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商路大亨 第九十五章 被动
作者:初夏迷梦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苏卿很清楚这个时代的官场潜规则。九十年代是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主旋律的时代,一切都要为经济的高速发展让道,甚至官场的贪腐行为在经济发展的大前提下都要相对放缓。道理很简单,查处官员可以为之,但是在查处官员的同时要保证地方经济的发展不会因为政治方面的人事变动速度放缓,其中的平衡便很难掌握了。

  其实也算是地方政府对高层政策的理解偏差,三人成虎这个道理在官场上同样适用。上级领导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在负责传达的人的口中便会解读出不同的意味,更不要提从中央到地方经过了多少人的口。中央发布每一条政策,都会被地方官员一遍又一遍地揣度,生怕因为自己的理解错误引出什么大祸患来。

  而这样的误读引发的后果让共和国的经济政治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直到后世2016年的新一届领导人上台,才真正对改革开放以来越演越烈的官员贪腐行为泼了一盆冷水,对于官员的任用考核也愈发严谨,对反贪工作的重视程度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而这一次卢县的恶性伤人事件,其实很难定性。没有人员死亡,也只有一个最多只能界定为轻伤的伤员,如果按照伤亡人数来界定算得上是重大事件的范畴。这起事件其实最重要的是它极其恶劣的影响力,在学校门口发生大规模斗殴事件,还牵扯到了卢县区区委书记的儿子刘越立,对社会和人民群众造成的恶劣影响可想而知。

  再加上亲眼目睹这一事件经过的济北市市长王重规的推波助澜,这起事件很可能被划分为重大事件的范畴,甚至可以引出刘舒金的公权私用的问题,乃至纪委介入调查。

  不过说到底就算纪委介入调查,只要刘舒金没有什么小辫子被抓住,口风又足够紧,也很难有什么重大的处理结果。最大的可能是被免职调离卢县,在市机关的某个部门任闲置,暂且搁置起来。

  依照华夏官场的惯例,受重大事件牵连被免职的官员在三五年内很难被起复。但官场上既然有破格提拔一说,那么“带病”的官员也同样会有带病录用的一天。

  免职这两个字在官场上是一个偏向褒义的中性词。官员提拔或是调离之前也要免职,免去之前的职务担任新的领导职务,官员“带病”进修也要免职,免去公职去党校接受党的教育。

  而刘舒金就算被免职,也还保留着正处级的级别,在党校进修几天避避风头,先去机关里任个闲置磨砺一下心性,只要党性原则还在,等舆论消下去再去其他区县任职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何况刘舒金与姜明的关系很是密切,一个区委书记在姜明眼中也算得上是中坚力量,姜明就算扛不住王重规的压力让刘舒金免职,也不会放弃这个正处级的官员的。“听话”的手下对一个想要搞一言堂的市委书记来讲是有必要多加亲近的,那么这件看似严重的伤人事件对刘舒金的仕途也很难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

  执过一方牛耳的正处级干部与机关里的正处级干部是不一样的,姜明的底线就是免职,要进一步调查恐怕很难,毕竟王重规在济北市的根基还浅,只要下边人在姜明的授意下一个阳奉阴违,对刘舒金的调查就会不了了之。

  虽说苏卿这次搞出来的大戏并不能彻底把刘舒金打入深渊,对他的儿子刘越立的威胁相对更大一些,但只要刘舒金离开卢县这个被他一手把持的官场,那么此消彼长,王重规的势力就会渗透进来。就算不能拿下两个正职,但卢县班子的一二把手至少会有一个王重规的人。这样一来王重规在济北市的局面就会再一次打开了。

  可惜千算万算也没能算到刘舒金因车祸去世了。刘舒金这一死,在某种程度上是极为幸运的。

  要知道王重规之所以会到济北市来担任市长,其中的一个任务就是捋清济北市的乱局。虽然组织上是信任每一个领导干部的,但是对于济北市的乱局,王重规甚至包括王系在内的一大批人都认为济北市的乱局下面深藏着一个大老虎,而这个大老虎隐隐约约指向了正春风得意的济北市市委书记姜明。

  在正常的历史轨迹中,若不是王重规被何成善谋杀,那么姜明这个大老虎迟早会因为盛泰集团的覆灭被牵扯出来。而现在拥有苏卿帮助的王重规很难会向正常历史轨迹中那样被暗杀,同样,盛泰集团的覆灭也会比正常历史轨迹中更早更快,姜明也同样会更早的被牵扯进来。

  姜明若是被查出什么大问题来,那么与姜明亲近的姜系干部势必也会受到牵连。刘舒金若是没有问题倒也罢了,但从他的儿子刘越立的跋扈来看,刘舒金不仅有问题,而且还是大问题。那这么一来,等待刘舒金的结局恐怕是身陷囹吾,这样的结局对于一个官员来说甚至可以算得上是生不如死。

  刘舒金这一死,既能保全自己的名誉,又能彻底把自己和儿子刘越立彻底的摘出来,以免受到牵连。毕竟这个时代还不是2016年,并没有官员的追责制度,只要一退休就万事大吉,丝毫不用怕因为某些事情被追究。更何况刘舒金已经是一个死去的人,人死如灯灭,王重规想要做文章也是有心无力了。

  刘舒金这一死,同样也算得上是姜明一系的福音,让王重规彻底地陷入了被动。既然刘舒金已经死了,就算王重规在卢县一中门口这起事件里占有主动权,也很难就此向姜明发难了。不仅如此,若是姜明不依不挠,王重规还有可能为刘舒金的死担上责任,毕竟刘舒金之所以会出车祸,是因为王重规把他从酒宴上叫了过来。只不过这个可能性极小,但单是这个可能也足以让王重规的颜面扫地了。

  看着苏卿面色阴晴不定,王重规也能看得出苏卿想得是什么。王重规是什么人,四十六岁的副省部级高官,牧一方子民,是管辖几百万老百姓的政府首脑,王重规的政治智慧与苏卿比起来算得上是天壤之别。

  苏卿虽说也有着前世的历练,在华夏经商自然少不了对官场的揣摩,但比起王重规来说还差得很远。王重规虽然有着显赫的背景,自己的堂哥甚至是副国级的高层领导,但是一个官场中人靠背景是很难生存的下去的。从刚入职时的小小办事员一路走到现在的副省部级的高位上,王重规经历地风风雨雨并不比背景“清白”的官员少,相反,像是王重规这样从仕途起点就带着浓重派系气息的官员能走到这样的高位上来,比寻常的官员要付出的努力更多。家世显赫,在仕途前期可能是一个很大的助力,但走得越高,越是一种束缚,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政治素养,也很难在仕途上走得很远远。

  王重规很清楚刘舒金这一死会让自己前期的努力付诸东流,甚至会让自己在济北市的官场上陷入极为尴尬的局面。

  刘舒金是该死,王重规也看得出来有这般跋扈的儿子,刘舒金必然不是一个廉洁奉公的官员,若是王重规能彻底掌控住济北市的局面,下决心去查刘舒金,一个无期徒刑是少不了的,甚至会惊动更高层的领导。

  但是刘舒金不能死在这个时候,就算是死于车祸这样的意外也不行。刘舒金是主政一方的官员,是拥有足够曝光率的官员。刘舒金这一死,再联系起之前的恶性伤人案,必然会在卢县乃至济北市的民间引起轩然大波。

  水能覆舟亦能载舟,舆论是掌握在官场中人手中的一把刀,既能开疆扩土,又能反过来反噬持刀之人。而现在的济北市宣传部长又是姜明的人,可想而知,即将传出去的舆论到底会倾向于哪一方。

  官声对于一个官员来说很重要,至少影响组织部门的考察。而对于王重规来说,组织的考察还是次要的,是否能在济北市掌控住局面,完成上任之前中央领导对他的嘱托才是至关重要的。

  而这样的舆论一出,至少在最近这段时间内,王重规在济北市的地位将会非常尴尬,甚至比起之前的情况还远远不如。这样一来别说顺利的打开局面了,就连正常的工作都会受到掣肘,更不要提姜明会乘虚而入,趁机往政府里渗透了。

  四十六岁的副部级尽管看起来光鲜,但仕途的黄金时期也就那几年,错过了也就错过了,很难再有机会更上一层楼了。调任济北市任市长,对王重规来说既是一个机会又是一个考验,若是做出成绩,便是一片坦途,若是一直碌碌无为,恐怕等待他的就是仕途的终点了。

  一时间,王重规有些心灰意冷,长叹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