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丝奇遇记 第七十九章
作者:十方老鬼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如果说冲锋的武安军最讨厌碰见啥重装备,那当然非五连发莫属了。五连发顾名思义,就是一次射出五支箭矢的连弩。其实武安军所谓的连弩简单的令人发指,就是五个轻型的弩弓用架子叠加到一起,弩弓与弩弓直接有一个可以拆卸的箭槽,每个箭槽一次装填五支长杆弩箭,后面有一个大型的双人脚蹬绞盘上弦,一次就可以上满五个弩弓,每个弩弓的拉力为一石。

  弩弓的射程并不算远,最远的抛射距离也不超过一百二十步,普通的平射距离也就是在八十步左右。

  而这已经可以碾压几乎所有的弓箭手了,当然长弓手和重弩除外。

  一次五连发弩箭,五百台轻型的弩车在十秒钟之内可以压制一百步开外的一切前进人员。并且经过分工,五百台弩车是分成两个波次射出五连射的。

  毫无意外,已经冲到武安军中军本阵不足一百步外的西夏骑兵们遭到了重点打击。足足二百多辆弩车向他们倾泻着不满。

  有老子坐镇,你们竟然敢冲阵,找死呢?

  四千铁甲,其中两千人马还是全覆盖式的披挂甲,连人带马都是一身铁甲的西夏重骑兵,最终冲到宋军阵前五十步的只有十五人,其他人全部死在了冲锋的路上。

  太快了,太密集了,太恐怖了,这种恐怖的远程压制能力,在这个通讯基本靠吼的战场上,根本就来不及让敌方的将领做出任何的应对。甚至冲锋中的骑军们也没有来得及反应,就已经被全员射下了马匹。

  最终这十五人是由游离在本阵之外的狙杀小队搞定的。面对全身厚重甲胄的重骑兵,普通的弓箭几乎毫无作用,只有那些拿着神臂弓的狙杀小队可以轻松将他们穿透。

  看着面前的血肉之路,跟着重骑兵冲锋的李坤吾已经惊呆了,就连身后跟着的近万人的披甲之士也都同时勒住了马匹。

  别说他们了,已经见过一次的辽军将领们也惊呆了。

  唯一对此保持正常的就是武安军本阵了,因为在每十日一次的演习中,他们早就模拟过这种场景无数次了。

  从最初的鬼面军团轻松突破防御线,到最后的三次演习中,一万五千人的骑兵队伍连战略部队的皮都摸不到就被全歼。这种场景早就烙印在了武安军的主战部队脑海中。

  所以面对铺天盖地涌来的西夏人,站在阵前排成三列的骑军将士们连手中的弓箭都懒得拿出来,不仅仅人淡定,就连那些聪明点的马匹们眼中都透出了一丝冷嘲热讽。就凭这些跑的跟爬一样慢的同行们还想冲击后面的那些车阵?别扯淡了,哥跑的比你们快一倍都能被轻松撂倒,何况你们了。

  看着重骑兵全军覆没,李坤吾还算冷静的心也揪成了一团,几乎毫不犹豫的就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其实根本不用他下命令,已经被吓傻了的西夏骑军们已经开始掉头往回跑了。从三里地外开始加速,直至冲至宋军阵前百步之外,西夏的所有军队已经全部投入进了战场。

  宋军整齐的阵型给了他们很大的压力,所以几乎所有指挥官都没用留预备队,全部都是整体压上去,以求一波破敌。

  跟这种整齐阵型的宋军打消耗战才是最不明智的选择,这在西夏人跟宋军常年的战斗中早就总结出的经验了。

  其实单论战力,宋军的边军是完爆西夏人和契丹人的。但是因为缺少骑军,辽国的军队在没有绝对优势的时候根本就不会跟宋军硬拼,更别提更怂的西夏人了。

  而此次真正让西夏人败北的原因却不是摆在明面上的那些东西,真正让西夏人赶到无奈的是此时还在耶律淳头顶上盘旋的那两只雄鹰。

  在二十多只鹰、雕监视下,西夏的所有斥候都无所遁形,对于宋军有多少人,来了多少车辆,西夏人一无所知,开战之后,除了知道宋军有一支万人的骑军在往西边赶来之外,其他的任何消息都没有了,就连埋在武安境内的探子都无法放出任何消息。

  几天前,某山谷,山顶上正有两只鹞鹰在分食四只信鸽,而他们旁边,一只鹞鹰的尸体则正在被一头铁羽苍鹰撕扯。至开战前一天,所有从武安军境内飞起的鸟类,连一个能飞过吕梁山的都没有。几十只大大小小的鹰儿们不仅仅发现地面上的西夏人,就连天上飞的都不会放过一个。

  所以,当三岔口开战之后,西夏统领李坤吾发现对面宋军摆出的车阵,脸都黑透了。凭空多出了几千骑军也就罢了,凭空又多出来一大堆箱车,西夏人立刻就没了底气。

  因为宋军的箱车从来都是跟随步兵推进的,面对一两万人的宋军骑兵,西夏人还可能欺负一下他们骑术不精,但是面对几万人的大宋步卒,他们还真没有冲阵的勇气。

  不过,不知道什么原因,箱车来了,宋军的步卒却不见身影,就连箱车后面也没有发现大规模出现的宋军步卒。所以,这又给了西夏人冲阵的勇气。

  信息的完全不对等,让西夏人特别憋屈,从开战至今,派出的几千人的斥候能回来的几乎都是未深入宋境,深入宋境的一千多人没有一个能回来的。

  直到开战前一刻,所有的西夏将领们才发现宋军推上坡地的箱车大队。早知道有大队的箱车,西夏人根本就不会来了,更别提集结了。

  如果是换在平时,他们西夏人想打就打,想走就走,宋军的骑兵根本就不敢追击的。因为平时宋军根本就连五千人的骑军都凑不齐。

  可是现在呢,对面乌泱泱的,至少有两万多骑军,自己这边虽然加在一起接近四万多人,可是如果贸然撤退,很容易就会被宋军的大队骑兵给拖住,一旦后面宋军的步卒赶上来,到时候能撤回去的人就屈指可数了。

  所以,在摆好阵势之后,西夏人发现,这仗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了,要不然想平安回去都成了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