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之雄霸天下 第114章 察罕帖木儿
作者:今年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洛阳城外,眼下已经快要进入龙凤三年的秋季了,此时城外一片稻谷成熟的景象,如果不是知情的人看了,还以为这是刘明远经营的江浙一带呢。

  此时,洛阳城门外聚集了大量人马,为首的是几个元军将领,站在最前面的是一个圆脸中年男子,一身戎装格外显眼,此人虎背熊腰,一脸刚毅,腰上挎着长剑,站在最前面,他身后是上百大大小将领,其中以蒙古人和色目人居多。

  此人就是察罕帖木儿,刚刚在虎牢关外打败刘福通,杀的刘福通带着不到六千残兵逃回汴梁城,然后汴梁城大门紧闭,一副大敌来临的架势。

  察罕帖木儿仔细地看了看身边待收的稻谷,心中一阵欢喜,他在洛阳经营了三年之久,这些都是他的成果。

  洛阳军民四十多万,察罕帖木儿牢牢守住了这片中原险地,然后在此安稳发展,同时联系各路地主武装,最后才有了今天的局面,此时他可以席卷河南,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眼下还不是时候。

  察罕帖木儿此时要出兵山西,这是他迫不及待要做的事情,山西刚刚被乱军劫掠一番,各地地主武装崛起,朝廷统治真空,这就是他的机会。

  察罕帖木儿知道自己要有另外一块立足之地,这就是富庶的山西,这是他征讨天下的根基,洛阳已经太小了,养活的兵马有限。

  察罕帖木儿看了看整装待发的两万大军,然后回身看向送别的众将领,他身边站着一个青年,此时就是他儿子,也是他的义子,是个汉人,名为关保保,被察罕帖木儿收为义子,赐名扩廓帖木儿,然后就一直跟随自己征战。

  察罕帖木儿看着扩廓帖木儿,然后说道:“你要牢记我说的话,绝对不能激怒刘福通,刘福通是个难缠的对手,他刚刚经历大败,我估计半年内他不会有大的举动,我不在的时候,你守好洛阳城就好,绝对不能有失,这是咱们的根基,平日没有战事的时候,让手下的军士开垦耕地,屯田,学习刘明远,知道吗?”

  察罕帖木儿又向扩廓帖木儿说了一边,他此时要去争夺山西,所以留下儿子扩廓帖木儿守卫洛阳,虽然此时刘福通已经兵败,但是还是有威胁,他告诉扩廓帖木儿可以出兵汴梁骚扰,但是绝对不能贸然攻击城池,守住洛阳才是最重要的。

  察罕帖木儿知道乱世立足的道理,不要急着攻占更多地盘,而是要选着一块稳固地方,大力发展,作为根基。

  当初察罕帖木儿就是按照这个战略执行的,寻找中原要地洛阳立足,凭借着洛阳险要地势,还有汜水和虎牢守卫,加上河洛和伊河两条河流,察罕帖木儿在洛阳大力耕种,养活了军民四十万。

  同时他拒不出战,任由刘福通在中原四处征讨,他一直在洛阳发展,同时大力招募各地地主武装来到洛阳,逐渐壮大自己。

  最后即使整个中原都被乱军攻占了,但是只要有洛阳在察罕帖木儿手中,那么就是对中原乱军最大的威胁。

  刘福通虽然对洛阳的察罕帖木儿重视不足,大军纷纷北伐,最后他在洛阳虎牢关外兵败,造成如今中原局面一片被动,也让察罕帖木儿掌控了主动权。

  “孩儿记下了。”

  扩廓帖木儿听了察罕帖木儿的话之后,立刻点头领命。

  他已经牢牢记下了,他知道守住洛阳城才是最重要的,汴梁的刘福通遭受大败,一时间没有了威胁,所以察罕帖木儿才敢分兵四处的。

  察罕帖木儿随后又转身看向身边另外一个将领,此人就是李思齐,当初在罗山县和他一同起兵,然后就一直追随在察罕帖木儿身边效命。

  察罕帖木儿看向李思齐,然后说道:“李将军这次出兵陕西,记住一定要避开乱军主力和主要城池,不可以和乱军大军决战,你手中兵力有限,万万不可着急,需徐徐图之,占据一片根基,安抚百姓生产,联系各地武装,壮大自己,不出两年,必然可以控制陕西局面。”

  李思齐顿时一阵感动,他之前只是罗山县城的一个判官,是跟随了察罕帖木儿,这才有了今天,如今察罕帖木儿给了他五千人马,让他出兵陕西。

  这在众人看来就是给李思齐建功立业的机会了,就是给了你人马,也让你进入陕西,至于能不能打开一片局面,就可以你自己的了,打下来的也全都是你的。

  察罕帖木儿就是一个例子,在中原混战了数年之后,只有他留了下来,同时也成为左右中原的重要力量,元帝也将河南行省平章的官职给了察罕帖木儿,令他总领河南行省全部军民,负责平定叛乱。

  如果李思齐也能够平定陕西的叛乱,必然也会建功立业,高官封爵的。

  察罕帖木儿知道李思齐的才能,跟随在自己身边已经六年了,参加大小战事上百场,已经是统帅之才了,于是察罕帖木儿将李思齐放了出去,让他进入陕西,自己去建功立业。

  李思齐大为感动,然后朝着察罕帖木儿说道:“属下牢记大帅的话,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大帅一声令下,属下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李思齐在察罕帖木儿身边六年了,对察罕帖木儿的用兵非常清楚,那就是不要盲目扩张,要稳扎稳打,避开对手主力大军,寻找薄弱的地方下手,最重要的要注重根基的发展。

  李思齐入陕的兵力只有五千,他知道如果正面交手,绝对不是李喜喜等人的对手,此时乱军已经在陕西打开一片局面,甚至不久之前攻占了长安,然后大掠各州府,兵锋甚至威胁川蜀。

  李思齐此时入陕,危险重重,他只能走当初察罕帖木儿的路线,那就是避开乱军主力,灵活作战,占据一块根基,稳定根基,召集陕西境内的地主武装,然后逐渐壮大自己,最后再和乱军一决高下,攻占陕西。

  察罕帖木儿很欣赏李思齐,知道如果他一直在自己麾下做事实在是太屈才了,于是就让他出去了。

  察罕帖木儿随后有看了看身后的上百将领,这些人都是他手下的将领,其中多数都是地主武装,当初刘福通大乱中原各州府,以蒙古人和色目人为主的地主们纷纷结寨自保。

  察罕帖木儿于是大力招抚这些散落在各地的地主武装,将他们聚集到洛阳一带,壮大自己的力量,同时学习刘明远开垦耕地,恢复生产,在洛阳养活了四十万军民百姓,也成为他立足中原的根基。

  察罕帖木儿随后朝着众人抱拳行礼,然后说道:“诸位,本帅这就走了,洛阳拜托给诸位了。”

  众人立刻回礼,然后敬重地说道:“请大帅放心,我等定辅佐少将军守卫洛阳,等到大帅凯旋归来。”

  随后察罕帖木儿身边的扩廓帖木儿又说道:“父亲,这次去山西您也一定要小心,太子传来书信,哈麻已经争取到孛罗帖木儿也进入山西,而且还要早于父亲,这个孛罗帖木儿为人阴狠,当初在汴梁孩儿曾和他有过一面之缘,还望父亲多加小心。”

  察罕帖木儿欣慰地点了点头,他心中对孛罗帖木儿倒是不担心,他现在担心的还是大都的局势。

  山东重镇益都和济南都被已经被毛贵攻占了,此时毛贵正在四处出兵,攻打山东各地的州府,同时大力围剿那些自保的地主武装。

  韩林儿已经拜毛贵为山东行省平章,令他择日北上,攻伐大都,但是毛贵不为所动,依然在山东清理元庭残留势力,派遣官员接收城池,安抚百姓。

  察罕帖木儿知道这样的对手才可怕,他知道巩固占领地方,并且不予余力地清理地方,要完全掌控这些攻占的州府。

  和其它两路义军相比,李喜喜部虽然攻占了长安,占领了陕西的中心一带,但是依然不稳定,四周都是地主武装,但是李喜喜却是盲目进兵,不知道巩固根基,领兵攻打凤翔。

  关锋和潘诚更是如此,在山西一路攻城略地,打的元军毫无还手之力,但是也不善于治理,广大的县城和村落都在地主武装的控制之中。

  于是关锋他们看到统治这些地方苦难重重,百姓也在他们的掠夺之中逃往殆尽,周边的地区都被地主武装控制着,于是也纷纷放弃了这些城池,劫掠了一番之后,继续北上,一路上就是攻打劫掠,竟然到了辽东。

  反倒是毛贵的举动最令察罕帖木儿感到危机,担心如果照这样下去,让毛贵在山东经营上两年,将会更加稳固,到时候再出兵攻打大都,大都就危险了。

  随后察罕帖木儿看到刘哈刺不花将河北一带的兵力全部撤退到了蓟县附近,防守大都,心中略微安心了一下。

  察罕帖木儿知道刘哈刺不花还是一个有才能的将领,能够看清楚时局,此时放弃众多废弃的州县,将兵力和百姓全部迁移到大都附近,一边恢复生产,一边练兵防守,这才是关键。

  但是毛贵依然是大都最大的威胁,只是察罕帖木儿心中更清楚,他现在的首要事情是抢占山西,然后发展山西,作为日后逐鹿天下的根基。

  因为察罕帖木儿清楚,未来最大的威胁不在北方,而是在南方的刘明远,因为刘明远才是他最忌惮的对手。

  到时候刘明远打大军北上了,察罕帖木儿知道那时一个洛阳城可是完全挡不住的,只有占据更加稳固的山西才可以和刘明远一决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