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三国 第四十三章 辩论
作者:海皇子的小说      更新:2019-03-30

  路上,鲁育文叮嘱诸葛亮:“云天,见到我们师长,可千万别把中央军的真实情况说出来。”

  “子君放心,在下心中有数。”

  几天后,二人来到南京,鲁育文将诸葛亮安排在宾馆后就去见孙晓珑,孙晓珑将曹知行发来的劝降电报给他看,并告诉他以张子强为首的一帮参谋军官提议归顺中央军,以免生灵涂炭。

  鲁育文看过电报,问道:“旅座,那您的意思呢?”

  “这,我也还没什么好的办法对抗中央军。子君有何高见?”

  “旅座,卑职认为这些人的话不可取,谁都可以向中央军投降,唯独您不可以。”

  “……为何?”

  “卑职这些人投降,中央军或许会加以重用;但您是一方诸侯,曹知行肯定会对您加以钳制,弄不好还有性命之忧,所以卑职认为,您不可以按张参谋长说的做。”

  孙晓珑点点头,说:“不错,他们出的主意太让我失望了。你说的对,无论如何都不能归顺中央军。但中央军来势汹汹,只怕我们未必抵挡得住。”

  “旅座不必担心,此次卑职将独立团诸葛参谋长带来,与您商讨此事。”

  “就是他用火攻把中央军烧得焦头烂额?”

  “正是,卑职已安排他下榻宾馆。”

  “好吧。明天一早,带他来司令部,让他先见识一下张子强这些投降派。”

  第二天,鲁育文带诸葛亮去见孙晓珑,再次嘱托诸葛亮不要说出中央军真实实力,诸葛亮答应了。进去一看,只见张子强等一班参谋,正襟危坐地等着他们。鲁育文告诉诸葛亮,这些都是主张投降的军官们。

  张子强首先开口道:“来者可是独立团诸葛参谋长?”

  “正是鄙人。”诸葛亮回答。

  “久闻诸葛参谋长隐居隆中,还自比俾斯麦和木户孝允?”

  “惭愧惭愧。”

  “据我所知,俾斯麦号称“铁血宰相”,对普鲁士的崛起功不可没;木户孝允是日本维新三杰之一,这两个人都有匡扶社稷的大才。独立团刘团长早前还能偏安一隅,自从有了你这个参谋长,一直觉得是如鱼得水,可中央军一大兵压境,却一败再败,连容身之地都没有了,还不如当初。请问俾斯麦和木户孝允会如此窝囊吗?”

  “非也非也,有道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其实拿下湖北根本易如反掌,但我们刘团长为人仗义,不忍鸠占鹊巢。可刘琮却暗自向中央军投降,中央军这才如此猖狂。我独立团与中央军众寡悬殊,但却能借助火攻和水攻接连打败中央军的两个军。而且我们刘团长不忍心百姓们受苦,便掩护百姓们撤离,这才进军缓慢,不得不与中央军主力激战。即便如此,我们独立团全体官兵还能誓死与之抗争,不比那些夸夸其谈之徒,坐而论道无人可及;但临机应变却百无一能。这才是天下的笑柄!”

  张子强听罢,十分惭愧,一言不发。

  上尉情报参谋虞正翔问道:“中央军兵多将广,这次大举南下大有统一中国之势,你们独立团却不识时务,螳臂当车,还想拉我们801旅入伙,能有什么好结果?”

  “兵多将广?中央军很多部队都是以66师、36军和63师做的底,都是些杂牌军,不足为虑。”

  虞正翔冷笑道:“打了败仗,又走投无路,还说的这么理直气壮,你可真是大言不惭啊,诸葛参谋长!”

  “我团之所以退守荆州,就是为了等待时机反攻回去。你们801旅兵精粮足,还有长江之险,更有比北洋水师更强的新式海军,这么多有利条件摆在这里,你居然还恬不知耻地去巴结中央军,实在是匪夷所思!”

  “这……”

  “诸葛参谋长,你说这么多,不就是想学苏秦张仪,来给我们801旅做说客吗?”中尉军务参谋步晓云说。

  “苏秦、张仪的确是说客,但同时他们也都是豪杰也。一个佩六国相印,另一个两次相秦,都能兼济天下,绝不是欺软怕硬、胆小如鼠之辈。而中央军一恫吓,你就恨不得立刻跪地乞降,还有资格笑苏秦、张仪吗?”

  “我……唉……”

  少校军务参谋薛静问道:“诸葛参谋长,你知道曹知行是什么人吗?”

  “曹知行是窃国大盗,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何必多此一问?”

  “不,现在天下大乱,曹知行作为中央军总司令,中央军在他的率领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统一全国是大势所趋。而你们刘团长不识时务,以卵击石,又怎能不败?”

  诸葛亮闻言,厉声道:“薛参谋,这种话你居然说得出口!他曹知行能有今天全都是共和国培养出来的,可他却不思报效国家,反而狼子野心,拥兵自重,你居然还堂而皇之地将他粉饰一番,实在是厚颜无耻!”

  薛静听罢,满面羞惭,不能对答。

  上尉机要参谋陆学纪说道:“曹知行是法国圣西尔军校的高材生,见识不凡,而你们刘团长只是个出身行伍的粗人,二者相比高下立判,诸葛参谋长,何必不识时务呢?”

  “错!曹知行是受过高等教育,但他却狼子野心,拥兵自重,这种人有才无德,最为可怕;而我们刘团长虽然出身低微,但大道理还是明白的,再说汉高祖、明太祖不也是出身低微,最后称霸天下了吗?这个时候还以血统论英雄,真是小儿之见!”

  中尉联络参谋程秉宽说:“诸葛参谋长,你说的这些话全是强词夺理,不知你有什么真才实学?”

  “中央军南下,再怎么不济在下也与之尽力周旋。参谋的工作是谋划己方部队与敌人作战,而却你教自己的主公向他人乞降,这就是你所谓的真才实学?”

  这时,一个上校军官走进来厉声喝道:“现在中央军大兵压境,你们这些人不赶紧想办法抵挡,却在这里跟友军代表斗嘴!”他便是江南巡防团时期的老将黄威,现任801旅海军白云舰舰长。

  众人闻言,都不敢吭声。

  这时,孙晓珑来到司令部,众人纷纷让路。鲁育文嘱托诸葛亮:“云天,之前跟你说的千万要记住。”

  诸葛亮不答,只点头应诺。

  军官们站在两边,诸葛亮站在孙晓珑对面,鲁育文则站在诸葛亮旁边。

  孙晓珑命人为诸葛亮赐座,寒暄毕,孙晓珑问道:“如今形势危急,为保存实力,我801旅有意与独立团并肩作战,对抗中央军,你们独立团多次与中央军作战,不知中央军实力如何?”

  “孙旅座过誉了,我独立团兵微将寡,无法抵挡如此多的中央军。”

  “中央军出动了多少部队?”

  “嗯……粗略地算算,大概有9个军十几万万人。”

  “不会吧?”

  “非也,中央军本身就有4个军,在加上36军和63师的部队,总人数大概有几十万人。”

  鲁育文闻言失色,急忙给诸葛亮使眼色;诸葛亮视而不见。

  孙晓珑又问:“中央军南下已占了湖北,接下来会往哪里进军?”

  “孙旅长何必明知故问,中央军将进军东南,众所周知。”

  “诸葛参谋长,那你说我该怎么办?”

  “嗯,办法有是有,只怕孙旅长你不肯听。”

  “说来听听。”

  “如今中央军势大,不如您就按贵军投降派的军官们说的,向曹知行乞降,否则恐有杀身之祸啊。”

  “中央军势大,那你们独立团为什么不向他们投降?”

  “我们独立团虽然兵微将寡,但是人人忠义,怎能觍颜事敌!”

  孙晓珑勃然变色,当即拂袖而去。鲁育文责备诸葛亮:“跟你说的话怎么不听?你的这番话未免太藐视我们801旅了吧。”

  诸葛亮仰面笑道:“你们孙旅长只能用言语激才能使其坚决与中央军对抗,这样我们独立团才能和你们联合,咱们才有胜算,中央军人多势众又如何,在下一举手便能让他们化为灰烬!”

  于是鲁育文赶忙去见孙晓珑,孙晓珑还在生气,鲁育文说:“旅座,这诸葛亮其实早就有了破敌之策,所以他刚才说的那些话都是为了激你。”

  孙晓珑恍然大悟,当即随鲁育文返回司令部,中午就在司令部宴请诸葛亮。

  席上,孙晓珑问诸葛亮:“中央军的对手,无非是66师、63师、36军、31师还有你们独立团和我们801旅。现在除了我们801旅和独立团,其他都让中央军消灭了。你们独立团一败再败,还能与中央军再战吗?”

  “孙旅长放心,我们独立团虽然一败再败,但主力部队还在。而中央军远道而来,已是强弩之末,兵员素质参差不齐。如果我们两支部队勠力同心,一定能打败中央军,中央军吃了亏,肯定不会再轻易南下,这样我们独立团,你们801旅和中央军就可以成鼎足之势。”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决定与独立团联合,与中央军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