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三国 第一百三十七章 赵云离,子义归
作者:1怕白1的小说      更新:2018-10-05

  赵云,还是走了。

  陈平满脸不舍,相送十里,与赵云惜惜相别。

  看着赵云离去的背影,陈平感慨连连。

  锦袍,金钱,良马。。。

  陈平将所有值钱的物品,以赠礼的方式送与赵云,赵云皆不受。

  赵云,只接受了陈平的击掌,相拥。

  如此赵云,让陈平很欣慰。

  “德行高尚,勇武无双,我由衷希望,能与子龙再次相见,再次结缘。”

  陈平头望上天,喃喃自语,爱才之心迸发。

  陈平怀着惜才之心,送别赵云,然后带着许褚,张辽,回到了北海郡城。

  八门金锁阵破,北海之围以解,对于陈平来说,只是短暂的胜利。

  掌控北海,东莱,将两地成为根基之地,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掌控地域,很难。必须达成两种条件。

  其一,名正言顺。

  其二,得到众人的支持,准确的说,是当地士族的支持。

  让陈平庆幸的是,名正言顺,很快有了结果。

  “国相大人令,令陈平暂为北海,东莱都尉,两地兵事,皆由陈平全权负责。”

  孔融的这道命令,让陈平哈哈大笑。

  陈平的笑,一是耻笑,二是欣喜之笑。

  陈平在耻笑孔融,耻笑他的小聪明。

  孔融痛快得封陈平为都尉,是有原因的。

  其一,北海黄巾复起,长达半年之久,北海,东莱各乡县,以无兵也。

  其二,驻守北海郡城的五千兵,并不听命与陈平,而是听令与孔融。

  陈平的都尉官职,其实是空头将军。

  孔融希望的是,用都尉之虚职绑住陈平,让陈平用手中的琅邪之兵,攻打两地黄巾。

  虽然是虚职,是空头将军,但陈平同样欣喜,高兴。

  暂时的都尉,也是都尉。

  在陈平眼中,都尉的头衔,它代表的价值,比掌控五千北海军大的多。

  陈平当得都尉,可以派出军伍,名正言顺的把守东莱,北海各地域,以达到初步掌控的效果。

  孔融封陈平为都尉,让陈平掌控北海,东莱,迈出了关键一步。

  陈平当得都尉后,并没有着急出兵,而是停了下来,和张辽许褚等人,练兵。

  陈平这么做,有两点原因。

  其一,不出兵,可以让北海,东莱大乱。

  黄巾败兵,以被驱赶到北海,东莱,在群龙无首的状况下,黄巾军定会让两地大乱。

  越乱,对陈平越有利,陈平可以乱中取胜,从中得利。

  其二,不出兵,可以增加兵力。

  一万黄巾战俘,需要彻底的训炼,才能纳入军伍。

  此番破阵,陈平军损耗五千兵力,当下练兵,增加己方军力,显得尤为重要。

  练兵,首先要洗脑。

  洗去战俘的仇恨思想,增加信任,给与希望。

  陈平,是洗脑的高手。

  陈平站在校场之中,高台之上,当着众战俘的面,大声道。

  “尔等,将会加入军伍,成为陈平军,而我,陈某,陈平,将是你们的最高长官。”

  “跟随陈某,加入陈平军,乃尔等之福。陈某人,会让尔等吃饱,穿暖。”

  “陈某向尔等保证,今后,尔等会皆吃干,穿厚衣。无地者会有地,无家者可安家。”

  “尔等之悲苦,就是陈某之悲苦,脱离太平道,跟随陈某,尔等将不再悲苦。”

  “陈某希望,尔等在军伍中,好生训练,遵守军规,然后奋勇杀敌,除贼安邦。”

  陈平的一席话,听得众人热血沸腾,这种效果,让陈平十分满意。

  陈平吩咐伙头兵造饭,用饭食安慰战俘,然后将练兵之责,交于了张辽。

  陈平没有练兵,也没有心思练兵,陈平的心思,放在了太史慈的身上。

  陈平的兄长,太史慈,五年前离开徐州,渡黄河入北海,做孔融之将,还孔融之恩德。

  五年间,每到过年之时,太史慈从北海而归,全家人其乐融融。

  但到了年后,送别太史慈时,陈平都心情沉重,满脸不舍。

  此次来北海,陈平必须要做个了断,那就是让太史慈彻底摆脱孔融,回到他的身边。

  说服孔融,没有任何难度。陈平可以借助剿贼的名号,让太史慈回归他的军伍。

  但说服太史慈,陈平觉得,难度很大。

  太史慈,义薄云天,一生重义。为了还义,太史慈耗费了五年光景,听命与孔融。

  太史慈的为人,可见一斑。

  重义的太史慈,让陈平欣慰,可于此同时,亦让陈平得太史慈的心,更为迫切。

  陈平现在要去做的,就是说服太史慈,向洗脑战俘一般,洗脑太史慈。

  北海郡城,城墙之上,血腥气还没有消散。城墙之下,亦有残尸等待掩埋,处理。

  陈平与太史慈并立城头,看着城下苍凉之景,皆唏嘘不已。

  “唉,这乱世,越来越乱了。”

  陈平长叹一口气,指着城下的尸体,感慨万分,不禁咏起了辞赋。

  “乱世非乐土,乱世诚可悲。”

  “乱世兵相害,乱世人相隔。”

  “义兄,今日平弟找你,旧事重提。平弟希望,与子义不再相隔,不再分离。”

  “回来吧,义兄,不要跟着孔融了,平弟需要子义相助,义母亦需要子义照顾。”

  陈平声情并茂,久久注视着太史慈,泪眼摩挲。

  “平弟,子义答应你。”

  陈平的话语,让太史慈泪流满面。

  太史慈握住陈平的手,感慨道。

  “昨日黄巾战事,子义终于看透孔融此人。孔融名为大儒,实乃贪生怕死之徒。”

  “五年岁月,子义以报得恩,还得情。子义,以不欠孔融任何恩义。”

  “太史慈将加入陈平军,今后,一切都听平弟的,吾等兄弟,当共同治乱,还海内太平。”

  “主公,请受子义一拜。”

  太史慈说完,单膝跪地,双手抱拳,跪拜与陈平。

  太史慈的这番话,听得陈平心花怒放,亦让陈平懊恼连连。

  早知这般,孔融的真面目,就应该早些揭穿。何来五年的等待之苦。

  太史慈的效忠,让陈平长吐一口气。陈平将太史慈连忙扶起,激动的道。

  “义兄,义兄啊,你我兄弟,今日当痛饮三百杯,不醉不归。”

  激动的陈平,感染了太史慈,二人的双手紧紧握住,然后一同大笑起来。

  破黄巾兵阵,救援陈平军,让太史慈与孔融之间,发生了不和。

  孔融贪生怕死,不顾袍泽,失去道义,这让重义的太史慈,对孔融彻底失望。

  孔融心里也明白,太史慈,是不会再为他效力了。

  在陈平的劝说下,孔融爽快的答应了陈平的要求,解除太史慈的职务,让他归于陈平军。

  陈平得太史慈,兴奋万分。陈平当即下令,摆下酒宴,庆祝太史慈的回归。

  “请,请,诸位请。”

  都尉公府,陈平开怀大笑,将太史慈介绍与众人,然后拉着太史慈,与众人饮起酒来。

  五年的等待,一代猛将,太史子义,终于归附陈平。

  太史慈以归附,同样,陈平等待五年的乱世佳人,张蝉,还能将她的心,归附陈平么。

  陈平念着张蝉,于是将目光,望向了内府厢房。

  陈平决定,要向练兵一般,练一练他的孽缘,张蝉。陈平要将张蝉,练成他的亲兵。

  陈某一身本领,一小女子,何足道哉。

  想通之后,陈平哈哈大笑,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然后带着些许酒意,告别众人,向内府厢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