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往事 第九十六章 到访龙潭庙
作者:五马秋云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96)

  到了学校,高一先把自己的屋子清理一下,把随身带着的东西拿出来清理一番,再一五一十地放好,然后就到各家去走走。既算是报到,又算是拜年。

  这个学期要相对轻松一些,因为人员分工基本不变,课程表也不用再重新安排了,只要再重新印一下就行。陈钟让他先刻好再去印,他就答应了。忙了一个夜晚,连刻带印的,连同时间表、教学进度表在内,什么都搞好了。

  第二天是学生报到的日子,从早晨开始,就陆陆续续地有学生前来报名。可是到了下午,高一却发现班里还有几个学生没来。有几个班主任也先后向他反映,有部分学生没有到校。夜晚,学校召开全体教师会,布置安排开学工作。陈钟讲完话后,就有老师提出有部分学生没有报到的事。校长对此非常重视,立即要求各班主任把未到学生统计出来,并把学生名单也列出来。各班主任把名单交上来后,高一立即进行了统计,结果令人吃惊:全校共有一百二十七名学生没有报到。校长感觉事情很严重,当即决定抽调部分教师下乡动员。陈钟当即着手抽调教师然后把这些教师分成几个小组,要求他们明天分别到各行政村去动员学生返校学习。各个小组以班主任为主,再带着两个老师,分别负责一至两个行政村。高一班里也有五个学生没有报到,分别分布在三个行政村。经过协商,他只负责一个行政村。这个行政村除了他班的三个学生,另外还有其他班里的七个学生。校长又要求几个班主任把未到学生的姓名和家庭住址写清楚,再按照行政村分别列好,交到相应的组长手里,以方便各小组动员。忙完这件事情以后,校长又要求在校上课的教师认真负责,务必上好第一堂课,营造良好氛围,避免对已报道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第二天早晨吃罢早饭,高一就到乡下动员去了。和他一起去的是杨平安和孙栋梁,他们要去的行政村名叫柳树冲,距离学校大约有二十多里路。说起来不远,但山路蜿蜒曲折,走起来就很辛苦了。孙栋梁就是这个村的人,负责在前面带路。他是教体育的,经常运动,年纪也不大,走得就稍快一些。高一也是山里人,再加上年轻,身体又好,因此也不觉得太累。这样紧走一阵,杨平安就吃不消了,嘴里呼呼地出着粗气,就在后边喊道:“孙栋梁,你走这快做么事?”

  “做么事”是当地的方言,意思是“干什么”。孙栋梁一边走着一边回过头来说:“老杨,还远着呢!不走快点,恐怕我们天黑也走不到!”

  杨平安气喘吁吁地说:“你不就是仗着自己年轻嘛?想当年,我还到山里背过树,一二百斤的木头,我背在肩上,照样一路小跑!”

  孙栋梁笑着说:“你那肯定是害怕别人来抓你吧?”

  杨平安笑骂道:“好你个王八羔子!我那都是有手续的,我怕么事呀?”

  孙栋梁说:“你不害怕?那你背一二百斤的东西,为么事非得走那么快呢?”

  杨平安笑着说:“那说明我能干,知道不?”

  孙栋梁又接着说:“正像你说的,因为我今天为了工作,表现积极,所以我才走得快一点,省得你回去在领导面前告我的黒状!”

  杨平安一听,便开口骂道:“你个王八蛋!怎么说话的?高主任就在这里,你问他,我说过你什么没有?”

  高一笑着说道:“你俩别说笑了!孙老师,要不我们走慢点?杨老师年纪比我们大一点,别把他累坏了!”

  孙栋梁停下脚步,回过头来笑着说:“老杨,跟你开玩笑的!你这么大年纪了火气还这么大?”

  杨平安也停下脚步说:“开玩笑?开玩笑也不能瞎说!你摸着胸口说,我对你怎么样?高主任今天在这里,他也不是外人,也不用瞒着他!那年你老婆提前生二胎,乡里要罚款,还不是我找人给你说的情?”

  孙栋梁说:“我知道!我跟你开个玩笑!我真要是对你有意见,我就不当面说了!”

  两人一前一后的都停下来了,高一也停下来了。他看着杨平安说:“杨老师,你走前面吧!我们跟着你,也不用太紧张的。”

  孙栋梁也接着说:“这样最好!我们都按照你的速度走!”

  杨平安也不再谦让,直接走到孙栋梁的前面。走得慢了,就有功夫看沿途的景致了。尽管冬天还没有过完,但两边的山上树木苍翠,让人感觉不到萧索的意味。这里多的是松树,高大挺拔,郁郁葱葱;其次是杉树,一片片的,简直望不到头。

  正走着,高一忽然听到水声,转过山嘴,就看到路右侧有一股水流顺着一个大石坂倾泻而下,形成一个大瀑布,正飞花溅玉的。高一不由的一阵惊叹,他们俩倒见怪不怪的。

  孙栋梁说:“这下面是个潭,好深的!”

  杨平安来了兴致,高兴地说:“我们看看去!”

  说罢,就往那里走过去。那瀑布距离这条小路还有一段路程,在路的下边。三人来到旁边,高一探头一望,只见四面都是石壁,当中是个深潭。那一潭水面积虽不大,但那水黑青黑青的,果然深得很。潭边还有许多烧过的纸灰。孙栋梁介绍说,当地人都叫它黑龙潭,据说与另外两处的潭相通相连。从前,每逢干旱,当地人都要到这里来求雨。现在逢年过节,也还有来这里烧纸钱,求神灵保佑。

  三个人看了一会儿就继续赶路,渐渐地显得开阔一些,可以看到村落人家了。孙栋梁指指前面的村落说:“这个村子就叫龙潭庙,村里就有两个没报道的学生,我们先去看看吧!”高一答应着,三个人就往村子里走去。村子不大,顺着山势排开,倒也整齐。进了村子,只见墙壁下半截都是石头砌的,上半部分都是土坯的。村子里很寂静,走了半天也看不见人影。孙栋梁走在前头,看到一户人家的门是敞开着的,就上前打听,高一和杨平安也跟在后边。屋子里只有两个老人,正在火炉旁烤着火。高一扫了一眼,看到屋顶和墙壁早已被烟火熏得乌黑。孙栋梁就向他们打听那两个学生的住处,可问了半天,那两个老人也不知道孙栋梁说的是谁。三个人只好从屋子里出来,再到别处去打听。

  正走着,忽然听到狗的咆哮声,紧接着就看见一只肥胖的黄毛狗从一家的门洞里冲出来,拦在路中央,昂着头,气势汹汹地朝着三个人狂吼,那声音似乎带着钢铁般的回声。三个人正不知从哪里走,只见屋子里走出一个中年人,男的,长四方脸,修着平头,穿着一件蓝色的中山装。他朝着黄狗叫了一声,黄狗便停止了咆哮,摇头摆尾地回到那男人的身边。孙栋梁认得那人,喊了一声“老四”,那人哈哈一笑说:“原来是栋梁啊!快到屋里坐!”

  孙栋梁笑着说:“都走了半天啦,终于看见熟人了!”

  说完就回过头来,往旁边让了一下,让杨平安先走。

  杨平安也回过头来说:“高主任,你先走吧!”

  高一笑着说:“别客气啦!你快走吧!”

  说完,用手把杨平安轻轻一推,杨平安也不再多说,就走在前头。孙栋梁还要谦让,高一又推了他一下,孙栋梁也就跟了上去。三个人走在前面,那个人跟在后面。进了屋,只见里面有个院子。院子虽不大,但很整洁。院子后面是一排正屋,两边是厢房。

  他们顺着右手边的走廊正往前走,那人就在后边说道:“就在横屋里坐吧!”杨平安就领着进了那间屋子,只见屋子里坐着一个妇人,正在火盆边烤着火。看见有人进来,便站起身来。孙栋梁喊了一声“嫂子”,那妇人就笑着说:“栋梁啊!快坐吧!”说完,就朝旁边让。三个人坐下来后,那男的赶紧发烟。孙栋梁和杨平安接了烟吸起来。高一不吸烟,那人就去泡茶了,那个妇人也出去了,高一趁机把屋子四下里打量一番。屋子里打着灰棚,还用白纸糊起来;墙壁是用石灰粉过的,粉白粉白的,还贴着几幅画。那男的忙了一阵,茶端上来了。玻璃杯洗得晶亮,映着绿色的茶,煞是好看。高一端起来喝了一口,感觉到一股清香,沁入心脾。那男的也坐下来,吸着烟喝着茶。

  那妇人这时也进来了,在旁边笑着说:“你们还没吃饭吧,我随便弄一点!”

  孙栋梁急忙摆摆手说:“嫂子,你也坐着,不用忙的,我们都吃过了!”

  那妇人踌躇了一下,就在旁边坐下来。

  孙栋梁就向那个男的说明来意,询问那两个学生的情况。

  那个男的听后笑着说:“你说的是柱子和虎子吧!他俩早走了!过了年就跟塆里的几个人一起走了,到广东打工去了!”

  孙栋梁听后“哦”了一声,抬眼看看高一和杨平安。

  高一赶忙问道:“他俩家里还有其他的人吗?”

  那男的说:“他们两家都走了!现在呀,在家里光种田的话,那是混不住的。所以这塆里的人呀,混不住的都走了!出去打个工,一年下来,好歹能搞两个钱回来!”

  孙栋梁接过话头说:“我看你这家里搞得不错,你都搞些什么呀?”

  那男的说:“我冬天烧烧炭,顺便做点木器活,也就刚刚敷住嘴!”

  杨平安说:“烧炭也得乡里批手续吧?”

  那男的说:“那是当然的啦!没有手续,林管站抓住了,罚得你脱一层皮!”

  高一说:“批手续要钱吗?”

  那男的说:“怎么不要钱啦?林管站那班人狠着呢!一个窑的炭就得几十块钱!就这样,一般人还批不到呢!”

  杨平安说:“事情都是复杂的!如果林管站不管狠一点,那这山上的树木还不被砍光啦?”

  那男的笑着说:“你这话也说得在理!”

  说了一会儿闲话,高一看看孙栋梁和杨平安,便用商量的口气说:“那我们再到别处去看看?”

  孙栋梁看看杨平安,见杨平安没有任何表示,就站起来说:“那我们就不打扰了,还有好几个学生呢!”

  那男的客气了一番,说是再喝点水。孙栋梁说,不客气了。三个人就都站起来,开始往外面走。高一走在前边,出了大门,和那两个人道了别后就往村外走去。出了这个村子,高一还是让杨平安走在前头,三个人就往下一个村子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