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重铸天朝 第一百零九章
作者:执笔画干戈的小说      更新:2018-09-11

  赵明还在发愣,但是底下的士卒可都被这册子里的内容震惊到了,随后又看见了赵明拿出来的印章,当即对王清明所读的赵氏族谱上的内容确信无疑,纷纷兴奋得再次跪了下去,大声的参拜道:“参见秦王!”

  “明哥儿即为宋之皇族,带领着咱们反明,此乃天经地义之事,为顺天意,明哥儿不防字号秦王。”王清明对着赵明朗声道。

  赵明也不是一个愚昧之人,看来这一切都是王清明安排的了,也罢!为了复兴大汉民族,自己连命都不要了,认个赵宋皇族做自己的先人也不算什么了,反正自己是穿越而来的。

  赵明假意沉思了一会后便道:“好!诸位请起,今后某就字号秦王,诸位也字号秦军!”

  底下的士卒闻言,都是欢呼了起来,整齐的大呼道:“秦王......!秦王......!”

  赵明一抬手,压住了底下士卒们的欢呼声,朗声道:“今日,某就带领诸位兄弟在此起事,一是为了咱们这些兄弟谋条活路,二是为了某自家的祖训,三是为了这天下苍生。”

  “王清明!”

  “属下在!”

  “你立即执笔,今夜某便在此撰写告天下檄文!起事反明!”

  “是!”

  说完便命人找来了笔墨和桌案,提笔而待。

  赵明见他准备好了,也不啰嗦,直接大声的道:

  “天下百姓苦明已久,朱家子孙皆无人君之相,先是正德顽劣,建豹房玩乐,后有嘉靖痴迷于炼丹求道,不思进取,万历更三十年不上朝,天启醉心于匠。自古帝王兴废,兆于民心,夫明也,不重武事,外不能驱除虏患,护佑臣民。内不能清明吏治,严刑重敛,贪官污吏横行于世,今三秦之地、困于汤火,赵明所见者,皆是饿殍遍地,百姓易子而食,民不聊生。赵明不忍百姓受此荼毒,遂秉承赵氏皇族祖训,自号秦王,在此起事反明,为天下百姓求一活路。秦若得天下,必将重效祖制,士农商皆平等视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农税绝不超过当年所获之粮十分之一,商可自由往来于王土之上,不视商贾为贱业。为先牌谕文武官等刻时度势,献城纳印,早图爵禄,如执迷相拒着,许尔绅民缚献,不惟倍赏,且保各处生灵,如与官兵共拒之,兵至城破,定会严惩!”

  “好了,就这些吧!梅直要辛苦一下,多抄几份,交给赵刚!”

  “是!”

  “赵刚!”

  “属下在!”

  “明日开始,凡大军所过,此檄文就要传到所过之处的百姓手中,能做到吗?”

  “秦王放心,卑职绝不会让秦王失望了!”

  赵明闻言,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转过头对着跟在一旁的吴瑞凡道:“吴公子,你上来!”

  吴瑞凡闻言,忙走上了高台,他一直就在高台之下,赵明与王清明前前后后的表演,他都看在眼里,以他的睿智,自然是能看出其中的弯弯道道的,心中对于赵明和王清明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吴瑞凡才走到高台上,便双膝跪地高呼道:“参见秦王!!!”

  “起来吧!在某这里,不兴跪拜之礼!”

  “是!”吴瑞凡道了一声后,便站了起来。

  赵明上前,拉过吴瑞凡,对着底下的士卒朗声道:“诸位将士,此人乃咱们汉人之海外遗族,名唤吴瑞凡,擅长火器与兵器的铸造,现在、本王就下达起事之后的第一个任命,命吴瑞凡为铸造营营长,负责全军武器的铸造,凡是铁匠木匠出身的兄弟都必须加入铸造营,大家都明白了吗!”

  “明白了!!!”

  “好!今日的所有的事情都到此结束了,现在各营营长便可领着各自的部下前去辎重营领取肥羊,和水酒,过了今日,咱们以后就很难再有如今日这般的太平日子了,兄弟们尽管吃好喝好。”

  ......

  一直呼啸着的风,终于有了减弱的迹象,风虽然减弱了,但是士卒们的情绪却是在高涨,随着一只只涂满了调料的肥羊被士卒们架上火架,浓烈的烤肉味当即逸散到了村子的每一个角落里。就连那些被俘虏的鞑子都不由的抽了抽鼻子,想多吸一些肉味。吴瑞凡之前所在的那座小屋中,现在已经坐满了人,这些人自然是赵明召集而来的各个营的营长。

  王清明手持着刚刚写好的檄文,有些疑惑的对着赵明问道:“秦王,这檄文上为何要提高商人的地位,自商鞅变法以来,历朝历代皆有重农抑商之传统,商乃贱业,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秦王若是贸然抬高商人的地位,于礼不合啊!必然会受到文人士子的指责和唾弃的,这不利于秦王您争取天下士子的人心啊!还有,国家要想稳定和强大,就必须有粮食和人口,秦王提高了商人的地位,鼓励行商,商人的流动性强,而且唯利是图,经商的暴利会使得大批的百姓离开田地、放下锄头,跑去经商了,那还有谁去耕地、没人耕地、粮食又从哪里来。没有了粮食国家的税收又从何而来,秦王您这不是要自掘坟墓吗!”

  赵明闻言,并没有回答王清明的话,而是转头,看了看吴瑞凡道:“吴营长去过泰西,而泰西诸国皆以商立国,吴营长可否谈谈你对于商人地位的见解!”

  吴瑞凡见此,忙一拱手,躬身道:“泰西诸国皆信奉重商主义,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由官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它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并利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由此促进了泰西诸国对外的征服和扩展。不过咱们大明和泰西的国情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学生给秦王的建议是两者并重,互不偏袒,就如同宋朝那般,只要提高商税,国家的税收绝对可以保障,宋朝之所以富裕,靠的便是这商税。