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凤鸣九霄 第十九章 嚣张气焰
作者:漓沫嫣然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京城的街道两旁张灯结彩,处处挂着红纸包的灯笼。街道上车水马龙,小商贩卖力地吆喝,声音此起彼伏。

  凤如烟放下马车的车帘,不解地问道:“庙会应该是晚上最热闹,你现在就吵着出来有什么意思?”

  凤子琴摇着手指头,晃悠着小脑袋,说:“我当然知道晚上最好玩啦,可是我要是晚上请示出府,会有人答应嘛?”

  凤如烟用手指弹了一下子琴的脑门儿好气地说:“好啊你,听你这意思是不玩到晚上不回去了!难怪你要叫上我,原来是怕老夫人责罚!”

  “嘿嘿,有姐姐你陪我,顶多就被骂两句而已。”子琴眯起眼说道。

  凤如烟轻轻摇了摇头,“早知道就多带些侍卫跟着,晚上庙会人多容易出乱子。”

  凤子琴不以为然地回道:“谁敢拦将军府的马车?除非不想活了。”

  两人先来到城郊的菩提寺,这也是曲梵的一项传统,人们会在新年的时候到寺院求签上香,祈求新的一年幸福平安。菩提寺是皇家寺院,只有皇室成员或者官员和家眷才能进入祭拜,寺院的装潢更是精妙绝伦。

  马车驶到寺院门口,凤如烟吩咐道:“你们把马车牵到一边候着吧,小菡带上银两们走。”

  “是。”小菡乖乖地抱着一个包袱跟在凤如烟身后。

  两人走上高高的台阶,映入眼帘的是寺院的正殿——菩提殿。走到近前,却发现有三三两两的人站在殿外。

  “打扰一下,请问出什么事情了么?”凤如烟平淡地出声问道。

  被问道的那户官宦人家的夫人神色不悦地说道:“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拜佛烧香,把其他香客都驱逐到了外面。”

  “咦?难不成是哪个公主到这里来上香?”凤子琴疑惑道。女子都很忌讳抛头露面,皇室的女子更是如此,所以如果公主前来上香是可以驱逐香客的。

  凤如烟摇摇头,说道:“公主出宫是有仪仗的,这外面并没有任何宫人,想来不是。”

  “那就奇怪了,难道皇子上香也要避人耳目么?”

  “我朝的几位皇子虽然其性各异,但也不是胡作非为之人,不会这样明目张胆的。这大概是哪家官员的家眷胆大妄为吧。”之所以称之胆大妄为是因为,皇室的寺院只有皇家人才有资格清场,官宦人家只能在普通的寺庙享受这种待遇。

  凤子琴对仗着身份作威作福的人向来没有好感,不由得愤愤道:“家眷这样胆大妄为,我想一定不是什么好官。”

  “是谁在背后诋毁我们家夫人小姐,当心舌头!”站在殿门口的小丫鬟训斥道。

  这时原本关着的殿门缓缓打开,里面由丫鬟簇拥着两位穿着华丽的人走出殿门,年长的女人说道:“春梅你这丫头,吵吵嚷嚷的像什么样子。”

  被唤作春梅的丫鬟匆匆行了一礼,回道:“夫人,女婢不是有意的。只不过刚才有人故意贬低咱们家,春梅看不过去才说两句。”说完眼睛向凤子琴的方向瞥了一眼。

  夫人身后的小姐说道:“春梅,何必和一个不懂礼数的小丫头计较呢。”

  凤子琴不满地说道:“你说谁不懂礼数呢?自己不管教府里的丫头,反倒说别人的不是。”

  贵妇人眼眸抬起,扫了一眼凤如烟和凤子琴,不屑地说道:“背后议论别人,这也算懂礼数吗?我们是看在你年龄小不过分追究,你还有怨言?”

  凤如烟拦住正要说话的凤子琴,向贵妇人轻轻行了礼,道:“我们敬重您是长辈,可是就算是长辈,也没理由不辨是非,您说是不是?”

  “你!”贵妇人生气地质问,“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您刚刚出来,什么也没有问清楚就把事情责怪在我家小妹身上,就是不辨是非。”凤如烟看着贵妇人生气的模样,心中不为所动,继续说道:“我们好歹也是主子,您府上的丫鬟竟敢当面指责主子,如此不分尊卑,想来也是您教导不力了?”

  “好一张利嘴!可是小门小户的主子,说到底也不如我们府上的丫鬟!”贵妇人轻蔑地笑笑,“背后嚼舌根子,我瞧着也不是什么正经姑娘!”

  她身后的小姐同样笑着说道:“娘,大过年的何必跟她们置气呢。不如我们叫问问小姐家住何处,改日让丫鬟亲自上门去赔罪。”言下之意就是问凤如烟和凤子琴的出身了。

  凤如烟垂下眼帘,声音里毫无情绪地说道:“京城有一户人家,院子里种着一棵百年银杏树,两位要诚心去道歉就请改日前往吧,别忘记提前递帖子。告辞。”说罢拉着凤子琴走进殿内,不再理会殿外的两人。

  贵妇人以为凤如烟听不懂话中的讽刺,嘲笑道:“她还当真了,真是可笑。”

  “娘,不如干脆让爹爹派人去她们府上,给她们树个威风,让她们知道自己谁不该惹。”

  “好,就这样吧。”妇人带着一众丫鬟浩浩荡荡地离开了。

  凤如烟在殿内认认真真地叩了头,许了愿。随后对殿内的主持说:“大师,这是在下的一点心意,想为寺院续些香火。”

  小菡从衣襟内取出几张银票交给主持,主持接过来看过之后,不由得对凤如烟另眼相看。他没想到一个小姑娘出手这样阔绰。

  “这些银两麻烦大师打赏给寺里的僧人,多谢他们平日里对佛祖的供奉。”凤如烟一挥手,小菡立刻把包袱也递给了主持,里面放着沉甸甸的银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