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传奇梁红玉 第十九章
作者:老谷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相遇于海亮

  梁红玉正急匆匆走着,大囡二囡迎面走来。

  她便问她们可曾看见一伙人掳着个姑娘。

  大囡说看见了。那伙人一看就不是好人。那个姑娘的嘴被布团堵住,说不出话来。

  梁红玉问他们向哪里走了?

  大囡说他们直奔运河边而去。

  这与她的预料相同。方亳一伙最可能从运河乘船出京口。

  梁红玉走得飞快,仍然感觉到后面有人跟踪。难道是水梦坊的人?她猛然回头,却是个戴着大草帽的人,身材伟岸,样貌威猛。

  你为何跟着我?梁红玉厉声问道。

  那人却是于海亮,他摘下草帽。说你还认识我吗?

  梁红玉细一端详,终于认出他,就说于叔叔,怎么是你?

  于海亮说我一直在跟着你们。

  那你看见可欣了?

  看见了。不过,我暂时不想打扰她。

  为什么?

  只是暂时而已。你这是到哪里去?

  我去找表妹苋兰,她刚刚被方腊的儿子掳去了。

  那好,我跟你一道去。

  这……

  别犹豫了。我担心你一个人难有胜算。再说我有好些话,一直想说给你,咱俩边走边说。

  恭敬不如从命。梁红玉只好听从他的。

  路上。于海亮就跟她说起了父亲梁雨成被洪子贻污陷为贻误军机,并且惨遭杀害,以及他亲眼所见后被追杀的经过。

  一席话说得梁红玉泪水涟涟。父亲的悲惨遭遇让她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于海亮又说现在来水梦坊整治她与可欣的仍然是这个洪子贻。他心狠手辣,实在让人无法容忍。

  梁红玉问,于叔叔,你为什么不去跟上司说明情况?

  这哪里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的呀?上司首先相信的是他,而不是我。弄得不好,我会被斩于军前,那岂不是更加凄惨?

  那我们怎么办才好?

  早晚我会与洪子贻决斗的。我已经将那个陷害可欣的家伙收拾掉了。

  大运河边,梁红玉远远的看见岸边有人登船,其中有一被蒙脸的人。

  瞧,那个蒙脸的人一定是苋兰。梁红玉说。

  他们快步跑向河边,那艘船已经驶入河心。他们左右观望,附近没有船只。梁红玉急得直蹉脚。

  半晌功夫,见有一艘小船驶来,并靠在岸边。于海亮便与船家商量,船家嫌路途太远,很是迟疑。于海亮便加倍给了银子,叮嘱船家加快速度追上去。

  进入浙江地界时,见有军队在路上行进。于海亮告诉梁红玉,这是征讨方腊的官军。

  可欣回到水梦坊,便跟蕴妈说了梁红玉去救表妹苋兰的事。

  蕴妈闻听梁红玉走了,大怒。说她一定是借机逃跑了,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寺。

  可欣为梁红玉辩解,说她绝非是逃跑,她绝不会为了自己连累亲属。

  蕴妈说如果她今晚不回来,我就要报官了。

  可欣说还请蕴妈开恩,红玉绝对不会逃跑的。她要是跑了,你就拿我是问。

  蕴妈气恼的望着可欣,半晌没有言语。

  翌日早,蕴妈见仍没有梁红玉踪影,很是恼火,约定的竞拍看来只能泡汤了。这让她无法跟客人们交待。

  她决定报官,并且要求官府张贴捉拿梁红玉的告示。蕴妈也认为梁红玉不会逃跑,但这是她能够摆脱尴尬走下台阶的唯一通道。而且就算是梁红玉返回水梦坊,也一定要给她点颜色看看。不然,无法达到杀一儆百之效。

  官府亦出动兵力,到梁红玉舅舅家,说仅限十日内,若梁红玉不回归水梦坊,则将其舅妈抓进大牢。

  方腊之乱

  宋徽宗赵佶政治上极端腐败,生活骄奢淫逸,挥霍无度,酷爱花石。朱勔是宋徽宗的宠臣,为了满足徽宗对于奇花异石的疯狂爱好,朱勔在苏州设立了应奉局,花费大量公家财物,搜求花石,用船从淮河、汴河运到京城。后来,规模越来越大,苏杭均设应奉局,专门索求奇花异石等物。这些运送花石的船只,每十船编为一纲,从江南到开封,沿淮﹑汴而上,舳舻相接,络绎不绝,故称花石纲。花石纲之扰,波及两淮和长江以南等广大地区,而以两浙为最甚。凡民家有一木一石﹑一花一草可供玩赏的,应奉局立即派人以黄纸封之,称为供奉皇帝之物,强迫居民看守,稍有不慎,则获“大不恭”之罪,搬运时,破墙拆屋而去。凡是应奉局看中的石块,不管大小,或在高山绝壑,或在深水激流,都不计民力千方百计搬运出来。加之贪腐横行,赋役繁重,百姓苦不堪言,各地均有起事反抗朝廷者。

  而方腊,并非所谓农民,他原本是漆园主。宣和二年十月初九,方腊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假托“得天符牒”。方腊自称圣公﹐改元“永乐”。

  方腊起事,开始时势如破竹。进取青溪县,攻克睦州,占据寿昌、分水、桐庐、遂安等县。不久,向西攻下歙州,东进攻克富阳、新城,又攻入杭州。

  受此影响,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参与起事。

  宋徽宗惊恐万状。他一面急忙撤销苏、杭应承局和停运花石纲,罢黜专事逢迎上意的朱勔父子兄弟的官职,一面派童贯任江、淮、荆、浙等路宣抚使,调集重兵南下镇压。

  此时的方腊军因组织涣散,亦烧杀抢掠。百姓不喜欢官府,亦不欢迎方腊军。加之官军开始征剿,方腊军便节节败退。

  官军进攻杭州,在郊区浙河,地形不利,大雨倾盆,道路泥泞。

  将军王渊骑马正在行进,被突然出现的韩世忠拉住马头。此时的韩世忠隶属于中军王禀所部,为偏将。

  韩世忠说将军带领骑兵,此地不能展开,更无法作战。

  王渊问他是谁,韩世忠说我姓韩名世忠。

  王渊见其说得有理,便听从,将部队移到杭州北关堰桥停驻下来。

  方腊见官军刚刚来到,尚未立稳脚跟,便决定出动上万人马攻击官军。

  王渊得报,他心理上毫无准备,与部下商议时,提出与方腊军正面应战的措施。

  韩世忠进言说,方腊军虽然属于乌合之众,但现在势头还旺,因而要智取,不可硬拼。

  王渊大怒,说你是何人敢顶撞我?

  下级军官喝令将其架出营帐。

  韩世忠大叫,仍然辩论不止,说王将军,你可以不听我之言,但你万万不可轻举妄动,若此战失利,会累及整个征剿战役的。

  王渊听他说得有些道理,便命部下放开他,让他上前来陈述理由。

  韩世忠对敌我双方形势仔细分析后,请求让自己的部队参加伏击。但自己手下人员过少,可否调拨一些人加入进来?

  王渊让他立下军令状。

  韩世忠毫不含糊,立下生死军令状,若失败愿受军法处置。

  翌日,韩世忠率领二千名士兵,埋伏在北关堰桥旁。方腊军进攻宋军,蛮劲实足,以为官军一定不堪一击。当方腊军经过堰桥时,伏兵突然杀出。韩世忠不惧强敌,首当其冲。他手下的敢勇更是一马当先。方腊军首尾不能相顾,顿时大乱,相互践踏败退而去。韩世忠令部下乘胜追击。王渊亦令部下尾随在韩世忠部后边,冲入杭州城。

  方腊命部下抵抗,可是因宋军势头正旺,难以抵挡。方腊见势不妙,只好撤出杭州。

  自此,方腊军颓势愈加明显。官军则越来越占据主动。

  王渊终于认清韩世忠乃是他的福星,称韩世忠为万人敌。高兴之余便请韩世忠喝酒,还把一套白金酒器送给了他。

  官军继续前进,进入青溪县战场。

  在大决战之后,方腊军再次大败,尸横遍野。方腊却逃得无影无踪。

  宋徽宗得到消息,极其高兴,因而悬赏,捉方腊者可获两镇节度使的名号与奉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