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事件簿 第四章
作者:怀里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4

  第四次模拟考试在四月的第三个周末进行。

  原本就因为高考而感到压力巨大的学生们,这次又因为模拟考试被取消了周末,压力加上疲惫,大家的心情都糟糕到了极点。考试结束后,几名男生偷偷跑到了男生厕所吸烟,以得到片刻的轻松。一位将校服袖撸起来的男生将香烟烟一掐,骂了几句粗话。

  “成绩一出来,肯定又要挨骂了。真搞不懂,学校搞这么多考试做什么!光有高考还不够么?”

  “你可以找个理由被开除啊,这样就不必考试了。”旁边有人打趣道。

  “去你的!”男生生气地踹了那人一脚,被那人躲开。他转而问身后一个正把烟蒂往窗台上的盆栽里塞的男生:“喂,明明你从来都逃课,为什么每次考试都能及格?”

  “作弊就好了啊。”那男生淡淡地说。

  “怎么作?手机又带不进考场去。”

  “坐在我前面的是个女孩子。”那男生给出了一个令人不能理解的答案。

  “所以呢?”

  “每次做选择题,我们都会比对答案。”男生颇为得意地解释道,“如果这道题选择B,我就用笔戳她后背两下。如果她的答案和我一样,就什么也不做,但如果不一样,比如她选的是C,就像这样——”男生举起三根手指放在后脑勺上,“用三根手指捋一下马尾辫。”

  大家闻言一片赞叹,撸起袖子的男生莫名其妙地险些摔倒在脏兮兮的地上。

  四月行将结束,进入五月后,考试的频率有增无减,几乎每周都会有大型的集体——学校期望学生能习惯考试氛围,这样一来真正高考时也不会紧张。而除却少许仍在不停抱怨的学生,大多数学生也接受了这样的安排,毕竟他们自己也希望学校的安排能真正的帮助到他们。

  除了应付考试,去哪座城市念大学也是高三学生们最为关切的话题。走廊和食堂,停车棚和操场,处处可见围成一团窃窃私语的学生们。大家相互交换着各自的想法,也有人拿不定主意地去请教自己信任的老师,走出办公室后,便会像掌握了机密一般满脸神秘的微笑。

  一些成绩更为优秀的学生不只谈论大学,更是已经开始选择想要在大学进修的专业。而关于大学专业的话题讨论,往往不如选择哪所大学那样受推崇,因为对于大多数成绩尚可的学生而言,只要有大学念就已经很棒了,专业问题放到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再讨论更为妥当。

  漆原便属于后一类学生,所以他从不参与这类话题的讨论。和朋友们聊天时,若是突然有人挑起关于大学专业的话题,他往往会选择沉默,或是悄无声息地走开。他的成绩在班内属于中游,念大学虽没有太大问题,但并没有太多可供选择的机会。

  他也不打算去咨询老师的意见,像这种重要的事情,做决定的只能是他自己。害怕影响别人人生的老师们提出的多半是无关痛痒的建议。而唯一一个真正关切他的未来,能够提出准确建议的长辈,也已经离开了他。

  漆原想起母亲是念过大学的,并且学习的是心理专业,只是毕业之后并没有从事这个行业。如果她还在世,或许会给自己一些值得借鉴的建议吧。可惜……

  想到这里,漆原的心就会立刻变得乱糟糟的,没办法再安下心来念书。他强迫自己不再深想下去,他的心事已经够多了,既要应付考试,又要担心母亲的手机究竟能不能修理好,大脑每天都被这两件事填得满满的,还是不要再增加其他心事更明智。

  说到那部手机,他忍不住叹了声气。

  按照维修店的那男子的说法,虽然他很幸运地找到了备用零件,但因为手机损坏过于严重,维修成功的概率仍然不大。老板让他别抱太大希望,手机修好的概率比那件挂毯还要低。

  但漆原迫切的希望能够修好那部手机,那条短信一直在他脑海里盘绕不去。它究竟来自何人?发来的短信内容又是什么?发短信的人一定是认识母亲的朋友,那人那里会不会有母亲的照片?

  这些问题一个接一个地跳进脑海,结果他更看不下书去了。漆原长叹一声,将书本合上,打算去球场踢踢足球,暂时不去想这些心事。他告诉自己,想这些事没有意义,手机如今只能交给那家平民维修店,那里是他唯一的指望,他只能慢慢等待下去……

  五月的到来不仅意味着考试的增多,也意味着这座城市已经进入了雨季。因为临海,这座城市的雨总是比其他城市来得早了些,雨季的持续时间也要长很多,直到十月中旬才会结束。而雨季的雨水似乎也有时间记忆,白天常常下雨,临近傍晚时才会陡然放晴,彩虹,火烧云全部在天边出现,夜晚时同样满天繁星,但第二天一早,便又会不知从何处飘来一团乌云,大雨顷刻即至。也因此,每年在海滩举行的美食节和海泳节只好连续延期。

  这天的生物课上,文静的生物老师在讲解长尾叶猴和梅花鹿的生存合作关系,漆原忽然接到了一条短信,发信人显示是“A”。

  A不是别人,正是小妆。他买来手机那天,小妆便将她的号码储存在了手机里,备注名称便是字母A。他问为什么这样做时,小妆回答说,这样无论他什么时候打开联系人列表,自己都会是出现在第一个的人。

  小妆并无重要的事,像往常一样抱怨上课无聊,发泄着希望高考尽快到来的情绪。漆原回信说自己也很无聊,并且在想母亲那部手机的事情。小妆很快回复了信息,叫他不要担心。

  就在这时,漆原的手机又接到了一条来自其他人的短信。他细一看,是平民维修店发来的信息!他内心一喜,急忙打开短信。

  “手机已修好,可来取。”

  漆原几乎能够听到自己越来越快的心跳声!他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生物老师被吓了一跳,手里握着半截粉笔,不满地看着他。

  “老师,我身体不舒服,想去医务室。”他只得撒了个谎。

  “去吧。”还好生物老师并未怀疑。

  漆原飞快地跑出教室,躲过在学校走廊走动巡查的教导主任,跑出了教学楼。因为没有假条,他无法从学校正门通过,只能翻围墙爬出学校。

  他在围墙外打上了一辆出租车,用最快的速度抵达了老街。他一路跑到平民维修店,看到平民维修店老板正站在门口抽烟。

  “速度蛮快的嘛!”维修店老板眯着眼笑道。

  漆原上气不接下气地摇摇头,没有做声。因为跑得太急忙,他觉得自己的肺快要爆炸了。

  “这个时间不需要上课么?”老板又问。

  “翘……翘掉了。”

  “现在的年轻人,啧啧,还真是让人不省心。”老板转过身去,“跟我来吧。”

  漆原跟在他后面走进维修店。老板径直走到写字台,拿起一样东西递给漆原。“试试吧。”

  漆原低头一看,那正是母亲的手机!屏幕虽然依旧破损不堪,但缺失的键盘已经补好。他按了一下键盘,屏幕立刻发出了蓝色的亮光——果然修好了!

  “简直太棒了!”漆原喜出望外。他来不及说感谢,兴奋地打开了收件箱,那晚收到的短信就在收件箱最上方。漆原又按了一下读取键,这一次手机没有再陷入黑暗,一秒钟后短信终于呈现在了眼前。

  “听闻你要出差的城市发生了隧道坍塌事故,很是担心,还好么?——温度书店”

  “温度书店,这是哪儿?”漆原自言自语道。他从没去过这个地方,也没从母亲那里听说过。

  出乎他的意料,站在他面前的维修店老板却忽然得意地笑了笑。

  “你知道这个地方?”漆原问他。

  “一个人遇到另一个人,体温在三十八点六摄氏度时,就是一见钟情。”老板奇怪地说道。

  “什么?”漆原丝毫没有听懂。

  “高三年级的学生,连莎士比亚都没读过?”

  “什么莎士比亚?”

  “刚刚我念的这句话,出自莎士比亚。”

  “哎?”

  “这也是温度书店的格言。”

  漆原高兴地扬了扬眉。“所以说你知道这个地方?”

  老板点了点头。“经常去呢。”

  “那它在哪儿?”

  维修店老板手往脚下一指。“就在老街啊。”

  按照维修店老板的介绍,漆原很快就找到了那家温度书店。它同在老街,距离平民维修店只有不到二百米的距离。

  初入眼帘的,是书店那墨绿色的门框和窗棱,以及金黄色的招牌,上面写着“温度书店”四个字。字迹非常清秀,每一笔的尾端都有华丽的上挑和弧线。大大的落地窗矗立在墙壁中,上面有用白色油笔写下的英文格言。漆原的英文并不出色,只能认出几个落款的签名,分别是海明威,杰克伦敦与卡夫卡。透过擦拭的干干净净的橱窗玻璃,漆原能看到里面若隐若现的人影和静立不动的书橱。

  漆原上前一步,推开书店的门,走了进去。书店内部很拥挤,不下十几张原木风格的日式书橱贴墙而立。过道很狭窄,似乎只能容一人通过。并且过道上也垒着几乎要塌掉的“书山”。似乎觉得书店内还不够拥挤似的,店内四处的角落还摆放着几张单人扶手沙发。这样一来,整个房间内几乎没有闲置的空间,但奇怪的是,这却并不会让人感到压抑和憋闷,相反,这种紧凑压实的布局反而让人感到亲近和踏实,就像在雷雨天气里躲在房间内睡午觉,门窗全部关紧,但仍能看到窗玻璃上滑过的雨水一般。

  书店的柜台在门的左侧,柜台上摆放着几盆绿萝和一台电脑。一位身材高大的短发男人正坐在柜台后面,他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皮肤黝黑,T恤衫的袖口露出了结实的肌肉。整个人上下给漆原一种此人非常喜欢在阳光下运动的印象。

  漆原不知道短信是否是这人发的。但他并不准备立刻上前问个清楚,他打算先在店里四处逛逛看看,不管怎样,短信是从这家书店发出去的,母亲和这里一定有什么渊源。

  漆原走到正对店门的一张书橱前,观察了一会儿,他奇怪的发现,这里的书籍全部随意的挤在了一起,不分厚薄,也不分种类。书橱上也没有标注“社会学科类”、“哲学类”或者“园艺类”的牌子,也没有像其他书店那样将不同的书籍分门别类地摆放。单从这方面看,这家书店的老板似乎根本就不知道应该如何经营书店。

  漆原随手抽出一本川端康成的《雪国》。他的疑惑又加深了一层,这本书的书皮很破旧,书脊也有不小的磨损。他随便翻开几页,书里竟然还有不知谁人用圆珠笔做的批注。总而言之,这本书绝对无法当做新书售卖。

  “这么旧的书,竟然也摆在这里卖?”他忍不住将疑惑脱口而出。

  “这里也接受租书业务。”一位身形瘦弱的女孩子意外地解答了他的疑惑。

  漆原循声望去,这位女孩子披着一件不合眼下这季节的白色长衫,戴着一个毛线帽子,帽檐下露出了苦亚麻色的头发。她的皮肤苍白,没有血色。年龄看起来比漆原要大一些。

  “啊,原来如此。谢谢!”漆原忙回应说。

  女孩微微一笑。她实在是太过瘦弱,身体几乎能够融化在空气里。

  “能帮我一个忙么?”女孩忽然问。

  “嗯,当然。”漆原回答。

  “那本书,”女孩手指书柜的最高一层,“能帮我拿一下么?”

  “哪一本?”

  “就是那本,《大英博物馆馆藏记录》。”

  漆原找到了女孩所说的那本书,说:“没问题,我帮你拿下来。”

  但他高估了自己的身高。虽然他比女孩子高出半头,但即使踮起脚,他也只能勉强用一根手指碰到那本书的底部。它紧紧地夹在两本厚书之间,任凭漆原怎样用手指抠,它都纹丝不动。

  “原来连你也够不到啊。”女孩毫不留情面地说。

  漆原的脸“唰”地红了。但女孩这样一说反而让他决心一定要将那本书拿下来。他开始尝试跳跃着去拿,但仍未成功。女孩抱着胸站在一边,从表情来看,似乎已经后悔让漆原帮她的忙了。

  “我来吧。”漆原身后突然传来一个浑厚的男人声音。

  漆原回头一看,是先前在柜台后面的那人。近前来看,他像棕熊一样魁梧,身高也是尚在念高三的漆原无法企及的。

  “麻烦你了!”女孩像看到救星一样说。

  男子微笑着走到两人身边,只稍稍抬手便将那本书取了下来,连踮脚的动作都没有。

  “给。”店长把那本书交给女孩。女孩接了过去,说了声谢谢。

  男人转过身,冲漆原微笑了一下后才走开。那笑容让漆原想起了“绅士”这个词。

  女孩跟在后面走到了柜台,结账后自行离开了书店。等她走出门后,漆原也来到了柜台前。

  “请问需要什么?”男人脸上依旧挂着微笑。

  “您是……这里的店长么?”漆原问。

  “对。”

  “有件事情,想要和您确认一下。”

  “何事?”书店店长问。

  漆原从兜里拿出手机,打开那条信息后,将手机递给店长。“这个是您发的么?”

  店长接过手机,看了一眼后,脸上的笑容一下子消失不见了。

  他抬起头,不解地望着漆原。“你是……”

  “是您发的对么?”漆原抢先问道。

  “这个啊……没错,的确是我发的。”

  “这是我母亲的手机。”

  “啊……”店长疑惑地望着他。

  漆原紧紧握住手机。“我母亲……已经去世了。”

  店长听了这话,霎时一脸惊愕。

  “事实上,她正是死于你短信上所说的隧道崩塌事故。”漆原继续说道。

  “抱歉。”店长低下头,“我是从新闻里听到这消息的。你母亲在去那座城市之前,曾经来过我这里。”

  母亲来过这里?漆原内心的疑虑顷刻间加重了几分。他问:“她来这里买书?”

  对方点点头,接着伸出手来和漆原握手,自我介绍道:“我叫边境。”

  漆原告诉了对方自己的名字。随后,边境邀请他在柜台边的两张扶手沙发上坐下来。扶手沙发很松软,沙发表面还有一股奇特的薄荷香气。

  “这家书店存在很多年了。”边境说,“大约两年前开始,你母亲就经常来这里。有时候两三个月来一次,有时候一个月一次。久而久之,她也算是店里的熟客,所以我对她很有印象。”

  “你们是朋友么?”

  “不算是。”边境肯定地说,“在你母亲那里,我应该只是一家常光顾的书店的店长而已。我们很少交谈,最多会在结账时聊聊天气和书价。”

  “我母亲看来很喜欢你这里。”漆原回答说。但他心里同时也很疑惑,母亲并非喜欢读书的人,为何会经常光顾这家书店呢?

  “嗯。像这样一家书店,的确有很多人会感兴趣。”边境摊开双手,说道。

  “哎?”漆原不明白边境为何会这样说。

  边境点点头,反问道:“你以前没有听说过温度书店么?”

  “没有,今天是第一次听说。”

  “这样啊。从哪里听说的?”

  漆原指了指外面。“平民维修店的老板那里。”

  边境笑了笑,说:“这里可不只是书店,还是一见钟情的地方。”

  “一见钟情?”

  “没错。”

  “那是怎么回事?”

  “看来你果然不知道啊。”边境问,“你是怎么理解温度书店的名字的?”

  “温度么?”漆原立刻想起了平民维修店老板曾经说过的那句话:第一次遇到一个人,体温在三十八点六摄氏度,就是一见钟情。

  他将这话转述了出来,接着问:“是指这个么?”

  边境打了个响指。“没错!你是听谁说过这句话的?还是自己本来就就知道?”漆原告诉对方这也是平民维修店的老板告诉他的。

  边境随即笑了笑。“那家伙啊!他也经常来这里,并且来的很勤快呢。那家伙从来不是爱看书的人,来这里的目的当然很明显。不过话说回来,最近他问过我这里有没有关于刺绣方面的书,不知道在搞什么鬼。”

  漆原便将平民维修店里的那件挂毯的事告诉了边境。边境这才恍然大悟。

  “也就是说。这家书店是专门让人一见钟情的?”漆原问。

  边境点了点头。“怎么说呢,因为书店的这个名字和那句话,的确有很多男女在这里发现了一见钟情的对象。单是我这么多年见过的,就不下百位。不过事实上,那句话只是为了吸引顾客而想出来的噱头而已,而且那句话也不是莎士比亚说的。”

  “什么?”漆原一愣。

  “摄氏度的概念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提出来的,可莎士比亚,早在十七世纪就已经去世了。”边境撇了撇嘴。

  看来眼前这人不只是行为绅士,还有很渊博的知识。漆原心想,之所以知识渊博,大概和整日在书店生活有关吧。

  “事实上,所有的书店都很适合一见钟情。”边境说,“除了四处飘散的墨水味道让人心生悸动,书店的氛围也会让人对别人暗生情愫。喜欢泡书店的人,总有独特的吸引人的气质。但除了这些,温度书店还有更为特殊的几个地方,让人们更容易一见钟情。”

  “是什么?”

  “慢,和拥挤。”

  “慢?拥挤?”

  “书店这种地方,”边境指了指房间,“向来需要很安静的环境。如何保持安静?自然是需要慢慢走路,慢慢翻书,慢慢做事,避免发出噪音打扰别人,人们在这里做什么都会不由自主地放慢速度,而一旦放慢了速度,那么就更容易去发现美。恋人接吻时会慢慢靠近彼此,运动员赢得比赛后会慢慢举起奖杯,就连刚刚起床伸懒腰,都要慢慢伸才会感到舒服。所以,一旦慢下来,人们就会注意到那些平时所发现不到的藏匿着的美,能够轻松地享受欢愉,一见钟情也就很容易发生了。”

  “原来如此。”

  “所以才会有人说,书店是创造爱情最多的地方。像那些电视相亲节目,如果把现场放在书店里,大概成功率也会高出很多。”

  “那拥挤呢?”

  “那个就很容易理解了。”边境说,“我故意把书店弄成拥挤不堪的布置,这样一来,顾客们就会多出许多与陌生人交谈的机会,我想在这家书店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一见钟情开始于‘麻烦让一下路’这句话。”

  漆原半张着嘴,由衷地感到温度书店是个奇特的地方。

  边境扫了他一眼,说:“我并非胡说八道,光临这里的顾客,只要次数多了,多少都会在这里发现心仪的对象的。”

  漆原转头看着店里的顾客,忽然想到了一件事,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边境察觉到了他的表情变得异样,询问他是否想到了什么。

  “我母亲来这里,只是买书么?”漆原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

  “嗯,有时也会什么也不买,只是在店里坐一会儿读读书。”

  “这样啊。”

  “怎么?”

  “嗯……”漆原不确定这样的话适不适合说出来,但最终还是决定不作隐瞒,“这么多年来,我和母亲一直相依为命。母亲从未有过恋人,独自一人拉扯我长大,一直很辛苦……”

  边境沉默地望着他。

  “如果母亲隔三差五就会来这里一趟,除了买书,或许还有别的原因吧。”

  “你是说……”边境皱了皱眉。

  “大概……”漆原苦笑了一下,“母亲希望在这里遇到一个让她一见钟情的人?还是说,她已经遇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