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猿小悟空 第418章 山顶遇道
作者:午言.CS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八戒因有难言之隐,不敢说出哪吒要自己监视猴哥和沙师弟的事,刚才见师兄弟追问得紧,忙抛出“玉囚龙”来转移师兄弟的注意,谁知这下弄巧成拙,猴哥和沙师弟当真要袭击哪吒,他忙满脸忧色地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宗天可是东海的大太子,传闻他的神通比四海龙尊低不了多少。若依沙师弟之言,咱们变身袭击哪吒,万一龙太子脱身后立即向咱们痛下杀手,龙族的‘龙啸九天’和‘龙爪功’咱们可对付不了。”

  “呵呵,八戒不用担心。”悟空胸有成竹地说道:“‘玉囚龙’其实就是‘护身符’。咱们只要见到宗天现出真身,就立即变化而去,不与他交手。咱们一走,哪吒也就脱离了危机。龙太子完成了护主的使命,重获自由,高兴还来不及,哪里可能还会追击咱们。”

  八戒见救助龙太子脱身的计划已成定局,有气无力地冲悟空点了一下头,忽然冲跑在前面的白龙马努了努嘴,说道:“不知师父若是知道了此事,会不会同意咱们如此作为?求助龙太子脱困,可与求经修行没有半点关系?”

  白龙马缓跑着一路向前,唐僧坐在马上信马由缰,看样子根本没有听见后面悟空等兄弟三个的谈话。

  悟空看着唐僧的背影,说道:“师父这边应没问题。向这次西天求经,大唐国皇帝就不同意他出境,可是咱们师父还不是偷偷地跑了出来。呵呵,咱们的师父可是一个有胆有识的大义和尚,要不然,咱们个个神通广大,又怎可能会服从他一个肉体凡胎的人间和尚管教?”

  “说的也是。不过此事还要从长计议,最好不要让师父知道。”八戒道。

  回想起自保唐僧求经以来这一路唐僧的表现,八戒很是赞同悟空的话,他不无敬佩地冲着唐僧的背影大声问道:“师父!你为了去西天求经,不惜抗旨偷渡,难道就不怕将来回到大唐,会被大唐皇帝砍头吗?”

  唐僧听到八戒的叫声,立即驻马回头说道:“唐王不允为师西行,这是唐王的事;西天求经,却是为师的个人志向。若为师听了唐王劝告,未去西天求经,百年之后,后悔的也只有为师一人,唐王决不会对为师有半点愧疚。”

  等三个徒弟行到身边,唐僧极目看着西方,接着感慨说道:“人生苦短,易生悔事,若求经功成,遂了为师心愿,自是欢喜;若求经不成,既使倒在求经的路上,为师也算是离真经近了一程,终胜过糊涂一生。呵呵呵,为师是成也喜,败也喜,怎可能为了唐王的一纸禁令,而舍了自己的追求?”

  八戒等听了唐僧的话,无不深受鼓舞,浑身好像充满了无穷的力量,不知不觉都加快了脚步,只见路边的林木,迎面飞一般地向师徒身后掠过……

  师徒一路疾行,不觉到了一座山岭前。唐僧跳下马背,也不歇息,同三个徒弟向岭上行去。越往岭上走,道路越就是崎岖,常有荆棘枝条和树枝伸到路中,可见此路很少有人行走。走的人少了,路就显得狭窄。八戒主动向前,举着九齿神耙在前边劈荆斩棘开路;悟空牵马随后;唐僧紧随马后;沙僧挑着行李,晃悠悠地跟在师父身后,师徒一行鱼贯向上攀登……

  师徒上到岭顶,只觉得劲风吹面,好在时已正午,日光正艳,唐僧倒也不觉得太冷。师徒越过山顶,却发现唯一的一处适合下山的路口边,坐着一位身穿灰色道袍,前胸绣着八卦图的道人。

  此道人望头上看:须发如雪,面慈目亮,好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你看他左手拿着一个佛家的红漆木鱼;右手拿着一根道家的白丝拂尘,正用右手的拂尘柄敲打着左手的红漆木鱼,伴随着木鱼发出声音的节奏,嘴里吟唱道:“世人只缘我太真,不如放下自我身,忧烦如何侵?昔日所云我,而今却是伊;不知今日我,又属后来谁?……”

  悟空是三星真人的徒弟。三星真人平时虽以道装示人,却是易派传人,因“易”为群经之首,是以同修儒、道、佛。悟空虽已皈依佛门,但见老道气度超凡,似有恩师三星真人的神采。他于此处惊遇如此道人,恍如见到先师一般,心中不由便对眼前的道人产生了亲近感。他见老道孤身一人坐在下山的道口,便跳上前向老关切地问道:“这里岭高风劲,道长一人在此吟唱,何乐之有?”

  老道于山岭之巅见了唐僧师徒,面上竟没有半点惊惧,听闻悟空发问,竟半闭起双目,不缓不急地说道:“知足者仙境,善用者生机,值得可乐的事多不胜数。天地万物,六道轮回,唯人独尊。贫道非花非草,非禽非兽,非妖非魔,得人身之贵,是为大乐;人生七十古来稀,贫僧虚度二百七十春,为长寿之乐;人生难得兴趣随身,贫道素喜悟道参禅,炼丹采药,年愈长,性逾坚,为志趣之乐。由此三乐相随,大罗神仙也难及,贫道又如何能不乐?”

  唐僧见道人仙风道骨,谈吐不俗,又听他说自己活了二百七十岁,心想:“俗间寿星怎活过如此年岁,眼前的道人定是个得道的神仙无疑了。”忙上前向道人施礼说道:“贫僧见道长气度不凡,想必是得道的神仙?遇见既是有缘,贫僧想请仙长指点,此处距西天灵山尚有多少路程?如我师徒这般行走,又需何年何月方到灵山?”

  那道长睁开双眼,不急着回答唐僧的问话,却看着唐僧反问道:“看法师气宇轩昂,非比寻常僧旅,如贫道猜得不错,法师应是东土大唐前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唐僧吧?”

  唐僧见道人竟能说出自己来历,更觉道人是神仙无疑,忙点头答道:“贫僧正是东土唐国前往西天求经的和尚。”

  道人专注地看着唐僧,微微颌首道:“法师立志求经,意欲普度众生,心怀大善,天必佑之。贫道观法师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面如满月,耳大有轮,果然一副贤德之相。”

  老道说着话,用手中拂尘指着西方,“此岭名曰:浩松岭,西距灵山十万里不足。老道曾闻:面由心生。法师乃有德之人,只要矢志不移,天涯不过咫尺,又何须为路程所累?”

  顿了顿,老道忽然改变了语气:“眼下‘吃了唐僧肉可长生不老,增长功力万年’的传闻在魔界更是传得沸沸扬扬,法师往西天的道路将因此而变得多灾多难。若是法师执意西行求经,只怕西天未到,半途就已落入妖魔之口。何去何从?还望法师三思。”

  唐僧见道士先是鼓励,后是相劝,只以为是他好意,当下颇为自豪地说道:“仙长的好意贫僧心领了,只是仙长有所不知,贫僧虽不懂法术神通,然而却收了三个本领极大的徒弟,降妖除魔于他三个来讲如同游戏。贫僧有了这三个徒弟随行,也就不会害怕妖魔挡道了。”

  八戒登岭前听了师父的一番言语,精神大振,暂时忘掉了心中的郁闷,师徒们一路飞跑也不多想,这一会听老道絮絮叨叨,禁不住心中掖着的那点事又涌上了心头。想到哪吒父子得罪不起,他竟觉得后脊梁直冒凉气,见道人有意在师父面前把西行道路说的凶险难行,不由得心头火起,迈步挡在唐僧身前,冲那道士喝道:“俺们有灾无灾,关你甚事。赶紧滚开,莫要挡住俺们师徒下山的路!”

  唐僧吃了一惊,刚要喝止八戒,却听那道士笑道:“呵呵,怎么不关贫道的事?贫道这就让你尝尝受灾的滋味!”说话间,一道白光闪过,道士手中的拂尘竟然已经缠到了八戒的嘴上。

  八戒仓猝之下,身不由己地向站在旁边的悟空撞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