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熹帝国 第二十章 战后 入城
作者:look.QD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西园军的夜袭之战一直持续道日上三竿才逐渐结束。

  此次战役西园军先是通过昼伏夜出的行军方式,瞒天过海般的来到长安附近,并且敏锐的抓住了当时的战争形势,成功对西凉叛军发动夜袭。

  虽然因为战场情势的瞬息万变导致了夜袭的实际情况与战术计划有了很大的出入,可西园军将领并没有墨守成规,而是机警灵活的顺应当时的情况,英勇作战,不畏牺牲,最终以万余人的兵马重创三万西凉叛军。

  此一战,西园军打响了自己天下强军的名头。

  战后统计,西园军阵斩敌军三千余人,俘获受伤投降兵士两千,自身伤亡仅六百余人,其中多为赵云的上军营和陈伟的中军营兵马。

  蒋奇命人将伤兵和战俘一起送回了后方的刘辩大营安置,通报此次战役的经过和结果,并向刘辩请示下一步的行动。

  西园军临机决断,初战告捷。后方的刘辩在得到捷报后欣喜若狂,下诏先赏西园军钱百万,大汉新种出的稻米万石,其余等叛乱平息后再一并叙功。并命西园军趁胜追击向西逃窜的西凉叛军,不过刘辩嘱咐蒋奇不要过于深入,只需尾随追击即可。

  至于战俘的处理上,大营的内部却出现了很大的分歧,脸厚的刘备觉得朝廷应宽恕他们的罪行,将他们迁往东面戍边,这样既缓解洛阳的防守空虚,亦可彰显天子的宽仁。而心黑的曹操则认为西凉叛军藐视朝廷威严,图谋不轨,这批人很难驯服为己所用,留着是一个很大祸患,还浪费粮食。不如全部坑杀,杀一儆百,还可以起到震慑群小的作用。

  两个人争执不下,最后还是刘辩拍了板。

  所有战俘全部罚作苦役,刘辩准备修一条从洛阳到长安的公路,正好将这些人派上用场。刘辩还宣布朝廷今后以此为例,所有战俘都不得随意斩杀,全部充做劳役。

  原本历史上皇甫嵩杀了不少黄巾军的俘虏,官渡之战后曹操更是坑杀了七八万的战俘。东汉末年因为战争和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口锐减因为刘辩的这一道诏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刘辩今后又做了很多利于人口增长的事,对于战俘的处理后来甚至还出台了《战俘劳役法》等相关规定。

  在战俘中,李傕的部将杨定也是其中之一,作为高级军官,他自然不能不和普通士兵同等待遇。刘辩觉得自己还算在用人之际,虽然这个杨定在历史上没有多大名气,不过还是在营帐里召见了他。

  杨定被五花大绑的押到了刘辩的面前,模样长的孔武有力,一脸的横肉,冲着自己立而不跪,怒目而视。

  还不等刘辩张口劝降,杨定便破口大骂道:“贼皇帝,今日老子落在你的手上,要杀便杀……”

  还未等杨定骂完,张韬上去一个刀把击在了他的腮帮子上,杨定的的门牙被击碎。摔倒在地上,嘴里还在呜呜的混绕不清的骂着。

  刘辩皱了皱眉,他没想到这个杨定还这么硬气。不由得冷冷一笑,说道:“既然杨校尉一心求死,朕也就不勉强了。来人,将此人拉出去枭首示众。”

  左右兵士将杨定拉起,推搡了出去。

  杨定求仁得仁,感觉也无所谓。然而还未等他走出帐篷,刘辩的一句话彻底让他心里凉了半截。

  “查一查这家伙祖籍哪里,家里还有什么人,全部杀光诛他的九族。孟德说的对,不杀点人的话今后没人会怕我们了。”

  他不寒而栗的打了一个哆嗦,突然明白了眼前的这位小皇帝绝对是个心黑手辣的角色。

  ************

  处理好战俘的事情,刘辩带着北军前去入长安城安抚百姓。

  而在城头上看了一夜热闹的钟繇此时早已明白了是朝廷的援军到了。虽然内心对朝廷派兵援救长安所带来的隐患有所担心,但是更多的还是惊讶于小皇帝刘辩的魄力和对朝廷没有遗弃他们感到深深的感动。

  长安有救了,百姓有救了。

  钟繇双目含泪,激动万分。

  远远看去,一支军队缓缓向长安城走来。一杆黄色的大旗在军中迎风飘远,旗上绣着一条红色巨龙脚踏祥云,张牙舞爪,喷薄欲出。

  “是大汉的军旗,援军来了!”连日来在城头上守城的士兵百姓大声欢呼起来。

  等那支军队靠近城墙,连日来紧关着的城门终于敞开了。钟繇亲自带人出城迎接,想看看是何人带军援救长安。

  为首的一名将官气宇轩昂,英伟不凡,骑在马上看着站在队伍前列的钟繇,捻须笑着说:“元常兄,你拐带了天子赐予我的手稿,如今在下可要向你讨回来了!”

  来人正是曹操。钟繇对着他不由得一阵苦笑,心里却异常的欣慰。曹操的本事他是了解的,由他率军平叛天子也算慧眼识才。

  这时,曹操的身后一个声音响了起来:“孟德此时就不要取笑元常了。”

  钟繇向曹操身后望去,天子的舆驾已缓缓的驶到面前,大汉的少年天子刘辩正满面笑容的坐在马车之中。

  领兵来援的竟然是大汉天子!

  这大大的超出了钟繇的意料。愣了足有几秒,他才在曹操的轻咳声中才缓过神来,俯身跪拜于地,声音哽咽的说道:“臣钟繇拜见陛下。”

  刘辩走下马车,亲自上前将钟繇搀起。

  此时的钟繇发束松散,满脸的污迹与憔悴,丝毫没有了初见他时的那翩翩儒雅的学者风范,整个变成了大汉朝的“犀利哥”。

  刘辩知道钟繇为了守卫长安恐怕吃了不少的苦头,由衷的感慨说:“长安无事,元常你辛苦了。”

  刘辩发自肺腑的一声辛苦,对钟繇来说是连日来守城艰辛的最大嘉奖。钟繇感动的双目赤红,后退一步再一次的拜伏于地,口中说道:“些许微功,乃臣之本分。臣愿竭尽心力,辅我大汉国祚绵长,陛下威德四方。”

  刘辩哈哈大笑起来,又一次的扶起了钟繇,性情率真的说道:“君不负朕,朕必不负君!”

  钟繇心中感动的已无可复言。刘辩拉他上了马车,一起入了长安城。

  由于长安城内的长乐、未央、建章汉三宫长久未用,最近负责打扫和守卫的侍从兵卒又被钟繇驱上城头守城,需要经过一番整理才能入住,所以刘辩便暂住在钟繇的府衙之中,命曹操前去整顿,还令吴匡与刘备安顿北军驻扎,并严令军队不得骚扰百姓。

  曹操等人奉命各自忙碌去了,刘辩命钟繇先去休息,等到傍晚时分,两人才又会面开始谈论起这几天长安城的情况。

  经过战乱的侵扰,长安已经残破不堪。本身城里还好一点,城外四周可以说被破坏的荒无人烟。(其中大部分其实是钟繇自己造成的。)

  长安的恢复生产只能是平灭西凉叛军之后的事情了,刘辩只能先下诏奖赏参与守城的长安百姓免去三年的赋税和五年的力役。

  百姓三年内不用再交税,也不用给政府免费干活,减轻了身上的负担。这对长安百姓绝对是最大的实惠。

  钟繇不由得再次跪伏于地,谢道:“陛下天恩浩荡,臣代长安百姓叩谢陛下。”

  刘辩抬手让他起身,接着又说道:“朕知道你为了御敌,强迁百姓入城,焚毁良田房屋无数,虽属无奈之下施以强压,可若是激起民怨,朝堂上的那些清流士大夫们恐怕也不会轻饶了你。”

  钟繇听此言心里一紧,急忙解释道:“臣知罪,臣迁入百姓之时已经承诺所有损失均由臣一人照赔不误。”

  钟繇迁入百姓时承诺的是损失由官府赔偿,不过此时见刘辩此时口气不对,只好改口损失由自己赔付。

  刘辩哑然失笑,周围百姓的损失可达百万钱,钟繇就算出身望族,家财万贯也不够赔的啊。

  刘辩摇头说道:“元常误会了,朕不是要追究你的罪责,而是想找个方法堵住朝廷那些闲人的嘴。你的家产和俸禄就算不吃不喝都不够赔给百姓的。这样吧,朕从少府里拿钱补给你,你对外就说是官府出资补偿百姓的。唔,朕再给你补一道诏书,就说你强迁百姓,坚壁清野是朕的诏令。这样朝廷那些清流们就说不出话来了。”

  刘辩如此体己的为自己着想,钟繇已经感动的说不出话来了。只得躬身一礼,梗咽的说道:“臣谢陛下厚恩。”

  刘辩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头说道:“朕刚才不是说过了吗?君不负朕,朕必不负君。”

  两人又谈了一会儿朝堂之事,钟繇趁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陛下倾全国之力而出,京都守卫空虚,若是有人趁虚而入,又该如何?”

  钟繇的疑问也是很多人的担心,不过对此刘辩却胸有成竹,自信的回答钟繇道:“我大汉天威尚在,宵小之辈岂敢妄动?”

  钟繇一愣,仔细一想便豁然明白的刘辩的意思。

  此时的大汉王朝虽然羸弱不堪,可是几百年来积攒的威信尚在。各地诸侯虽然暗地里各自为政,可是谁也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和朝廷叫板的时候。所以大家表面上仍是承认大汉的统治权。若是贸然进攻洛阳,必然被视为反叛而成为众矢之的。各地诸侯心里都在盘算着让别人去进攻和朝廷拼个鱼死网破,自己再以勤王的名义平叛,坐收渔翁之利。

  刘辩正是因为了解这一点,才放心的离开洛阳,亲自西征。

  *************

  翌日清晨,还未等缓过疲倦的钟繇、曹操及刘备等一干北军将校,都聚集在了府衙之内,刘辩的主持下开了一场军事会议,商讨接下来的对西凉叛军的作战。

  此次平叛西园军出尽了风头,而北军完全打了酱油,作为北军的实际首领吴匡当然按捺不住,率先请战道:“陛下,我军新胜,自然要一鼓作气消灭敌军。如今西园军孤军追击,独木难支,臣请陛下派臣率北军与其会合,共同与叛军决战。”

  吴匡的请战,刘辩未知可否,而是向众人询问意见。

  见刘辩相问,曹操率先开口发言。

  曹操言道:“叛军虽然吃了一场败仗,可实力仍然还在。我军轻易冒进反而会中了敌军的诡计。然若是犹豫不前,则有可能错失歼灭叛军的最好时机。西凉叛乱屡次成为朝廷心患,几次三番征讨都除恶未尽。如今陛下亲政,初战告捷,正应该趁胜追击,一举解决西凉边患。为防止敌军诡计,陛下可采取步步紧逼的方法与敌军相持,消磨敌军士气,截断敌军粮草,剪除敌军羽翼,待敌军疲弱之际,我军再趁势出击,一战可成。”

  曹操的战略是准备以最小的损失求得最大的胜利,这一点得到了大部份将领的认同,连刘辩也深以为然。况且朝廷此时正是歼灭西凉叛军的最好时期,若是让西凉叛军逃窜,再想法消灭他们也就难了。况且后方的情况其实也不容刘辩多呆。虽然各方诸侯都在观望,等待朝廷与叛军誰胜谁负。若是朝廷败了他们便会趁机带兵入京勤王,瓜分大汉,若是朝廷胜利,大家照旧阳奉阴违,相安无事。可难保有某个二愣子头脑发热,突然发难进攻洛阳,那时刘辩便叫苦不迭了。再者,洛阳里的袁隗等士大夫集团也不会安分守己,这一切因素都不得不逼迫刘辩尽快的结束平叛的战事。

  至于带军的统帅,曹操和钟繇都主张刘辩率军亲征。而刘辩的心里却有一个更好的人选。

  结束完军事会议,刘辩叫上了钟繇,两个人共乘一辆马车,一路走向皇甫嵩的府邸去探病。

  皇甫嵩守城中箭,虽然伤势较轻,可也一直在家里养伤。刘辩入城后并没有马上召见他,而只是派人慰问,劝他安心养病。如今突然带上钟繇去探病,不由得让钟繇心里有些惶惶不安。

  皇甫嵩败军失地,钟繇一直在担心朝廷对他的惩罚会过重。这些天来共守长安,两个人之间建立了不小的生死与共的患难情谊,虽然刘辩入城后对皇甫嵩的态度一直没有过于苛责,不过天威难测,钟繇还是在去的路上为皇甫嵩说好话道:“陛下,臣此次能够成功守住长安,义真公也功莫大焉。连日来与臣并肩作战,废寝忘食,此次负伤也是因为他不避箭矢的奋勇杀敌所致。”

  刘辩听完后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也没有表态,钟繇没法再说出去,也只好沉默的跟着刘辩来到了皇甫嵩的府邸。

  天子来访,早有消息传到了皇甫嵩府,等刘辩的车驾来到府门前,却看到皇甫嵩跪倒在门前,默默的等着他们。

  刘辩不知道皇甫嵩究竟跪了多久,急忙和钟繇走下马车问道:“皇甫将军这是为何?”

  皇甫嵩俯身一个叩首,答道:“臣皇甫嵩叩见陛下。臣败军失地,致使长安陷入危机,万死难以赎罪,请陛下赐死,以正国法。”

  刘辩叹了一口气,伸手扶起了皇甫嵩。

  “皇甫将军不必如此,我们进去说话。”

  走进正堂里,刘辩跪坐于堂上,皇甫嵩仍然恭恭敬敬的跪坐在下面。旁边跪坐的钟繇心里替皇甫嵩着急,见刘辩和皇甫嵩都不说话,只好硬着头皮说道:“义真公为我大汉东征西讨,立下无数功勋,望陛下开恩,饶其死罪。”

  看着钟繇着急的样子,刘辩淡淡一笑,挥手命他稍安勿躁。接着目视皇甫嵩,问道:“皇甫将军求朕赐死,难道真得不怕朕答应你的要求?”

  皇甫嵩扣了一下首,坚定的答道:“陛下以重责负我,我却有愧于陛下所托,实在无颜苟活于世,望陛下成全。”

  刘辩叹了一口气,说道:“义真公想死,朕可舍不得义真公去死。兵无常胜,世上不打败仗的将军朕从来没有听说过,义真公岂可对一时成败耿耿于怀?至于打败仗的处罚方面,朕已经有了决定。”

  刘辩站起了身,朗声说道:“皇甫嵩败军失地,其罪当罚,免去其司州将军一职,原槐里侯也降等为甘亭侯。”

  天子下了定论,一旁心急的钟繇总算心里的石头落了地,放心的长吁了一口气。

  没了官职,原先的县侯槐里侯也降等为了亭侯,这种处罚对皇甫嵩来说也算格外开恩了。

  然而就在皇甫嵩叩首谢恩的时候,刘辩取出一物来到了皇甫嵩的跟前。

  皇甫嵩愣愣的看着他,刘辩手中的东西用红布裹着,看不出什么东西。

  刘辩将手中之物递给了皇甫嵩,后者打开一看,竟是一枚铜印。皇甫嵩将铜印翻转,发现铜印的底部赫然刻着征西将军印。

  这时,刘辩开口说道:“诏令,拜皇甫嵩为征西将军,统帅西园军与北军与叛军决一死战!”

  皇甫嵩呆住了,错愕间竟不知说些什么,愣愣的看着刘辩。

  刘辩昂然的说道:“朕遍观历史,还没见过从来没打过败仗的将军。义真公打了败仗不要紧,朕把所有的家当都带了过来,替你找回场子。”

  皇甫嵩打了败仗,可天子仍然愿意命他为将率军平叛,让他找回军人的尊严,这是何等的信任与支持!连旁边的钟繇都感到热血沸腾,激动万分,。

  皇甫嵩浑身打颤,声音哽咽着说道:“陛下厚恩,臣至死不忘。愿为陛下荡平奸佞,复我大汉雄威。”

  刘辩呵呵的笑道:“义真公身上有伤,朕还要你带兵出征,真是难为你了。等你回来,朕亲自为你庆功!”

  “为国为民,臣万死不辞!”皇甫嵩毅然的说道。

  刘辩又嘱咐了一些关于军事会议上决定的内容,之后也没有多呆,命皇甫嵩早些休息,多做些准备,择日出征。自己带着钟繇离开了皇甫嵩府。

  回到府衙之内,刘辩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便叫来张韬问道:“那个人怎么样了?”

  张韬知道他说的是谁,急忙禀报道:“这些天他已经想明白了。”

  刘辩点点头。“你安排一下,朕要见见他。”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下一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