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往事 第二十三章 美好时代
作者:五马秋云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23)

  人们总喜欢把生活比做一条河流,有时是惊涛骇浪,有时又波澜不惊。其实,如果生活真是一条河流的话,那么,它平静的时候要更多一些。对于那些浮躁的人而言,平静会带来寂寞;而对于那些心灵充盈者来说,平静却让他们更能体会到生活的真谛。

  接下来的日子,高一又沉浸到读书的快乐当中了。他读书的习惯是一个作家一个作家地读,也就是说他喜欢把一个作家的作品基本读完后,再去读另外一个作家的作品。但有时也不得不打破这样的习惯,因为这几年中国当代作家太活跃,新作品层出不穷。前一段时间,他基本上在读莎士比亚,但《北方的河》让他爱不释手,因此他只能先把莎士比亚放在一边。现在,他终于能够重新回到莎士比亚的作品当中来了。他感觉莎士比亚的作品其实也算是通俗的,如果单看某一部作品,实在没有什么高深的内容,无非是故事很吸引人,以及人物的命运让人揪心,但如果看完他的大部分作品后,你就一定会感叹他的伟大,因为他真实地再现了一个时代,而这种再现显然要比历史作品更直观、更丰富、更具体。

  读完莎士比亚,他准备读巴尔扎克,但寝室里的人都在讨论《人生》和《红高粱》,他也只好放弃既定的计划,把这些作品借来读一读。读完以后,他觉得《人生》更生活更世俗,相对而言,《红高粱》更像是一部传奇,就连小说的语言也仿佛充满着魔力。当然,读《人生》感觉要轻松一点,而读《红高粱》则必须全神贯注。看完这两本书,他索性又看了《绿化树》,这篇小说打动他的是关于饥饿的描写,让他感受到了一个时代的艰难与困苦。这一阅读不要紧,一下子激发了他的阅读兴趣,他干脆集中精力把最近几年发表的新作品都逐一地读下去。他看了《新星》,这部反映改革现状的作品开阔了他的视野,让他感到振奋,他似乎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切实地感受到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他还看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个性鲜明的刘思佳让他印象特别深刻。相似作品还有《锅碗瓢盆交响曲》,作家似乎喜欢塑造一些个性鲜明、敢闯敢干的人物形象。而《高山下的花环》显然是另一个类别的作品,但也是一篇感人的作品。既让人警醒,又催人奋进。

  就这样,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他几乎读完了近几年发表的一些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他几乎是在拼命地阅读。在阅读中,他感受到了一个多元的时代。他很激动,能够有这么多优秀的作品值得他去阅读,他甚至感到了一种幸福。他确信,这就是一个美好的时代。一个美好的时代,并不是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满意的时代,但它一定是一个让人感到热血沸腾的时代;它也许不会让人感到满足,但却一定能够激励人努力去争取、努力去改变,并且能够让人看到无限的希望;一个美好的时代,一定是“人”的时代,而不是“神”的时代;一个美好的时代,一定是一个“新”与“旧”正死命纠缠的时代,一个“破”与“立”都步履维艰的时代,一个忙着为未来“建章立制”的时代。

  这一阵疯狂的阅读,让他见识了许多形式和风格各异的作品,犹如品尝了一锅杂烩生炖。他如同一个饥饿的人,见着吃的就生吞活剥,囫囵吞枣,好多东西都还没来得及消化。但他实在顾不了那么多了,仍然毫不犹豫地读下去。星期天,除了洗洗衣服打打球之外,就是读书。一个人在寝室里,坐在床上,拿起书就看起来,很快就置身于书中所描写的世界中,浑然忘记了身边的世界,因此就一直都很少出门。

  有一天下午,他正在教室看着书,“眼镜”和张志云跑过来了。他俩一个扯下他的书,一个拉着他的手,嘴里还不停地催着,“别看了!走,走,走!”高一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满脸疑惑地看着他俩说:“干什么呀?想绑架是吧!”“眼镜”说:“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在看书!”高一更疑惑了,问:“什么事?你说清楚吧!”张志云说:“外边都闹得轰轰烈烈的,你还在这里看书。快跟我们一起看看去!”高一只好跟着他们出了教室,走出校园,来到了街上,只见街上聚集了一群人,黑压压地塞满了整个街道。他们打着巨大的横幅,上面写着“还我公道还我工作我要吃饭”。他们还喊着响亮的口号“反对分赃打倒腐败”,浩浩荡荡地往市政府方向走去。折腾了半天,高一才搞清楚,原来是国棉六厂的工人上街游行了。旁边看热闹的人也是浩浩荡荡的,个个都好像满脸兴奋似的。高一觉得眼前的景象就像小时候看龙灯的场景。他们尾随着这一群人来到了市政府大楼前。原本安静庄严的地方,一下子是人声鼎沸,交通阻塞。各种车的喇叭声刺耳地轰鸣着,但无论怎么轰鸣,也没有人理会,场面顿时很混乱。一帮警察早已戒备森严,紧紧地守着市政府的大门。过了一段时间,才见到有人出来和游行的队伍交涉。因为距离太远,高一也听不清楚他们说些什么。但从游行队伍的表情上看,他们似乎并不满意,仍然有人带头愤怒地高喊着。僵持了将近两个多小时,游行队伍才渐渐有些松动,似乎答应撤退。又过了一段时间,游行队伍才终于慢慢撤退。看热闹的人也开始慢慢散去,高一他们也慢慢往回走。在路上,高一这才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张志云说:“国棉六厂今年开始实行承包经营,要下岗一批工人。这群人好多都是老员工。他们从前工资高,地位高,现在突然叫他们下岗,他们当然想不通,于是便上街游行。”高一又问:“那政府怎么办才好呢?”张志云说:“你问我,我问谁呀!这就是改革的阵痛!任何时候的改革都必然伴随着利益的重组,一定会有人获益,有人吃亏。这是不可避免的。现在,改革是大势所趋,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估计过了这一道坎儿就会好起来。”“眼镜”说:“我们的‘政论家’,你觉得这需要多长时间?”张志云说:“你以为我是国务院总理阿!这我哪说得准呢?但我认为不走回头路就行。”他们边走边说,很快就到了学校。高一这才发现,看热闹的学生其实有很多,男生女生一群一群的。高一四下里扫了一眼,就收回了目光。眼镜说:“别找了!‘她’可能没来!”高一也没理会。他们回到学校,就去食堂吃饭。吃完饭,高一又到教室去看了一会儿书,快下自习了,才把那本没看完的书带回寝室继续看。下午的事件让他的内心有了一些波澜,他隐隐地感到了一丝忧虑,躺在床上半天才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