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商路大亨 第五十二章 整合和制度
作者:初夏迷梦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苏卿递给马画藤的文件是关于倾城科技的互联网娱乐的发展规划,也就是从游戏着手,逐步扩散到影视音乐等娱乐业的整个互联网娱乐生态圈。自己作为一个曾经的对手能够接手如此庞大的项目,马画藤对于苏卿的魄力和胸襟非常佩服。

  马画藤在ICQ的新版本上线之前,并没有意识到娱乐在互联网行业中的重要性,直到ICQ游戏平台的一系列冲击才让马画藤意识到娱乐原来也可以拥有这么强的竞争力。

  当然,要做后世的全娱乐还为时过早,互联网还没有发展到遍布整个世界,整个资本领域还是抱着一种试探地态度来看待互联网,尽管纳斯达克的互联网概念股炒的火热,但是传统行业还没有意识到互联网巨大作用。更不要说是互联网娱乐,现在连雏形都没有铺开。

  苏卿给马画藤的规划里明确提出,最近几年的主要任务还是主攻互联网,包括游戏,音乐网站,当然,像是后来的YouTube这样的视频网站也可以提上日程了。虽然现在的电脑配置和网络条件还不足以让互联网进入视频时代,但是互联网技术的特点就是更新速度极快。所以只要软硬件水平到了合适的地步,YouTube自然也能提前席卷全球的互联网市场。

  至于传统娱乐业,苏卿暂时没有这个打算进入。华夏的娱乐圈现在还远远不够完善,不适合大量资本的进入,玩票还可以,要是现在进场打算做娱乐圈巨头,苏卿没有多大兴趣,要知道苏卿的钱可不是飘来的,与那些二代们通过官商勾结得来的钱不一样。要进场的话,至少要等到官方加强管控之后。

  不过单单是这些网络娱乐的项目,至少也要投入几亿甚至几十亿美金的资金,远远比马画藤手里的藤迅大得多,对于马画藤来说,这也是一个能够实现他的抱负的最好机会。

  其实苏卿也考虑过这个项目要不要用马画藤。别人不知道,但是苏卿很清楚的,互联网娱乐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要远远超过即时通讯软件,而且还关乎着华夏文化宣传的大计,用马画藤这个曾经的敌人,是不是有些草率了。不过苏卿想了很久,也没能找出手下有一个像马画藤一样能够全面统筹整个互联网娱乐相关企业的人才来。

  毕竟后世的藤迅才是真正的全娱乐,不管是音乐还是视频网站,藤迅都在华夏做的比较大,更不必说游戏了。华夏最大的游戏公司非藤迅莫属了,单单一个游戏产业,几乎能占到整个藤迅近半的收入。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必须要用马画藤,那也就不必再怀疑了,只要对马画藤一视同仁,加上远比藤迅更美好的前景,还有制度方面的制衡,马画藤想要背叛要得考虑一下了。

  在互联网娱乐方面,苏卿打算成立两个子公司,一个是倾城游戏,统筹倾城科技旗下的所有游戏公司,包括暴雪,还有刚刚被倾城科技收购的台湾大宇公司,ICQ游戏平台也将在倾城游戏公司成立之后划归马画藤的麾下,当然,ICQ游戏平台的名字不会改动。而另一个公司就是倾城娱乐,包括音乐网站和视频网站,以及以后的传统娱乐业的相关产业。

  在苏卿的构想里,两家公司是同属于倾城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但是倾城娱乐的管理权是属于倾城控股这个总公司的,公司的资金也是从倾城控股的账面上直接划拨的,而倾城游戏的财务都是由倾城科技一手掌控的。而这两家公司的CEO都是马画藤,因为无论是倾城娱乐还是倾城游戏,之间都会有很多联系,分开管理难免会造成一些沟通上的不便。这样一来,既保证了沟通的顺畅,又通过财务关系将两家公司分开管理,在制度层面上避免了可能出现的背叛因素。

  马画藤出了苏卿的办公室,在张志东的陪同下去办理入职手续了,而苏卿在办公室里细细考虑起来。

  点上一根在美利坚带回来的雪茄,抽出一沓A4纸放在办公桌上,拿了一支中性笔,随手写了起来。最近苏卿考虑问题的时候喜欢把想法写出来,方便日后的整理。

  现在苏卿的倾城集团的摊子已经铺的够大了,从互联网到地产,还有即将上马的手机行业,已经跨越了三个领域,连带收购的公司在内,也足足有了十几个子公司。

  虽说对于现代集团公司来说,十几个甚至几百上千个子公司都不为过,甚至三菱三井这些财团旗下的子公司何以万计。但是作为一个刚成立半年不到的公司来说,这些子公司说实话是有些臃肿了,很多业务会在子公司之间不明确的定位起到冲突。

  包括苏卿在内的整个倾城集团的管理层,对于现代集团的管理方面经验还是稍显不足,所以雇佣一个职业经理人团队辅助管理是很有必要的。当然,职业经理人团队只是过渡性质的,要真正解决人才方面的问题,是要通过内部挖潜和招聘人才来培养属于倾城集团自己的人才的。

  而子公司的管理和合并也是势在必行的。地产领域只有一家倾城地产,主要业务暂时还只是在济北市一个地方,韩威城的能力还勉强可以管理,那么倾城地产可以暂时放一放。

  而手机行业还没有正式的上马,只是与朗讯达成了一个协议,所以暂时还不用着急。而剩下的,就是现在倾城集团的主要经营领域,互联网领域了。

  互联网领域的这些公司令苏卿十分头疼,一是多,二是ICQ和Sina都接受过融资,股份并不是苏卿自己的,还有一家远在美利坚的Google,都是比较难以处理的。

  苏卿考虑了半天,在A4纸上写下来一行字:Sina并入ICQ,Google保持独立,但是都统属于倾城科技的旗下,由宋悠悠担任倾城科技的CEO,通知微软和红杉资本做资产评估,重新分配股份作为对股东的补偿。

  这个方案是苏卿想出来最有可行性的方案了,Sina和hao123的上线,足以让Sina的估值飙升,合并入ICQ,无疑是对ICQ整体资产的一次很大提升,那么不管是对微软还是红杉资本都有很大的好处,资本只要有了高额的利润就不会多作反对了。

  这样一来,对于倾城集团来说也有很大的好处,通过合并之后,Sina公司的资产会很大程度上稀释微软和红杉资本在ICQ里所占的股份,虽说苏卿会损失一部分估值,但是最少保证了苏卿的绝对控股权,也算得上是双赢。

  这些难题解决完,剩下的就容易得多了,ICQ游戏平台并入倾城游戏同样可以通过资产评估,用金钱来补偿两家公司,而暴雪,大宇这两家公司就可以直接作为倾城游戏的子公司了。

  子公司整合的问题解决了,苏卿美美的抽了一口雪茄,拿出一张新的A4纸,继续考虑整个集团公司的制度问题。古人云“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在现代公司里,有着一个完善的工资和奖惩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之前苏卿一直没有时间来完善公司的制度,现在有时间了,也可以慢慢考虑一下。

  对于一家公司来说,想要吸引人才的加入,像是品牌知名度或者公司的规模都是次要因素,最主要的还是公司的待遇问题,也就是工资和福利够不够好,能不能吸引人才的加入。

  在苏卿的构想里,整个集团的工资架构可以分为13级,也就是按照员工的级别从低到高,1级最少,13级最多。而13级以上的高管,类似马画藤、宋悠悠这样的人才,固定的工资也只是算是聊胜于无,最主要的收入是股权激励所带来的分红。

  而整个集团内部的员工级别是分为两个序列的,一个是技术序列,另一个自然是管理序列,苏卿打算以A,B来分别划分,底薪相同,都是六千人民币,每一个级别的提升都有不同幅度的薪资增长。总体来说,技术序列的员工在9级以前包括9级的薪资都是高于相同级别的管理序列的员工的,而9级以上,管理序列的员工薪资要比技术序列的员工要高。

  主要原因是在苏卿的规划里,B9以上的员工,基本上都是子公司副总一级的,勉强能算的上是高管了,而A9级别的员工,也就是研发部门组长级别,远远比相应级别的管理人员多很多。

  苏卿对于后世的那种所谓的全民持股的公司并不认同,这些所谓的全民持股只不过是个噱头,甚至都是需要员工自己出资认购股份的,连分红都因为各种原因克扣。所以在倾城集团里,每一个子公司的股权激励都是慎之又慎。

  一般情况下奖金都是以现金的方式发放,只有对公司做出重大贡献,经总公司批准后才会进行股权激励。当然,这些股权所带来的的分红都会一分不少的发放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