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往事 第十六章 又是一年开学时
作者:五马秋云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16)

  因为年关将近,大姐和二姐住了一天后就走了。临走时,大姐说:“高一,过几天到我家来玩。我给你织了一件毛衣,就快织成了,你去拿一下。”高一答应下来,说过几天再去。二姐临走时,把高一叫到一旁,悄悄地对他说:“高一,过了年你到我那儿去玩。我亲自给你做你最爱吃的,顺便也让我那几位小姑开开眼,让她们见识一下世上优秀的男人。羡慕死她们!”高一只是笑,没有吭气。他把东东背着送了一程,就回来了。

  接下来的日子要平静一些。白天,他有时上山砍砍柴,然后再把柴禾劈了堆放好;夜晚他就和爸爸妈妈坐在火炉旁聊天。爸爸对他说:“前几年啦,只要自己把田种好,把地里的菜种好,有粮食吃,有菜咽,日子就行了。现在呢,还要想办法挣钱,要交农林特产税税;你呢,又还在上学。虽然说,你的伙食费由国家提供,但还得要一些零花钱……”妈妈见爸爸老是提钱的事,就打断他说:“你老是说钱的钱的,会让高一有负担的。儿子在外读书,肯定要花钱的,花这点我心里舒服。”爸爸说:“我不是说不要他花钱,花这点钱我也不在乎。我们现在也不老,这点钱还挣得来。我和你妈在家种了一些香菇和木耳,能卖点钱。钱的事不用要你操心的,你在学校好好读书就是了。我是说,像我们这样的家庭,你在外不能胡乱花钱;可也不能太抠,那会让别人看不起的。”妈妈见爸爸说个不停,就把话题往别处说。妈妈问:“高一,你坐火车晕不晕啦?”高一说:“坐火车不晕,比坐汽车还平稳,就是人比较多。我上火车的时候,那广场上怕有几千人吧。”爸爸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开始往外面跑了,我们村的有好几个都要出去找活干,说是去当什么合同工。”都是些家长里短的,高一也很喜欢听。偶尔也会有串门的,高一就和他们说长道短的,也觉得很新鲜。睡觉之前,他还是习惯性地看看书。过年之后,他去亲戚家拜拜年。大姐二姐家都去过,大姐织的毛衣已经拿回来了,穿在身上非常合适。

  说着说着,开学的日子就要来了。临走的那几天,妈妈帮他清理物品,把要带的东西都给他准备好。妈妈说:“高一,你喜欢喝茶,把茶叶带一点吧。”高一答应着。他走的那一天,大姐二姐都来送他。吃过早饭之后,他就和家人告别,重新回到大学校园。他到达学校的时候,校园里的学生已经有很多了,三三两两,出出进进的。他一进寝室,“眼镜”就跑上来和他拥抱,有点夸张地说:“你想死我啦!”张志云从床上坐起来说:“我们刚才还在说,寝室里就缺你啦。说曹操,曹操就到了。”其他人也亲热地和他打着招呼。他心里也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暖暖的。他把自己的床铺清理好,把带来的物品摆放好,洗了洗就躺到床上,好好地睡了一觉。

  第二天就开始上课了。由于初来乍到,预备时间,班里热闹了好一阵子才静下来。他旁边的几个女生都和他打招呼,有的还说他穿的毛衣好看。庄淑静只是远远地冲他笑了一下,算是打过招呼。

  下了课,回到寝室,他把从家里带来的茶叶拿出来,让大家品尝。他也泡了一杯,喝了一口,感觉味道要差一些。“眼镜”说:“泡茶还得泉水,你们那山里的泉水泡出来的茶会更好喝。不过,我们也领你的情,你知道茶叶在我们这里卖多少钱一斤吗?好的,要卖几百块呢!高一呀,我觉得你还不如贩茶叶卖。”高一说:“那好哇!同志们现在就开始交钱。”寝室里的人都笑了。张志云说:“‘眼镜’说的也有道理。现在就有一种情况出现,叫‘脑体倒挂’,还有一句顺口溜呢: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搞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作曲不如唱歌,写书不如卖书。就说我们吧,好不容易上个大学,毕业后分配工作,大多数还是当老师,当老师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啦……”“眼镜”赶忙打断他的话,说:“好啦!我们的‘政论家’!刚过年的,别说那些丧气话。还是我给你们唱首歌吧。”说着,他就唱起来:“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家乡……”几个人连忙捂住耳朵,装作痛苦的样子说:“‘眼镜’啦,你快要了我们的命啦。”惹得一群人哈哈大笑。“眼镜”很遗憾地说:“真是‘恨无知音赏’啊。算啦!还是吃我带的花生吧。”说完,就把他带来的花生拿出来,几个人上前就要动手抢。“眼镜”捂住袋子说:“都给我放文明一点哈,一个一个的来。”说完他就每人分一点。几个人就一边吃着花生,一边喝着茶。过了很久,一个人突然感叹道:“哎,你还别说,我们品着‘八度才子’的茶,吃着‘眼镜’的花生,听着‘政论家’的高谈阔论,这日子还真不错哇!”几个人又是一阵大笑。“眼镜”说:“你别光吃别人的,自己也要出点‘血’吧。”那人说:“这好办。今天上午的饭我全包了。”众人齐声欢呼,说着就都到食堂吃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