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女皇 第四十二章 密谋儒家
作者:信威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始皇三十四年十二月,历时半年的编书与焚书之争在咸阳接近尾声。

  半年之内士子们络绎不绝地奔赴咸阳,寒风萧瑟的时节,博士宫已经聚集了千余名各色士子。一时之间,咸阳博士宫生机勃勃,帝国文风大盛,似乎掩盖了些大秦暗流涌动的不安。

  在对士子们——陆陆续续分批次登录清楚之后,帝国的大臣被一次又一的被震惊了。在万余名士子中,农家、水家、工家、医家等实用学派各有千余名之多,兵家法家道家墨家等,则各占一成。

  帝国老臣与学宫博士大觉蹊跷,反复勘验,赫然发现竟有几位通天人物,跃然入目。

  博士仆射周青臣连夜禀报了奉常胡毋敬,两人一起夤夜晋见皇帝。

  始皇嬴政却是淡淡一笑:“天下百家是明理之人,今华夏一统,皆齐心建社稷,其心可嘉啊。”

  胡毋敬周青臣一时大为疑惑惑,皇帝历来对百家多有诘难,如今却又对此事处之淡然,难道真用百家学说力行编书?

  始皇嬴政见两人愣怔,又是淡淡一笑道:“如今百家归心,心在帝国社稷,过往之事何须旧提。真心也好,假意也罢,只在编修典籍而已,清史流芳。如今能来咸阳已是能说明诚意,难不成还能在咸阳闹出什么乱子?”

  两人这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出得王城便呵呵笑了。奉常胡毋敬总领文事,便叮嘱周青臣:不闻不问,听之任之。于是,周青臣回到博士学宫也便没了任何动静,只与几个志在治学的博士埋头整理经典。

  看着这出去的两位忠心大臣无嬴政无奈一笑:百家之人又有几人似你等忠这般心呢?

  周青臣没有料到,自发现蹊跷后数日里,便连续来到四十余名,几乎清一色各家手眼通天的人物。

  周青臣大为恐慌,立即再次禀报胡毋敬,两人又再次进了王城。

  皇帝这次依然淡然处之,让二人摸不清头绪。

  入冬时节,关中前所未有地寒冷,咸阳都城依然人海汪洋川流不息,却比平时多出了几分喜庆。

  消息传开后,关中秦人弹冠而庆。

  咸阳民众听闻此事,携老扶幼出门相告。无他,举凡天下皆知,百家疏离,山东士子名士轻视秦国,其来自有也。自孔子西行不入秦,后来的名士也极少入秦,百家即或是游历列国,山东之士也极少涉足秦国。

  其间根源虽然很难归结为单一原因,然山东六国老士族蔑视秦人秦风,认秦为愚昧夷狄则是不争的事实。应该说,在秦孝公之前,关中老秦人对这种蔑视也是无奈的。

  而自孝公商鞅变法崛起,秦国才自觉地搜求经世人才,战国百余年,山东士子大量流入秦国,才稍稍减轻对老秦人的轻视,但真正有影响力的人物依然寥寥无几。都是后来入秦后才大放异彩。

  不能不说,这种其来有之的蔑视起了很大的作用。而帝国一旦能敬百家而用之,则无疑是海纳百川的最好证明。

  关中老秦人皆喜悦说着:皇帝真是好能耐,编写咱老秦人的书,居然请的动这么多的大人物,真是了不起哩!比商君还厉害!还是皇帝生了好公主居然能想到这个法子,这下看看谁还说咱老秦人是愚昧夷狄,如果是!还会有那么多的大人物给咱老秦人写书吗?

  然而在关中老秦人弹冠相庆的时候,却有两个人物开始了秘密谋划。

  在一座极其隐秘的庄院,四面石壁的地下密室里!

  烛光之下,周围种种稀奇古怪的物事,各种石工刀具、颜色怪异的矿石、草药、各种样式的丹炉,和叫不上名字的各种丹砂粉末等等堆积如山!

  “足下今日所为何事,为何如此行色匆匆,唤我前来!”其中一人拿了一罐清茶,正色一句,声音有些阴沉。

  两人在一张坐案前对面坐定,对面之人却良久没有说话。声音阴沉之人不明就里,对对方如此匆匆大觉不适,焦急地催促对面之人快说。对方长吁一声,开口道:“赵高你身为赵氏后裔忍辱负重,为的是什么?!”

  竟然是皇帝近臣赵高!

  “我为的是什么,你心知肚明!何须一问。”赵高轻轻冷笑一声道:“倒是你卢生身为鲁国宫室后裔!整日装神弄鬼,不知所谓!”

  竟是当年被赵高领进博士学宫,终日却神秘却挂着儒家博士名头的卢生!

  卢生却不慌不忙悠悠一笑:“府令大人小看卢生了!自问,震惊朝野的那句“亡.秦.者.胡也”的预言刻石,是谁人手笔!使暴秦发兵三十万,劳命伤财远击匈奴,搞得华夏皆怨暴秦!又是谁人!对皇帝讲述了‘真人密居密行而长生不死’之道,皇帝这才修筑了复道、甬道,将所有的宫室车道都遮绝连接起来了,为求长生成仙继而修建阿房宫,为天上宫阙收尽六国宫娥!大兴土木空耗钱财”

  “先生也!”赵高无语

  “装神弄鬼,足下自忖皇帝近臣,可能如此改变皇帝?”卢生闻言又是一笑。

  “高……所……不能……”终究,赵高终究还是无话可说。

  卢生不想深究平静地说:“今日相邀府令大人前来,无他,是为了百家首领汇聚咸阳一事!”

  赵高寂寂不语,等待下文。

  卢生见其,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端起案上的清茶饮了一口,这才沉重缓慢地说:“如今华夏百家汇聚咸阳,不知皇帝是用了何种手段,让百家如此服帖,看来我等灭秦大业难成矣!”

  “卢生莫不是怕了不成,这等小事何足挂齿,欲灭秦者,大有人在,百家之人实属墙草而已,大事谋大道,恢复六国!唯有靠我等自己之力,何须他人!”赵高一听,手指一扣案几,冷然笑道。

  卢生平静地说:“话虽如此,但有外力,如不借之,岂不可惜。”

  赵高问道:“听你语气,百家还可一用?”

  “其余百家可不可用还在一说,但儒家必能为我等所用!如今百家皆已到位独独儒家伏完未到,这不失为一个时机”

  赵高阴险的开口道:“足下身为儒家博士,却如此利用儒生不觉可耻吗!儒家空谈之辈如何用处,指望这些儒生灭秦?可笑!”

  卢生有些冷漠道:“儒生确实不能灭秦,然一张利嘴天下皆知,却能为灭秦张目,能以笔讨伐暴秦,教天下人知道秦国是暴虐桀纣!利用儒家等人,便是能为天下反秦志士聚集力量,明白吗?”又是一笑,“我虽是儒家,但比起灭秦一事!孰轻孰重,我心中自知!我不灭秦,秦必灭我。任谁都不能置身事外!”

  赵高:“那先生所言我等又该如何?”

  卢生泯了一口清茶平静的说道:“大难在即,当即给儒生们说明白伏完为何未到帝都!诓骗他们全部尽快逃离咸阳!使皇帝迁怒儒家诸生!”

  赵高恍然大悟:“那有又该如何具体行之?”

  卢生轻声一笑:“我有一人,侯生可堪一用,让其蛊惑儒生出逃!”

  “先生可别忘了,天下儒家不紧紧只有一个伏完,还有一个文通君孔鮒!孔仲尼第九世嫡孙!”赵高有些顾忌的提醒到。

  卢生萨然一笑:府令大人无须多虑,文通君迂腐之人,自有我去说。”

  “那我又该如何!”赵高问到

  卢生:“此事若成,暴秦必会觉其端虞,我走后府令大人可向皇帝告知一切,还可邀上一功,岂不美耶!”

  赵高拍案而起:“好!那就先生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