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回不去了 0002 比预知更可怕的是未知
作者:李昊然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向他抛出橄榄枝的公司就有好几家,其中不乏有些许好单位;然而有一家开出的条件让人眼红。例如,帮忙解决当地户口的问题。工资待遇等于别家公司待遇的合计总值,更为重要的是,还会分配房子、轿车;这是一项多么诱人的条件啊,然而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而这个代价就是你必须为这个公司服务三十年,合约上清晰地标明此项条款。

  闺蜜考虑许久后,毅然决然得放弃了这看似千载难逢的机会。很快,前一轮被取缔的某人取代了他,当众人为他惋惜时,他却不以为然,显得很从容淡定。可过了些时日,取代他的人在微博上写道:上当了,这家公司是个幌子。“遭遇种种骗局后,想走,竟被罚了三十年的违约金。”

  当众人回过头来为他感到庆贺时,闺蜜一脸愕然,他表示,当时放弃这机会,并不是已经识破骗局,而是一想到要在这个地方呆三十年,一个地方呆那么久,做同一件事。现在想想就觉得可怕极了。

  一位女同学与男闺蜜有相似的经历。

  一次,她在故乡最好的高中教书育人。有一天,学校给一名名誉教师做开学前的授予指导研讨会。那教师退休返聘已许多年,此刻,她已白发苍苍地坐在报告席第一排第一个座位。

  女同学口渴,由于现场人多,她绕了一大弯子绕到自动饮水机旁倒了杯温水,刚要饮一口,突然发现教导主任在她身旁。

  “小琴啊”,主任指着台上的名誉教师,勉励她,“努力干”。五十年后,你也能开这样规模的大会。女同学一口水还没等咽下去就喷了出来,差点没呛着。

  后来女同学辞职,远离故土,她说:我原本不排斥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但主任的话让她心寒,绝望与“一眼就能看到五十年后”绝望与“五十年后我的每一秒该如何度过,却历历在目,触目惊心。”—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就已经转了5次行,走过N+1个城市,以追求高品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在朋友圈远近驰名,“我从不去想以后的事,我只在乎现在的我该如何自处。”她常常这样说。

  我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一名人谈起自己的往事,如何大胆创业。作为小村落出来的大学生,却不同于一二线城市的大学生来的机会等同。让他学会了坚忍不拔、刻苦钻研。而当时作为大学生的他,在省会城市能有一份公职,每月能有一份稳定而又不菲的收入。这让年轻的他倍感舒心,但办公室来了一位新同事。却对眼前的座椅板凳表示极度不满,“不过是套座椅,何必那么认真呢?”她劝道,“可我也许要用一辈子呢,怎能如此粗心马虎”新同事反驳道。

  “一辈子”?名人在访谈中,强调了一下,这位新同事的话让他感到惊恐。是啊,一间空落落的办公室很难在一辈子保持原样。而正如新同事所言,仅于他这样的机关工作者,有可能一辈子不变。

  可一辈子会是多长啊,于是,这惊恐将无休止地笼罩着他。没过多久,他辞职了,也不知过了多久,他打下了属于自己的江山,成为了名人,他说到这儿,人们才知道,呵呵,大变化竟源于一句话。

  我总是在想,那些整日庸庸碌碌不断重复着生活步调和节奏的人。

  你不知不觉,循规蹈矩,日子过得飞快,三十年、五十年、一辈子,回过头来时未必有缺憾。

  但反过来想想,当你因某种机缘,或是某一句简单的话语。或一份有时间款项的合约,或者当你因地制宜根据当下所作出的合理抉择,你会清晰地看到这三十年、五十年、一辈子走过来的每一天都别具意义,这时你不免有些触动,抉择、转寰和遗弃某些东西。

  原来,比预知更可怕的是未知,比变换更让人不安的是一成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