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猿小悟空 第208章 我意不改
作者:午言.CS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清明时节雨纷纷”,次日,天空依然是阴雨纷飞,了空趁此机会,挽留玄奘师徒给寺中僧众讲读经文。

  第三日早起,玄奘见天已放晴,便催心远和心意收拾马匹行李,准备上路西行,却不料心远起床不久,竟感觉浑身发冷,腹痛不止,往茅厕连跑了几趟,回到下榻的禅房,蒙上被子,全身竟抖成一团……先是恶寒,后又躁热。

  “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时值风季,风生万物,亦伤万物。自出长安一来,你我师徒连日驰骋于效野,心远感了风寒。”玄奘摸着心远手腕处,向心意说道。

  师徒在报恩寺又逗留了两天,由于心远先天体弱,命门之火不足,虽给心远服了药汤,可心远的身体还是没见好转。

  青年时心远始入佛门,其志虽诚,无奈却没有修习到正法,竟将吃苦当成了觉悟的捷径,时常宿野食冰,伤了脾肾之阳,时值生发除陈之春,体内正邪争强,以至病发,考虑心远年岁较大,虽有汤药扶阳,没有个十天半月,怕是也好不利索,见天色晴好,玄奘心中着急,遂决定将心远留在报恩寺休养,自己则与心意继续上路西行。

  听说师父要走,心远执意随师同行。他挣扎着穿好衣服,可刚走到房门口,忽觉眼冒金星,竟身不由己地瘫软在地。

  把心远扶到炕上后,玄奘拉着心远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心远,为师立志去西天求经,路上困难重重,你身体虚弱,就留在报恩寺,以《伤寒论》所载之法对症调养,待症缓时,可研修《内经》,若得法,不过五季,当阳足体健,那时,可自回长安。”

  心远挣扎着坐起身,拉着玄奘的手道:“弟子请师父多候两日,那时……哈…咳…嗯……”说未说完,竟一手抚胸,探头到炕床边咳了起来。

  玄奘忙伸手抚拍着心远的背胸,说道:“心远,为师知你素有远志,无柰你体质寒弱,扶阳培元更非一日之功,更兼西行艰难困苦,没有好身体支撑,你如何能行到西天圣境?”

  玄奘说着,扶心远躺下,给心远掖好被子,用手攥着心远瘦骨嶙峋的手掌,注视着心远无神的双目,缓缓说道:“你精通西文,悟性奇佳,师父走后,你专心将身体养好,回长安等待为师求经归来。那时,你可相助为师译经释文。”

  “唉—,那就依师父之言吧。”心远闻言,知师父心意已决,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长气,总算同意留在报恩寺。

  玄奘在报恩寺多呆了两天,传授给报恩寺僧众和心远一些灸烤熏敷的扶阳妙法,临走时,吩咐心意从捐来的一百两留作盘缠的银子中,取出二十两递给了空,说道:“师兄庙小,香火不旺,这二十两银子留在这里,请师兄不要推辞。”

  出家人虽视钱财如无物,了空面对玄奘递过来的银子,还是坚辞不受,无奈玄奘态度坚决,了空也就只好收下。

  次日,玄奘告别心远和报恩寺众僧,与心意上马离开报恩寺,师徒纵马扬鞭,一路西行而去。

  玄奘法师和徒弟心意离开报恩寺,一路上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一日,行近一处山坡,再有几十里路,就到了大唐边关重镇凉州。由于此处靠近边境,路上行人也较内地偏少,但因为师徒二人走的这条路是通往凉州城的大道,所以路上零星也能见到进城的行人。

  师徒纵马飞奔,远远向前看去,大道从一处山坡上边的树林中穿过,道路上有一个骑着马的光头和尚和一个骑着毛驴的中年农夫正结伴而行。玄奘师徒目光越过这二人,还能看到二人的前方,有一个老农和二个山村青年装束的后生,三人牵着两匹驮满货物的骆驼,缓缓而行,看样子,可能是进城做买卖的商贩。

  由于上坡的道路狭窄,前面三人赶着骆驼到了坡下后,停住了脚步,两个后生开始动手整理、紧固驼背上的货物,这样一耽搁,后面骑马的和尚和骑驴的农夫也就赶超了上来。

  老农示意已经整理好骆驼背上货物的后生将骆驼向道边移动了两步,主动为和尚和农夫让开了路,然后向一僧一俗含笑说道:“我们载有货物,行的慢,你们先上吧。”

  和尚和农夫冲老农点了点头,并未多作客套,先后跳下驴马,牵着缰绳向坡上行去,老农三人则牵着骆驼紧随其后。这五人自然排成一队,牵着性口慢慢地沿着山路向山坡上面踽踽而行。

  不多时,玄奘师徒纵马也来到了山坡下,玄奘率先跳下马背,和心意牵着缰绳,远远地跟在众人后面向上行去。

  “站住!”前面五人刚行到半山腰,忽听一声厉喝,一伙劫道的贼人从山路两边的树林里钻了出来,手舞刀枪拦住了众人去路。

  由于五人都牵着牲口,此处又是上坡路最陡的地段,想要牵着牲口调头逃跑已不可能,看来此处是强盗们精心挑选的剪径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