山腰上,这个林家村的最高处。大院门外有个小谷场,三、四个赤膊的精装男子在谷场上拌泥,他们把锄头挖出土块,用力在地上摔成堆,边摔边用锄头背面拍打。虽是清晨,太阳初升,温度尚且不到,但是在他们古铜色的额头,后背上已经满是汗珠。

  黄明佐招呼了一位过来,让他进去通报,自己拉着李乐水继续在旁边继续看他们拌土。不一会,瓷场大门开了,几个中年男子众星捧月般的跟在一个拄着拐棍的干瘦老头的后面走了出来,那老头一出门就笑呵呵的冲着黄明佐打招呼:

  “黄掌柜,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这一大早儿的就跑我这儿来看我的徒孙们练泥?”

  “我是无事不等三宝殿啊,今儿来当然是有事找你相商。”

  这位老头就是林家瓷场的掌柜,也是村里林家的族长林子信,他抬手拉住黄明佐,说:“你我老交情了,你的事还不是我的事,有事屋里坐下再说”,转眼林子信又看到李乐水,狐疑的问道:“这位小哥儿,倒是面生的很。”

  黄明佐当即介绍:“林当家,这是我东家的亲信,自海外来,随我见识见识中土的风情。老哥不见怪吧?”

  李乐水也很识趣的做个长揖说:“鄙人李乐水,还望林大当家多多指教,多多照顾”。

  林子信慌忙扶起说:“可别折杀小老头我,一手艺人有啥指教不指教的。黄掌柜、李先生咱们进屋说话。”说罢把俩人让进了院内。

  众人在正厅落座,一阵客套之后,方转入正题。黄明佐把李乐水画的的烟斗的草图拿给林子信看,又把从希尼娅那里借了的圣经拿出来,翻了几页圣经的插图向林子信展示,并把那日和李乐水商讨的情形大致讲了一遍。林子信把各种图拿过来仔仔细细反复看了好几遍,才对黄明佐说:“黄掌柜,您说的这个烟斗,不甚难做,两日内我就能出样给你,不过呢夷人的仙女像,这可能要花工夫琢磨琢磨,最少也需要二十天工夫。”

  与吕宋贸易每年开春方才进行,所以时间上并不是问题,黄明佐当下就拍板答应下来,让林家瓷场两日内先把这烟斗的小样送到“黄和兴”商号,其他物件一个月后,他再上门来看。

  事情便这般谈妥当了,临行前李乐水前世的小聪明又泛上来,觉得上门谈生意,总要参观一下工厂,考察一下生产车间。便提出来要看看这林家瓷场。这下惹得黄明佐连连给他递眼色。

  林子信踌躇了下,然后笑着对俩人说:“按道理,瓷场是不许外人进入的,但规矩是规矩,人情归人情,黄掌柜是老主顾,这位小哥也跟我投缘,就破例让你们看看。黄老板,我小老头这下可是真讲交情,不像你,把你藏的那‘送子观音像’,我小老头要借几天看看,你都推三推四的。”

  黄明佐脸一红,答道:“林当家,我今儿交给你几件事,你给我办漂亮了,我把送子观音像搬过来放你这一个月。”

  林子信嘿嘿一笑,回头对着其身后的一位中年男子说“孝宗,你陪黄掌柜和李先生到咱这瓷场里转转。”然后转身对黄李二人说:“让希宗陪你们到处走走,小老头我就失陪了,人老了,觉不足了,还得回屋补个回笼觉去。”面色一沉,转身匆匆的走了。

  林家大院是半宅半作坊,左院住人,右院俩进都是作坊,在头一进是制坯,上釉的地方,东厢房内摆着陶轮车,几个工匠正把底部沾上谷壳灰泥团,投置在转盘中心,同时一只脚踩动陶轮车,使之匀速旋转,双手沾适量水,将泥团徐徐拉压,转眼就成了碗碟形状。也有工匠在傍边用削角蔑弓等工具修正。

  林孝宗似乎也有心事装在肚子里,心不在焉的敷衍这李乐水一行,对于这间屋子,他言简意赅对此介绍就俩字:“拉坯”然后不再言语。黄明佐似乎也是内行,对李乐水补充说,“这些都是制造粗浅玩意儿瓷器的坯,什么盘啊,碟啊,罐啊等等,壶、坛等稍微复杂的也在这里先分块拉成形,让拼装。瓷塑要在西厢印制,再拼装修正,一般工匠做不来。”

  李乐水前世在电视中见过瓷器制坯,这一过程对他来说并不神秘,所以兴趣也并非很大,过眼烟云的看了一遍后,就离开了摆满瓷坯的前院,来到烧制瓷器的后院。

  踏进后院,李乐水立马就被瓷窑的规模给惊住了,这瓷窑依山而建造,前后大概有九间,九间窑室按照10度左右的倾斜角依次分阶而上,后间窑室比前间稍高,同时各窑室窑头小,窑尾大,串成一个整体,整个瓷窑像是一个有九个关节的大青虫,一动不动的趴在山坡上。

  林孝宗把这行人带到,正在烧瓷的第四件窑室前。李乐水来了兴致,未等林孝宗招呼自行走近窑室看,近前隔墙处有个小室,应该是燃烧室。燃烧室两侧隔墙有窑门,窑门留有一个大孔,看上去是用来投料,里面乱七八糟的堆着松柴杂木作为燃料。炉火正旺,靠近便有一股热浪扑灭而来。

  李乐水还想靠的更近,看看窑室里面的具体情形,被林孝宗一把拉住。他把李乐水带到窑门前,指着门上的一个小窗,给李乐水介绍:“这是‘火眼,要想看里面需从这里望去,我们观察火候。就用它”。李乐水透过火眼望去,燃烧室里金橘色火焰乱窜,像是一群狂舞的火蛇。李乐水凭借着前世的知识,根据这焰色推断窑室里温度大概在1200多度左右。这是一个比较高的温度。

  李乐水重新打量了一下这九间窑,恍然明白了,这九间窑是一个整体,从下往上烧制,燃烧时被加热的空气也是自下而上流动,相当于现代工艺中的一个预加热的处理,可以相应的提高窑室的温度。李乐水点了点头,把这番见解将给黄明佐和林孝宗听。

  黄明佐听完尚没有什么反应,但林孝宗闻言却似吃了一惊,他这才重新正式的上下打量了李乐水一番,说:“不曾想这位小哥倒是行家,这座窑叫阶级窑。你看它的形状是不是分阶而上的。这九间窑实际上是间间相连。在前窑和后窑的隔墙上留有小孔通火,咱我们林家那叫狗涵洞,正如这位小哥所说,烧窑时,先烧头窑,然后依次烧相邻各窑,直至最后一个窑室。这般是最省火力。这是我林家先祖几代人揣摩,才得出诀窍。是如今,传到我这一代,虽说不再是什么秘密,但业内知道此中关键还到罢了,这位小哥一眼就看出关键,确是很不简单。”

  李乐水被他这样一捧,有点得意忘形,多嘴道:“其实这种火路设计方式是笨方法,原本无需这样复杂。”

  林孝宗有点不相信耳朵,不服气的问:“这可是我林家几代人揣摩的结果,这位小哥竟然说是笨方法,林某洗耳恭听高见”。

  李乐水刚要说话,一个林家下人匆匆跑过来,对林孝宗说:“大少爷,老爷要你立刻去大厅见他。”

  林孝宗听罢,脸色有点难看。转身从窑室往下走,李乐水和黄明佐俩人一时摸不着头脑,也只得跟了下去。

  来到大厅,只见林子信满脸怒容的端坐在太师椅上,林孝宗刚一跨入大门,林子信就厉声喝道:“逆子,你给我跪下。你弟弟是不是你给放走的,你这畜生到底要瞒我多久。”

  林孝宗忙跪在林子信面前,答话道:“爹,弟弟是我放走,你再那样关他,会闹出人命来的。”

  林子信扬起手中的拐杖,作势就要朝林孝宗头上砸去。黄佐明连忙过去拉住。

  “林老哥,你消消气。孝宗是我看着长大的,那是个好孩子。他要是做错什么事,你训斥他一顿也就是了,何必动手呢。”

  林子信放下拐杖,痛心疾首的对黄明佐说:“家门不幸啊,出了两个逆子。说出来也不怕黄掌柜你笑话,我那个二儿子,希宗那个畜生,也不只是中了什么邪了,非要把一个怡红院的****明媒正娶的抬进门来,我把那小畜生关在柴房里,让他收收心,没想到孝宗这逆子也跟他弟弟一路货色,居然偷偷把那小畜生给放跑了”

  说到这儿,林子信劈头给林孝宗一巴掌,转身对黄明佐到:“清官难断家务事,这是我们的家事。黄掌柜你不用管了也管不了,我真是失礼,你黄掌柜带着位小哥专程来看小老头我,我这里却出了这档子事,只好不留你们,请回吧。黄掌柜,你放心。你今个儿托付的事情,我们林家一准为你办好,招呼不周,你多多担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