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猿小悟空 第401章 郝家酒楼
作者:午言.CS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悟空自拜唐僧为师以来,还是第一次见师父如此认真,忙嘻皮笑脸地叫道:“师父,老孙今日化斋虽冒犯了佛祖,可也帮佛祖调查了他在人间受崇拜的程度。等我老孙日后见到佛祖,向佛祖说明此事,佛祖知道自己在人间如此受崇敬,说不定还会奖赏我老孙哩!嘿嘿嘿……”

  “悟空!”唐僧“腾”地站起身,瞪着悟空道:“为师可是有紧箍咒的!”

  “师父,老孙只不过犯了一件也许可能不是过错的错,你为何就沉不住气了?嘿嘿,紧箍咒有何用途呀?”悟空仍旧嘻皮笑脸地说道,竟然将“紧箍咒”的事忘了个一干二净。

  “师父,大师兄也是无心冒犯佛祖。相信经此一事,他已知错,师父就饶了他这一回吧。”见师父如此生气,沙僧忙劝道。

  “师父,要不是猴哥今日如此作为,咱们师徒又哪里能吃到如此美味的‘冻耳朵’?嘿嘿,吃都吃了,相信猴哥下次再不敢如此刻妄为了。”八戒也向唐僧为悟空说着好话。

  “你们呀!”唐僧转过身,看着西天的方向,默然了好一会才又转回身来,看着悟空道:“悟空,你平时最爱和八戒斗嘴,看不出八戒竟还会为你求情。为师就看在你师兄弟之间的情份上,饶过你这次吧!”

  悟空忙谢过八戒和悟净,喜滋滋地将唐僧扶上马背,然后脚不沾地地在马前引路,师徒一行继续上路西去。

  月沉日升,不觉到了第二日午时,八戒自信能羸悟空和沙僧,甘愿殿后,如此就轮到沙僧去化斋。师徒照例先寻了处向阳背风的山坡歇息,沙僧纵起云头,如悟空一样先在空中向下选好一处热闹的集镇,降下云头变成一个身材魁梧的行脚僧人,端着钵盂开始寻找化斋的人家。

  沙僧先在一户草房门前停住脚步,刚欲上前化斋,忽想起八戒说的“去穷人家化斋,等于向穷人夺粮”的话来,于是摇了摇头,舍了这户人家,继续张望着向城镇中心行去。

  沙僧本着八戒“嫌贫爱富”的化斋方针,向前行不多远,不觉已至集镇中心,远远看到前方十字路口处有一座三层楼面,楼上挂着“郝家饭庄”四个木底金字的大招牌。沙僧精神一振,心想:“饭庄应是个化斋饭的好去处。”想到这里,精神一振,立即大步流星地向“郝家饭庄”走去。

  郝家饭庄前的广场上,骡马、香车和轿子等摆得挤挤挨挨,出入饭庄的都是一些锦缎华服的官商人物。沙僧心想:“老沙头一次化斋,想不到竟能遇到这样一家规模的饭庄。饭庄里什么样的饭菜都有,在这里化斋,定可化到多一些品种的饭菜来。”

  沙僧为自己能想到来饭庄化斋而感到得意,迈开大步径直走到饭庄门前,冲门口迎客的两个小伙计单掌立胸打了个问讯:“阿弥陀佛,小施主请了。贫僧路过贵店,想与你家结个善缘,化些斋饭。请小施主行个方便,善哉,善哉!”

  有一个十五、六岁,腮边长着一对酒窝的小伙计看了看沙僧,回头冲里面喊道:“二狗子!门外来了一个化斋的和尚,你把里边客人付过帐,剩下的馍馍拿两个出来,打发他!”

  沙僧清清楚楚地听到里面有个响亮的声音应道:“好来!”少顷,果然见到一个十四、五岁,黑黑瘦瘦的小伙计,两只手里各抓着两个雪白的馍馍,从饭庄里面跑了出来,可能正是二狗子。

  二狗子冲沙僧将手中的馍馍举起来扬了扬,热情地说道:“大和尚,算你运气好,这里有四个馍馍,还都软乎着哩。你这就可以吃,不要等到马上变硬,吃起来粉,口感就差了。”说着话,走下台阶把馍馍放进沙僧手中的钵孟里。

  沙僧抬头看着饭庄门头上“郝家饭庄”四个金色大字,实在不甘心只化到几个单一的凉馍馍,毕竟这次出来化斋多少有着比赛的意思。

  沙僧没有转身离去,而是冲小伙计稽首谢道:“小施主慈悲,只是贫僧师徒共有四个,虽都能分到一个馍馍,但行脚僧人食肠宽大,四个馍馍实不够吃。如小施主方便,请多发慈悲。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二狗子想了想,说到:“好吧,大和尚,楼上雅间里刚好有几盘素菜,因是后点的菜品,客人还没有动筷子,就因有事付过帐走人了。我这就把它倒给你,你将钵盂给我吧。”

  “想不到老沙初次化斋竟能如此顺利,呵呵呵。”沙僧闻言心喜,忙又冲二狗子稽首施礼。二狗子从沙僧手中接过钵盂,刚转过身,就被从里面走出来的一个老员外模样的老者拦住,指着他手中的钵盂问道:“二狗子,你匆匆忙忙地拿着钵盂作甚”

  二狗子慌忙毕恭毕敬地答道:“回老太爷,钵盂是门口化斋的大和尚的。小的刚给他拿了几个馍馍,他说他有师徒四个,四个馍馍不够吃,恳求小的发发善心。小的收拾房间时见楼上雅间里有客人吃剩的饭菜,就想再给他装些。”

  “狗崽子,发善心也轮不到你一个打工的小伙计!”老者冲二狗子横眉立目地骂了一句,伸头看了看站在门口的沙僧,回过头来继续喝斥着二狗子:“我们郝家酒楼里的剩菜剩汤都是有主的。县太爷夫人姨叔家二表哥的干亲家每天来店里,拉这些残羹剩饭回去喂猪,你难道不知吗”

  从老太爷的话里,能听得出利益链上的既得利益者都会很自觉地维护他们的利益,外人想喝汤都难。就象郝老太爷宁愿将客人付过帐的馍馍和剩菜送给利益链上的“县太爷夫人姨叔家二表哥的干亲家喂猪”,也不愿与上门化斋的沙僧结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