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风云录 第三十一节 负隅顽抗
作者:故国未远小号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浦项的失守实在太快,八旗军连基本的防御工事都来不及挖,被朝鲜溃军一冲,也稀里糊涂地溃败了。

  汉城指挥部里,额尔德尼一拍桌子,怒吼道:“窝囊废!这哪儿是咱们的援军?简直是倭人的援军!”

  在他的地图上,浦项已经变成了日占区。而在日军地图上,浦项仍是“作战区”。因为,常广发还在抵抗。

  常广发归整乱军,已经有了一千多人的规模,守在山脚下,日本海军令人畏惧的炮火根本打不到这里,只能用步兵冲击。清军轻武器性能优秀,保定步枪,隆和冲锋枪,三式重机枪,火力都十分凶猛,唯一的问题是,他们的子弹不多了。

  凭借火力,三拨进攻的日军都倒在阵地前,两三百具尸体,大多都是黄色制服。现在,如果日军发起更大规模的冲锋,那么清军弹药消耗完,可就真的只能肉搏了。跟着常广发的士兵们,特别是那些老兵油子,开始后悔起来:要是单个跑,虽然危险之极,但还是有跑掉的可能的。这下倒好,一抱团,被日军重重围困,哪里还有半点生机?援军?就那点援军,还不够倭人吃的呢。

  常广发明白,现在陷入了死地,只能垂死挣扎,而绝没有其他办法。一个字,拖。

  好在日军好像也不急着吃掉常广发的部队,只是远远地监视。常广发下令全军继续挖掘工事,自己带着信得过的老兵,摸索到阵地前布置诡雷,搜集日军弹药。日军弹药和清军不通用,只好再带几十把三八式回去。这点步枪不顶什么用,最大的收获还是找到了几个日军掷弹筒,这是防御战的利器。

  就这样,到处搜集可用武器,忙忙碌碌了三个多小时,地平线上,出现了日军坦克!

  “坦克!倭人坦克!机枪都他娘的装穿甲弹!”

  所谓穿甲弹,就是将机枪子弹的弹头置换成全钢,弹头的穿透力也大大增强。入朝作战时,陆军经过审慎的研究,认为日军装甲力量很弱,坦克数量少,装甲也很薄。因此入朝清军并没有配备专门的反坦克武器,而是携带了“足够对付日本坦克”的,原本是用来对付装甲车的穿甲子弹。

  日军坦克有三辆,显然是刚从海上运来的,后边还跟着大量步兵。清军两个机枪手卸下黄澄澄的铜子弹,换上了锃亮的钢子弹,严阵以待。待日军坦克开近,清军才发现,坦克的前装甲上,竟然堆了厚厚的沙袋!

  “目标坦克,揍过去!”

  机枪开火了。钢子弹呼啸着打过去,噼里啪啦地打出不少黄沙,坦克却仍在前进。常广发仔细一看,这坦克焊接了一块横版,上面堆了两层沙袋!

  妈的,这子弹打光了也不一定能打穿!常广发吆喝起来:“别打沙袋!打它的履带!”枪声太响,两个机枪手张着嘴,浑然不觉,继续扫射。常广发作手势停止射击,指着自己的腿,全力喊道:“打履带!打履带!”

  左边那个红鼻子机枪手看上去有点年纪了,40来岁的模样,额头爬满了风霜的印记,好像听到了常广发说话,也扯着嗓子吼起来:“你******当过机枪手没有?没当过别乱哔哔,这尼玛的距离还打履带呢?你当机枪手是狙击手呢吧?”

  “那就点射啊!”出于对老兵的尊重,常广发并没有用命令的语气。

  “点射个球!倭人坦克太矮了,履带又窄,针眼大小,怎么打?放近了再说!”红鼻子吆喝着。另一个机枪手闻言,也赞同道:“对啊长官,重机枪哪能这么准呢!”

  常广发立刻做出决定:“你们俩趴好,别让倭人的冷枪放倒了!等会我看距离合适,就叫你们,你们就盯着履带打!”

  “打毛线的履带!”红鼻子粗声粗气道:“放近了倭人的坦克要爬坡,就露出肚子了,照着肚子打,准能打趴下!”

  常广发立刻明白过来,红鼻子所说的“肚子”,也就是坦克的底盘,这是坦克最薄弱的地方之一。

  远处,日军89式坦克的57毫米坦克炮开火了。呼啸而来的炮弹砸到阵地上,只是掀起一片尘土,并未造成任何伤亡,看来坦克炮的压制或者杀伤效果,还没有普通的步兵炮好。

  日军步兵大多都躲在坦克后面,慢慢推进。89式坦克的机枪做着压制性的扫射。看见日军大量步兵都原地停留在180米左右的距离,常广发的心里突然产生了不详的预感。这种熟悉的距离……

  不一会,清脆的“bong”“bong”声成片响起。“掷弹筒!都趴下!”常广发急红了眼,高声叫喊。

  随着密集的爆炸声响起,阵地上一片血肉横飞,砂石尘土炸了一地,常广发抱着头蜷缩在壕沟里,只觉得这爆炸没完没了似的。日军的掷弹筒射程将近200米,便于携带,是此时对付负隅顽抗的常广发最合适的武器。

  持续五六分钟的掷弹筒轰炸,使常广发部遭到了极为惨重的损失,专为反步兵而设计的掷弹筒能够钻进临时挖掘的壕沟内,炸出的碎片如同霰弹般密集。轰击停止五秒后,凄厉的“板载”口号在远处响起。

  常广发抬头一看,不禁呲了一口冷气……

  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大量日军,从四面八方向山脚阵地冲来。掷弹筒向这里打出了无数烟雾弹,把阵地前的视线全都遮蔽了。

  不等常广发下令,这边的枪就稀稀落落地响了起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清军从炮击的震撼中反应过来,反击火力渐渐密集起来,不少清兵为了有清晰的射击视野,跃出战壕,冲过烟雾地带向对方开火。幸好今天风大,烟雾很快就被大风吹散,视野再次清晰的清军士兵们靠在战壕边沿端枪射击,情急之下都是急促的快射。红鼻子来不及更换常规子弹,就高声喊叫着开火了。钢子弹呼啸着打过去,钢制弹头威力极大,中弹者手足齐断,惨烈无比。

  日军没有料到,这股负隅顽抗的清军在遭遇如此猛烈的火力覆盖后,反击竟然还如此之快。随着隐约沉闷的马蹄声空空响起,一伙骑兵出现在地平线上,扬起了马刀,以极高的速度冲锋而来!

  “倭人骑兵!先打骑兵!”常广发端起拾来的三八式步枪,略微瞄准,一枪就打了出去。按照眼里马匹的大小,常广发估计那伙骑兵还在四五百米外。这个距离是肉眼瞄准的射击极限,不过对于标尺2400米的三八式步枪来说,这个距离还是有可能击中目标较大的骑兵的。

  肉眼已经无法观察是否击中目标,常广发集中精神瞄准骑兵比较集中的地方射击,以尽最大可能杀伤敌军。

  常广发身边的几个士兵都扔下子弹已经不多的保定二十四式步枪,捡起三八式射击。短短两分钟,这伙日军骑兵已经冲入了200米的距离,更多的清军将子弹送进骑兵群中。日军骑兵进入200米距离后,拉起了最高速度向常广发部冲锋,常广发甚至已经能依稀看清那些日军骑兵的脸了。

  “咚咚咚咚咚咚…!”两挺沉默已久的机枪同时开火了。远炽的火舌将大量子弹倾泻过去,形成了密集的火线。红鼻子打出去的钢子弹威力巨大,能够连续穿透三四个骑兵,霎时间猛烈的火力将日军正在高速冲锋的骑兵群打得一片血肉横飞、人仰马翻。人的哀嚎声被更为惨烈的马嘶遮盖了去,而马嘶声则湮没在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中,几不可闻。

  就这样,这个日军骑兵联队的第一波进攻力量没有杀死一个清军,就全军覆没在阵地前。两百多名骑兵在高速冲锋的马背上中弹,几乎不可能存活下来。

  日军的步兵不顾友军的惨况,还在继续向前推进,时不时有掷弹筒的火力压制。也许是感觉到了清军钢弹头子弹的威力,原本还在推进的三辆坦克停了下来,屁股冒出浓烟,看来是挂上了倒档。坦克这种“昂贵”的兵器对于日军来说,可是宝贝疙瘩,不能白白送去冒险。

  日军接连发起三轮进攻,都没有冲破常广发部的火力网,反而损失了上千步兵。当然,常广发的情况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清军还能战斗的只剩下不到300人了。

  日军停止了进攻,夕阳辉映得朝鲜的土地辉煌一片,看来不仅仅是成祖皇帝朱棣说的“朝日鲜明”,朝鲜的夕阳也很鲜明。阵地前一片狼藉,鲜血将褐色的泥土染得发黑。

  “常队官,我看要糟。”红鼻子吸了吸鼻子,额头不知道什么时候破了,流下来的血糊了一脸。“倭人是在等晚上呢。到了晚上,小矮子们就一定能冲上来。”

  常广发靠在战壕内沿,怔怔地望着后方那座山。是啊,一旦到了晚上,清军就无法再织出密集的火力网,到时候一旦日军冲进了阵地,就自己这点战斗力,还不得全军覆没?

  “俺老张今年四十有六,死了不可惜。这儿还有不少十八九的小崽儿,送在这儿,亏大发了。”红鼻子也和常广发并肩靠在战壕内沿,从怀里掏出一支皱巴巴的烟,抖抖索索地点上,塞进沾满尘土、黑乎乎的嘴唇,猛吸了几口。

  “老张,这儿的人头,你熟得很?”常广发掏出烟盒,打开,里面是整齐排列着的十六根香烟。他抽出一支,递给红鼻子:“临了了,抽点儿好的。”

  “熟,怎么不熟?”红鼻子接过烟,将自己嘴里那根吐了老远。“这队伍里,起码我得认识一半。老子在172镇里呆了20年了,还当过一阵子的训练教官。”

  “老张,你给我挑二十个好手。”常广发一口气吸了半根烟,冲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能打会冲,对面儿来子弹不怂的那种。”

  “常队官,”红鼻子也猛吸着烟,似乎这样就能赶走心中的恐惧:“能把大家伙带到这儿来,抗住倭人,单凭这点,老张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