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 第四章之二
作者:北风beifeng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经过一个星期的紧张备课,肖北就要走马上任,进行实战演习了,他这只勉强上架的鸭子到底会不会被学生赶下去,让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吧。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节英语课,肖北就以一口流利的口语把学生镇住了。

  这些孩子可不是好说话的,挑剔老师点毛病那是小菜一碟,没两把刷子,他们是不会认可你的。如果一开始就被他们看扁了,那你以后的日子一定会不好过,这些淘气的家伙肯定会不把你放在眼里,你的课堂也许会被他们搞得一团糟。

  农村出来的肖北太了解这些学生了,况且他比这些孩子也大不了几岁,充其量就是他们的大哥哥。肖北清楚,必须拿出一手绝活,让这些孩子信服,这样,自己才会一呼百应,孩子们也才会心悦诚服地在他的带领下好好地去学英语这门功课。不然,这些孩子野起来,什么调皮捣蛋的花样也能耍出来,到时候,叫你哭笑不得。

  尤其是这些农村学生到初中才开始学习英语,一点基础都没有,而且老师也大多是半路出家,临时抱佛脚,基本是中文式教法。老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也没有兴趣,从而导致了恶性循环,英语科成了农村初中的老大难课程,成绩普遍上不去。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老师身上,几乎所有的英语老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水平参差不齐,教法各式各样。

  这就是肖北面临的现状,怎么办?要么像以前那样糊弄下去,得过且过;要么俯下身子苦干巧干,重新开始。走前者的老路,自己是轻快了,但心里过不去,贻误学生终身的事他做不出来。

  所以,肖北选择了后者。在课余时间,他通过班主任叫来初二两个班的十多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谈话,多方了解了学生的想法和对英语的掌握程度,总结出三大症状:一是畏难情绪大,外国话太难学了;二是师生交流差,满堂灌扼杀了学习兴趣;三是口语全落下,英语会话基本没有,学的是哑巴英语。

  如何对症下药,并且要做到药到病除,肖北窝在宿舍里是颇费了一番脑筋,终于让他寻找到了突破口,那就是:一、出绝活,露一手,树立威信;二、搞课改,动起来,产生兴趣;三、练口语,常对话,形成氛围。

  针对第一点,肖北觉得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老师要教好,首先必须说得好,发音标准,吐字流畅清晰。这样,他凭借着师范三年和英语专业班学生住一个宿舍耳濡目染的那点功底,又借来了马华的录音机和听力磁带,把教材里面的单词和课文跟读了整整一周。一切准备停当,到了下星期一的英语课上,从肖北开口到他阅读完有关内容停下来,教室里还是静静的,学生们似乎不相信他这个半路出家的和尚能发出和磁带相媲美的声音,口语这么棒,就凭这一点,孩子们马上接受了他。

  趁热打铁,肖北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会,现身说法地讲了如何去学好英语。在课堂上,他这样轻松地对他的学生说道:“同学们,说话难不难啊,大家一定会说——不难,而且觉得我这个问题提得太幼稚了,谁不会说话呀,不会说话的是哑巴。这是因为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都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为什么说的这么好?那是因为我们天天在说。是因为我们从一生下来就有要表达、要沟通、要交流的需要,我们要通过说话表达自己的愿望。因此,才会不自觉地、主动地和父母和身边的人学。从嗷嗷待哺到蹒跚学步,从最简单的妈妈、爸爸到能说一句完整的话,到能开始用汉语交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到现在你们哪个人说话不是随口道来、不带打磕的,也没谁觉得难。殊不知,其实汉语比英语难学得多,同样是一门语言,这么难的母语我们说得稀溜刷,怎么轮到说英语就都嘟嘴了?大家看,就一个星期,这台录音机就是我的老师,我这个学生怎么样?我的朗读水平还凑合吧?所以,同学们说英语难学,我就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好学的很,只要我们创建一个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大家像学汉语一样天天说,我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能学好英语的。”

  看到学生们被自己的讲话吸引住了,肖北心里暗自高兴,他接着说道:“同学们,英语科对于大伙来说是一门新课程,又是外国话,大家觉得有些神秘,生出一些畏难情绪,这我都能理解,但要说这门课程深不可测,那纯粹是我们自个吓唬自个。同学们,你们互相看看,我们现在已经初二了,而这英语课要求我们的还不是只记一些单词、掌握一些句型,这也就是咱们小学一年级的水平,真正的小儿科嘛。我一个不是英语专业的业余选手几天就能将其拿下,可见这英语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高不可攀,就是小菜一碟,甚是简单嘛。难道你们这伙已快长大成人的初中生,会被小学这点简单的东西吓跑吗,我才不信呢,howdoyousay【你们说呢】?”

  肖北转身将这句口语写在了黑板上,看着学生们专注的眼神,他一挥手,加重语气说道:“我还就不信这个邪了,就这么点小学一二年级的东西,还有我和大伙一块学,难道我们就不能学好吗?反正,我是不服这个输,同学们,你们会服输吗?”“不会......”只有部分学生回答,其他同学似乎还没缓过劲来。

  肖北急了:“你们没吃饭吗?拿出你们疯玩时的劲头来,大声回答我,你们会服输吗?”“不会——”这回全班学生齐声回答。

  当响亮的声音在教室里落下后,肖北这才松了一口气,他要的就是这效果。他必须让学生们把学习英语的激情迸发出来,从心理上不再怵头这门课。让压在孩子们心底的那团火熊熊燃烧起来,使他们就像一个个即将发起冲锋的战士,面对敌人,要像一群饿狼一样地扑过去,将其彻底消灭,攻下其占领的阵地。

  经过锲而不舍的鼓动,一段时间后,肖北觉得学生们通过了最难过的心理关口,不再对英语课退避三舍。就在肖北帮学生打通这第一关的同时,他将语文课的质疑式课改经验也运用到了英语教学当中,并且,他还更进一步,把一个班分成八个学习小组,以组为单位对当堂内容进行提问、讨论、检查、消化。另外,每堂课,各小组都要随机出一名队员与其他七组进行竞赛,然后排出名次。这样,学好学赖不再是学生自个的事,每个孩子的表现都关乎着自己所在小组的荣誉。

  可不,自课改后,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互帮互学蔚然成风,就连以前一上英语课就迷糊的几个瞌睡虫也被同学们推动起来,居然像模像样地跟着大家学了起来。看到自己的一番苦心没有付之东流,肖北是打从心眼里高兴,一切都在按照他预想的轨迹前进,突破第二个关口已是曙光在前方。

  然而,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以后的路还长着呢。还是孙老先生说得好,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呐。所以,如何再上一层楼,真正做到还课堂与学生,让孩子们尝到学习的乐趣,将英语会话推开,从课堂延伸到课下,进行口语练习,以说促学,好实现第三个关口的突破。但是,谈何容易,肖北眼前就有几块搬不动的绊脚石挡着,如何突破羁绊,成了他这段时间苦苦不得破解的难题。

  这是因为,当时的大多数农村学校初中英语教学实行的是以“教”为主的模式,学生通过老师单方面的教授去掌握单词及语法的运用。孩子们被动地去学,中文标注发音,死记硬背,机械呆板,失去了主动性,刚学英语时的那种新鲜感被消耗殆尽,学习兴趣大减。从而导致了学生畏难、厌学情绪的蔓延,就这样地耗下去,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才形成英语教学“老师没激情,学生懒得学”的老大难局面。

  而要改变现状,就需冒着风险进行教改,肖北自在两个初二班推开质疑式教学后,接着又尝试了分组教学实验,他的这种大胆的做法,立刻引起了一些守旧的老师的反感。这些人私下里说:现在的年轻人真是太狂了,课怎么能这样上呢?不是瞎胡闹吗?老师不讲,让学生分组自学,那要老师干什么?发挥什么学生的主动性,那课堂还不乱了套。到最后,学生的心收不回来,考试成绩上不去,看他肖北怎么收场。

  面对种种流言蜚语,肖北有点坐不住了,虽然两个初二班的学生接受了他,很配合他的课改,学习效率提高了不少。特别是以前不喜欢上英语课的那部分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竞赛上,代表自己的小组踊跃发言的情景,真的是让人振奋呐。当这些孩子出色的表现赢得了肖北的表扬和同学们赞许的掌声时,他们那种心理的满足真的是无以言表,当时的心情真的是比吃了蜜还甜,那种享受成功和受人尊敬的自豪感真的是油然而生。就这样,这些孩子内心深处的学习潜能被激发了出来,从而开始对英语课投入了更大的学习热情。

  这样的局面可以说是肖北梦寐以求的,可是,高兴之余,现实却让他忧心忡忡。现在,除了马华、李荣荣等几个年轻人支持他的教改外,就连上学期请他到家吃饭的几个中年老师也有了疏远他的意思。虽然他对待同事依旧像以前一样彬彬有礼,但他的人际关系却越来越差,传到他耳朵里的非议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已经有人开始说他是一个乱弹琴的、狂妄自大的家伙。

  他就纳了闷了,刚开始搞质疑式教学的时候并没有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大多数老师也能接受,而现在的一个分组教学,就让大伙议论纷纷,是不是自己的步子迈得太大了?高调的有点出格了?

  经过几天的反思,肖北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他的教改颠覆了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无形中冲击到了那些在课堂上执行“讲、练”两段式教学的老师,甚至在这些人的心里,肖北是在向他们挑战,那他还会有好果子吃吗?还不成了众矢之的?

  在肖北冷静地思考后,他觉得,自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而且要马上付诸行动。不然,他的教改之路也许只能走到这里,如果这样,不但会半途而废,他的所有努力也会打了水漂,一切都又回到了原地。这与他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只是他漫长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坎而已,跌到了,爬起来,他会变得更坚强。可是,他的内心会感到歉疚,他可不想让这些农村的孩子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况且,以肖北的个性,他也不可能轻言放弃,开弓没有回头箭,不管结果如何,他都必须去搏一搏。

  下了这个决心后,肖北不再迟疑,上完两节课,他来到了黄明亮的办公室,他要寻求领导的支持。因为,自己这只不安分的鸭子,可是被这个人赶上架的。

  看到肖北风风火火地来找自己,黄明亮早已把这个后生的来意猜了个捌玖不离拾,他也听到了一些老师议论。但他很奇怪,心里说:这个年轻人可真能折腾,来了没几天,动静可不小,我倒要看看这个小小的师范生能掀起多大的浪花哩。所以,黄明亮对肖北的教改来了个听之任之,对那些闲言碎语来了个不闻不问。

  就这一点,我们还是很佩服黄明亮的,这个乡中一把手的耳根子倒是蛮硬的,没有听信他人的一家之辞,而将肖北的课改掐死在萌芽状态。当然,归根究底,还是他那点小私心在作祟,毕竟是他把肖北强安在这个岗位上的,说心里话,他也不希望肖北失败。如果那样,那还不是用人不察?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吗?这样,虽然黄的心里有些矛盾,对这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有些意见,有想看肖北笑话的嫌疑,但他还是沉住了气,没有对肖北下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他给了肖北施展才能的机会和空间。

  不过,一心扑在学生身上的肖北并不知道黄明亮一直都在关注着自己。说实话,从来到乡中,他对这个圆滑的顶头上司就没有多少好感。现在,他已经意识到这家伙在打太极拳,肖北觉得,是到了该他黄明亮说话的时候了。

  但是,黄明亮一直笑呵呵地看着自己,并不问他来干什么,等着他先说话,如果肖北不开口,这家伙是打定主意不敲开场锣了。看到黄摆出一副救世主的样子,肖北马上意识到自己应该硬气一些,不能让黄把他看成是求人同情的祥林嫂。想到这里,他灵机一动,不再向黄提起自己当下面临的困境和压力,没有把话说白,而是采取了一点小策略。

  他恭敬地站在黄的办公桌前,面带微笑,热情地说:“黄老师,你看我上英语课也有一段时间了,如果你有空儿,我诚心地邀请你听听我的课,给我把把关,提提意见,给我一个向你学习提高的机会,你看行吗?”

  看着肖北真诚的笑脸,黄明亮没好意思拒绝,虽然他没有听到想听的话,但心里还是挺受用的。他不由自主地站起来,拍了拍肖北的肩膀,用他一贯的说话方式,笑着对肖北说:“呵呵,年轻人虚心一点很好嘛。听说你的课教改力度很大,我正想亲身感受一下,虽然我听不懂英语,但上课的路子还是略知一二的,课堂效果的好差也是能看出来的。”

  停了一下,见笑北在认真地听着,他接着说道:“呵呵,不过,我不是一个人去,我会组织所有的教研组长都去听的,好好给你的课会会诊。”看到黄明亮答应了自己,肖北点了一下头,微笑着说:“欢迎老师们给我指导。”

  离开黄的办公室,肖北心中的阴霾一下子消失了,他原以为黄明亮一个人能来就不错了,没想到黄给搞这么大动静。是啊,这些关键人物能亲自去听一听他的课、了解一下他的教改,给他的教改一个公正的评价,这不正是他这些天一直期待的吗?

  然而,待肖北冷静下来,他的心里还是打了一个激灵,黄明亮这块老姜够辣的、也够阴的了,黄不是自己一个人,而是让这么多权威人物去听课,如果自己讲砸了,这些人就会现世报,每个人在他身上踏上一只脚,那他肖北将永无翻身之日。所以,肖北心里明白,他已经回不了头了,他必须成功。黄已将自己逼进死胡同,断了他的后路,现在已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只有不遗余力地往前冲了。

  没过几天,黄明亮带领乡中的教研组长们听了肖北的一节英语课。而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心校教导主任朱仁杰老师听到消息,也赶来参加了这次活动。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一看肖北改革后的课堂效果,黄明亮带的这班人便知道遇到了高手。他们的内心受到了强烈地震动,暗自感叹世界的变化之快,课竟然可以这么上,而且学生们那么喜欢,孩子们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一种挫败感霎时涌上这些人的心头,现在,对于肖北这一类不甘寂寞的年轻人的创新招式,他们领教了,也有些服气了,他们心里清楚,自己也许已经落伍了、掉队了。但他们的心里很别扭,让这个毛头小子压上一头,心里总是感觉不怎么美气。

  在评课会上,这些人没有对肖北的课说什么赞扬的话,但也没说什么批评的话,他们顾左右而言他,倒是说了不少废话。但实际上,他们的表现已经默认了肖北的教法。在总结发言时,老练的黄明亮和起了稀泥,既不向潘也不向杨,一碗水倒还端得平。他认为肖北的大胆教改不错,应该支持,但也认为传统的教法没什么不好,还需发扬。不过,两种教法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今后都需虚心学习。最后,他说:学校要两条腿走路,孰高孰低,还要看期末的考试成绩,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

  倒是无意中参与了听课的中心校教导主任朱仁杰老师对肖北的英语课改产生了兴趣,虽然他因有事没顾上参加评课会,但他并没有把这件事抛在脑后。几天后,这位敬业的教导主任专门把肖北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对他的这节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他敢于课改的大胆尝试给予了肯定,并鼓励他要坚持下去,带一个好头,摸索、总结出一套效率高、可操作、易推广的英语教学新路子。给这所农村学校注入一缕清新的空气,逐步改变这里多年形成的死气沉沉的、一成不变的教风。

  对于黄明亮和那些教研组长的表现,肖北倒觉得在意料之中。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求他们能给自己多大帮助,只求他们不要制造阻力就谢天谢地了。最让肖北感激不尽和不能忘怀的是朱仁杰老师,他的付出得到了这位中心校领导的认可,这是他全然没有想到的。朱老师对他工作的支持,无疑为他以后的课改铺平了道路。

  是啊,在遇到困难时,能有朱仁杰老师这样的贵人为肖北保驾护航,是多么地难能可贵呀。他就像一棵大树,为肖北挡住了肆虐、肃杀的寒风,使得这棵小树在他的庇护下免受了严冬之苦,从而得以养精蓄锐,好在来年的春天舒展它那骄人的身姿。

  果不其然,肖北耳边的杂音少了,眼前一下子豁亮了许多,工作就更有了劲头。很快,他将英语日常会话在两个班推开,而且,每堂课都要抽出些时间,让学习小组两两相对,各出一人进行口语对话,强化训练。课下,他还在俩班成立了学生们自愿参加的英语课余会话小组。一段时间后,这些孩子基本上都成了英语会话呱呱叫的好学生,也成了他课上课下的小助手。

  自此,肖北的三段式英语课改已顺利告一段落,就差以后去慢慢完善了。

  看时令已过了冬至,正是滴水成冰、天寒地冻的“数九”时节。不知不觉的,这个学期也快走到了尾声。

  这天早上,伴随着嘶叫的西北风,天空又飘起了雪花。这时候,大多数人更愿意钻在温暖的被窝里,享受起床前的那一刻消闲的懒散。然而,从没有间断过晨练的肖北此刻却早已出现在了学校东面的农田大道上。你看,这个年轻人似乎没有感觉到天气的寒冷,他嘴里哼着一支欢快的歌子,踏着绵软的积雪,“咯吱......咯吱......”地向前走去。他的步子轻捷而有力,在洁白的雪地上留下一行深深浅浅的脚印,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