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传奇梁红玉 第八十六章
作者:老谷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粮食即是生命

  知府派衙役分别到大户家通知,可是大户们仍然没有卖粮食的。知府很是焦虑,寻问梁红玉如何是好。

  梁红玉主张把大户们召集到府衙共同商议。

  接到通知的大户们三三两两的走进府衙。

  知府见大户们都来了,便说目前楚州正被金兵围困,亦可说是国难当头。每个有良知的大宋国民都应该为抗击金兵出一份力。今日请来的均为楚州名门望族。在此艰难时刻,希望大家能够以国事为重,为百姓分忧。

  大户们一看形势,就明白了,如果他们一丝一毫不表示一下,是难以过关的。但他们狡猾得很,有的说要捐献一百两银子,有的要捐献五十两。却无人说要将家中所购的粮食捐献出来。

  知府见状,便直截了当说,今日请各位来府衙,极想解决的并非是银子,而是粮食,这才是楚州府解困的当务之急。但请各位三思而行。

  知府话音落下,场面立即无声无息了。众大户均不再发表见解,或许他们以为知府的空谈只能无谓的结束了。谁会在这个关键的节点上将极其珍贵的粮食奉献出来?

  知府有些急躁,望向仍旧胸有成竹的梁红玉。

  梁红玉不紧不慢的走向知府,面对所有的大户喊道,将人带上来!

  大囡二囡扶着张李氏走入大堂。张李氏的儿子张恒顺跟在后面。

  张恒顺扑通跪倒在梁红玉面前。

  那些大户看见他,登时就变了脸色。

  梁红玉问,你姓氏名谁?

  张恒顺说我叫张恒顺。

  梁红玉又问,你究竟犯有何罪?

  我……我听从部将洪子贻之命,到城内一些大户家去,动员他们抢购粮食。

  他们为何要听洪子贻的话?

  因为洪子贻答应大户们,金兵破城后绝不骚扰他们的家。

  梁红玉再问,你都去过谁的家,你能认出来吗?

  张恒顺回过身子,目光对准那些大户们,一个一个的仔细看着。大户们却十分慌张,有的干脆背过脸去。

  梁红玉说你到底能认出来不?

  能,能。

  好了。你先不必一一指明是谁。我要先请问知府大人,这些趁楚州被金兵围困之机,听从奸细洪子贻的指令,大肆抢购粮食,造成粮荒之灾,而且得到了金人绝不骚扰之许诺的大户,他们的行为算不算通敌?梁红玉问道。

  知府冷笑说,这要不算通敌,那世上就没有通敌一词存在的必要了。

  看来指认这些人通敌,并未冤枉他们。那如何处置通敌之人呢?梁红玉又问。

  知府说按照律法,应将通敌之人捕获,之后关入大牢,其家产全数充公。

  梁红玉说,各位,知府大人的话是这么说,但之所以并未下手抓人,就是想给大家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如果不能把握机会,那就只能进大牢里去说话了。还有,今天张恒顺在此关键时刻,为国立功,这也得益于他有一位优秀的为国分忧的母亲。

  梁红玉转向张李氏,说老人家,谢谢你了。

  张李氏说千万莫说谢我之言。我儿竟然追随洪子贻那个奸细,作出了有违宋国大义之事,实是不该。我应该谢谢梁夫人能够宽恕我儿,让我老有所依呀。

  原来,自那日梁红玉去见过张李氏之后,疑惑加深,决计让大囡二囡跟踪张恒顺。发现他果然出入大户人家,为洪子贻游说……

  于是梁红玉便亲自登门,与张李氏推心置腹。张李氏才明白儿子所得之金钱并非正路而来,她深明大义,动员儿子来此自首……

  府衙内,大户们都沉默着。

  难道你们真的要到大牢里去说话嘛?知府质问。

  半晌,星云客栈的刘掌柜挺不住了,他说我买了一车米,我把它按市价卖出。

  陈员外也说我把买的那两车米也卖出它。

  其他人见状,心知蒙混过关已难上加难,只好表态卖出米来。

  女兵们的七巧节

  城里的粮荒总算是有了缓解之道。

  七夕将至。梁红玉觉得连年征战,大家的情绪处于紧张与焦虑之中,如果能为女孩子们主办一个快乐的七巧节,不但使女兵们放松心情,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男兵,使整个军营内形成一个欢乐融和的气氛。孔子曰: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有劳有逸,宽严相济,如此才可更有力的抗击金兵。

  梁红玉将想法与众人说了,女将领可欣、青梅和张清凤等高兴得不得了,大囡二囡们更是几乎要跳了起来;而解元和韩成等男将领也乐见其成。

  韩成说你们女兵过七巧节,我们男兵给你们捧场。整个军营均沉浸在快乐之中,有何不可?

  解元说是啊,战争这根弦绷得太紧了,是应该松一松了。不过夫人你放心,你们过节,守城池的事就全部交与男兵,你们就不必担心了,全付身心的过一个欢乐祥和的七巧节。

  梁红玉就集众人之智慧,开始做节前的准备。

  首先用竹竿、木杆、草席、丝绸等搭建一座二层的楼阁,将楼阁及四周的露台用灯笼、彩带、鲜花等加以装饰,使之在节日之夜化身成乞巧楼。

  唐朝王建有诗曰: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七巧节自汉代始,至唐宋,七夕乞巧已相当隆重。

  楚州虽被金兵围困,但梁红玉与知府商议,召集商人设立了乞巧市,专卖乞巧物品。至七夕前日,百姓纷纷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其中各种蜡塑最为畅销。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老鹰、鸳鸯等动物之形。妇女们常常会买蜡制的婴儿玩偶,回家后将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梁红玉又将自家的银子,当成奖励发给女兵们每人一份。女兵们纷纷走上街市,买了自己心爱的物件。还有的女兵买了礼物送给同伴,或送给心爱之人。

  百姓听闻梁红玉当年曾与韩世忠在秀州把元宵节过得红红火火,把金兀术气得暴跳如雷,因此并不担心城外有金兵大军压境。他们只觉得跟梁红玉在一起,就不必为自身安危而烦忧或惶恐。

  七夕这天一早,众女子要取泉水或河水沐发。

  天刚刚亮,青梅带着大囡二囡就将水取回来了。传说中这泉水或河水就如同那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

  她们让梁红玉、可欣与张清凤们先行洗沐头发。为的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七夕晚上。乞巧楼阁内摆设了香案,供设织女、牛郎的小神像,陈以瓜果酒炙。以示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时食之饮之。

  女孩子们集体来到乞巧楼中祭拜牛郞织女双星。

  乞巧楼下是盛开的各种花卉,阵阵幽香扑鼻而来。

  她们站在乞巧楼的露台上,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亲眼见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俊俏郎君……

  紧接着,乞巧楼下,为牛庆生的仪式开始了。

  梁红玉亲自将一头健壮的老牛牵过来。

  年龄最小的二囡手持一束野花编制的花环,她走近老牛,庄重的将花环挂在牛角上。

  众人一齐鼓掌,为老牛祝贺生日。这是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接下来,便开展高难度游戏——月下穿针。

  女孩子们比拼在月光下把五彩线穿入七孔针、九孔针、双孔针的本事。这七孔针、九孔针、双孔针都是专为七夕特制的针具,有金制的亦有银制的,针身上排列多个针眼。可欣与李清凤担任最高评审官。

  赵玉珠不负众望,获得月下穿针优胜奖励。

  另一项比赛是制作节令食品巧果,用兑有糖或蜜的面团捏成各种花样,在油锅内炸脆。这项比赛的优胜者实在是出人意料,她竟然是大囡。大囡捏塑出的老牛至为形象,且入油炸至金黄。受到众人的一致好评。

  原来,她以前经常偷偷潜入酒楼偷吃偷喝,她胆子很大,俯在暗处观察厨师制作此类食品,不想竟由此而偷学了手艺。

  最后一项比拼则是喜蛛应巧。

  女子们将各捉的蜘蛛置于一只小盒中,至明日拂晓再来开启。

  结果,翌日一早,青梅拔得头筹。她放置的蜘蛛在小盒内编织了密密麻麻的蛛网,而且那蛛网格外圆正,足可比拟织女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