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商路大亨 第四十五章 进击的马画藤
作者:初夏迷梦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当飞机在首都上空盘旋的时候,苏卿这整整持续了两个月的美利坚之行才算是彻底结束了。本来预计的行程也就一个月左右,却因为各种原因拖延到了两个月。

  不过此行也倒是算得上收获颇丰,Google的建立,暴雪的收入囊中,还有与微软和朗讯先后达成的合作,虽然现在看来还算不得什么,但假以时日之后,何止是百倍的利润,这些投资或是合作,甚至能给苏卿带来几千亿美金的资产。

  此行同样也让苏卿收获了两个大敌,雅虎和花旗银行的斯特尔曼家族。

  雅虎还好,不过是一个终归会没落的互联网企业,对于苏卿而言,等到96年底Google上线,靠着微软和ICQ的双重宣传,雅虎那原始的目录索引根本不堪一击。所谓的目录索引,根本算不上真正的搜索引擎,只是按目录分类的网站链接列表而已。完全靠人工操作来决定是否收纳网站,也就是说,雅虎这样的目录索引搜索引擎并不是对所有的用户都开放的,雅虎搜索所呈现在用户面前的是经过雅虎的主观意愿挑选的,而不是用户真正想要的内容。所以说雅虎的目录索引是一个半封闭的体系,失去了想当大的一部分合作伙伴。

  同样,这时候的雅虎还没有关键词检索系统,用户必须从繁琐的目录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等到Google上线之后,一个开放性的全文搜索引擎,又加上使用关键词检索的方便快捷,对整个搜索引擎领域就是巨大的冲击。

  根据苏卿与微软达成的合作,MSN与Google是捆绑在一起的,而MSN又是IE浏览器的绑定主页,也就是说无论是MSN的用户,还是IE的用户,亦或是windos操作系统的用户,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接触到Google,反之亦然,Google和ICQ的用户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接触到微软的软件,这样互惠互利的宣传,足以在门户网站领域和搜索引擎领域彻底击败雅虎。

  所以说雅虎这个敌人,在苏卿心里仅仅是一个跳梁小丑。

  但是花旗的斯特尔曼家族就不一样了。1812年成立的纽约城市银行,也就是花旗银行的前身,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变成了一个令人恐惧的庞然大物。花旗银行基本上已经站在了资本市场金字塔的最顶端,能动用的资金远远不是它在明面上的资产所能媲美的,就算花旗拿出几万亿的美金,苏卿也不会惊讶,因为花旗有这样的实力。

  而斯特尔曼家族,后世掌握了花旗的大部分话语权,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不虚罗斯柴尔德或是洛克菲勒多少了。这样的家族,如果认准了苏卿为敌,就算苏卿拥有二十年的先知先觉,也很难在斯特尔曼家族手下讨得什么好处。

  好在现在还是1996年,斯特尔曼家族虽然占据优势,但是还没能彻底地击败加西亚家族,斯特尔曼家族的大部分注意力还是在内部的加西亚家族身上。虽说苏卿可以在这段时间内韬光养晦,大肆发展,以求能够在加西亚家族倒下之前能够取得与斯特尔曼家族抗衡的实力。

  但是很不幸,在暴雪的收购案中,苏卿被迫与乔治斯特尔曼起了冲突,如果乔治斯特尔曼只是斯特尔曼家族的旁系还好,还有回旋的余地。苏卿并没有这么天真,如果只是斯特尔曼家族的旁系,那么乔治斯特尔曼也就不会坐上花旗集团副总裁的高位,所以在斯特尔曼家族眼里,苏卿与加西亚家族是穿一条裤子的。

  那么苏卿就是斯特尔曼家族的敌人,对于敌人,斯特尔曼家族不会那么仁慈地让敌人安安心心地发展,让敌人威胁到家族的利益。斯特尔曼家族不会介意现在拿出一部分精力来捅苏卿的刀子,使使绊子,而且斯特尔曼家族的第一波打击会很快到来,毕竟越是弱小的敌人,耗费的精力也就越小。

  正因为苏卿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必须要坚定地站到加西亚家族这一边,尽可能用自己的先知先觉帮助加西亚家族上位,以免重蹈前世的覆辙。但是如何让加西亚家族逆转乾坤,击败斯特尔曼家族,苏卿还没有想到一个好的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苏卿没有急于回济北,而是留在了首都,一方面坐镇倾城科技总部,准备迎接斯特尔曼家族即将到来的第一波打击,另一方面,贺海峰和刘丹萍夫妻俩作为高官入职,的确也需要苏卿这个公司的领导者坐镇。

  果然,斯特尔曼家族的第一波打击在苏卿踏上华夏土地的第五天便到来了。

  打蛇打七寸,斯特尔曼家族对这句华夏古话的理解很是透彻。斯特尔曼所选择的第一波打击的目标,就是整个倾城科技的拳头作品ICQ,而且选择的刀,是苏卿最忌惮的一个人——马画藤。

  ICQ的成功在斯特尔曼家族的分析师眼里,是因为ICQ是一款从未在市场上出现过的软件,占领了这个新开辟市场的全部份额,所以才能做这么大。与此同时,华夏一家小公司藤迅进入了斯特尔曼家族的视线,藤迅在8月初就发布了一款名叫“QICQ”的软件,几乎是完全复制了ICQ的一切,但是因为ICQ即时的内容更新,增加了一部分新的功能,QICQ并没有在ICQ手中抢到足够的市场份额,只能苟延残喘。

  而斯特尔曼家族却看重了藤迅的创始人马画藤的能力,抄袭能力,加上马画藤之前在ICQ挖的研发团队,斯特尔曼家族的分析师一致认为藤迅有撬动ICQ的能力。

  根据斯特尔曼家族派出的人员与马画藤的接触,马画藤的确也是一个优秀的创业者,于是整整早了两年建立的藤迅接到了来着花旗银行斯特尔曼家族的5000万美金的注资。因为ICQ在这一世早早的展现出即时通讯软件市场的巨大潜力,藤迅的潜力也被大大的高估了,不再是像前世一样仅仅是2000万美金的注资。

  接到斯特尔曼家族的注资之后,QICQ在继续抄袭ICQ的新功能的同时,开启了烧钱大业。ICQ的研发团队在挥舞着大笔美金的马画藤面前又屈服了一个,而QICQ,也把所有的业务都开放成免费,包括扩充群人数增加群数量和ICQ秀的收费内容这些ICQ的盈利点都免费,力求抢夺ICQ的市场。

  不得不说,马画藤的能力真的不容小觑,这简简单单的免费政策,足以让很大一部分用户放弃ICQ,转向QICQ的阵营。尤其是在华夏,还没有养成为互联网服务付费的习惯,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QICQ有很大机会重现后世的辉煌。

  不过马画藤的对手是苏卿,有着二十年领先思维的苏卿。比起马画藤来说,苏卿很清楚后世即时通讯软件的发展方向,基础的即时通讯业务远远不只是即时通讯软件的未来。

  其实后世的互联网公司都很清楚,无论是什么软件,什么网站,最终的发展方向就是不遗余力地抢占用户的上网时间。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单单是一个即时通讯业务是远远不够的,苏卿要做的是一个基于ICQ的大型互联网生态链。

  ICQ上线的时候,苏卿就有意识地为这个互联网生态链埋下了伏笔。比如说ICQ群,在后世里,类似这样的群聊系统出现的远比即时通讯软件发布的时间晚很多。即时通讯软件最早的时候只是一个一对一交流的软件,而群聊,一出现就取代了聊天室这样软件。

  群聊的出现,一方面营造了一种类似于现实生活中交流的氛围,另一方面为其他的基于社交的模块的出现埋下伏笔。很简单,群聊能够扩展一个人的朋友圈,而其他的社交网站成立的前提,就是网民越来越大的朋友圈。

  至于QICQ,马画藤还意识不到这些方面,不是能力不够,而是时代的局限性。

  ICQ在苏卿的整个互联网产业链里,是起一个发动机的作用,ICQ的一切动作,都是为苏卿将要展开的互联网产业积蓄用户,当然是不能被放弃的。

  对于马画藤,苏卿一直都很重视。不管后世对马画藤的评价有多么负面,马画藤对于即时通讯软件的嗅觉和他的商业手段都是值得称道的。不得不说,斯特尔曼家族的确找到了最好的一把刀,如果说谁能掀翻苏卿的ICQ,最有可能的还是马画藤了。

  会议室里,ICQ的管理人员坐得满满当当的,等待着苏卿的最终决定。QICQ的冲击,已经让ICQ丧失了近20%的用户了,也只有苏卿这个真正的ICQ创始人,才有可能彻底压制住QIC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