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往事 第四十二章 辞工
作者:五马秋云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42)

  再说这家饭馆里除了高一他们三个人之外,还有几个打工的人。其中,有男也有女。没事的时候,相互间也在一起聊天,天南海北的,无所不谈。

  这一日,店里正值清闲,他们又聚在一起闲聊。其中一位女店员看上去年纪很小,一副初中生摸样,大家都叫她“小华”。“眼镜”看着小华说:“你小小年纪怎么不在家上学呀?”小华说:“讨厌!看你的口气,好像自己有多大似的,还不是小屁孩一个?”“眼镜”笑着说:“我再小也比你大,是不是?”小华说:“你们都是没吃过苦头的人。我也想上学呀,可家里没钱啦。我姊妹四个,如果都要上学,那还不把家里掏空了?再说了,我学习又不太好,考高中就没希望,还怎么上?”高一说:“可以复习一年啦?”小华说:“复习得有学籍。现在的初中复习生要么是学习好的,要么是有背景的。像我这样的只能出来打工!”“眼镜”说:“你小小年纪怎么找到城里来啦?”小华说:“我家里姊妹四个,我是老大,还有两个妹妹,最小的是弟弟。因为我们那里这几年计划生育查得比较紧,超生就要罚款,爸爸妈妈就带着我和一个妹妹躲到城里,他们两个在家里上学,跟着爷爷和奶奶。”张志云说:“那你们一家人怎么生活哇?”小华叹了一口气说:“怎么生活?不就是一天一天地往前糊呗!爸爸妈妈捡破烂,我在这里打工。”高一说:“你怎么找到找到这一家饭馆呢?”小华说:“这个老板是我家的一个亲戚。”她说完后,大家都沉默了。好半天,旁边一位男店员才说:“你们刚才说复习,让我想到我们那里的一个名人。他上高中参加高考,头一年没有考中,就接着复习。你们知道吗?他一共复习了五年,参加了六次高考,整个高中熬了八年,人称‘八年抗战’。”他刚一说完,旁边的几个人都一阵惊叹。小华说:“这说明这个人有毅力,而且家里还很有钱,不然他就坚持不下来。”旁边另外一个人这时也忍不住插嘴说:“小华说得对!说到钱,的确很重要。如今在农村里光靠种田已经不行了。这几年,其他的东西的价格都在飞涨,只有粮食的价格却涨得不多,但种田的成本却越来越高,请人帮忙要花钱,农业税还在增加,这农民的日子不好过了。”张志云说:“这很正常。世界上所有工业化国家走的都是这条路。农民靠种田活不下去了,就要进城找工作,于是就产生了大批的剩余劳动力,这样就会促进工业发展。”高一说:“你这说的也不对,现在城市的工人也有下岗的呀,说明工人本身就有富余的。”张志云说:“你这只是看到表面现象。城市下岗的那些工人是属于被淘汰的落后的或富余的产业部门。那些产业要么转产,要么淘汰。那些工人需要再就业。”“眼镜”连忙打断他们说:“哎!我说你们两个人啦,别再争了?不要把这里当成课堂好不好?”其他人都笑了。小华说:“要说哇,我还真羡慕你们!大学毕业后就有工作了,生活就不用发愁了!”张志云说:“我们有什么值得羡慕的?毕业之后顶多不就是个老师吗?一年能挣几个钱呐?”旁边的一个人说:“这话也不假。现在吃香的是两类人,当官的和做生意的。”张志云连忙说:“大哥有见识!我跟你们念段顺口溜吧:一等公民是官倒,出了问题有人保;二等公民是公仆,老婆孩子享清福;三等公民搞承包,吃喝嫖赌全报销;四等公民是个体,骗了老张欺老李;五等公民坐机关,抽了塔山品毛尖;六等公民大盖帽,吃了原告吃被告;七等公民手术刀,划开肚皮取红包;八等公民交警队,马路旁边吃社会;九等公民是演员,扭扭屁股赚大钱;十等公民是园丁,鱿鱼海参分不清。”“眼镜”连忙说:“大嘴呀,你怎么这么多段子呢?又来啦!”旁边的几个人看着“眼镜”那似乎痛苦的表情都乐了。正在这时,那边老板在喊着:“别聊啦!干活啦!”几个人连忙起身干活去啦。

  就这样,在这个饭馆里,他们三个人干了两个月。眼看开学的日子就要到了,他们就提前向老板说明情况。因为有言在先,老板早有准备,提前就招了几个人,等他们一走那几个人就可以来上班。大概是在开学前的一个星期,他们就辞工走了。张志云和眼镜都回家了。高一算算离开学还有几天,也回家一趟,看看父母和两个姐姐。回到家里,妈妈责怪他:“还打什么工啊?放假了也不回家!家里也不是揭不开锅!”爸爸反倒高兴,笑着说:“打打工也行,长长见识嘛!”在家里呆了两天,他又分别到两个姐姐家里看看。大姐见到他,又惊又喜,半天才说:“怎么回来啦?不是说你在打工的吗?”高以翔大姐说了说情况,大姐这才高兴地说:“回来一趟也好,省得爸爸妈妈挂念。只是一来一去的又得花钱!”到了二姐家,二姐一见面就数落他:“翅膀长硬了,是不是?放假也不回来!”高一只是笑,也不辩解。回到家里又住了一天,便到了开学的日期,他又重新回到了学校。漫长的暑假就这样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