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猿小悟空 第255章 庙祝老人
作者:午言.CS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殿堂正中,供有两个泥塑彩绘的神像。神像慈眉善目,正是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老庙祝手举红烛,看唐僧徒冲神像见过礼后,颤颤巍巍地踱到西首的房门口,抬手用手中的拐杖推开房门,用充满歉意的语气对唐僧师徒说道:“法师师徒来自大唐上国,在我这小庙里借宿,实在是委屈两位长老了。此间屋内有一张炕床,可以容长老师徒躺卧休息。只是久无人居,尚需长老师徒清扫方可。”

  说到这里,老庙祝回头指着大殿东首一间开着的房门,解释道:“老朽睡的那边虽然干净了些,但烧火煮饭混在一起,拥挤的很。”

  唐僧冲老庙祝双手合十,躬身施礼道:“贫僧师徒前来叨扰居士清静,居士未曾见怪,实在让贫僧感动。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长老师徒远途跋涉至我这里,想必还没有吃过斋饭,老朽这就给长老师徒准备些斋饭,将就一晚吧。”老庙祝道。

  “老头儿自去忙吧,清扫房间最是容易,我老孙只需使一个‘吹灰之力’就行了。”悟空从老庙祝挥了挥手,随意从供奉神像的案台上拿起一根烛影飘摇的红烛递给唐僧。

  老庙祝自顾走进东房去给师徒准备斋饭不提。唐僧举着蜡烛刚要进房,却被悟空拦住道:“师父且慢进屋,待老孙施个小神通,先将屋内的灰尘清扫干净,师父再进不迟。”

  悟空说完,站在门外,双手拢住嘴巴向黑咕隆咚的屋内轻吹了一口气,屋内立即弥漫起飞扬的尘土,由于屋内太过黑暗,这些唐僧是看不见的。悟空站在门口,双手就像在玩一个看不见的皮球一样,不多时,刚才还虚空的手里竟多了一个拳头大小的灰黑色土球。

  悟空退回身子,甩手把土球丢到大殿外,然后对唐僧说道:“师父,屋内已经清扫干净,可以进去了。”

  “悟空,屋内的桌台炕具虽有些破旧,但却都一尘不染,光洁如洗,难道就是你所说的‘吹灰之力’的功劳吗?”唐僧举着蜡烛走进屋内,四下看了看,伸手摸摸桌椅,抚抚炕台,惊奇不已地看着悟空道。

  “那是当然。”悟空得意地说道。说完,出屋从白龙马背上取来行李,对唐僧道:“师父,我老孙自被压山下,已经五百年没有操练过法术神通了,俗话说,用进废退,老孙想趁天黑人静,出门演习神通,莫教生疏了去,用时施展不出,误了大事。”

  唐僧见悟空如此勤勉,当即说道:“圣人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又云:‘温故而知新。’悟空,你尽管去吧。”

  “老孙去也。”悟空应了一声,身形消失不见,再现身时,已出现庙宇上方的夜空中。

  想起保护唐僧的第一天,就受挫于妖蚁国;和熊猫神大战一百多个回合,竟也没有分出胜负,悟空只想尽快将自己的神通恢复到五百年前。

  “长老的那个俊朗的小徒弟,为何不在长老身边?”老庙祝招呼师徒吃斋饭时,不见了悟空,于是问道。

  “我那弟子腹中不饿,不用晚斋,趁这会出外修习神通去了。”唐僧忙答道。

  “法师圣贤,才会教出如此勤勉上进的弟子呀。”老庙祝向唐僧赞道。

  老庙祝所居的东屋是灶寝一体的单间,由于长期烟熏火燎,头顶上的屋梁黑得向涮了油漆一样光亮,屋内靠门是灶台,靠里摆着一张单人炕床。老庙祝一人在此独居,难免觉得孤寂,玄奘师徒借宿于此,便多了一个说话的伴儿,待唐僧吃罢斋饭,老庙祝和唐僧海阔天空的相谈甚欢。

  唐僧眼中的老庙祝,头上稀疏可数的白发上竟然还扎着一条发巾,满脸皱纹,瘪着嘴巴,老的已经让人猜不出他有多大年纪了。

  “老居士高寿?”唐僧向老庙祝问道。

  老庙祝却啰哩啰嗦地答道:“老朽膝下无子,花甲之年死了老伴,由于没有儿女依靠,乡邻慈悲,荐老朽打理土地庙,饮食多有照应,至今春又已甲子,算起来也有一百二十余岁了。”

  唐僧闻言惊道:“阿弥陀佛,老居士岁过双甲,竟还这般康健,今时千万人难见其一矣!”

  不想老庙祝摇头说道:“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老朽年岁不过双甲,腿脚就已笨拙,做事磕磕绊绊,哪里算得上康健?怕是没有几年活头了。”

  唐僧闻言,目光顿时一亮,知老庙祝所言乃是《内经》所书,当即感慨接道:“老居士,你要知道,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而动作不衰。然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老居士岁过双甲,已可比上古之人矣!”

  “呵呵,无它,得先圣之福也。”老居士笑道,“我原山野村夫,在此打理庙宇不久,遇到一队来自东土的商旅,有缘获赠〈内经〉〈外经〉两部,早晚研读,以经上之法勤以修习,呵呵,竟得此高寿矣。”

  唐僧于《内经》也是精熟,听老居士竟是因修习了〈内经〉之法,而得此寿,便又接着上文说道:“经上云: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如老居士这般高寿,行事磕绊,皆‘人老脚先衰,树老根先竭’之自然之象,古今帝王亦难逆天,老居士知足常乐矣。”

  老庙祝张开无牙的嘴,脸上溢满自豪,乐道:“呵呵,行事顺天道,起居顺自然,安能不乐。”

  只至子时,蜡烛都换了两根,唐僧和老庙祝畅聊《内经》,竟还是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