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商路大亨 一百零七章 公募基金会
作者:初夏迷梦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屁股决定位置。在这个世界上,人的思维方式都是在不断改变着的,随着倾城集团在各个领域业务的铺开,资产的不断发展壮大,苏卿的思想也随着发生改变。

  “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作为一个相对保守的知识分子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这几乎就是苏卿的人生准则之一。

  前世的苏卿是一个不算成功的商人,甚至在种种困难之下没能保住自己仅有的那份基业,最终落了个破产倒闭的下场,别说兼济天下了,就连独善其身也很难做得到。自然,虽说苏卿一直都有着悲悯之心,也在大灾大难的时候不少捐款,但是比较大的慈善事业却很难做到了。

  可是重生回来之后,苏卿拥有了倾城集团这样庞大的资产,自然也就不一样了。有了足够的能力和财富,又怎么能不回报一下社会呢?慈善不是义务,而是出于人的自觉和爱心,不过在苏卿看来,自己能够重生,再有一世的人生,本就是夺天之幸了,可以算的上是上天的赐予。那么不对慈善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一些贡献,就算是自己的良心上也很难过得去。

  更何况还有哥哥的缘故在这里,倾城基金的成立也就势在必行了。有了哥哥的加入,至少在知名度方面,倾城基金便有了一些保障。

  九十年代中后期的华夏,慈善并没有在较大范围内开展开来,尤其是像是后世一样多如牛毛的私人慈善基金现在并不多。毕竟在九十年代还没有“郭美.美事件”等一系列信任危机的出现,红十字会还是具有极强公信力的慈善组织。而1989年10月正式发起的“希望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至少在大眼睛女孩苏明娟的注视下,华夏的助学工程还是可圈可点的。

  虽然免不了各种各样的“形式慈善”、“面子工程”,但是比起某些带有官方性质的慈善机构要好了许多。不过囿于国情,在对慈善机构的监管以及善款流动的透明度与欧美国家相比就差得远了。当然,比起后世层出不穷的私人慈善机构,现在的慈善机构也差了不止一筹。一方面是因为信息在这个时候的流通性不足,毕竟还没有完全进入互联网时代,很多东西只要稍加遮掩就很难被寻常人知晓,而另一方面就是这些慈善机构的官方性质,官本位的社会怎么会少得了官僚主义,就算确实有问题,官官相护才是王道,怎么会把丑事暴露出来。殊不知后世的红会经历了多少次信任危机之后也只是不痛不痒地受了点处罚,最严重不过是主管领导被撤职,连追责都是在内部消化。

  苏卿的倾城基金自然不会像这个时代的华夏慈善机构一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虽然信息社会还在雏形之中,短时间内不可能到来,舆论监督这把达摩克里斯之剑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在普通人手中,但苏卿既然决定要大肆做慈善了,自然也要做到最好。

  慈善机构最重要的便是它的公信力。就算是后世被炒得极热的壹基金,不也多次陷入信任危机之中,虽说靠着良好的公关团队暂时度过一劫,但是公信力在这些信任危机之后也逐步减弱。若是一个慈善机构的公信力不足,那么无异于一个互联网公司的用户粘性不够,对一个慈善机构来说,公信力基本算是它最核心的东西,当然,以避税为目的的私人基金除外。

  而华夏的遗产税不像欧美那样高得离谱,同样,华夏第一批真正富起来的人也还在年富力强的时候,还没有多少心思要让二代交接自己的事业。不管是在苏卿重生之后的九十年代中后期,还是在苏卿重生前的2016年,以避税为主要目的的慈善基金在华夏并不多。自然,苏卿的倾城基金暂时也没有这个打算,苏卿现在不过十八九,还轮不到他考虑遗产和交接班的问题。

  那么对于倾城基金来说,公信力就是最重要的东西,没有之一。虽说倾城基金拥有倾城集团这个大金主的幕后支持,但是慈善这个东西是永远不嫌钱多的。就算是在经济发展幅度极大的2016年,若是以世界银行每天1.9美金的贫困标准线来看,整个世界在贫困线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多达10亿,就算是用华夏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来看,华夏在2015年也有7017万人的贫困人口。

  很简单,就算是年财政收入高达15万亿人民币的华夏政府,想要拯救这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贫困人口也要慢慢来,也做不到一撮而就,更不要说倾城集团这个公司了。倾城基金固然需要倾城集团的输血,但是没有每一个民众平日里捐出的一分一角的善款,也做不成什么实事。

  公信力,就是让华夏的普通民众相信倾城基金可以把他们捐出的每一分善款都能用在实处上。而倾城基金作为一个私人性质的慈善机构,在先天上就比有政府作为后盾的慈善机构差了许多,必须要笨鸟先飞,从起点上就要站在一个相对高的地方。

  苏卿执意让哥哥加入倾城基金,担任慈善基金并且参与管理,其实并不是单纯的想要让哥哥换一个环境那么简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哥哥只要加入了倾城基金,就是为倾城基金背书。与壹基金一样,李连杰虽说是创始人,也拉了不少圈内好友为自己这个慈善基金会背书,也正是因为赵薇等影帝影后的背书,壹基金才能顺风顺水的发展起来,甚至得到马芸等浙江老板们的青睐。

  有了哥哥的背书,再加上倾城集团旗下互联网公司的强大宣传手段,倾城基金这个尚在筹备之中的慈善基金会必然会有很好的发展,至少在起跑线上倾城基金已经不落后于壹基金这个十年后才成立的民间公募基金会。

  尽管苏卿对壹基金的某些行为不齿,但是不得不说壹基金的一些模式是值得想要投身慈善事业的人借鉴的。

  作为国内第一家民间公募基金会,壹基金确实开创出了一个国内公益慈善事业的新道路。把慈善基金作为一个公司来管理,再加上通过各种各样的明星背书,不同渠道的资金筹集和宣传,以及李连杰在华夏文化圈的巨大影响力,壹基金能做成一个全球性的慈善基金实属正常。

  而以公募为主要的资金筹集形式,着实为私人基金日后的发展指明了一条道路。包括后来在网络上大行其道的众筹,都是公募的一种表现形式。自然,倾城基金除了倾城集团的输血以外,也要靠公募的形式来完成善款的筹集。

  只不过现在的华夏还没有公募基金会这样的形式,甚至相关的立法也是在2004年国务府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中才第一次出现。就算苏卿与朱副相的关系再熟稔,也很难在立法上给出决定性的意见,也只能提一嘴,让朱副相重视这方面的立法工作。

  也就是说,在最近几年内,倾城基金很难以公募基金会的形式出现,只能挂靠在红十字会的旗下。不过倒也不算一件坏事,现在的红十字会还是拥有足够公信力的,在倾城基金初生的阶段,有着红十字会作为倚仗,想必它的发展道路会更为顺畅。

  在这个互联网尚且稚嫩的时代,网络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一个高大上的产物。尽管现在互联网的普及度比起后世来还只是一个幼儿,但是互联网的宣传作用还是不容小觑。与正常的历史轨迹中不同,1997年的华夏互联网发展程度要比正常历史轨迹中高不止一筹,与倾城集团的成功不无关系。要知道互联网行业虽说是高新技术产业,但是这个时候并没有展现出它辉煌的前景,相反,由于互联网前期需要大量烧钱,在华夏互联网的前景并不被政府高层看好。虽然也有一些高瞻远瞩的政府官员,但是对于互联网这个相对不够稳定的行业,大部分高层官员都是抱着谨慎的态度。

  金桥工程早在96年就已经开展,甚至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完成了大中城市的网络架设,基本上已经完成了网络时代的基础建设。而这个时候倾城集团获得巨大成功无异于一针强心剂,让有志于互联网行业的人产生了巨大的信心,而高层们也看到了互联网行业确实能带来高额收益,自然对互联网行业的扶持加大了许多。

  现在的华夏互联网用户已经逐步接近千万的门槛,从ICQ的后台数据来看,华夏的ICQ用户已经突破了五百万。刨除只是单纯见识一下互联网的人,ICQ在华夏的市场份额已经接近了八成。

  再加上Sina以及倾城科技旗下其他的互联网产品,只要在宣传方面稍稍倾斜一下,倾城基金必然会在网民心中留下一席之地。而这个时候的网民,大多都是中产以上的人群,对于慈善事业的帮助极大。至少在宣传方面,倾城基金具有极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