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图 第二十二章 匡正神洲
作者:卓语.CS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隆政十九年“庚子东迁”,大魏皇宫迁至豫州神都,至今也有十八年。

  神都城原有三绝:万佛朝宗的龙门,二十四宴的水席,以及改头换面的正骨奇术。

  然而曹室亲修道,远佛宗,故而定都于此地后,以龙门一脉为首的佛家教派逐渐落寞。

  所谓的“神都三绝”之首被附庸权贵的文人雅士以名花牡丹取而代之,排挤之意显而易见。不过十几年来海清河宴,随着文士骚客年年借牡丹盛会歌功颂德以悦皇室,加之僧侣退避不争,新的神都三绝已然渐渐深入人心。

  除了牡丹,秋季的菊花也是神都盛产,中秋菊会之雅不输夏日牡丹之趣,前人有“满城尽带黄金甲”之誉,今人亦有当朝名卿徐茂良“黄花不逐秋光老”的佳句。即便是如今就要入冬的季节,菊花也依旧处处盛开。

  清晨,宫廷正是门庭若市,群臣入朝的时候。

  因为轿子无法进宫,所以家离得远一些的京官就得寅时起床,梳洗穿戴一丝不苟后,卯时前天没亮便出门——为了头上乌纱帽可万不敢迟上半分。

  千尺宫闱内,万丈朝野中,重重叠叠的红墙绿瓦与百转千回的大小石径,还有零次栉比的殿阁亭廊,都环绕着都城中央那金碧辉煌的正宫大殿。

  世人皆言东西两都宏伟无双,不知是用多少人间血肉堆积而成。

  传说八水绕长安的分水格局乃是仙人魏征一手造成,而这座有着龙门聚水,秦岭龙尾伏牛山镇气,又有万佛朝圣的神都城比起西京城来也丝毫不显逊色。

  礼部侍郎卢之龄在“庚子东迁”时曾有诗章,说不尽的凄凉怀古。

  红砖绿瓦金銮殿,千尺天台万夫寻。

  一朝龙椅天下拜,百年枯骨问谁红?

  在这万象神宫的大殿面前,是一条漫长的康庄大道,若站在大殿虹陛之上指点江山,下面那些上朝觐见的臣子看起来就如小石子一般。

  新帝继位两年余,打破了历代祖宗留下的规矩,亲督礼部制定了一套套严苛的朝礼。

  其一便是大臣们必须手捧笏牌,躬身走御道;以至于一些年老体衰的老臣根本就无法坚持走完这段漫长的道路。

  既然有人无法上朝,皇帝正好籍此“恩准”一干手握重权的老头子告老还乡了。

  两年的整顿朝纲,已经让先帝晚年留下来的靡靡之风淡至不存,取而代之的是一干亲皇的青壮派,做事雷厉风行,不论文武,皆都严谨细微,如履薄冰。

  到达正殿的虹陛下,就得亦步亦趋,低头捧笏上玉阶。

  椽角斗拱,犬牙交错。

  七彩壁画,金光熠熠。

  正所谓大衍之数五十,去一人数,乃得天地造化,万物生理。

  待群臣登上象征奉天承运的四十九级白玉台阶后,才能站在正殿大门外的丹犀之上。走到这一步已经能令身子骨不好的文臣气喘吁吁,累出小半条命来。

  百余位上朝觐见的大臣里,只有一位受到皇恩怜眷的老太傅有资格坐在椅子上,被太监们抬上宫殿。

  等到辰时金锣一响,司礼太监报那“宣群臣入殿”的口谕时,诸公才能提右脚迈入那扇磅礴大气红漆金锁的大门。

  群臣九步一拜,五走一叩,九五之后呼万岁三通,方可文左武右面北分立。

  武官以大将军蔡盛京为首,文官以三省宰辅在侧,及六部尚书、侍郎、各司主事、从事、要职京官和前来觐见的地方大员依品次往后排列。

  先帝隆政年间,皇宫正殿上挂着的那幅镶龙雕凤的匾额上,还题着与西京皇宫一样的“万象顺天”四字工整隶书。

  顺应天意,万象通达。

  然而瑞庆皇帝登基以来的第二年,额匾上却换成了另四个霸道无双的浑厚魏碑——“匡正神洲”。

  神洲四荒,纳入疆土!

  新帝雄才伟略,登基以来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短短两年就在削藩同时也取缔了丞相,分权给三省六部。如今的三公不过是一品虚衔而已,实际上已然不存,由三省主官与平章事五位宰弻顶替。

  战后大将军已非官职而是名号,但仍是武官最高荣誉,由太尉兼任,总领军权,太尉府与总理军机军政的兵部左右呼应。

  被赐座的老太傅司马大同乃是先帝帝师,三朝元老,故而特许可参议朝政。他虽是三公虚衔,但也有着非同小可的影响力,这也是司马家族深深扎根于大魏的原因。

  新帝登基以来,这位老太傅虽然保持了超然地位,却依然如履薄冰。正值壮年的陛下没有让他告老还乡,他自知其中定有因由。不过他懂得急流勇退的道理,亲自推荐门生方昱接手空悬的门下省。

  这位任职不久的黄门郎正好就站在老太傅身后,替老师扶着椅子。

  方昱一生未曾入仕,据说他投入司马大同门下苦读五年,三年前如黑马杀出,以不惑之龄一举夺得榜眼。

  当时先帝久卧病榻,司马大同对方昱青眼相加,文王也赏识其低调能干,登基后一手提拔,以期他有所作为。

  两年前党争激烈,大皇子曹栋凭借蔡氏家族与掖幽庭这把利剑的势力,借发现逆贼躲藏东宫之名,以雷霆手腕清洗皇宫。

  当时还是少年的太子逃走;诸葛皇后被赐白绫,罪名是“包藏逆犯”。

  当然也被抄出了人证物证,人证是东宫十几个太监宫女,物证则是一封两年前叛军头子任达川写给太子的一封密信。若非掖幽庭抓住了这天大的把柄,强攻东宫毕竟也是师出无名。

  因司马大同一脉并未参与党争,倒是躲过一劫,低调少言的方昱反而在新帝登基后深受重用,两年内已然鲤鱼跃龙门般,成为当朝炙手可热的黄门新贵。

  至于十九年前功成名就的蔡盛京,多年来稳居太尉一职,持大将军兵符,总领大魏军权。如今太尉虽为虚衔,但他却实权在握。

  作为亲国舅,蔡盛京的地位从未动摇,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此时佩剑上殿,低眉垂目站在朝堂首列。

  而那位六大宰辅之首苏秦则与太尉并排而立。

  尚书令大人名曰苏秦,隆政十三年榜眼,与龙青元、欧阳鹏一同名列三甲。他曾一手造就了“庚子东迁”,二十多年来他苦心孤诣修整朝纲,为朝廷选拔栋梁,带领群臣撑起半壁江SD宫事变后大魏几乎“无人可用”,也是苏秦与蔡盛京一同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稳定了局面,才有了如今百废待兴的气象。

  关于如今再无人敢提的那段宫廷往事里,当年“余孽”早已抄家的抄家,贬谪的贬谪,没掉脑袋都算幸事。

  东宫三孤中,少傅黄庭玉被株连九族,少保林思水被流放郓州,少师李玉溪和太保洪双当夜被暗杀在家中,兵部侍郎司徒无涯与十二卫中玄武卫都统龚英霸带兵杀出神都城,护送当年还未及冠的少年太子远遁,下落未知,生死不明。

  如今只有一个“东宫旧党”还站在朝堂之上——当年的太师欧阳鹏,如今已卸掉虚衔,除升中书令,成为了执掌中书省的宰相大人。

  欧阳鹏是出了名的文武全才,此人与龙青元乃是同届殿试,隆政十三年的探花郎,不仅集儒学之大成于一身,更是少见的武道大才,精通内家功法,自创有一套“浩然博通气”,竟将武学的内家养气功力与大儒意气结合,开武道之先河。

  西京有神侯诸葛烈,神都有太师欧阳鹏。

  二人皆是大魏少有的武道巨擘,却都是文武全才,就连那位“我行我素入朝堂”的神品状元郎都对这两人赞赏有加。

  除却一品军侯诸葛烈与大魏十二卫中的五位天品境都统之外,同立于庙堂上的欧阳鹏与司徒无涯两位文武双全的庙堂巨擘就要独特许多,也曾有那“隆政双壁”的美誉。

  只不过道不同不相为谋,欧阳鹏选择了大皇子,而司徒无涯则选择忠于太子。

  在欧阳鹏看来,党争这件事本就没有所谓的对错,龙椅只有一座,皇子却有十几个。

  当今皇上手段虽是狠辣了些,但励精图治,勤学勤政,大魏朝廷也逐渐开始恢复元气,停止了走下坡路的趋势。

  欧阳鹏当年赌了大皇子,总比赌那个心地良善无所作为的小太子要强。

  三年来,他从来都没有为那个抉择后悔过。成大事者,岂能被情感左右。

  大魏建国三百年,尚书省由早年的御史台演变而来。如今的尚书省实际是由左右仆射掌权。

  右仆射王国赐是太子旧党,早早辞官回乡。现下只有左仆射徐茂良独掌尚书省,本来应有的六位宰辅也就成了五位,其中门下省侍中龙青元远离神都,方昱也只是以五品给事中的身份顶替了龙青元的宰相之位而已。

  毕竟激烈的内耗结束才不久,大魏也正是空虚缺人之际。

  在大殿尽头的玉阶之上,那象征凡间最荣华富贵的至尊宝座高高伫立。

  龙椅下,是黑压压一片身穿大魏官服,手持象笏的人影匍匐。只有三人免跪,一人是赐座的老太傅,一人是佩剑上朝的大将军,一人是首辅大人。

  龙椅上,则是那位身披龙袍的天子睥睨而坐。

  整个皇宫大殿,仿佛都充斥着一股无形的威严镇压四方。

  那龙椅,便犹如一个风水阵眼,集聚天地人气,汲取乾坤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