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猿小悟空 第340章 寿星老人
作者:午言.CS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瘟神不愿在此逗留,想来个脚底抹油溜之大吉,言罢,不等悟空和八戒回言,就施法逃遁,却不料悟空手快心明,伸手一把抓住他的衣袖,叫道:“好你个瘟神!你可知我老孙如今给一个东土大唐,前往西天求经拜佛的和尚做了徒弟。昨日午时,我们师徒过河进村时,我师父竟中了你布下的瘟毒瘴气,险些丧命。我还没有找你算账,你倒想溜。今天不给我老孙说个明白,休想离开!”

  瘟神见不能走脱,便一脸委屈地叫道:“孙大圣,你师父中毒的事,小神的确不知呀!”他眨了眨眼睛,忙又讨好地看着悟空说道:“不知孙大圣的师父眼下身在何处?可须小神帮助尊师解除瘟毒?”

  悟空松开抓住瘟神衣袖的手,说道:“我师父之事,就不劳你操心了。只是你走之后,此处村民总不能长年累月地活在你布下的瘟毒瘴气之中吧?”悟空瞪着瘟神,“你若想走也可,但必须将你布下的瘟毒瘴气全部撤走才行,否则,我老孙可不依你!”

  “孙大圣不说,小神也会收了法术再走。只是劳烦孙大圣告之此地村民,小神来此警惩他们的目的,也算是小神不虚此行。”瘟神道。

  “那是当然。他们救助我老孙的师父,老孙如不相助他们,岂不是也失了感恩之心。”悟空闻言大喜,这才与八戒送走瘟神,一起回山洞告知师父。

  却说悟空、八戒出洞降妖后,沙僧便来到洞口闭目打坐,守护住洞口。唐僧与村中几位寿星并族长等围坐一起,天南海北,谈古论今,不觉便谈到了养生。

  唐僧冲眼前这些精神矍铄的长寿村民,由衷地赞道:“几位老寿星这般高龄,身体还如此康健,真是古今少见!”

  一位秃顶银须,面色红润饱满的老寿星说道:“蒙法师夸赞,我山村人并未刻意为了能多活些年岁而研习长生之道,然我等村民却都有饮菊花酒,泡茱萸澡,登高望远的习俗。”

  秃项老寿星捋了一下颌下的银须,接着说道:“老朽虚度一百二十有六春,至今独居,生活尚能自理。思来想去,能活到这把年纪,多亏了老朽有一个登高唱曲的习惯,有事没事总是曲不离口,口不离曲,呵呵呵……”说完,笑呵呵地看着唐僧。

  唐僧只以为秃顶老寿星和先前在土地庙中遇到的老庙祝要年轻许多,闻老寿星自报年纪后,不胜感慨,冲秃顶寿星点头说道:“音乐者,醒神开脑、健脾益气。肺充则气实,气实则精满,故而有益身心。想我佛门音乐更有宁神平气之效,故佛门也多长寿僧。老寿星能如此高寿,果是得了‘曲不离口’之福。”

  另一个面容清瘦,头发黑白参半,双目炯炯有神的老者说道:“我虽不喜歌唱,可至今时,已活了一百三十三岁了。家中儿孙满堂,丰衣足食,诸般琐事也不劳烦于我。小老儿每日晨起晚睡时,必梳发三百回;叩齿三百下;揉耳三百次。每日里登高望远,观日升月沉,云卷云舒;看花开花落,草枯树荣。只至今日,尚能不需搀扶独自爬山。”

  说到这里,老寿星习惯性的用手指梳了一下头顶上灰白的头发,颇有些自豪地笑道:“呵呵呵,小老儿至今耳不聋,眼不花,齿不掉,发不脱,胃口好得很哩。”

  唐僧惊慨不已,向那老寿星说道:“老居士的习惯确能养生。耳者,经脉之所聚也,贯脑而通心胸。肾藏精与耳,故耳聪精足矣。眼为心之户;目为神之舍;神为精之苗。精壮则神清,神清则目秀。五脏六腑之精气皆注于目,是以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唐僧见老者闻言乐哈哈地张着嘴巴看着自己,便指着老者嘴里的牙齿说道:“牙齿者,骨之余,肾精之所佑也,故精足齿固。”说到这里,他又指着老者的头发道:“发为血之余,血乃气之府。肝血肾精,其华在发,是以头发梳百度,不死之道也。老居士的这些习惯皆是固精、炼气、提神的长生妙法,每日操作,日久便有了如此长寿高龄的康健身体,也就不为奇了。”

  唐僧说完,众老都赞道:“我等乡野村夫,只是听闻有益,故而日久操练,虽得其福,虽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不似圣僧,博古通今,精通医道禅理。今日听圣僧一番言语,果是上国中华有道高僧,我等老儿钦佩不已。”

  众老因见唐僧的三个徒弟都是身怀异能的神仙,便不在称呼唐僧“长老”或“法师”,而是改称为“圣僧”了。

  唐僧正要说些谦虚的话,却见老族长看着那几位老寿星说道:“小老儿今时八十有三,虽是辈高,与你们几位寿星相比,却如初生之小儿。小老儿的习惯与你们又有些不同,除了我这里登山望远等诸般习俗外,小老儿每日早晚各饮一碗山中温泉水,就寝、起居之前,还要双手搓面三百次,双手摩揉小腹三百来回,缩肛九下始眠,始起。”

  老族长说到这里,笑眯眯地看着唐僧:“圣僧,小老儿觉得如你佛家所言:‘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句话最是长寿的道理。”

  说着话,老族长竟随口吟道:“迎面闻骂声,转身就忘记。喜怒寻常事,从不往心记。呵呵,这些就是小老儿的长寿法呀。”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唐僧仔细看那族长,见其虽是八十有三,却似甲子刚逢,发黑、齿白,双目有神,面无一块斑,背不驼,腰不弯,身轻体亦健。看罢,暗道:“谁言人间少寿星,又是一个百岁翁。”不禁冲老族长感慨道:“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乐心者,最高妙。众老虽不强求长寿,然法于阴阳,合于术数,正是长寿之道。贫僧佛门弟子,自以为知‘六根清净、无欲无求’才是养生根本,然今日与众老相比,却自叹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